03.08 萬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是什麼?

地主最愛星空


說起萬曆皇帝朱翊鈞,就不得不提其恩師張居正。朱翊鈞執政早期,在這位嚴師的輔佐下,倒也可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張居正時常對這位年少的皇帝進行政治上的指導,很多重大的議事也有其參與,朝堂上下一片和諧。正是這樣的君臣關係,帶來了明朝“萬曆中興”的景象,社會經濟一度繁榮平穩。

說起來,朱翊鈞也是一位心繫天下蒼生的好君王,曾經他為讓自己的老百姓地裡的莊稼能有好收成,他曾不惜親自奔走20多公里為百姓祈雨,希望他們能夠吃飽穿暖。他的一舉一動老百姓都看在眼裡,因此也十分擁護這位好皇帝。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好皇帝會突然不上朝了呢?

由於朱翊鈞當時特別寵幸鄭貴妃,人們猜想可能原因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然而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數次對外宣稱自己身體不好,所以不宜上朝,可是這個理由卻並不能讓眾多大臣信服。他們認為萬曆皇帝乃是耽於酒色才“面目發脹,步履艱難”,身體不好也只是他不上朝的藉口。甚至還有大臣直接上疏進諫,批評萬曆皇帝不理朝政、沉湎美色。那麼,朱翊鈞到底是因為沉迷酒色,還是因為真的身體不好才不上朝的呢?

1958年,以郭沫若、吳晗等人為首的專家組向國家申請開掘萬曆皇帝定陵。在對萬曆陵墓考古發掘中,這樁“百年謎案”的真相終於大白天下。考古學家在對萬曆皇帝的屍骨進行復原後,發現其雙腿並非等長,左腿明顯短於右腿,而且其右腿呈現出十分嚴重的彎曲狀態,想必是由於長期肌肉痙攣所導致,常人如果這樣恐怕連走路都很困難。

也就是說,萬曆皇帝不僅有腿疾,還時常要忍受肌肉萎縮的疼痛,正是這樣的原因才最終導致其長達28年沒有上朝。雖然他沒能上朝,但他卻依舊管理著這個國家。朱翊鈞在位期間,曾發動過三次重大戰役,一是寧夏之戰,平定了蒙古叛亂;二是播州之戰,鎮壓了南疆土司;三是朝鮮之戰,率兵抗擊了日本。他雖近30年不曾上朝,但仍緊緊的把持著朝政,社會也是一片安定平穩的景象。總體而言,萬曆皇帝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並非慵懶之君,對於治國理政方面也頗為擅長。所以,關於萬曆皇帝是懶皇帝的說法可以休矣。

參考文獻:

《明史》


趣觀歷史


主要是因為在爭國本事件中,萬曆皇帝輸給了文官集團,因此本來想要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雄心壯志瞬間心灰意懶。為了向文官集團,向這個體制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選擇用這種不上朝,消極對抗的方式進行無聲的控訴。

萬曆皇帝登基之初還是非常想要有一番作為的。當時主政的是著名的政治家,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要求十分嚴格,不讓他學寫字,不讓他玩物喪志。當時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是十分敬畏的。所以他也非常認真的學習為君之道,治國之術。

後來張居正倒臺,申時行上位。萬曆因為寵愛鄭貴妃,希望讓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當太子,廢掉嫡子朱常洛。這引起了很多朝臣的不滿。他們紛紛上書,斥責皇帝的這種行為。包括內閣首輔申時行在內的所有文官,都不支持萬曆皇帝的這種行為。這就是明朝歷史著名的爭國本事件。

後來,萬曆皇帝看到立朱常洵為太子的反對聲浪太大,就決定採取拖延戰術。不立太子,也不讓自己的嫡子朱常洛讀書,以表達自己的決心。這一耗,就是二十年。最終萬曆皇帝還是沒有拗過大臣們,最終還是立了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對此非常失望。他本來想要有所作為,但是他都不能決定立誰為太子,這種明顯是皇帝乾綱獨斷的事情他都難以做主,需要看大臣們的臉色,那他還能做出什麼豐功偉績呢?

所以,此時的萬曆皇帝心灰意懶,於是就將自己藏在深宮之中,連內閣首輔都難得一見。他就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應該說,明朝是一個並不十分依靠皇帝的賢明與否而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明朝立國兩百年,到萬曆皇帝一代,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運行流程,只要按照這個流程去走,基本就能保證這個國家的正常運轉。所以,這個時候,很多事情並不需要皇帝親自做出裁決,甚至皇帝的裁決反而是多此一舉,造成反效果。皇帝的意義更像是一種符號,一種在重要的節日出現,以示對天地,臣民的尊重。明朝的朝政此時已經處於一種凝滯的狀態。雖然經過張居正的變法所有改善,但是短短十年時間,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張居正死後,這一切也都恢復到之前的樣子。而萬曆皇帝想要依靠自己一人之力,改變這樣的局面更是痴人說夢。夢想破碎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灰心喪氣,意志消沉,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出現了。


小石頭LEO


明代萬曆皇帝10歲登基,58歲病死,前後當了48年皇帝。萬曆執政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初政時期(萬曆十二年前),當時年齡小,不掌實權;二是親政時期(萬曆十二年至二十八年),此間勵精圖治,幹得還算不錯;三是怠政時期(萬曆二十八年至四十八年)。可見,萬曆皇帝怠政長達20年,致使中樞癱瘓,黨爭紛起,邊務廢弛,國庫拮据。所以史書說“明之亡,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

萬曆皇帝為什麼20年不理朝政呢?

萬曆皇帝畫像

萬曆怠政原因很多,主要有四點:

一、擺脫了約束,自我放縱。

萬曆即位初期,身邊有好幾個人管著他。這幾個人一是首輔張居正,張居正對萬曆極為嚴格,萬曆對其也是非常恭敬,平常都是稱其為“先生”。張居正死後,可能出於逆反心理,萬曆一下子放鬆了自己,並將張居正抄家;二是太后李氏。李氏對萬曆同樣嚴格,萬曆成年後,李太后逐漸也不管他了;三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馮保也是萬曆的監護人之一,萬曆成年後,將馮保打發出去,後來又抄了他的家。

懸在萬曆頭上的這三把戒尺擺脫後,萬曆如魚得水,為所欲為。

二、居功自傲。

萬曆親政後,曾經發動過三次大的戰爭,取得了三次重大軍事勝利,俗稱“三大徵”,於是志得意滿,逐漸怠於政事。

三、比較任性。

許多朝代選立儲君都是選用賢能,而明代皇位繼承是嫡長制。萬曆兩個哥哥早夭,他是事實上的長子,所裡理所當然當了皇帝。萬曆比較任性,固執己見,不聽人言,辦事隨心所欲,所以逐漸怠於國事。

四、身體原因。

萬曆身體不好,非常肥胖,據說走路時需要太監給他抬著肚子。人一胖,就容易懶惰,這也是萬曆後來幾十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

萬曆怠政大體上就這麼幾個原因。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明朝中期的文官集團的壯大以及黨爭:

萬曆皇帝

明太祖立國後,出於加強皇權的目的,取消了丞相這一職務,轉而設立內閣這一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沒有多大實權的職位。

只是沒有讓他想到的是,到了明朝中期,尤其是萬曆朝,內閣制度不斷完善,文官集團逐漸強大起來,內閣由沒有什麼實權的機構逐漸成為可以與皇權抗衡的政治勢力。

萬曆時期,東林黨逐漸成型,與宦官集團爭寵,形成黨爭,並對皇權形成了壓制,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明朝國本之爭。

東林黨

明神宗長子朱常洛是他與宮女王氏所生,他只是偶然臨幸了王氏,沒想到王氏為他生了個兒子,他不喜歡宮女,所以連帶也就不大喜歡朱常洛,他寵愛鄭貴妃,所以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卻受到大臣與太后的極力反對,在中國古代立嗣的傳統中,應該由長子繼位,所以大臣紛紛傾向於立神宗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明朝國本之爭

就這樣雙方僵持不下,神宗賭氣,採取拖延的方式在一直遲遲不肯立太子,期間與大臣們發生許多爭執,一直持續了15年之久,最終在這場爭執中以皇帝的失敗而告終。朱常洛被立為太子。

神宗心灰意冷,想到自己貴為九五之尊,竟然連立誰為太子的權利都沒有,所以最後怠政,從此不理朝事,深居宮內。

二,身染疾病:

建國後,郭沫若立主挖掘明朝定陵,即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墳墓,最後得到國家同意。定陵挖掘後,墓中萬曆皇帝僅僅剩下一具枯骨,從對他的遺骸檢查研究斷定,萬曆皇帝生前患有足疾,兩隻腿骨長短不齊,這也可以算作是他不上朝的一個原因吧,可惜的是,萬曆皇帝的遺骸最後被紅衛兵給燒燬了,這件事,郭沫若有很大的責任。

萬曆皇帝遺骸,慘不忍睹!

三,內閣制能夠保證朝政的正常運行:

萬曆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國家機器照樣運轉,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差錯,這得益於明朝相對成熟的內閣體制,張居正在這段時間的主政,可圈可點,甚至一度使明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但是這種制度有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如果內閣首輔與皇帝不能保持一致。那麼就運轉不下去了,因此,張居正死後,申時行繼任內閣首輔,他與萬曆皇帝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


所以說,明朝亡於黨爭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而起始就在萬曆時期。


風信子1681598


萬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是什麼?


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他在位前十年,因年齡比較小,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裁定,並搞了一些成功的改革,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鬥爭中也捷報頻傳,朝廷呈現中興氣象,一派祥和,百姓安居樂業,史稱“萬曆中興”。


但是,奇怪的是,從萬曆十四年開始,萬曆皇帝就開始怠工,不上朝了,而且萬曆這一怠工就是三十多年,令人費解。這種現象實屬罕見,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著。萬曆這官關鍵還不是小官,是全國的第一人,是皇上。


萬曆開始長期不接見大臣,不親行時享太廟,長期不搞經筵日講,不及時處理大臣奏疏,而且處理政務的效率極其低下等。




那麼為什麼萬曆皇帝后期不上朝呢?


萬曆帝因病連日免朝,給內閣的解釋是"頭暈眼黑,力乏不興",服藥之後依然"身體虛弱,頭暈未止",不但無法上朝,祭祀太廟也無法親自前往。


首先,來自於大臣和萬曆之間的相互扯皮現象。


在朝廷上,經常就一個問題,大家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形成兩派之爭,哪一派也說服不了哪一派。最終不歡而散,而且最要命的是,皇上也自己說了不算,左右不了大臣們。比如哪個地方出現了一個什麼問題,大家就解決的方案爭論個不休,但是提出誰去做真正去實施,去處理這個事情時,誰也不想去,也不去。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明朝很講究言論自由,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甚至是人身攻擊:


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酒色財氣四箴疏》,幾乎就是對萬曆帝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把萬曆帝描繪成一個好色、貪婪、殘暴、昏庸、無能、懶惰……總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無是處的皇帝。



對這樣對自己的人身攻擊、誹謗,誰受得了呢?萬曆帝最後給他的處分是革職為民。但是這種名為進諫言,實則是暴風雨式的謾罵,侮辱,讓萬曆頭疼不已。


所以,萬曆一生氣,既然你們不聽我的,那麼我就不上朝,我不去見你們,看你們怎麼辦!萬曆就這樣選擇了沉默與躲避。


其次,萬曆身體出現了問題,經常腰膝痠軟,行動不便。


據考古發現,萬曆的兩腿明顯的是一個長,一個短,能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現,那肯定是長期的結果,病情肯定不輕。萬曆受到的病痛的折磨是一定的,身體上不舒服,自然不願意開展工作,特別是作為皇上,更是意識到身體的金貴。


估計在萬曆腰膝痠軟的情況下,慢慢就行動不便了,身體越不好,越想養病。但是事與願違,本來覺得歇幾天就好了,但是越休息越不好,而導致了惡性循環。


再次,萬曆貪圖安逸,吸食鴉片。


萬曆閒極無聊,又不上朝,難免會沉迷於酒色之中,並喜歡上了吸食鴉片,這種東西,可是吸上後就甩不掉的,與過度沉迷女色一樣,誤人終生。


後來,萬曆還大興土木,建造自己的陵園,此時,萬曆才二十多歲,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也說明他的身體確實不怎麼樣。



最後,立太子之爭。


因為皇長子朱常洛雖然是長子,但是是庶出,不討萬曆的喜歡,遲遲不立為太子。而萬曆與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是萬曆想立為太子的最佳人選。


據說,萬曆私下答應鄭貴妃,並給她寫下了字據,以後定會立她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大臣們不同意立朱常洵為太子,萬曆也沒有辦法。


所以,達不到萬曆自己的心中立太子的理想,萬曆也就不想去上朝。


直到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多虧了大臣們多年的據理力爭,大多倒向朱常洛一方,而且李太后多次逼迫萬曆,為他為何不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說是因為他是宮女生的。李太后勃然大怒,說萬曆也是宮女生的,這是事實。


無奈,萬曆終於立了朱常洛為太子,後把朱常洵封為福王,立太子之爭才告一段落。


萬曆皇帝的長期怠政,導致朝中缺少官員,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幾乎陷於癱瘓,處於空轉狀態下,從此迴天無力,以致《明史·神宗本紀》中指出,"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


歷史漫談君


確切的是有點玄,就好像老子出關,朱允文生死之謎一樣,是歷史上一個比較著名的懸案。懸案之所以是懸案,是因為莫名其妙就發生了,當事人也沒說清楚怎麼回事就翹了。只能留待後人揣摩。那就揣摩一下吧。



《明史·神宗本紀》記載“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我們先確定一下萬曆從何時開始不上朝,據歷史記載,萬曆十四年後,神宗就開始連續不上朝。自萬曆十六年後,常朝也經常看不到神宗身影。萬曆十七年元旦後,神宗以日食為由免去元旦朝賀,此後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視朝。現在的大多說法都是根據萬曆十四年到萬曆十七年之中發生的大事對萬曆的影響做對比,然後才得出的結論。

第一種——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

明朝的文官集團是中國自從有文官以來最為兇悍的一朝文官。

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之爭向來都是皇帝與文官的矛盾點所在。而在這個朝代歷史的天平似乎愈來愈偏向於文官。這不得不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立的無宰相官員體系以及他後代因為沒有他那麼牛X的體力而創立的內閣體系。正是這兩個體系以及中國古代文官從小被灌輸“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政治觀念,(儘管明朝的時候這首詩還沒寫出來=。=)以至於明朝的文官集團以言官為首,內閣封駁權為輔,使得他們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擁有權力最大的文官集團。權力大到能夠與皇權相抗爭甚至制約皇權。

那麼在萬曆十四年左右與文官集團發生了什麼衝突使得原本活蹦亂跳的萬曆不上朝了呢?



萬曆雖然活的久,但是做的事情並不多,特別是與文官的衝突方面折騰的最厲害的還是爭國本。

國本之爭,又稱爭國本。是明朝明神宗冊立太子的問題,由於中國古代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被稱為國本之爭。

萬曆還是不喜歡他和宮女所生的長子朱常洛。萬曆十四年鄭氏生子同年,首輔申時行上疏,列舉明英宗兩歲、明孝宗六歲被立皇太子為例,要求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明神宗以長子幼弱為由,等兩三年後再舉行。隨後戶科給事中姜應麟、吏部員外郎沈璟等人紛紛殊請冊立東宮。其中姜應麟措詞激烈,讓明神宗激怒,將奏摺扔在地上,對身邊宦官說“冊封貴妃,初非為東宮起見,科臣奈何訕朕!”遂降旨:“貴妃敬奉勤勞,特加殊封。立儲自有長幼,姜應麟疑君賣直,可降極邊雜職。”於是貶姜應麟為大同廣昌典史。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相繼上言,都被處罰。但自明神宗處罰姜應麟的諭旨也指出立太子一定會依長幼順序冊立。

乍一看是皇權至上,文官們打的打,罰的罰,可是無論我們是從最後明神宗的態度還是延續萬曆朝30年爭國本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明神宗對文官集團進行了妥協,文官集團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也估計是明神宗感覺到自己權力的無力,不得不萌生一種“君願不能遂,還要受人擺佈”的悲觀情緒,逐漸喪失了年少時候對治國的熱情、對社稷的關注。於是,在這次事件之後,乾脆選擇了“無聲的抗議”做法,那就是不再上朝。

第二種——意志力問題及居功自傲。

中國母親有一句名言,“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我的母親是這樣,萬曆的母親李寡婦也是這樣。

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留給這對母子的是一群如狼似虎的文官和一個風雨飄搖的朝代,還好還有一個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和李太后到底有沒有一腿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李太后成功的把張居正在萬曆心中塑造成了一個至少不是很喜歡的模樣。過程有很多,例子也有很多,這裡就不多寫了。但是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在萬曆十六歲時,也就是萬曆六年,萬曆提出要自己親政,同時張居正也非常同意,可是李寡婦橫插一腳,說不行。於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張居正繼續幹,萬曆繼續玩。

1582年(萬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張居正卒,年五十八,贈上柱國,諡文忠。萬曆十分悲傷,然後悲傷了十分鐘以後抄了張居正的家。

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萬曆在被張居正及李寡婦壓了十年之後終於來到了自己親政的時刻。正如陳奕迅這句歌詞唱的這樣,萬曆對於親政其實也只有三分鐘熱度而已,三分鐘之後該幹嘛幹嘛。加上當時萬曆中興,給年幼的萬曆皇帝一種盛世太平的錯覺。

萬曆皇帝勤勉,三分鐘熱度,撐到了第七年之後才開始有恃無恐。

第三種——沉迷於奢靡生活。

這也正是題主所提出的萬曆吸毒論。最為有名的還是清代的俞燮《癸巳類稿》,其中寫到朱翊鈞“中烏香之毒”。烏香,即時藩屬國進貢的鴉片。

從《明神宗實錄》中所記來看,朱翊鈞經常頒諭旨,稱“朕自夏感受溼毒,足心疼痛,且不時眩暈,步履艱難”。1956年定陵被考古發掘後,人類學家從朱翊鈞的頭蓋骨中檢出了毒品嗎啡成分的殘留,這證明他生前長期吸食毒品。

所以說萬曆吸毒其實還是蠻靠譜的,至少不是三好少年。

其實毒品這東西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比較多的。從魏晉的五石散開始,到唐朝的阿芙蓉,再到元朝席捲歐洲帶回來的鴉片,到明朝明神宗年間的時候鴉片在福建沿海地帶已經有一大波人在吸食了,至於明神宗是因為吸毒而不上朝還是因為不上朝而吸毒,這件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這三種是如今比較廣泛認可的三種說法,也說不定三種的因素都有。畢竟滾滾長江東逝水,都付笑談中。


曉木曰兮歷史系


小談一下,最早對這個皇帝的認識是在電視劇《大明首輔張居正》中。一開始認為這個皇帝還不錯。但是後來,瞭解到這個神宗皇帝,將近30多年不上朝,而且大明朝國內竟然沒出什麼大問題。關於萬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最開始都是認為,萬曆皇帝十歲就登基為帝,但是一直受到自己的老師兼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壓制和管教,張居正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很像諸葛亮。到張居正死後,萬曆沒人管了,皇帝誰敢管。而當時的大明社會環境在經過新政以後,明朝的經濟和國力又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巔,煥發生機。所以,沒什麼事情幹 長期被壓制的皇帝,後半生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當皇帝了。萬曆皇帝也就成了一個不上朝的昏君。其實,從萬曆朝後期的幾次軍事行動可以看出,萬曆皇帝不是不關心朝政,而是相比較之前少了很多。仔細想想,一個皇帝如果將近30年不上朝,大臣能不關心嗎?所以,故意不上朝之說不太成立。

而本人比較同意的觀點是足疾之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定陵的發掘中,萬曆皇帝的遺骸顯示,萬曆皇帝右腿比左腿短,經過現代醫學鑑定萬曆皇帝患有嚴重的腿部疾病。為什麼說嚴重,有一則傳聞。萬曆皇帝喜歡錢,在自己寢宮的後面,挖了一個大坑,坑裡面放了很多金元寶,萬曆皇帝每天都會去看,但是是由太監揹著去看。所以,我推測一下,萬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是由於腿部殘疾,怕有損天子尊嚴,所以隱居深宮。但也並不是不關心朝政,只是不上朝(又叫大起,皇帝召見百官)但是,一般的內閣會議,還是會參加的,不然這個國家早就亂了。以上本人的觀點,供參考。


龔小胖子


《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先生的一部歷史學著作,先生以1587年為切入點,從大歷史觀的角度敘述了整個萬曆朝的政治、名臣、宮闈以及萬曆皇帝等多個歷史研究領域,透徹詳細的闡述了萬曆一朝的方方面面。

萬曆十五年,即1587年,也就是從這一年,萬曆皇帝開始了他不上朝的歲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萬曆一朝,國本難立,先後前後十幾年前朝內廷各個方面的勢力交織不斷。所謂國本,即是太子。萬曆執著於立太子於寵妃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而大臣因為要維護名家禮教、長幼秩序堅持要立王皇后的兒子朱常洛,因此發生了長時間的爭執。大臣以死相逼,萬曆哆哆不讓,甚至是以各種方式延遲立太子的儀式,比如推遲朱常洛的受教育時間,然而最終事與願違,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立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萬曆的消極怠倦並非只是對這件事有所不滿,從本質原因上講,是文臣與皇權的一次鬥爭。

其二,萬曆皇帝的自身原因。萬曆元年到萬曆十年期間,名臣張居正輔佐其,張居正立志讓萬曆成為一代明君,然張居正卻大權獨攬、極度奢侈。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群臣進諫,張居正被抄家,生前名譽也被盡數剝奪。失去了監督的萬曆皇帝懈怠政事,放縱自己,沉湎酒色,史學家也根據材料記載,萬曆常年不出來主持朝政,極有可能是為癮君子。

其三,客觀原因。1956年,隨著定陵的挖掘,沉埋五百餘年的萬曆重見天日,然而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位曾經權欲熏天的天子,竟然是個長短腿,不可謂不讓人驚訝。身為皇帝,卻在身體上不能與普通人一樣,這大大的挫傷了萬曆皇帝的自尊心,再加上自己本身意志力薄弱,由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先例,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有人說,萬曆朝並非像說的那樣不堪,比如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就是在萬曆一朝完成。有學者提出觀點,萬曆朝已經有了近代的雛形,內閣的制度、資本主義萌芽與市井文學的出現,讓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有了獨特的魅力。

從根本原因上說,萬曆皇帝的怠政是缺乏完善的制度,把皇帝與神秘色彩相對等的封建王權給了皇帝極度的權力,然而,絕對的權力導致了絕對的腐敗。





論說歷史


明朝的朝會制度始創於明太祖朱元璋,完備於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朝會分為大朝會和常朝。


從明朝的朝會制度看,正朝和朔望朝主要強調的是儀制,顯示的是朝廷的威嚴,表現的是皇帝在國家政權中獨尊的地位,於王朝大政方針無實際意義。


這樣的朝會只是形式,所以有沒有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應該不是這樣的小事。


在朱元璋過後,很明顯的隨著皇位一代一代的傳承,皇權明顯的弱化了下去,功勳勢力不再,原本被完全掌控的文官團體甚至嚐到了自立新君的滋味,加在其身上的枷鎖終於開始動搖。 文官的權力達到一個高峰是在弘治時期。

弘治在位十八年的主要功績便是垂拱而治,說白了便是各按本分做事。皇帝與其說是立志在勤政愛民,不如說是被文官團體構建的那個運行機制駕著在勤政愛民。之後的正德皇帝甚至被文官所害。



所以到了萬曆年間,皇權實際上是岌岌可危了。然而這些文官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所扶持的嘉靖皇帝馭臣有術,但是即使是嘉靖最後也沒能解決問題,權力中心還是向著文官而去。


是阿維啊


萬曆後期為什麼不喜歡上朝,個人認為是因為萬曆與大臣們的政治交鋒失敗後一直被朝中大臣們壓制。對於臣子們的失望, 所以開始了不上朝,畢竟一時不工作一時爽,一直不工作一直爽。

萬曆皇帝畫像

小時候的萬曆

萬曆皇帝10歲登基,但是10歲的小屁孩能夠懂什麼?於是萬曆的母親李太后給萬曆找了個好老師,也就是張居正,張閣老。

張閣老對萬曆有多好?例如在教導萬曆皇帝讀《論語》的時候,萬曆把色勃如也”這個字讀成了“背”然後萬曆就聽到一聲怒吼,:“這個字應該讀勃“ 沒錯這聲怒吼便是張閣老發出的。

張居正畫像

在古代這可是不敬君父,可是要殺頭的,結果如何?第二天張閣老還是和往常一樣繼續教導萬曆皇帝。

同樣現代的很多父母教訓自己小孩的話都會說:”你在不聽話便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但是李太后教導兒子萬曆皇帝,便是:”你再鬧讓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麼辦?“(使張先生聞,奈何?)

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張閣老把小萬曆吃的死死的,同樣這就讓萬曆從此心裡有了陰影。

長大後的萬曆

萬曆皇帝長大了之後,便要開始設置繼承人了,畢竟是一國之君,設立的繼承人便是國本。但是巧了,萬曆不喜歡自己那個與宮女所生的大兒子,喜歡的是與鄭貴妃所生的三兒子。但是長幼有別,根據明朝祖制皇帝只能立大兒子,但是皇帝想立三兒子怎麼辦?

萬曆大兒子明光宗朱常洛

其結果便是一場政治交鋒,皇帝想要三兒子當太子,臣子們抱著祖制,佔據了制高點。反觀萬曆皇帝就只有一個口含天憲的皇位了。經過十五年的拉鋸戰,最終還是萬曆輸了,還是選擇了大兒子作為太子。於是在那個時期,誰想辭職,也就是告老還鄉,不好意思留中不發,誰誰誰想要更進一步,不好意思留中不發。就算有人離職的時候連離職報告都不打,萬曆皇帝也不追究他。反正萬曆的皇帝便是一副冷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萬曆三兒子福王朱常洵

這些行為都是一個口含天憲的皇帝做出來的,因為他在報復,他在報復他的臣子們。他感到自己貴為天子,卻連自己的繼承人也無法做出選擇。一個連自己臣子都不能壓制,處處受到臣子們的掣肘的皇帝當起來能有多舒服?

於是萬曆皇帝便開始怠慢朝政了,最終對朝政失去興趣開始了長期的不上朝。既然臣子們喜歡大包大攬,那便讓他們大包大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