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新手媽媽需要知道哪些新生兒護理的問題?

羽媽幸福成長記


我分享以下幾個方面,讓新手媽媽可以新生兒護理問題是不再迷茫。

新生兒發育情況

先是從基礎的發育情況開始,媽媽要判斷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是不是在正常的範圍內。一般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身高在50釐米左右,體重在五到八斤,頭圍在31到38釐米,這個是一般普遍新生兒出生的情況。我也強烈建議媽媽要學會畫寶寶生長曲線圖:

每個月畫一個點在生長曲線上,看是不是在正常的趨勢範圍內,如果在趨勢範圍內的,說明寶寶生長髮育是健康正常的,如果說偏離比較大,就需要重視干預。

嬰幼兒如何餵養

比如寶寶的奶量到底多少合適?答案是一般寶寶的奶量按每公斤體重120~150毫升來算,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在喂的時候不需要給寶寶喂太飽,喂的太脹容易傷脾胃。寶寶不要吃的時候不要勉強,一開始還是按需餵養為主,到了四五個月了就可以給他定時,定量餵奶。

餵奶的一些姿勢也很重要,拍嗝的時候要豎起來拍,手要呈空心狀,從下往上拍,不要亂拍,也不要拍的太重,寶寶畢竟發育還沒完善,拍的時候要把寶寶的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慢慢的從下往上拍。

關於溢奶和嘔吐

媽媽要學會鑑別生理性的溢奶和病理性的嘔吐。

溢奶是寶寶的胃腸道的生理決定的,因為寶寶的胃是水平狀,不像我們成人是直立的幽門,賁門比較緊不太容易出來。寶寶的賁門是比較寬呈水平狀,寶寶吃好奶一平躺奶就容易出來,這個是正常的。如果說是嘔吐,有時候嘔吐呈噴射狀吐出來這個就是病理性的。媽媽還要掌握是不是感冒引起的嘔吐,還是食物過敏引起的嘔吐,需要學會區分。

寶寶容易肚子疼

寶寶有個很常見的情況,媽媽也要掌握,新生兒的時候很容易肚子疼,哭的很厲害,這個也是寶寶的腸道的一個生理特點形成的。

因為寶寶胃腸道發育還沒有完善,他的腸道比我們成人要長很多,腸道一長以後就容易攪在一起發生腸絞痛,厲害的甚至會發生腸套疊(腸和腸套在一起)。這個時候就很痛,導致寶寶會不願意喝奶,哭鬧的很厲害。

鑑別腸絞痛和腸套疊也是有方法

腸絞痛一般寶寶肚子痛了是一陣一陣的,痛的時候寶寶哭的很厲害,但是大便是正常,嘔吐也不是太厲害,就是哭鬧的很厲害,有輕度的嘔吐,這個時候媽媽給他反過來抱,就是飛機抱,能夠緩解寶寶哭鬧,他就不怎麼痛了,或者給他趴在床上睡,他就哭鬧就減輕了。

如果腸套疊,寶寶就沒那麼好說了,一般嘔吐非常的厲害,好幾天沒有大便,寶寶不肯吃,就一直持續的哭,精神狀態也不好,這個時候就需要去醫院用外科的手術處理。寶寶肚子痛,媽媽要學會一些基礎的鑑別方法。如果肚子疼是食物引起的,那就是要不吃或者少吃,如果發生有過敏的情況,這個食物至少要停一個月,嚴重的要停三個月以後再給寶寶嘗試。

看寶寶便便知消化情況

如它的形狀,是爛的,稀的,水樣的還是成型的,還有顏色到底是綠色,是黃色,是墨綠色還是黑色,這個都是有講究的。像寶寶剛剛新生兒的時候他的大便是稀的,墨綠色的,開始的時候還和柏油一樣,黏黏的,那是胎便,是正常的。吃母乳的話有的時候是綠色的也是正常的。如果寶寶大便出現蛋花樣的,水樣的腹瀉,一天十幾次,那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腹瀉,要及時干預的。

過敏的鑑別和處理

由於現在食物的關係使寶寶過敏的現狀越來越多了,媽媽也要學會過敏的一些鑑別和處理的方法。像區分是溼疹還是蕁麻疹,這個很重要,雖然這兩個可能是過敏引起的,但是處理方法還是會有些不一樣。

溼疹一般都是長臉上,耳後和腋下。溼疹一般六個月以後它會隨著年齡慢慢會好轉的,相對來說比蕁麻疹可能還要好的快一些,餵母乳的時候媽媽的飲食上也要控制,要清淡,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特別是糖要少吃。媽媽適當吃些優質的植物油,增加母乳中的脂肪酸,對改善寶寶過敏有幫助。

寶寶如果發現有溼疹媽媽要學會排查來源,是媽媽的母乳過敏?還是寶寶自己吃的輔食過敏?還是因為空氣當中的塵蟎造成過敏?還是花粉造成寶寶的過敏?還是平時護理不當照成的?要排查來源,如果是花粉過敏,那就遠離這個地方,不要去摸和聞這種花。如果是塵蟎過敏,那房間要保持通風,床單衣服要保持乾淨,注意清潔衛生。

寶寶常見病的護理知識

媽媽應該還要學會一些常見病的護理知識,可以緩解寶寶的症狀,像發燒的話,輕度的發燒腋下溫度只有38.5度以下其實是不用吃藥,不要著急去醫院,寶寶如果精神狀態還好的話就不用去醫院,只要簡單的給他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方式千萬不能和成人一樣用酒精來擦,建議使用溫水輕輕的給他擦腋下和腹股溝(大動脈這邊),注意腳心和手心還有胸口是絕對是不能檫的,這個地方太刺激寶寶了,容易導致寶寶心跳驟停。

輔食添加

其實媽媽最重要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六個月以後要添加輔食,輔食該如何營養搭配?媽媽是必須要學會掌握的,寶寶以後的發育是不是能夠正常,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健康的寶寶,這個輔食是很關鍵,比如說鐵的補充,像六個月以後,母乳當中已經沒有鐵了,99%的鐵需要從食物裡面去補充的,哪些食物是含鐵豐富的?要給寶寶吃呢?含鐵的米粉,肝啊,紅肉,牛肉,豬肝,雞肝,鴨肝,還有蛋黃,可以給寶寶多補充。

還有一個就是鋅的補充也是靠食物當中來補充的,但是也不用刻意去補充鋅的補充劑,因為做到營養均衡就能保證鋅是足夠的。

鐵跟鋅缺乏會使寶寶精神不好,也容易哭鬧,胃口也不好,有時候媽媽老是問寶寶胃口不好,精神很差,脾氣很大為什麼?很可能就是缺乏了這些元素。所以說輔食的營養搭配食材選擇,媽媽必須要學會的。

可以關注我,查看歷史文章,有很多輔食的搭配和做法,如果還沒有滿足你的需求,可以私信我,我會及時回覆你的。期待與你的交流

補鋅的同時我們要強調一下補鈣,補鈣沒有像補鐵補鋅要從食物中攝入那麼的重要,因為奶裡面含鈣就比較多,保證奶量為主的鈣還是比較充足的,但是我們還是適當的要補充一些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的,維生素D一般要吃到兩歲就能夠促進骨骼的發育。

總結一下,媽媽需要掌握的知識: 第一點就是一些基礎的發育情況,媽媽要會判斷; 第二就是你的餵養的知識要知道; 第三就是常見病的一些鑑別,簡單的處理方法要學會; 第四個就是怎麼樣給寶寶吃搭配一些合理的輔食【營養均衡,食材選擇等】


我曾從事護士長一職,在寶寶問題上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是一名營養師,現在在家照顧女兒的雙胞胎寶寶,如果你有寶寶的相關問題,可以關注我,期待和你交流。如果文章有用,記得點贊轉發,謝謝~


外婆教你做輔食


期待已久的寶寶降生之後,新手媽在興奮,激動之餘,是不是還有點不知所措?對新手寶媽來說,新生兒護理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

▍新生兒的護理要點第一要注意保暖。

氣溫22度到24℃。隨時調整環境的溫度,防止溫度避免過高或過低,導致出現“脫水熱“和“新生兒硬腫症”,

▍新生兒的護理要點第二合理餵養。

提倡母乳餵養,最長不超過四小時,防止發生低血糖,每次哺乳應該將嬰兒抱起,輕拍背部,將吞入胃的空氣排出,以防吐奶。

▍新生兒的護理要點第三保持清潔。

出生時寶寶皮膚上有一層薄白色的胎脂有保護皮膚的作用,能夠自行吸收,不必洗掉。做好對耳後,腋下,腹股溝等皺褶處的清潔和乾燥,洗完澡後應該立刻用乾毛巾擦乾,擦乾,必要時可以在作者處撒上少許嬰兒粉;

▍新生兒的護理要點第四預防感染。

新生兒是最脆弱的人群,預防感染顯得非常重要。新生兒居室讓陽光照進,定時開窗通風。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人接觸新生兒。如若寶媽患感冒腹瀉,餵奶時應戴口罩洗手。


愛文字的小孩


作為一枚新手寶媽,孩子呱呱落地,激動喜悅的心情過去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大堆頭疼的事,這時候就是寶媽們要學習的時候了,為了更好地養育寶寶,我們寶媽就需要知道這些育兒知識:

1.寶寶的吃喝拉撒問題

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寶寶只要吃喝拉撒正常,精神好,寶寶肯定是健康的。首先說寶寶吃,吃什麼呢?母乳充足的話,最好是純母乳啦。母乳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增強寶寶抵抗力。那如果母乳不充足,就混合餵養,就是先喝母乳,如果寶寶還沒喝飽就再泡奶粉。

第二,關於喝水,不得不說關鍵的一點,就是6個月前的寶寶不需要喂水,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都不需要。因為寶寶喝的母乳和奶粉已經含有水分,再喝水的話,寶寶的腎臟負擔太大,而且喝完水後,小小的胃就飽了,母乳或者奶粉就喝的少了。
第三,拉的話,小便一天7~8次,大便2~3次都是正常的。剛出生的寶寶開始會拉胎便,黑色的粘稠的,如同芝麻糊一樣。大概三天過後,大便就會變成金黃色粘稠狀。

第四,寶寶撒嬌的時候要回應。我看過很多父母,一邊抱寶寶一邊玩手機,這樣就減少了和寶寶的親密接觸。抱寶寶的時候要眼睛注視寶寶,多向他微笑,若寶寶發出“啊啊啊”的聲音,要積極回應,這樣做能開放寶寶智力。

2.寶寶的護理

如果是夏天,寶寶的護理尤其重要。因為夏季炎熱出汗多,寶寶要每天洗澡然後擦潤膚露,還要特別注意腋窩下和脖子下,有沒有發紅爛皮現象,如果有,要每天早晚擦香油,避免潰爛。夏季溫度30度以上建議開空調,風口不要對著寶寶,溫度保持在25~26度左右,記得早晚關掉一小時開窗通風。


寶寶的指甲要定期修剪,不然會抓傷自己的小臉。
寶寶的衣服要買純棉的,連體衣最佳,方便換尿不溼。我生大寶時不懂,買的全是分體的,後來生二寶果斷全部連體衣,方便換尿不溼還能保護寶寶的肚臍眼不著涼。肚臍眼護理的話,臍帶沒掉落前,每天用棉籤沾碘酒多擦幾次,要深入消毒。臍帶掉落後,每天早晚和洗澡後用碘酒消毒10天,若有發膿發臭或者有水流出,一定要去醫院,防止感染。
每天早晚和餵奶後,用小毛巾擦乾淨寶寶的臉和嘴,還有小手也要經常用溫水清潔,裡面會有一團團的棉絮狀的髒東西。
寶寶大小便後,用溫水清洗,然後用乾毛巾吸乾水分,擦傷護臀膏再包尿不溼。尿不溼一般2~3小時就要更換一次,防止紅屁股。

育兒知識,永遠都在不斷學習。育兒先育己,作為父母,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
我是鑫媽,二寶媽媽,提倡科學育兒,更多內容請關注“鑫媽育兒”。

鑫媽育兒


初乳不僅珍貴而且量少,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初乳與以後分泌的成熟乳汁相比,蛋白質含量要高出幾倍,且含有特殊的免疫物質,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

這種特殊的物質為分泌型IgA。寶寶吸入母乳以後,這種物質既不會被消化,也不會被吸收和分解,而是覆蓋在寶寶的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黏膜的表面上,防止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病毒的侵入。

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人工餵養的寶寶因為身體裡缺少這種有利物質,所以很容易沾染病菌,抵抗力比較差,所以只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媽媽最好選擇母乳餵養。

寶寶的營養,來自媽媽的飲食。媽媽的飲食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安排得科學合理。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多攝取一些易於消化和吸收的燉菜,如雞湯、魚湯和蔬菜湯等,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和影響乳汁分泌的麥芽、麥乳精、啤酒等,以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

媽媽的飲食結構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狀況,在寶寶生病期間,媽媽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寶寶得了溼疹,媽媽就要少攝取牛奶、鯽魚湯、鮮蝦、螃蟹等能夠誘發疾病的食物,此時應多吃一些豆製品,如豆漿等清熱解毒的食物。另外,在堅持母乳餵養的同時,還要配合G動APP的盆底肌運動,促進產後的恢復瘦身,快速恢復孕前狀態。

判斷母乳不足的方法:

1.測體重

測量寶寶的體重是一種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判斷方法之一。母乳餵養的寶寶,只要每天體重增加30克,就可視為母乳充足。如果每天體重增加不到20克,就可以判定母乳不足。

2.根據寶寶的吃奶量

出生半個月的寶寶一般一次能吃80~100毫升的母乳,如果寶寶在喝過母乳之後仍能很快喝掉50毫升的牛奶,那麼就說明母乳的出奶量還缺少50毫升。一般而言,3個月的寶寶吃一次母乳能維持3個多小時的活動量。

此外,如果母乳充足的話,寶寶在15分鐘左右就可以產生飽腹感,如果寶寶吮吸母乳的時間過長,也可判定母乳不足。

3.寶寶的其他反應

寶寶經常哭鬧不止,且睡眠的時間也不長,大便乾燥且量少等綜合狀況也表明了媽媽的奶水不足,不能滿足寶寶的身體需求。


桔桔桔子


迎接新生寶寶的到來是所有孕媽媽最幸福的事。一些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要牢記一些寶寶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項,讓寶寶愉快健康地成長哦!讓我來告訴你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65b0\\u751f\\u5b9d\\u5b9d\\u4eec\\u9700\\u8981\\u6ce8\\u610f\\u8fd9\\u4e9b\\uff01\\u65b0\\u624b\\u5988\\u5988\\u5feb\\u8bb0\\u4e0b\\uff01.mp4\

楚小神




首先為促進成功的母乳餵養應實施母嬰同室,讓母親與孩子24小時不分開,所以日常護理均應在母親身邊進行,並應教會母親有關的知識和技巧。

1. 皮膚護理 每天用溫水洗澡,最好是流動水,如無條件可用盆浴,但要注意不要汙染臍部。洗的順序是先洗頭面部,然後胸腹上肢,最後下肢和外陰部。使用的肥皂應為嬰兒專用的無刺激性肥皂。浴後用柔軟的乾毛巾迅速擦乾全身,並於皺褶處撒少許爽身粉,但不能過多以免受潮結成硬塊反而刺激皮膚。在“幹”護理時,每次大小便後應用水洗外陰部。洗澡時室溫要至少保持在26℃以上,動作要輕柔,要快。

2.五官 注意觀察鼻、耳有無異常分泌物,洗澡時不要將水灌入外耳道。如有鼻垢不要用硬物將其挖出,可在鼻腔內滴入一滴生理鹽水,待鼻垢軟化後,在孩子打噴嚏時自動排出,或用棉籤輕輕擦出。

3. 臍部 洗澡後用75%醫用酒精擦臍部,由中心向外擦,待自然乾燥,不必蓋輔料。換尿布時注意不要蓋住臍部,以免摩擦汙染。

4. 體重 正常新生兒應每日測體重,至少每2-3天測一次,以瞭解體重下降、回升和增長情況。正常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生後一週左右可回升到出生體重,以後每天增長20-30g。體重可以很好地反映孩子的健康狀況和餵養狀況。

5. 新生兒的外環境應保持明亮、整潔,空氣新鮮、溼度適中,並維持適中溫度,使新生兒體溫保持在36.5-37.3℃。

6. 新生兒的衣服應柔軟、清潔、寬鬆,不要用紐扣,可以用帶子代替,帶子不可過緊,不要束縛新生兒的活動,以免勒傷皮膚,尤其是頸下和腋下的皮膚。領子要較寬和鬆軟,以免磨傷頸部皮膚。不要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新生兒的衣服,洗後要漂洗乾淨,以免刺激新生兒柔嫩的皮膚。不要用樟腦,以免引起新生兒溶血。衣物穿用前最好用日光曬,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消毒方法。

7. 探視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最好避免到公共場所,也不要過多的親友特別是有病的親友探視、親吻或觸摸。


樂同健康驛站


隨著大暑節氣的到來,全面進入出門5分鐘流汗2小時的高溫模式。很多爸爸媽媽都在煩心,炎炎夏日,如何能讓寶寶舒適度夏呢?下面我來跟你說聲夏季寶寶護理的幾個要點。


穿薄而透氣的衣服

天氣炎熱,不能給寶寶穿過多的衣服,否則,寶寶身體散熱不良,會引起體溫升高或胸背部出現白色透明的皰疹,俗稱“白痱子”,給寶寶穿薄薄的單衣褲就行了。露背式的卡通造型衣和套脖肚兜因有百變可愛的造型(如老虎、兔子、葉子、花朵等)而受爸爸媽媽的歡迎,但要注意的是此類衣物只在氣溫很高的情況下才給寶寶穿著。


爸媽還要時刻注意寶寶衣服的胸圍不要過鬆或過緊,因為過鬆、過緊都不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因襪子對小寶寶的雙腳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即使夏天再熱,也不要脫棄寶寶的襪子。另外,抱寶寶的時候注意手臂儘量不緊挨著寶寶的皮膚。


讓寶寶睡個夠,睡得香

胎兒在媽媽子宮內並沒有晝夜之分,可是當寶寶出生之後,就必須得面對白天與夜晚的變化。如果寶寶在母體內的作息習慣是在晚上活動,出生後自然也會延續這種作息習慣,出現白天睡覺、夜晚精神特別好的情形。

一般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16~18個小時,也就是成人的2倍多,而隨著年齡增長,每天睡眠時間會自然減少,3個月大約15個小時、6個月大約14個小時、1歲大約13個小時。由於寶寶的睡眠週期循環相當頻繁,所以睡眠時間在1天中被分成很多段,且淺睡和深睡交替進行。

 

給寶寶勤洗澡

夏天洗澡可以使寶寶皮膚上的汗腺開口不被上皮細胞阻塞,有利散熱,調節體溫。因此,每天給寶寶洗澡是必要的,時間應安排在餵奶前1~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每次洗5-10分鐘左右。在給寶寶洗澡之前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先把需要換洗的衣服、尿布和洗澡時要用的浴巾、毛巾、嬰兒浴皂等放在身邊;選擇一個大小適中的浴盆;把洗澡水的溫度調到38~40攝氏度之間,然後用手背試一下水溫,以不覺得燙為宜。臍帶未脫落的新生兒不用盆浴,以免臍部感染;臍帶脫落後可在澡盆中洗澡。洗澡時預防寶寶耳道進水。


另外,寶寶洗澡後,溼漉漉的身子不要馬上抱進空調房,雖然空調有抽溼作用,可以讓寶寶快點乾爽起來,但是吹空調會使皮膚毛孔收縮不利於汗液排洩和降低體溫,而且發燒身體抵抗力降低會加重病情和增加感冒的幾率。洗完後,用幹浴巾包裹,輕拍吸乾皮膚,然後換上柔軟寬鬆的衣服。


室內溫度溼度要注意

新生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呆了這麼久,來到這個與母體截然不同的環境,需要慢慢的適應。對他們來說,“新環境”的溫度和溼度都有著很大的改變。所以,必須讓孩子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有空調設備的家庭可將室溫調到24-26℃,溼度為55~65%。這每天開窗通風2-3次,但不能形成對流風,即開窗不開門或開門不開窗,每次30-60分鐘;無空調設備的家庭,可採用其他辦法降低室溫,使之接近26℃,如開窗通氣,或在室內容器中放冰塊,房間要保持空氣流通,不要關閉門窗。


堅持母乳餵養,適當補充水分

現代醫學證實,被人們譽為“白色血液”的母乳是新生兒的寶貴天然營養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質和量可隨嬰兒生長的需要而相應的改變。更為可貴的是,它還含有多種抗病物質,能夠幫助嬰兒抵抗許多常見疾病,是任何代乳品所無法替代的。


一般來說,母乳有足夠的水分,只要頻頻餵哺,孩子是不會缺水的。但在炎熱的時候,寶寶體內消耗的水比較多,如果太熱,母乳餵養的媽媽也可以適當給孩子每天加一到兩次的水。混合餵養或者是純人工餵養的寶寶,或者是大一點的寶寶更要多喝一些水,但是媽媽們要注意,不要喂糖水,糖水會影響孩子的食慾。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寶貝初生,每一個新手爸媽都是緊張的,孕期學習的各種知識可能這個時候都不夠用了,這一點,達媽也深有體會,整理了這些寶寶新生兒時期需要用到的護理常識,準媽媽、新媽媽們收藏備用吧!遇到狀況不要慌,查一查“字典”萬事搞定!

一、正常新生兒的表現

1、正常新生兒體溫是36.5℃~37.5℃之間。

2、正常新生兒呼吸次數為40~45次/分。

3、正常新生兒心律波動大,一般為100~140次/分。

4、新生兒能安靜睡眠90分鐘/次以上,體重增長30~50克/天,第一個月增磅大於600克(600g~1500g)屬正常情況。如果增長速度較慢,可建議產婦為新生兒適當添加配方奶。

5、新生兒大便次數一般每天在8次左右,其中:

(1)母乳餵養每天大便次數大約8次左右,成金黃色糊狀,稀糊狀,不成形,小便次數10次左右;

(2)混合餵養每天大便次數大約2~6次,呈淡黃色軟條狀,小便次數8次左右;

(3)人工餵養大小便與混合餵養相視。

二、新生兒怎麼吃?

1、足月產的新生兒1~2周是一般吃奶的量每次為60~90毫升,3~4周時每次90ml~120ml。

2、新生兒每次哺母乳一側時間為15~20分鐘以內為宜。

3、衝配方奶粉的溫度為45℃~50℃,奶具煮沸消毒時間為10~15分鐘。

4、嬰幼兒到6個月以後就可以引導用杯子喝水。

三、新生兒怎麼護理?

1、新生兒房間溫度應保持在22℃~26℃。

2、新生兒洗澡應在餵奶後30分鐘至1小時進行,水溫是38℃~40℃、時間應為10~15分鐘。洗澡時身體可用嬰兒專用沐浴露(達媽推薦用天然溫和的松達山茶油洗髮沐浴露,給寶寶洗澡更放心哦)。

3、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為7~14天,新生兒臍帶脫落前和洗澡後應該用75%或90%濃度醫用酒精棉籤擦拭2-3遍。

4、新生兒做撫觸時室溫應為26℃左右,每次動作重複4-8拍,全部動作應在10分鐘左右內完成,每天做1-2次。

5、新生兒被動操每個動作重複4-8拍,全過程不應超過15分鐘,每天做1-2次。被動操抬腿運動,握住嬰兒雙小腿升至舉至與身體呈90°。

6、視覺訓練時可在嬰兒床正上方20公分距離處掛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給嬰兒視聽刺激不宜過度,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左右。

7、新生兒衣服、被褥應單獨洗滌,洗淨後置於大陽光下暴曬1小時左右,已達到消毒的功效。

四、新生兒期容易出現的疾病

1、大部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於出生後2-3天出現,7天左右為高峰期,14天左右消退。

2、用體溫計給新生兒量體溫前應先將體溫計水銀甩至35℃以下。給新生兒測體溫,應將體溫計水銀住一端放置於寶寶腋窩處,夾緊體溫計5分鐘左右。

3、月子中新生兒儘量使用紙尿褲,應選擇透氣性好一些的,一般可2-3小時更換一次。每次更換後進行簡單的清潔,並塗上護臀油(達媽推薦:松達山茶油)護理以隔絕尿液、糞便對屁屁皮膚的刺激。

4、新生兒入發生輕度臀紅則應多暴露臀部,2-3次/天,每次10分鐘左右。每次暴露後塗擦護臀油護理,紅屁屁症狀嚴重的應適當使用醫生建議的藥膏。

5、新生兒出生12小時後,難產兒出生48小時後,即可接種卡介苗。

以上,歡迎經驗麻麻們在評論區補充哦!


達媽育兒


新手媽媽需要知道的護理知識簡單講講有這些:

一、儘可能早地開始哺乳

  孩子出生斷臍後,就可以把新生兒送到母親懷裡吮吸雙側乳房。早吮吸是母乳餵養成功的關鍵之一。可刺激母親體內產生催乳素,促使乳汁分泌。為了能產生足夠的母乳,只要孩子想吃,就應喂他,不必定時。

二、通過便便觀察寶寶健康情況

  正常新生兒出生後10—20小時內開始排胎糞,呈墨綠色,稱為胎便,1-2天內排完。若超過24小時不見胎糞排出,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新生兒吃奶後大便開始改變顏色。母乳餵養者大便為金黃色,呈糊狀,有時帶小顆粒,每日3-6次;牛奶餵養者大便呈淡黃色,軟膏狀,每日1-3次。

  吃母乳的月娃娃,大便經常是金黃色的稀糊狀,每天排便次數多少不等,大多1~4次,也有的7~8次,甚至更多一些。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得好,體重增長正常,大便和平時比較沒有太大的區別,就不能把這種稀便當成腹瀉處理。

三、儘量母乳餵養

6個月之前的小寶寶最好純母乳餵養,不需要添加任何輔食。如果母乳實在不足,再添加些配方奶。

四、寶寶呼吸忽快忽慢,不必擔心

新生寶寶鼻咽部和氣管狹小,肺泡適應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且,新生寶寶每次呼氣與吸氣量都很小,不能滿足體內對氧氣的需要,他的呼吸頻率自然地就會加快,每分鐘可達40~50次,以吸進更多的氧氣。所以,小寶寶呼吸不規律、呼吸頻率快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提醒:

如果寶寶在呼吸不規律的同時,還有咳嗽、面色發紫、口吐泡沫的現象,要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

五、體溫升高怎麼辦

新生寶寶“發燒”很正常!因為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善,調節功能差,體溫不像大人那麼穩定。剛出生的寶寶,體表面積與體重比例比成人大,皮下脂肪又薄,皮膚很容易散熱,造成體溫升高。你只要讓屋裡保持適宜的溫度,不要給他蓋太多的東西、穿太厚的衣服,寶寶就不會“發燒”了。

六、嘴唇上長皰

寶寶的上下嘴唇都長出了小皰,這些小皰是因為餵奶的姿勢和吸吮的動作導致的。這些小皰會時隱時現。不用擔心的是,嘴唇上的小皰不會造成寶寶疼痛,也不會影響他喝奶。而且,這些因為吸吮而出現的小皰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慢慢變小,逐漸消失。  

七、不要試圖把肚臍上的“髒”東西擦掉

寶寶的肚臍癒合後,色素往往會聚集於寶寶新長好的肚臍深部,看起來好像很髒的樣子。有些色素沉著會隨著寶寶長大逐漸消退,有些色素也許會伴隨寶寶一生。這些色素沉著不會有任何不良後果,也沒有治療的必要。如果試圖把它擦掉,反而會刺激寶寶的局部皮膚,引起感染。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的成長,但是小寶寶的護理工作可是非常重要的哦!日常要做注意。


開心媽咪


可以參考下面這些問題:

1、寶寶吐奶到底正不正常?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一般健康的寶寶都會因為餵乳次數頻繁、餵乳量過多、吃奶速度過快等等原因導致吐奶。

但正常的情況下,溢奶/吐奶後,孩子是沒有任何痛苦表情的。有時嚴重嘔吐後,還可繼續吃奶。但溢奶/吐奶現象會逐漸減少。如果配方粉餵養兒,吐奶越來越頻繁,應該考慮對配方粉耐受不良,建議換成部分水解配方。

2、寶寶剛出生就得了黃疸,怎麼辦?

大部分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的時候,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會出現輕度的黃染,一般在生後一週到十天會自行消退。生理性黃疸對寶寶一般是沒有影響,不需特殊處理。

3、寶寶老打嗝,是不是生病了?

新生兒打嗝時極為常見的現象,雖然原因不是很清楚,但目前認為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膈肌痙攣,所以會打嗝,並不是寶寶生病了。

4、寶寶有紅屁股怎麼辦?

寶寶的紅屁股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多與局部不透氣有關。也有可能是因每次換尿布時擦洗局部後沒保證屁屁乾爽就換上了新的紙尿褲,導致臀部總處於一個潮溼狀,這樣就容易引起紅屁股。

5、秋冬季,寶寶穿多少才合適呢?

寶寶的新陳代謝比大人的快,所以在穿衣服的時候,要根據環境的冷暖變化添加衣服。

正確的判斷方法應該是摸頸背部,感受寶寶的體溫,只要不出汗或者摸上去寶寶的身體不是涼冰冰的,就說明衣服是合適的。

令媽媽們苦惱不已的新生兒護理常見問題,你知多少?

6、新生兒的臍帶怎麼護理?

寶寶出生後,短臍的殘端在空氣中很快乾燥,一般在寶寶出生幾周內就會脫落。在殘端脫落前局部最好暴露,而不是覆蓋,還要每天消毒清理臍窩。

7、寶寶邊吃邊拉,而且有奶瓣正常嗎?

新生兒胃腸發育尚不成熟,所以比較容易出現邊吃邊拉,且大便偏稀的現象,其中有不消化的顆粒,俗稱"奶瓣"。

8、多久給寶寶喂一次奶呢?

新生寶寶通常每24小時吃8-12次奶,有的甚至更多。但是具體的餵養間隔,是讓寶寶自己自己決定的。寶寶餓了會把手往嘴裡送,做出吸吮的動作,還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手臂和手亂動和,講拳頭往嘴裡塞,變得更加活躍,而且會用鼻子蹭媽媽的前胸等等。家長可以用這些信號來判斷什麼時候給寶寶餵奶,按需餵養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