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播前催芽的馬鈴薯種薯產量高?

黃曉紅果果


首先催芽是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中一項重要措施,能保證種薯生理 年齡達到壯齡,並且保證萌發的芽長適中、強壯。播前催芽,可以促 進早熟,提高產量。再就是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 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壟,有利於全苗壯苗。

催芽還有哪些好處呢

(1) 提早出苗,苗全、苗壯催芽的馬鈴薯塊莖因幼芽已生長 2~3釐米時播種,芽基根點早已突出,播種後鬚根很快即可伸長。 由於根系形成得快而早,幼苗得到水分和養分後也會很快出土。在幼 苗健壯生長的同時,匍匐莖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時期也會相對提前, 而且催芽的塊莖播種後出苗整齊、苗壯、苗全。未催芽的塊莖,播種 後從幼芽萌動、生長到出土,最少比催芽的塊莖晚10~15天。(2) 減少病薯未催芽的塊莖除出苗不整齊、單株間產量差異 較大外,塊莖潛伏的病害未暴露,播種後因爛種常造成缺苗斷壟。特 別是患晚疫病和細菌病害的塊莖在低溫貯藏過程中,病斑發展慢,播 種時可能病症很輕,播種後隨著田間的溫溼度升高,種薯很容易在病 菌發展後腐爛或造成缺苗或形成病株。

催芽的塊莖由於在催芽過程把 病薯和不健康的塊莖基本完全消除,所以苗全、苗壯能得到保證。

(3) 躲過自然災害由於在人工的保護環境條件下催芽,可以 躲過或減輕某些自然災害的危害(如旱、澇、霜凍等)。(4) 除雜因品種不同,幼芽的性狀也有所不同,故可以利用 催芽機會清除混雜品種,以純化良種。

由於以上原因,催芽的塊莖生長的植株無論在整齊度上、健康狀 態上還是生育期上,均佔有優勢,結果必然比未催芽的種薯產量高。 據試驗,催芽曬種比不催芽增產10%~29%,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 產措施。





時光一去不在回


馬鈴薯催芽產量高的原因!

馬鈴薯播前催芽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讓我們看一下催芽的好處。

1. 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全苗壯苗。播種前20~30天切塊,每種塊至少有一芽眼,種塊要求25克以上。切好後放在通風保暖處將切口晾乾。

2. 切忌晾乾前用草木灰拌種,以防爛種。待種塊晾乾後即開始催芽,可在朝陽處挖坑,坑深30釐米左右,一層溼沙一層種塊,然後加拱棚薄膜覆蓋。當芽長到長0.5~1.0釐米時,將種塊扒出見光,待薯芽轉紫青色時即可下地播種,可防止在移動中折斷薯芽。

催芽方法

馬鈴薯種催芽方法也比較簡單:

把挑選好的薯種平放在10公分左右厚的沙土上,上面覆蓋上一層5公分左右的細溼沙,或者按照底層溼沙、1層薯種1層溼沙的方法堆放,催芽期間要保持沙土一直溼潤和15-20度左右的催芽環境;催芽7-10天后,等到薯種長出芽頭後,再把薯種切成每塊有1-2個健壯芽頭的種塊,每個種塊有差不多20-30克大小即可,然後再用稀薄的草木灰、多菌靈、甲基託布津、高錳酸鉀、硫酸銅溶液進行拌種消毒殺菌,並放在陽光下晾曬促進薯種切口的癒合,最後再繼續催芽到0.6-1公分左右的芽長即可播種。如果催芽過長,播種時容易弄斷薯種幼芽。

給大家補充下:薯種切口有利於促進薯種內外氧氣交換,能夠加快播種後的發芽率與出苗率,但要注意對切刀進行消毒(可以用酒精或鹽水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等),以防病害菌隨切刀傳染給到健康種塊上。

總結:催芽可以快速出苗提高產量,但需要注意方法!








鳶與


關於你所說的馬鈴薯怎麼催芽的問題回覆如下

1.播種前一個星期準備好優質的馬鈴薯種子

2.準備好一點稻草禾杆燒成的灰備用

3.把馬鈴薯用刀切開,不要切芽眼把芽眼留出

4.把切好的一個個的馬鈴薯的切口沾上稻草燒成的灰,在適當的溫度下把馬鈴薯攤開,見點散射光,幾天後馬鈴薯就會發芽了。

5.也可把稻草燒成的草木灰用水微微打溼然後把切好一個個的馬鈴薯的切口擺放在草木灰上面,幾天後就會發芽了。

選擇通風涼爽、溫度較低的地方,把切成小塊的馬鈴薯,沾上草木灰、放在在室內用溼潤沙土分層或草木灰蓋種催芽,堆積三四層,面上蓋稻草保持水分,溫度保持在20℃左右。

見芽後就可以播種了。催芽主要是打破馬鈴薯的休眠狀態,讓播種後的馬鈴薯迅速出苗,從而達到更快的收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鄉野村旅


    一困種:一般於播種前2 ~3周出窖,在13 ~15丈散射光條件下,散堆或袋裝,要定期翻動 保證受光受熱均勻。二催芽:於播種前3 ~4周在15℃條件 下,種薯的厚度一般在3 ~5層,並定期翻動以保證催芽均 勻,人工播種芽長1釐米,機械播種0。

  5釐米。三切塊:種 薯切塊一般在播前2 ~3天進行,切塊大小通常在30 ~50 克。  大薯塊有利於高產,特別春旱地區有利於出苗,增強 抗旱能力。豎切可以利用頂芽優勢,但種薯過大或橢圓形, 切塊應先從臍部開始,切成楔形保證每個薯塊帶1~2個芽 眼。

  

  切塊時要剔除病薯,還應採用切刀消毒的手段防止病 害的傳播,常用0。1%高錳酸鉀、1:200漂白粉溶液進行切 刀消毒。  切後要用藥劑處理,目前常用的藥劑有甲霜靈錳 鋅、百菌清、多菌靈等,切好的薯塊應保持在14 ~16℃, 80% ~90%溼度並通風良好條件下,以加速傷口癒合。




7799農村人


生產上常有農民採用未催芽的種薯播種而導致馬鈴薯產量不高的 現象,催芽是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中一項重要措施,能保證種薯生理 年齡達到壯齡,並且保證萌發的芽長適中、強壯。播前催芽,可以促 進早熟,提高產量。

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 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壟,有利於全苗壯苗。 因此,有必要認識一下催 芽對馬鈴薯種薯的好處。(1) 提早出苗,苗全、苗壯催芽的馬鈴薯塊莖因幼芽已生長 2~3釐米時播種,芽基根點早已突出,播種後鬚根很快即可伸長。

由於根系形成得快而早,幼苗得到水分和養分後也會很快出土。在幼 苗健壯生長的同時,匍匐莖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時期也會相對提前, 而且催芽的塊莖播種後出苗整齊、苗壯、苗全。 未催芽的塊莖,播種 後從幼芽萌動、生長到出土,最少比催芽的塊莖晚10~15天。

(2) 減少病薯未催芽的塊莖除出苗不整齊、單株間產量差異 較大外,塊莖潛伏的病害未暴露,播種後因爛種常造成缺苗斷壟。特 別是患晚疫病和細菌病害的塊莖在低溫貯藏過程中,病斑發展慢,播 種時可能病症很輕,播種後隨著田間的溫溼度升高,種薯很容易在病 菌發展後腐爛或造成缺苗或形成病株。

催芽的塊莖由於在催芽過程把 病薯和不健康的塊莖基本完全消除,所以苗全、苗壯能得到保證。(3) 躲過自然災害由於在人工的保護環境條件下催芽,可以 躲過或減輕某些自然災害的危害(如旱、澇、霜凍等)。

(4) 除雜因品種不同,幼芽的性狀也有所不同,故可以利用 催芽機會清除混雜品種,以純化良種。 由於以上原因,催芽的塊莖生長的植株無論在整齊度上、健康狀 態上還是生育期上,均佔有優勢,結果必然比未催芽的種薯產量高。

據試驗,催芽曬種比不催芽增產10%~29%,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 產措施


農村欣兒520


有的人說馬鈴薯在播種前催芽有助於最後產量的提升,有的人則是持反對意見的。因此我先來說一下我甘肅農村老家在播種馬鈴薯之前對於種子的選取和處理。

首先,我們那邊是不做催芽的,但是在種子的選取上一定要有“芽”,當然這個芽可以是長的,也可以是短的,可以施很明顯的,也可以是稍微不明顯的,這些直接就可以用眼睛判斷出來。

接下來就是切種子了,切的時候要保證每一塊上面最少有一個“芽床”,根據種子的大小可以切四等分到對半分3個檔次,可以現切現種,也可以今天切明天后天種,也可以有一週左右的跨度,這是由於馬鈴薯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耐旱、耐寒性所決定的,所以算是“粗狂型”的播種。

我認為馬鈴薯在播種之前催芽肯定有助於最後產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催芽可以直接分出來好與壞,這樣直接有助於出苗率的全部提升

催芽後,就是芽全部長出來了,然後再去播種,這樣的出苗率是毋庸置疑的,幾乎是百分百成活,也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並且催芽後的馬鈴薯播種在出苗之後整體看上去很齊整,這是表現在出苗率的齊整上,幾乎是同一兩天都出來了,縮小差異化。

2、 可以有效的預防低溫凍害

這是沒有催芽播種所無法做到的,雖說馬鈴薯耐旱、耐寒,但那是在生長出來後,整個苗期茁壯的時候才說的。尤其是在播種後,則在這段時間內對於天氣氣溫還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提前催芽就避免了比如凍害、霜凍、旱澇這樣的不良災害。

3、 當然這是一個“則有錄取”的好辦法

好的品種都會被篩選出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剛好利用馬鈴薯播種前的催芽就可以有效的完成這一項工作,這對產量的提高是很直觀的。

所以,在播種之前一定要選取優良品種進行催芽,這個環境一般是在一個陰涼通風的地方最好,當然有的是在溫室大棚裡面,這樣很不錯,至於提高馬鈴薯產量的原因,以上3條都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寧寧說的話


農民種植沒有催芽的馬鈴薯導致產量降低,所以催芽是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中一項重要措施,能保證種薯生理 、年齡達到壯齡,並且保證萌發的芽長適中、強壯。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 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 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壟,有利於全苗壯苗。 因此,有必要認識一下催 芽對馬鈴薯種薯的好處。(1) 提早出苗,苗全、苗壯催芽的馬鈴薯塊莖因幼芽已生長 2~3釐米時播種,芽基根點早已突出,播種後鬚根很快即可伸長。 由於根系形成得快而早,幼苗得到水分和養分後也會很快出土。在幼 苗健壯生長的同時,匍匐莖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時期也會相對提前, 而且催芽的塊莖播種後出苗整齊、苗壯、苗全。 未催芽的塊莖,播種 後從幼芽萌動、生長到出土,最少比催芽的塊莖晚10~15天。 (2) 減少病薯未催芽的塊莖除出苗不整齊、單株間產量差異 較大外,塊莖潛伏的病害未暴露,播種後因爛種常造成缺苗斷壟。特 別是患晚疫病和細菌病害的塊莖在低溫貯藏過程中,病斑發展慢,播 種時可能病症很輕,播種後隨著田間的溫溼度升高,種薯很容易在病 菌發展後腐爛或造成缺苗或形成病株。 催芽的塊莖由於在催芽過程把 病薯和不健康的塊莖基本完全消除,所以苗全、苗壯能得到保證。(3) 躲過自然災害由於在人工的保護環境條件下催芽,可以 躲過或減輕某些自然災害的危害(如旱、澇、霜凍等)。 (4) 除雜因品種不同,幼芽的性狀也有所不同,故可以利用 催芽機會清除混雜品種,以純化良種。 由於以上原因,催芽的塊莖生長的植株無論在整齊度上、健康狀 態上還是生育期上,均佔有優勢,結果必然比未催芽的種薯產量高。 據試驗,催芽曬種比不催芽增產10%~29%,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 產措施。


姚小姚YL


催芽是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中一項重要措施,能保證種薯生理 年齡達到壯齡,並且保證萌發的芽長適中、強壯。播前催芽,可以促 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 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壟,有利於全苗壯苗。




良緣之城


種薯催芽辦法一: 在溫室接近牆根處或塑料大棚內的走道頭上(遠離棚門一端),用2一3層磚牆砌一方池,鉅細視種薯數量而定。

假如地上過幹,應先噴灑少數水使之略顯溼潤,然後再鋪1層薯塊,撒1層溼沙或溼鋸未(留意消毒,可採用日光消毒、灼燒消毒、藥物消毒等辦法),這樣可連鋪3一5層薯塊,最終上面蓋草苫或麻袋保溼,但不能蓋塑料薄膜。 

 種薯催芽辦法二: 可利用已有的苗床,也可現挖一個苗床。催芽辦法是,先將床底剷平,然後每鋪1層善塊撒1層溼沙,共鋪5層薯塊,最終在沙子上面蓋1層草苫。苗床上擔好竹竿,並用薄膜蓋嚴,四周用土壓好,晚上蓋草苫保溫。 

種薯催芽辦法三: 種薯數量不多時,可直接在室內催芽。可將薯塊裝在筐內,也可按10一 15cm 厚將其攤在地上上,然後將筐或薯堆用溼麻袋或溼草苫蓋嚴。

關鍵一、溼度的辦理: 催芽過程中溼度不宜過大。蓋種薯的沙子或鋸未應先加水拌溼,然後撒在種薯上。不能先蓋幹沙子再潑水,這樣會有大量的水滲到種薯上,形成溼度過大。沙子的溼度以用手握不出水為宜。

催芽期間,只要沙子不是很乾,一般不要灑水。假如催芽期間溼度大,很簡單導致幼芽莖部生根,這些根在耕種前煉芽階段會因失水而幹縮或死掉,因而影響耕種後新根的發作。

關鍵二、溫度的辦理: 馬鈴薯催芽的最適溫度是 15℃ 。氣溫低於 4℃ 基本上不發芽,氣溫高於 25℃ 時發芽快,但幼芽較弱。  

關鍵三、定時查看種薯: 催芽期間,應每隔5一7天查看1次發芽狀況。如發現爛薯,應及時將其挑出,一起將其他薯塊也都扒出來暴曬一下,然後再催芽。

關鍵四、及時綠化種薯幼芽: 馬鈴薯適合的耕種芽長是1.5一 2cm 。當芽長到達1.5一 2cm 時,將帶芽薯塊置於室內散射光下使芽變綠。幼芽變綠後,本身水分削減,變得健壯,在耕種時不易被碰斷,並且耕種後出苗快,幼苗壯。


Mr李先生的生活日記


在農村許多地方的農戶種植馬鈴薯時,不經催芽還是用的老辦法直接播種。其實馬鈴薯進行催芽播種是一項提高馬鈴薯產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馬鈴薯催芽播種技術。

馬鈴薯計劃播種前半個月就要著手準備馬鈴薯的催芽工作。①把保存的馬鈴薯先進行一番挑選工作。把那些有病蟲害的,腐爛變質的馬鈴薯剔除出去。②按播種量準備好薯塊並放在向陽的地方涼曬一天。以加快馬鈴薯的出苗速度,並達到殺菌的目的。③在背風向陽處最好靠近牆根,一層馬鈴薯一層沙子碼放三層左右。最後在上面苫蓋稻草一類蓋物。然後噴灑水保溫保溼。大約十幾天馬鈴薯就發芽了。

馬鈴薯催芽之後還要進行一次挑剔工作。把那些在催芽過程中出現的病害腐爛的馬鈴薯剔除去。在進行切塊時可用消毒藥福爾馬林對接觸馬鈴薯的工具進行消毒。然後進行播種。

馬鈴薯催芽有什麼好處呢?

  • 馬鈴薯催芽可以提早出苗。因為馬鈴薯播種時芽已經生長到一到二釐米,可以比常規播種提前十天左右出苗。
  • 馬鈴薯經過催芽後,已經把病害腐爛的馬鈴薯剔除去。可以大大減輕病害發生。可以使馬鈴薯的芽達到壯苗好苗。出苗整齊,提高產量和品質。
  • 馬鈴薯在播種時很容易出現低溫受凍情況。採用了馬鈴薯催芽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馬鈴薯催芽技術是馬鈴薯新的一項栽植高產技術。這項措施可以使馬鈴薯的產量提高10%到25%。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多了一道工序,老百姓嫌麻煩而沒有的到很好的應用。農戶要克服這種怕麻煩的思想,主動接受新技術,為馬鈴薯取的豐收,農戶有個好效益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