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導語:

姚木蘭生於一個大家族,從小就受父親道家思想的影響,姚木蘭從小就聰明伶俐,具有大家閨秀所應有的一切優點,也有她們所沒有的一切優點,姚木蘭為人善良,遇事從容冷靜,深受曾家人喜愛,嫁給蓀亞之後,很快就掌握了大權,她為人寬容理智,即使面對婚姻裡的第三者,姚木蘭也是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她知難而退,在感情的掌握上,也非常有分寸,正確處理好自己對立夫的感情,“發乎情,止於禮”。姚木蘭性格爽朗,愛玩,但也是極其負責的人,無論是對家人還是對朋友,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她是一個好女人。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姚木蘭的聰明,大度,處事圓滑,進步的思想,對待愛情的態度,包括姚木蘭的思想都深受其父親姚思安的影響。姚思安信封的是道家思想,他認為,人們終日忙碌,瘋狂的追求名利,無情的侵害爭奪的活著,是喪失了人的內在價值,他認為動不如靜,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的女兒,他的女婿,他家的僕人,都受到他思想的影響,尤其是他最疼愛的女兒木蘭。

他排斥父母之命,拒絕媒妁之言,讓女兒對婚姻的選 擇有一定的自主權,不強迫她們去做什麼。正是他這種包容與默許,令他的兩個女兒才華橫溢,人品出眾,最後上演了一番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姚木蘭的思想,一生都是受其父親的影響,而且很嚴重,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沒有走出父親的影子。

姚木蘭曾聽見父親說心浮氣躁對身體有,理由是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入侵。在姚木蘭以後的生活中,有好多時候她想起父親這句話來,這個道理竟然成了她的人生指南,無論她做什麼事,都很冷靜、從容,這讓她在出嫁以後得到曾家人的賞識和信任,穩定了她少奶奶的地位。

雖然她生的是女兒,但是她處事為人的優點發出的光環,足以遮蓋她的小小失誤,她從中獲得了人生的樂觀與勇氣。

姚木蘭是個極其聰明的女人,唸書很少有什麼困難,很多事情一點就懂,父親把她和妹妹送到天津讀書,就是想讓她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受更多的教育,變得更加聰慧過人,雖然姚木蘭上了新學堂,學了新知識,但是她對做文章、書法、京劇、對對子,都有一定的造詣 。姚木蘭在智慧與知識的環境中長大,若是把父母對姚木蘭的影響劃個界限的話,母親給了她世俗的智慧,父親給了她知識。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在平亞死後,曼娘生不如死 ,許多人勸說都不能讓她好轉,是姚木蘭想了一個妙計,勸好了她,讓她從喪夫之痛中走出來,曾家的人很感謝姚木蘭,她的妙計收效之大是她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可見姚木蘭的聰明是天生的,並不是她刻意表現出來給別人看的,這也讓曾家的人更加喜歡她,更想讓她做曾家的兒媳婦。

在姚木蘭的婚姻中,出現了第三者的情況下,她並沒有像其他婦女那樣,和自己的丈夫一哭二鬧三上吊,為了孩子她也不想離婚,想維護這個家,她和父親商量,用機智的手法,沒有結仇恨成敵對,讓第三者曹麗華看到姚木蘭的寬容、高貴、有知識、有才華,雖然曹麗華比自己小十幾歲,但是曹麗華最後還是知難而退,和藝專的一個教授結婚了,和姚木蘭夫婦還成了好朋友。

姚木蘭憑藉自己的智慧,挽救了家庭、挽救了愛情、挽救了自己和丈夫,這一點就連我們現如今的人,在婚姻生活中遇到此類情況都不容易做到,而在那個年代的姚木蘭做到了,她是女中豪傑,是名副其實的“才女”。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姚木蘭給哥哥體仁寫信的時候,說:“我有個主意,我最恨的就是按照 《秋水軒尺牘 》的格調寫,咱們按照明人的小品尺牘 ,或是清人的小簡的風格寫吧!擺脫答俗,單刀直入,一針見血,誰寫的也不要超過一百個字,這樣才簡短有力,照著舊的老套寫,怎麼也寫不好的。”

結果她寫的是:“妹木蘭鞠躬,承允之葡萄牙國寄下封信,今事如何?是否葡萄牙將易為香江牙?但不論葡萄牙, 香江牙,甚至黑豆牙,但幸勿易牙過於頻數。受到象牙扣,敬致謝意。但為何獨無一物孝敬慈親,何故?連雨多日,天氣轉涼。如能共此筆墨,樂何如之。”

她的這幾句話,讓立夫和莫愁對她讚歎不已,尤其是孔立夫,對她刮目相看,幾句逗笑的話,說出了問題的實質, 也只有姚木蘭會有此細膩的心思,姚木蘭的活潑可以看出她的聰慧是高於常人的,她並不是一個只有外在美的花瓶,她有豐富的內涵和知識,這也讓她在眾多的美女中鶴立雞群,讓很多人都佩服。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姚木蘭對情感的把握又是全書的一大亮點,她十歲的時候曾被人販子拐賣,曾家救了她,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從而結識了曾蓀亞,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蓀亞和姚木蘭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他們的感情基礎很殷實,姚木蘭相信婚姻大事是命裡註定的,蓀亞很喜歡姚木蘭,總把姚木蘭當成是自己的媳婦一樣看待,曾家長輩也很喜歡姚木蘭,欣賞她的才氣和能力,認為他們倆是天生一對,極力的撮合他倆。

但是姚木蘭真正的初戀情人並不是蓀亞,而是後來的妹夫孔立夫,她對孔立夫的那種喜歡,是最純真的喜歡,她一想到立夫,便覺得兩頰發燒,彷彿喝了酒一般,但是那個時代受過傳統良好教養的小姐,是不會承認自己對男子有私情的,也不允許別人這樣說自己,因為說愛男人就算是人品上的汙點。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當時的古老制度依然屹立不搖,女人的思想還受著束縛,她的心,雖然屬於立夫,但她還是不敢坦然承認,她害怕這種違背名教的感覺顯露於他人面前。她對立夫的愛,被深深的藏在心裡頭,這種感情因為有了註定的遺憾而變的刻骨銘心。直到立夫與莫愁兩情相悅,走到一起,木蘭仍是立夫心裡難以抹去的鐫刻。

而姚木蘭本身,對於立夫,也是時刻保持著安全的距離,發乎情,止於禮,沒有越雷池半步,卻也是永遠留存於心間。對於丈夫和家庭,她盡到了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傳宗接代,相夫教子,操持家業,無愧於對大家閨秀的美名遠揚。她將兒女私情化成友愛,又將友愛化作兒女私情,姚木蘭接受命運也改造著命運。但是她是快樂的,對她來說,離開並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為了讓對方解脫,去尋求更高遠的夢想,獲得更多的幸福。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在姚木蘭的性格中,有很多是受她父親的影響,可見,她父親對她的影響有多麼的深遠,她很早就懂得了北京的民俗,傳說,迷信等好多美好又可愛的地方,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姚木蘭學到了寬容,學到了親切和藹,學到了溫文爾雅,就像我們童年時在故鄉學到的東西一樣,她所學到的都是有著靈性美的。

把姚木蘭放在這麼一個完美的環境中,來塑造她完美的性格,這也同時映射出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嚮往與追求,以及對當時亂世的抨擊,在當時,應該是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冷漠,沒有戰爭,充滿愛與溫暖的世界裡。

而父親把她送出去讀書,讓姚木蘭知道了很多以前在家裡都不知道的東西,她孝敬長輩,真誠待人,對所有人都以禮相待,從不會看不起人,從不會藐視別人的尊嚴。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個認識姚木蘭的人都喜歡她,都願意和她說話交朋友。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對待第三者的時候,姚木蘭非但沒有大鬧,而是以理服人,處處對丈夫表現出她的大度與女人的風度,讓第三者自行慚愧,主動退出。對待妹妹和立夫,她寬容的把愛讓出,化作友情,親情,化作對親人的關心和愛護,無聲無息的祝福她們。

生了孩子以後,姚木蘭的母性魅力就完全的展現出來了,她身上那種貪玩的熱情想忽然間消失了一樣,也不到外面小飯館吃飯了,她的孩子,把她作為一個母親所應具有的魅力完全的激發出來了。在姚家,姚木蘭的母親很多事都和姚木蘭商量,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知道,也都可以處理的很好,很圓滿,到了曾家,仍然是這樣,她雖然是曾家最小的兒媳婦,卻深得婆婆的信任,不久就在曾家執掌了大權。

《京華煙雲》:“發乎情,止於禮”的姚木蘭,是無可厚非的好女人

結語:

在《京華煙雲》中,姚木蘭的成長就是線索,串聯著所有的人和事,沒有姚木蘭,也就沒有了所有的故事,但是,姚木蘭的一生卻又顯得過於平淡與順利,缺少了波瀾與坎坷,使得木蘭缺少了最大的吸引力,她甚至沒有銀屏和紅玉的角色個性鮮明。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得不說姚木蘭都是個好女人,無論是對丈夫,對家人,對朋友,她都是無可厚非的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