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朱元璋出去私訪,跟一農夫聊了幾句,為何氣的將縣令斬首了?

攝影維度361


朱元璋:好了,咱又準備出去微服私訪,順便砍幾個人的腦袋了,開心不?


朱元璋從一個乞丐、一個和尚,經過15年的奮鬥成功上位,一手開創了明朝,成了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

也許正是因為他曾經被人踩在社會的最底層不斷掙扎的原因,讓他對百姓的生活狀況最為了解,也最知民間疾苦。

所以,他在當了皇帝之後才會不斷地出臺一些對老百姓有利的政策,也在試圖制定了一些遊戲規則儘量打壓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雖然不論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出現真正的公平,但作為一個皇帝,他至少為此努力過。

所以,他當了皇帝以後,喜歡上了一件事——微服私訪。

只憑官員們呈上來的奏疏,或者他們的幾句話,哪個皇帝能夠準確地判斷出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朱元璋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實。

他只有走出去,才能知道官員們到底有沒有騙他。

他也只有走出去,才能知道老百姓在自己治下到底過得好不好。

朱元璋此人雖然性格略顯多疑,但是,他行事卻頗顯果決,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這邊一打定了微服私訪的主意,那邊便叫上了幾個心腹隨從,一聲不吭地出宮去了。

朱元璋帶著人走呀走,走呀走,走到了一片農田前面,放眼一看,哎呦,這莊稼長得還真不錯呀!

聽了他的話,身邊的人立刻配合地送上一個馬屁,咱明朝就是好呀,這江山到了您的手裡,百姓們個個有田種了,有飯吃了,您真是太聖明瞭!

朱元璋心情頓時一爽,想想自己以前活在元朝的時候,那叫什麼日子呀,要吃的沒吃的,老百姓一個個飢腸轆轆的,後來又碰上了戰亂,人不知道死了多少,田地也不知道荒了多少,再看看自己治下的老百姓,真是耕者有其田呀!不錯,不錯!

再一看,看到地裡有個老農正在彎著腰耕作,汗水涔涔的,朱元璋急忙走過去,為了不讓自己的氣場嚇到老農,只見他微微一笑,和顏悅色地對老農說,老伯呀,您這莊稼種得不錯嘛,看來今年能過個豐年了吧!

老農擦了把汗水,看了他一眼,又埋下頭去繼續幹活,嘴裡倒沒忘回他的話,莊稼是長得不錯,可是,豐年嘛,可就不一定咯。

朱元璋頓時一愣,這莊稼明明長得很不錯,怎麼還不算豐年了?當年元朝的時候,能有咱這時候好?

為了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一解心中的疑惑,朱元璋乾脆一屁股坐到了田埂上,又和老農聊了起來。

老農雖然忙於幹活,已經不耐煩朱元璋的屢屢打擾,可是看到他衣著華貴,氣質不凡,又怕惹他不高興,所以只好邊幹活邊回答朱元璋的話。

朱元璋認認真真地問道,老伯,您剛才說莊稼雖然不錯,可卻不一定是個豐年,到底是何意?您給咱說說唄。

老農又抬頭看了看朱元璋,腹誹了一句,哪來的富家老爺閒著沒事幹,這不是耽誤俺忙活嗎?不過,他嘴上卻還是說道,唉,這地裡的莊稼長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又不能倒入俺家的米缸,差不多全送給咱那位縣太爺了!留給俺家的也沒多少了,還不夠溫飽的呢!

朱元璋臉色一變,自己當了皇帝以後明明已經出臺了不少對百姓有利的政策,怎麼卻還不夠溫飽?

難道......是縣令貪贓枉法,魚肉百姓?

想到這,朱元璋氣不打一處來,想要弄清楚這件事,恐怕也只能去闖一闖縣衙,好好問問老農嘴裡的縣太爺了。

於是,他對老農說了句“老伯放心,咱給你做主”,便急匆匆氣呼呼地回宮去了。

朱元璋回宮後,氣還沒消,感覺心裡堵得慌,於是立即派人傳召了那個縣令,畢竟是自己好不容打下來的江山,可不能讓這樣的蛀蟲給毀了!

縣令稀裡糊塗又膽顫心驚地入了宮,才一見到皇帝,還沒來得及行禮,皇帝便劈頭蓋臉地罵了過來,好你個貪官,竟敢罔顧國法,魚肉百姓!

縣令頓時被嚇得腿軟,“啪”地一下跪在了地上,不停地磕頭,皇上,冤枉呀,臣冤枉呀!

朱元璋見縣令仍在狡辯,更氣了,哼,冤枉?咱剛剛才微服私訪回來,百姓過得如何,咱會不知道?咱會冤枉你?

縣令一聽,這才知道自己逃不過去了,頓時癱軟成了一團爛泥,說不出話來。

朱元璋對付貪官的手段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重則剝皮充草,輕則凌遲,再輕則砍頭,左右逃不過一個死字!

朱元璋看了縣令這般模樣,更篤定了自己的判斷——此人是貪官無疑了。

於是,他一聲令下,來呀,將這貪官給咱押下去,擇日處決!還百姓一個公道,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最為痛恨貪官汙吏、也是對貪官汙吏最狠的一個皇帝了,沒有之一。


寧糊塗


朱元璋在大家的印象裡總愛微服私訪,只要是去微服私訪,就絕對能查出事情來。這時候攤上誰,誰就該倒黴把命給交出來了。

我們先說朱元璋巧遇農民的故事。

那一次正好是天氣轉暖,老朱在皇宮裡坐不住了,他要出去看看,民間百姓的生活怎麼樣了?還有莊稼是不是成熟了呢?

本來這一路上,朱元璋看到把頭都壓彎的麥子,迎著金燦燦的陽光,還是滿心的喜歡的。

但是,當他見到一個老農的時候,聽了老農的一番訴苦,氣就不打一處來了。

原來要朱元璋在和老農聊天的時候,聽老農說,不要看這個莊稼馬上就要大豐收了,但是能給自己留下的不多。

朱元璋有點驚訝了,朝廷也沒有要上徵多少呀,為什麼會剩不多少呢?

朱元璋繼續和老農談話,最後他才知道,原來都是這個地方的縣令在作祟。事情的真相是,當地的老百姓除了給國家上繳糧食,另外,還要拿出收成的一半來孝敬縣令。

你說老朱聽到這樣的話,怎麼可能不氣的。

所以,他回去就把縣令給處死了。他在想為什麼這個縣令如此的膽大妄為呢?

原來他的朝中有人,正是每年要孝敬他們。在加上有什麼事,讓他們平日也照顧自己一下,所以,縣令就這樣魚肉百姓了。索性朱元璋就一查到底,把和這件事有關的所有官員全部給處死了。

當然了這個事情,是不是真實,就另說了。畢竟案情重大,朱元璋也不是喜歡隨便殺人的人,他只殺該殺的人。

民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辭,這說明朱元璋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

我們再說一個朱元璋殺瓜農的故事。

話說劉邦在一年夏天外出的時候,他碰巧走到了一片瓜田,然後看到了一個瓜農。這個瓜農看到跟隨朱元璋的幾個人,都是氣度不凡。

所以瓜農就主動給朱元璋切了一個瓜,但是,瓜農發現朱元璋吃瓜的時候有一個特點。

別人吃瓜,都是拿起半個瓜來,用勺子挖中間的,開始向兩邊吃去。

朱元璋卻恰恰相反,他是先吃邊緣的,最後吃中間的。

瓜農因為不解,他就告訴朱元璋,吃瓜應該先吃中間,然後再吃邊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吃不到邊緣,就不想吃了,最好吃的部位,沒有吃到,豈不是可惜了。

若是從中間開始吃,自然就不同了。

一個瓜只有中間的部位最好吃,這樣你可以保證每次一口,都是當前瓜的最好吃的部位。朱元璋細細品味,覺得也是這麼回事。

朱元璋又和老農說了很多話,他覺得這個老農很有見識。就想請他去朝中當官,但是,這件事被老農給謝絕了。他說祖上有規定,後人不能當官。

朱元璋只好悻悻而歸,但是,走到了半路,他還是派了人來,把老農給殺了。原因就是這樣的人才不能為我所用,始終是個禍害,留著不如殺了的好吧。

就這樣老農也一命嗚呼了,當然了這個故事,也僅僅是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漢史趣聞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貧民,當過和尚,放過牛,做過乞丐,吃夠了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的苦,所以他當皇帝以後就勵志於整頓貪官汙吏,只要貪汙五十兩銀子以上,就被處以“剝皮植草”的酷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見到一片莊稼長勢喜人,可是卻見一農夫對著眼看的豐收唉聲嘆氣。於是上前問明緣由,農夫說“這田種的沒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朱元璋大驚,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來。原來此地縣令是朝中一名大員的侄子,靠著這層關係當上了縣令,無視朱元璋的三令五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僅讓農民交稅,還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給他,農民最後連飯都吃不飽!


朱元璋向來嫉惡如仇,對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常以萬鈞之勢給以雷霆之擊!遇到這樣的貪官自然也不放過,當縣令被抓時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朱元璋亮明身份立了嚇癱了。回京以後,那位朝中大員也因此被殺。

朱元璋對功臣和貪官汙吏動輒就是各種殺!他殺了15萬貪官,手段也極其殘忍,雖然鐵腕下大明出現了難得的清廉之風,但是樹敵太多,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在這一點上,相比雍正治貪,還是稍遜一籌。


墨梅逸清寒


這只是一個故事,正史中並無記載,但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勞動人民的心中是一位為民做主的好皇帝,畢竟所有的故事都不會是空穴來風,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朱元璋因為自己出身的原因,鼓勵農耕、獎勵墾荒、提倡移民屯田和軍屯,種植桑、麻等經濟作物,可以說歷朝歷代沒有哪個皇帝可以做到像朱元璋一樣對農民經濟生活如此關注。


這一天,朱元璋想出去老百姓的生活怎麼樣了,於是啥都不說換上常服,帶上兩個侍衛便出了宮。到了郊外看到長勢良好,不由得內心一陣欣慰。

想著自己的努力換來了收穫,老百姓肯定都過上了好日子。這個時候一聲嘆息,打破了朱元璋的怡然自得。


朱元璋抬頭一看,發現一個農夫在哀嘆連連。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料定這其中有內幕,於是便詢問起老農為何嘆氣不止呢?老農說到他們當農夫的,辛苦大半時間,可結果是好好的收成卻不是自己的,這才嘆息。

朱元璋一聽,心中佈滿了疑雲,在交談一陣後,朱元璋才明白了來龍去脈。


原來是當地的縣令上任後,多年來一直在壓榨農民,每家每戶每年的收成都要被當地縣令給霸佔一大半。如此一來無論收成多高,被縣令霸佔後,怎麼都是不夠一大家子生活的。

朱元璋明白過來了,他看到的只是表象,他們當農民的明著看守著一大片農田,可以讓一大家子生活無憂的樣子,可實際上,因為縣令的原因,他們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不僅讓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幼時家窮,曾為地主放牛,有過被壓榨的經歷,體驗過底層的心酸苦楚,他對這些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於是在回宮後,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把縣令給抓了起來,處以極刑。縣令被抓時還哭爹喊孃的說要見皇上,在知道朱元璋來視察過他們縣以後頓時面如土灰。當地百姓在擺脫這些貪官汙吏後,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來。


像素說


縱觀歷代帝王,對待官員,朱元璋絕對是最苛刻、最殘酷、最無情的一個。

朱元璋曾經公開表示,他這輩子最恨的一類人,不是殺人犯,也不是強姦犯,而是貪官。每每回憶起孩提時父母被活活餓死的人間慘景,他無不悲痛欲絕。


當年,淮西大旱之時,元朝政府曾經開倉放糧,然而救命糧經過官員的層層盤扣之後,到了百姓手裡,連米糠都沒剩下。當時但凡有口吃的,他的親人絕不至於餓死,說不定他也不會造反。

朱元璋對貪官恨的咬牙切齒。朱元璋規定,凡官員貪汙超過60兩,就要予以懲處,並且刑罰的措施非常殘酷,有斬首,有凌遲,有挖心,有剁手腳。

不僅如此,朱元璋給官員開的工資也是異常的低,明朝一品大員的工資800石糧食,隨官職大小依次遞減,到了七品縣令,就只有150石糧食了。


按照當時的物價,一石糧食大約相當於一兩白銀,也就是說,七品縣令辛辛苦苦一年只能掙150兩銀子。相比之下,宋朝七品縣令一個月的工資就是90兩,宋朝兩個月工資就比明朝一年的都要多。

明朝官員掙扎在貧困線和死亡線之間。

朱元璋還規定,百姓可以直接檢舉揭發腐敗行為,一旦發現官員有貪汙行為,可以立即將犯罪分子押送京師,凡阻攔者一律同罪。

這不,這天天氣大好,朱元璋就想出去瞭解一下官風民情,為了體察真實民情,防止走漏消息,朱元璋誰都沒告訴,他裝扮成員外的模樣,帶著劉伯溫以及幾個貼身侍衛就出發了。


到了郊外,朱元璋發現莊稼長勢良好,綠油油一片,心情大好,看來今天指定有個好收成啊!

朱元璋誇讚道:“今年年景不錯啊,看來這個地方官治理的不錯,值得表揚。”

一旁的劉伯溫附和道:“還是皇上您治理的好啊!”

朱元璋龍顏大悅,心裡美滋滋的,這時候,他們看到有個老農正在鋤草,朱元璋就讓人把老農叫了過來,他要親自問詢一番。

老農過來了,朱元璋和顏悅色地問道:“老人家,今年年景不錯,風調雨順,日子是不是越來越好啦?”

“好個屁!”老農不聽此話則已,一聽來了氣了,接著吐槽道,“糧食收的再多也沒用,還不夠交稅的。”


朱元璋臉色沉了下來,繼續問道:“老人家,現在大明已經減稅降費了啊,稅收已經減了又減,降了又降,現在只需繳納一成就夠了!”

老農說道:“政策是好政策,可是俺們這不執行啊,俺們這還是按照元朝執行的,一律繳納五成啊!”

“豈有此理!”朱元璋暴跳如雷,“走,老人家,隨我一同去縣衙,我當眾辦他!”

老農嚇了一大跳,心想這是何許人也,口氣居然如此之大。

到了縣衙,朱元璋親自審訊了縣令,縣令嚇得魂不附體,當場供認不諱,朱元璋就把縣令咔嚓了!

老農舉報有獎,朱元璋賞了他十兩銀子,老農屁顛屁顛地回去了。


一半秋色


我一直再想一個問題:《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主角應該換成朱元璋。如題主所問,類似的問題看到的太多了,朱元璋不是在私訪,就是走在私訪的路上。朱元璋閒著吃西瓜,或者和農民兄弟嘮嗑,或者沒事燒個酒樓,

所有看似無意卻是有心的聊天,結果不是哪個貪官革職查辦,就是哪個功臣人頭落地。朱元璋有那麼閒麼?他管著全天下的事,然後天下所有的事都得靠朱元璋決策,根據不完全統計,從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文件,處理四百件事情,基本上夜夜加班,朱元璋如果穿越到現在,整個一位勞動模範,每天忙的要死,哪有機會微服私訪?

最不理解的是,微服私訪除了名頭好聽,還有什麼好?這恐怕是古代皇帝乾的最危險的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朱元璋就會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一旦喬莊打扮,沒人認識你個皇帝,想怎麼折騰你就折騰你。最可怕的是萬一私訪的事情洩露,有投機分子直接取而代之,或者被敵人知道行蹤組織刺殺。還有一系列各種意外,遇到個流氓投頭子欺負,或者不講理的地頭蛇,或者查辦的貪官狗急跳牆,再或者遇到人販子……總之皇帝不會輕易出宮,更別提微服私訪。

答案來了,看到朱元璋類似的事情,我們要學會分辨事情真假,和農夫聊幾句把縣令殺頭……可能麼?在古代嚴重的封建等級中,農夫敢隨隨便便指出縣令罪狀,然後和一個陌生人侃侃而談?除非這個農夫是錦衣衛!這種小故事為什麼能流傳出來,津津樂道?因為貧民出生的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生活不容易,當了皇帝以後對貪官更是嫉惡如仇,毫不手軟。他這種做法,深受老百姓擁護。於是殺的貪官太多,各種各樣的故事被流傳……


我不是易中天


朱元璋是農民出生,在元末民不聊生,有的人易子而食,朱元璋大哥、姐姐都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父親也是苛政沒有錢交稅,沒有吃的餓死。朱元璋因此進到寺廟裡當和尚,當了兩年和尚,寺裡沒有多餘糧食,朱元璋不得已為吃的四處流浪化緣,幾次差點死在士兵手裡,最後朱元璋沒有辦法就參加紅巾軍。

朱元璋參加紅巾軍,提著腦袋拼命,骨子裡還是為了吃飯,雖然後來網絡大部分人才,殺死陳友諒、滅了張士誠,把蒙古人趕回草原,這讓他認識到逼急了人們的可怕,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逼急了將會把他趕下皇位,不僅不能吃飽,還可能被殺。

朱元璋是很怕這種事情,所有在政局穩定後,他對武將們說,將帥可廢,江山不可丟。然後找藉口大殺功臣,湯和、李善長、藍玉等。就是為了穩定江山,不逼反下面的人,底層人們吃半飽沒有關係,但如沒有吃的,鐵定造反。朱元璋是明白這個底線,因此會對手下人很嚴苛,一旦有這樣的事,這將是他不能忍受的。


Hickaizen


有關朱元璋的故事比比皆是,凡是朱元璋微服私訪的,一定會發現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看上去並不那麼難發現,都是浮於表面的事情,難道朱元璋反腐的力度還不夠,還是民間編造野史的人存心為之呢!


話說,這一天,朱元璋再一次化裝微服私訪,朱元璋實際上長的很醜,我認為他化裝老百姓也能從他那張臉上看出他是誰!天氣晴好,秋高氣爽,空氣中傳來稻香的味道。

當走出京城到了城外,又是一番景色,到處都是稻田,沉沉的穀穗都深深地低著頭,朱元璋看到如此情景,和屬下說:看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屬下自然是唯唯諾諾:是是,皇上說的對。


就這麼一邊走著,一邊聊著,不知不覺走了很遠,遠遠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當微風拂過,稻花的香氣迎面撲來,朱元璋於是站在田邊:你看著稻子長勢,今年能夠大豐收,老百姓不會餓肚子了。朱元璋話音剛落,旁邊站著的一位農夫用眼睛斜了一下朱元璋,說道:稻子長的再好,收成再高也不是老百姓的,老百姓改餓肚子還是餓肚子。


朱元璋聽到此話,心裡甭提有多不高興了,自己正看著眼前豐收的稻穀,卻被來了一句老百姓吃不飽,餓肚子的話,實在是掃興,但皇帝畢竟是皇帝,朱元璋來到這位農夫面前:不知道老者你剛才的話什麼意思?


老者忙答道:稻穀長勢是不錯,今年也能大豐收,但是政府的稅收太重了,我們種的糧食有三分之二都被政府收稅,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我們的,辛辛苦苦幹一年,到手的稻米沒剩多少,家裡人口多的根本就不夠吃,當然要餓肚子。

朱元璋大惑不解,現在朝廷不是已經減輕賦稅了嗎?怎麼這麼高!

老者答道:朝廷降稅,抵不過縣官老爺加稅!


朱元璋聽到此話後,急忙與老者告別,帶著屬下回了京城,到京城後,責成有司衙門進行調查,最終如老者所說,確實是縣官為了自己私立,私自增加賦稅,導致民眾被賦稅壓得喘不過氣來,吃不飽,朱元璋下令將縣官處死。


一蓑煙雨任平生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當上皇帝的人,因為他吃過底層人吃過的苦,他懂得底層人民有多麼的不容易。

所以,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他特別能體桖民情。

一旦有官員魚肉百姓,這件事若是被朱元璋知道了,那是準會被殺頭的。

據不完全統計,朱元璋一朝殺掉的貪官,就有十幾萬。

可見,朱元璋是想殺盡天下貪官的。但是,我們單看他殺的如此多的貪官的數量,就知道殺盡貪官是不可能的。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人家好不容易,學完聖賢書,走上仕途之路。這一路走來,不可謂不艱辛。就衝這個,人家當了官,也得那麼意思意思得,弄幾兩銀子花花吧。

最終,朱元璋不得不制定各種刑法,來處置他們。

只要你們為民請願,貪汙的不是那麼多,還說的過去,那就放你們一馬吧,畢竟生活不易呀。

但是,一旦遇到什麼貪官巨盜什麼的,朱元璋是絕對的零容忍,絕對的要殺頭的。

這不是有一年,朱元璋又去民間考察民情去了嘛。

正好那時候是麥收季節,金燦燦的麥子,在陽光下看起來十分的喜人,朱元璋也為農民有個好收成而感到高興。

可是,當朱元璋遇到一個農民的時候,這個農民望著即將豐收的麥田,卻是愁眉苦臉,望而興嘆。

朱元璋很是不解,他想了解了解,為什麼面對大豐收的時候,農民臉上沒有喜色。

於是,朱元璋就和農民聊了起來。

這一聊天,朱元璋聽到後,自是氣憤不已,他恨的是牙癢癢,一個小小的縣令,竟然敢如此的魚肉百姓。

原來呀,朱元璋得知,這個縣裡的縣令,仗著朝中有人,竟然對人民橫徵暴斂。他們不但讓農民正常的交賦稅,而且還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給他。

這也就是說,農民基本上一年多的收成,全部都上交了。這樣的人朱元璋不殺他,難道留著他過年嘛。

索性朱元璋就把這個人,和朝中的那個和他有關係的大臣一起給送上了屠場。

一般朱元璋遇到這種事,都是選擇殺。

當然了朱元璋若是遇到好的人,他也會提拔重用的,正如有一年他在避雨的時候,和一個叫董茂的人聊了起來,他覺得這個人,還是很不錯的,對事物有看法,有見解。索性,就提拔他為千戶了。

總之,朱元璋就是這麼一個愛恨分明的響噹噹的漢子,就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就是貪官眼裡的惡神。


史學達人


這種故事,聽聽也就罷了,一看就是編的。

要知道,古時候,也是有“自媒體”在哪裡胡說八道,吸引眼球,不定是哪一個茶館喝茶的傢伙為了讓別人聽他吹牛,順嘴編了這麼一個故事。

然而,大夥都愛聽,於是傳播開來!

誰不知道,朱元璋有名的勞模,你以朱元璋是康熙乾隆那樣喜歡四處亂逛呢!

朱元璋連丞相都不願意用,既沒有明後期的”內閣“幫他,也沒有大清那樣的”軍機處“幫他,他自己親自每天十幾個小時坐在辦公室辦公,哪有功夫去“微服私訪”呢!

後來,朱元璋有一個子孫朱厚照,就是明武宗兼大明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厚照同學,最愛的是出宮胡混八混,其實也不是胡混八混,他只是想親自上陣殺敵而已,親自去民間過過小日子而已,結果被全體官僚罵到如今,說他是“昏君”。最後還橫死在了宮外。

大清的乾隆康熙,為啥官僚們喜歡他們去“出宮亂逛”呢,不罵他們為“昏君”呢?

因為,乾隆康熙是被官僚們“安排”微服出訪的,大將軍朱厚照不接受官僚們的“安排”,後來不是“暴病”而亡了嘛。

朱元璋再厲害,也是一個普通人,不接受官僚們的“安排”出宮亂逛,很有可能被“暴徒”打死的,只要他接受了“安排”,會發生題目所說的事情嗎?

不會!

  1. 這些個傳說呀!是老百姓的口頭創作文學,寄予著老百姓們的美好希望。
  2. 這個傳說呀!是在編排大明朝的縣令人人該殺!不會冤枉。

為什麼古代有“採風官”?四處收集民間傳說、歌謠、童謠、故事!就是為了收集“民聲”!這種胡說八道的瞎話就是“民聲”!

朱元璋如果在宮內看到了這個傳說,也會明白怎麼回事了,採取不採取行動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曹雪芹他家好幾代人在“江寧織造”的位置上,有一大群收購蠶繭的工作人員可以深入千家萬戶,街巷裡伯,這些人是專業的商業人員,和大清的官僚集團沒有一丁點瓜葛,他們的工資也不用大清支付。

康熙就拿曹家當了“採風官”用,命令曹家每隔幾天都要寫一大篇“密摺”上送北京,舉凡街談巷議,物價上下,民間傳言,書坊流行等等所有針頭線腦小事全部寫上,不怕囉嗦麻煩。

像這種民間的胡說八道基本可以上達天聽的,至於採取什麼行動,就看皇帝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