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車馬,是古代出行的代步工具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徵,承擔了當時幾乎所有的陸上運輸任務,尤其受到貴族、王族的喜愛。貴族墓中經常出土車馬器,甚至整套車馬和車馬器,可見當時人與車馬的關係相當緊密。青銅器具,種類繁多,車馬之器上的青銅器多為小物,但都極為精巧。近些年出土車馬之器,又以海昏侯墓為最佳。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從海昏侯墓清理出的車具如蓋弓帽、槓箍、龍虎首軛飾、轅首飾、衡飾、車軎等,馬具如絡飾、銜鑣、當盧等多鎏金錯銀和麻質傘蓋看,其製作極其考究,使用等級很高。與《後漢書·輿服志》所載“龍首銜軛”相似。除此之外,還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鳳鳥紋“節約”。我們且來略看一二。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青銅泡飾。裝飾品,多銅製,有圓蘑菇、方形等,施在器表,突出來,常見車馬器上,作為鑲嵌在皮製上的裝飾物。海昏侯墓出土泡飾,多有精美描金。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青銅管飾。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銀當盧。古代馬頭部的飾件。形式各異,較常見的一種是本體似圓甲泡,上端分出兩歧角,下邊垂一長方形鼻樑,背面有幾個橫或豎鼻,用以穿帶縛扎,繫於馬頭。銅質的當盧盛行於商周時期。這個當盧是銀的,屬於高級貨,上面的大公山羊,可以看出漢代受到了西域風格影響。因為山羊並不是中國的本土動物。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很多數學者認為現代家山羊起源於中亞細亞一帶的角羊(C.aegagrus),後者身高90釐米,公羊有長達1米以上的長角。也有人認為,棲息於克什米爾、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區的螺角羊(C.falconeri)和歐洲的野山羊(C.prisca)也是家山羊的祖先。山羊在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這枚當盧看漢代至少就見過山羊了。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銅鎏金鳳鳥紋當盧。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這枚青銅錯金當盧可以說是精美至極,最上是一隻栩栩如生的白虎。其下兩圓,為日月兩形象,左側為玉兔玉蟾組合,是為月之形象,右側為金烏,是日之形象。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日月之下,是兩條呈現反弓型,頭相背,頸相靠,尾相交的青龍。兩條青龍中間,是一隻張開翅膀,口銜仙珠的鳳鳥。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青龍尾部,是一條頭尾西北向的玄魚。當盧的最末端是一隻站立的朱雀,頭上有冠而作回望狀,尾羽作開屏狀,清晰可數。這七者緊密有序地排列在這枚當盧上,周圍飾以雲氣紋,盤曲回折,營造出縹緲的仙境之感。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青銅馬鑣。馬鑣是一件相對陌生的器物,它很有可能是用來放在馬嘴裡,兩側綁上繩子,以此控制馬頭方向。也就是說馬車的方向盤。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另一件青銅馬鑣,線條柔美,柔中帶剛。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青銅軸飾。軸飾也是馬車的一個重要零配件。裝在車廂與車轂之間,左右各一。為穩定車廂,軸上加木質‘伏兔’,一頭墊車廂下,一頭楔入軸飾的平板下面。所以說這些零件的開口內,原來應該是有木頭的。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這件銅描金軸飾的花紋之細膩,堪稱軸飾中的上上品。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青銅蓋弓帽。蓋弓帽是漢代馬車上車蓋邊緣的裝飾。車蓋就是馬車頂上撐起的傘蓋,用來遮陽和避雨,用布做成。蓋弓是支撐傘蓋的骨,和雨傘的撐骨作用一樣。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翠羽蓋黃裡,所謂黃屋車也。金華施橑末 ,有二十八枚,即蓋弓也。”(《通典》)漢代的蓋弓應有28根,象徵28星宿。也有14根、16根、19根的。蓋弓的頂端,一般都裝上蓋弓帽,都做成圓形,講究的做成花瓣型,就象圖上這樣,古人把它稱作“金華”。“金華施橑末”,說得就是蓋弓和蓋弓帽。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最後來看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有趣車馬器——節約。所謂“節約”,最開始並沒有節省、節儉的意思。與馬銜、當盧一樣,它原本是人在馬身上裝配的一種工具。節約的材質大多為青銅或骨質,由一個或兩個空心小管組合而成。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節約一般較為小巧,皮條可以從中穿過去,由此連為一體。這個小配件雖然看上去並不起眼,但卻非常實用。不但可以減少繩帶扎綁的繩節,節省時間,還能有效避免繩索相交處的交叉錯亂,起到穩固結節、控制馬匹的作用。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節約主要流行於西周,以十字形、一字形、X形、H形等形式出現,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墓葬或遺址中也多有出土。其中間部分有時會呈凸起狀,上面裝飾螺旋紋、弦紋、蟠螭紋、動物紋等圖案。這些精美紋飾,是馬主人尊貴身份的象徵。

海昏侯的“寶馬豪車”一點不“節約”

其實,古人的節約是為連接,也為約束,尤其是作為馬具的應用。馬具“節約”是竹節“節約”的借用,節制,制約,也是從這個意思而來。今人所稱的節約同樣有著約束之意,以避免物質資源的浪費,倒也貼切。可海昏侯的節約一點兒也不“節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