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躲貓貓這個簡單的遊戲,原來藏著這麼多學問

躲貓貓很簡單,我們可能都曾那樣逗笑過孩子:擋住自己的臉,然後慢慢打開,時不時還配上誇張的聲音或者動作,然後寶寶就會咯咯的笑,特別的歡快。可當寶寶樂此不疲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這個遊戲太簡單,好無聊啊,玩幾下就不願陪孩子多玩了。

實際上,躲貓貓這個遊戲是有魔力的哦,可別小看了!

這個簡單的遊戲是人類認知能力和思想建構的基礎,對於一個剛剛開始探索新世界的嬰兒來說,這個遊戲具備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我們是不是對這件事情不以為然?但是要知道,嬰兒最開始對於物體是沒有持久記憶的。在新生兒的思維裡,某個物體一旦從視線中消失,那就代表了他徹底不存在了。

而“躲貓貓”這個遊戲中,雖然媽媽一次次的在手背後消失,出現,反覆測試的過程中,寶寶逐漸明白他看不到媽媽的時候,媽媽其實並沒有消失。

躲貓貓這個簡單的遊戲,原來藏著這麼多學問

在這種過程中,嬰兒的認知能力提高,會慢慢的獲得一種能力。著名的瑞士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稱之為:“客體永久性”,它是指兒童理解了物體是作為獨立實體而存在的,即使個體不能知覺到物體的存在,它們仍然是存在的。

比如說,給他們一個可愛的玩具,他們會伸手去夠它。但當大人在他們抓住玩具前用一塊布蓋住玩具的時候,他們就會停止抓取,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別處,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樣。只有到出生9個月之後,嬰兒才會繼續他們的尋找——在皮亞傑看來,這種尋找意味著嬰兒在無法感知到玩具時,玩具仍在他們的頭腦中。這就是獲得客體永久性的開始。但是這種觀點仍有侷限,如果在藏玩具和允許嬰兒伸手之間加入一段時間間隔,結果就會有所不同。皮亞傑認為,只有到了大約18個月時,嬰兒才能以基本成熟的形式對消失的玩具進行心理表徵。

簡單的來說就是“寶寶明白了,事物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

所以,躲貓貓這個遊戲中,媽媽的臉被擋住後,嬰兒會覺得媽媽消失了,而手拿開之後,媽媽又出現了。雖然於我們而言,這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但是這對寶寶來說,是非常神奇的!所以很容易就被逗笑了。

躲貓貓這個簡單的遊戲,原來藏著這麼多學問

但是,對於大點的寶寶,這個遊戲似乎不那麼奏效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寶寶已經在一天天的成長過程中獲得了“客體永久性”的這種經驗,並且這是一個自然而然滴過程,再次感慨,寶寶小小的身軀真的蘊含著很多神奇的力量。

但是,雖然一般寶寶在十個月之前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但在2歲前,都是在不停的反覆熟悉學習這個本領的。

所以,“躲貓貓”是一個遊戲,卻也不簡單是一個遊戲,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躲貓貓這個簡單的遊戲,原來藏著這麼多學問

1

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增添更多的互動方式幫助孩子區別認識“主體”和“客體”,逐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為語言發展打下基礎。

因為“客體永久性”是一種保存心理意向的能力,這個是寶寶發展語言發育能力的前提。因為只有當他意識到每個物體都是獨立存在之後,他們才對這個事物有概念,有你我之分,有各種語言來表達他所認知到的事物。

當他理解這種現象並且熟練運用起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欣慰的意識到一件事情-寶寶長大了~

2

鍛鍊手眼協調等精細動作的能力

我們都給孩子買過一些彈出玩具,摁一下會有一些卡通玩偶彈出,通常會非常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個也是基於”客體永久性“的原理。

這種簡單的動作重複讓孩子明白了消失的玩偶,又想辦法使其重新出現,充分的鍛鍊了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

3

充分滿足受分離焦慮困擾的寶寶

分離焦慮是很多寶寶都會有的一種現象,究其根由,也是心理上沒有明白和適應物體恆存這一概念。

而通過一些比如躲貓貓,玩偶消失又出現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到這一現象存在的自然合理,還可以幫助他更好的理解因果關係,從而充分滿足孩子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長大總是來的很快,他慢慢理解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躲貓貓這種小遊戲不斷可以幫助孩子認知適應這個世界,又幫助他們逐步掌控這種能力,我們慢慢會發現,他們會主動和我們”躲貓貓“,並且總是會發出愉悅的笑聲。他們的笑聲簡直是最治癒心靈的法寶。

所以,小寶寶的家長,多和孩子玩“躲貓貓”吧,或許大人會覺得無聊,但這可是寶寶們探索世界的好辦法。

以前咱們總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其實,最美遊戲也最簡單,不是麼:)

來自 六媽羅羅,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