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理財的八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亞洲首富李嘉誠說:“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後要靠錢賺錢。”

錢賺錢怎麼做呢?就需要理財。一提到理財,很多人都會說:“沒錢理什麼財”。其實理財不是需要有錢才開始,而是理財以後才有錢。很多人在理財上會有很多誤區,大體上主要有這幾個,你中了幾個?

一、 誤區一:理財能一夜暴富

理財不是發財,理財簡單來說就是打理你的錢財,讓它使用得更加合理。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實不管我們做什麼都是一樣的,沒有積累,想馬上成功是不可能的。

拿我們種莊稼來舉例,種莊稼要經過播種、除草,等待成長,到了秋天才收割,更何況是投資理財。如果我們購買基金,基金的後面也是一家一家的公司,公司的成長、業績的增長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今天投進去,明天就想賺,那是很難的。

二、 誤區二:理財道聽途說

在投資理財中有一句話:“不懂不投”。很多人在理財的時候,聽別人說買了什麼賺錢,自己也跟著買。自己不會去學習,看看這個產品到底是投資什麼的。

特別是在股市中更多,很多人都是聽身邊的朋友、或者網上說哪支好就買哪支,自己不去研究公司、看財報。看得再多,聽得再多,自己不去實踐總結經驗,永遠都做不好理財。


理財的八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三、 誤區三:不注重風險,只關注收益

高風險高收益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在收益面前就常常會忘記風險。在理財過程中,一定要記住:收益與風險成正比,高風險高收益。不要只看著收益,忘記了風險。就像股票收益高,但是風險也高。在投資某一投資工具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問自己,這個風險承受得了嗎?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教他兩條投資的定律:

第一條, 永遠不要虧損;

第二條,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先想風險,再考慮收益,保值才能升值。

四、 誤區四:理財產品單一,不會資產配置

在理財中,有的人理財產品單一,可能覺得房產投資好,大部分資產放在房產上;覺得固定類收益好,全部資金放在固定類資產上。這樣就會存在風險,如果全部放在房產上,流動性不是太好,當急用錢的時候變現速度沒那麼快。

如果全部放在固定類收益產品,就有可能跑不贏通貨膨脹,每年辛苦掙的錢,每年都在縮水。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資產配置,什麼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指我們決定如何在可投資的資產類型之間進行分配資金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將資金按一定的比例放在股票、固定類收益,也就是債券,還有一些現金,還有一些其他的資產,例如房地產,黃金,海外市場等等不同類型之間的分配。

資產配置實質上是一種風險管理策略,基於我們的投資目標,風險偏好或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平衡可投資品種,例如現金,股票,債券,還有其他的投資品種的風險—收益特徵來減少市場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把資產配置在相關性不是很大的投資工具上,例如股市和債市、房地產就是相關性不是很大的投資領域,如把資產一部分放在指數基金、一部分放在債券基金或者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資金很大的話,考慮房地產,也就是商鋪之類的,分散風險,也就是組合投資。

五、 誤區五:不能長期堅持

在理財中,因為複利的存在,每個人都能成為百萬富翁,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變成富人,一定不要著急。

巴菲特99%的財富都是五十歲以後賺的。隨著投資時間的增長,理財的風險會降低,因為有平滑風險的因素在發揮作用;隨著時間的增加,收益也會增加,因為複利在起作用。

在理財的前期,可能財富積累得很慢,在50歲之前,財富增長得慢,但是50年以後財富積累越來越快,就像巴菲特一樣。所以在理財的時候要問自己:你能堅持多少年?


理財的八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六、 誤區六:理財就是斤斤計較

有的人覺得理財就是斤斤計較,一天在那裡算收入支出,做什麼都要計算好,累不累?如果不記賬,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錢用在哪裡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以前收入少,存不了錢,可是現在收入多了一樣存不了錢。

有時每天不起眼的花費,長年累積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有一個詞叫:拿鐵因子。這個是由作家兼金融顧問大衛•巴赫提出的,源於一個故事:一對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鐵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費,30年積累算下來花錢竟達到了70萬元。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拿鐵因子在悄咪咪地拿走我們的金錢,比如每天的咖啡、最顯而易見的例如女生總是喜歡買買買,買個不停。

七、 誤區七:收入不高,沒錢可理

很多人覺得自己一個月收入本來就不高,還了房貸車貸基本上沒剩多少了,沒錢理財。其實不然,如果你從孩子剛出生就用100元作為孩子的教育金進行投資理財,且獲得平均收益率12%的回報。那麼,從孩子19歲時起,你不用再繼續投入,但以前投入的錢依舊持續做投資理財,當孩子60歲時將達到875萬元左右。

所以不要小看這100塊,時間長了,加上覆利的作用,一樣能積累出財富。不要再拿收入不高來做藉口,不管收入是多少,永遠要先存下10%。


理財的八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八、 誤區八:理財有風險,不想碰

投資理財是有風險,但是不理財一樣有風險,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如果你的錢在餘額寶裡面,現在七日年化是2.462%,你的錢只會越存越少。

有一個簡單的經驗公式,藉此你可以輕易地計算出3%的通貨膨脹率究竟會導致什麼結果:

72/通貨膨脹率=貨幣貶值一半所需年數

按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那麼72除以3得出24。這意味著,你的錢在24年後將貶值一半。換個說法是:那時你需要2倍的錢,才能達到和現在同樣的購買力。

如果你的投資收益率還跑不過通貨膨脹率,那你的錢一直在縮水,而不是升值。

總的來說,理財越早開始越好,不要讓這些理財誤區阻擋了你理財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