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薦讀」方方:關於寫作的八個想法

「薦讀」方方:關於寫作的八個想法

我的主業是寫小說。以前談小說感想時,我說,小說經常是與落伍者、孤獨者、寂寞者相濡以沫的,與之攜手共行,甚至俯身助人。小說更寬闊地表達著一種人情和關懷,有時候會像老母雞一樣,護著那些被歷史遺棄的人事,被前進的社會冷落的生命。陪伴他們,溫暖他們,鼓舞他們。


更或許,小說自己會呈現與他們同命相憐的氣息,也需要他們的陪伴、溫暖與鼓舞。這世上的強人或是勝者,經常是不介意文學的,他們更多的時候拿文學當點綴、當花環,但弱者們,卻經常拿小說當了自己生命中的一盞燈,水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垂死時的救命恩人。


因為在那個時候,只有小說會告訴他,落後也沒關係,很多的人跟你一樣,不止是你一個人孤單或寂寞,不止你一個人痛苦和艱難,也不只是你一個人有焦慮和脆弱。人活著有很多方式,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不是壞事。


「薦讀」方方:關於寫作的八個想法


1/


我從來不覺得當一個清貧的作家是什麼好事,但我也不會為了賺錢而胡亂寫小說,也不會為了賺大錢去迎合別人。正因為此,我才會在沒有錢的時候(比方買房買車等)去賺電視劇的錢。一旦把這些錢賺到手,我依然寫我的小說。這才是我最喜歡做的事。作家的價值,是靠作品來證明,不是靠錢多錢少。


2/


其實當代的中國文學發展得很好,出了許多優秀作品,只是那些高聲批評中國當代文學的人們沒有看到或是沒能看懂而已。文學不必刻意去“贏得”任何人,包括青少年,作家們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就好了。

或許有些青少年讀不懂,等他們成長起來就讀懂了,如果永遠讀不懂,淘汰這些作品就是了

3/


我一直認為,至少近30年來,中國文學絕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學,只是我們與西方的語言體系完全不同,使之產生了深刻的隔絕感。此外中國的經濟沒有發達到全世界服氣的地步,體制也影響了相互瞭解。要想中國文學在世界有影響,只能是整體國力的強大才能達到,跟作家個人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文化沒有先進落後一說,每一種文化都是獨特的。它被關注到了,就有影響,沒被關注,影響就微小。而被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它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所以,我們只能耐心等待中國強大

4/


作家應該始終遵循自己內心的原則去寫作,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堅持為自己的內心寫作。

文學幾千年來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為有許多作家按照自己的心靈去寫作

5/


想象力在創作中實在是太重要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消滅想象力的過程。社會生活,逼得人不自覺地按照它的程序行進。在這樣的行進中,人們為了同步,為了不掉隊,不停地改變自己,那種與生俱來的想象能力和逆反能力便在這種改變中越來越枯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文學卻必須有遼遠和深刻的想象。


我想當一個作家是不能太過忙碌的,生活節奏的鬆弛使人容易進入想象狀態。想多了,寫作時,你曾經胡思亂想的許多東西就會自動湧來。當然,有些東西是天生的,後來是學不來的。寫作者有如一個會做菜的廚子,生活中的素材是原材料,而他將這些原材料相互搭配的過程便是他的廚藝技術,而做成什麼樣的菜,卻得靠他的想象能力

6/


我之選擇寫作為生,真的就是因為我喜歡寫作。隔陣子不寫,便不自在。一旦坐在電腦前,開始動筆,立即感覺就舒服了。不過跟王安憶和葉兆言比,我還差很遠。聽說他們二人,一天不寫就不舒服,彷彿要得病,必須每天寫點什麼才自在,我還沒到這一步。我寫作純是出於自己的熱愛,而不是因為閱讀。但閱讀卻能給我增長見識,提升境界,開闊視野,讓內心豐富。所以,一個熱愛寫作的人多半也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


7/


文學是需要人文情懷的,但創作者不能居高臨下,而要給這些平凡的小人物以充分的尊重。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文學的本質問題,實際上,文學本質與弱者一向有息息相通的東西,或者退一步說,

就算寫作者本身,也多是弱者,因此他們要追求另一種表達,尋求另外一種人生滿足,這也就有了創作。

8/


對於有文學夢想的年輕人,我其實談不出更好的建議,只想說,如果你是真的熱愛,就堅持寫,慢慢去寫,寫多了,自然知道怎麼寫,也自然會成為作家。但寫作一定要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覺得寫的過程痛苦,就不如換別的事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