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作為傳統曲藝行業,講究的更多的是“古禮”。

“忠 孝 禮 義 信”

而這種傳統曲藝的古早傳承法則便是,師父對於徒弟的“耳提面命”。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總算周知,德雲社在這種“古禮”上面的講究還是很多的,如今德雲社最紅火的“雲字科”成員,基本都是郭德綱的兒徒,從小就在郭德綱家中長大成人。

對於收徒,郭德綱向來也是“禮儀分明”。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三年學藝,兩年效力”

這是相聲祖上就流傳的規矩,“到家學相聲三年不收學費,吃喝都是師父出,等培養你出徒的時候,你要為師父白做兩年工”。

一來是報效師恩似海,二來也是補償師父對於你的一片良苦用心。

二年為期,之後江湖路遠,是走是留全憑意願,師徒互不相欠,若有緣在相遇,無非就是見面道一聲“辛苦”罷了。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雖說這只是“道德層面”的約束,但是也無非不是在考校每一位徒弟的“良知”。

德雲社成立近30年,來來往往的弟子眾多,有忠誠良輩,也有背信棄義之徒,有江湖揚鑣者,也有半路加入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群,才能鑄就德雲社如今盛大的景象。

你可以不喜歡德雲社,但是你不能否認德雲社如今的成就,你可以說德雲社相聲“三俗”,但甘之如飴著還在絡繹不絕。

任何事都不是一家之言能左右,就像德雲社觀眾不能原諒“出走之人”。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提及德雲社“出走之人”一定繞不過曹雲金,或者我們也應該稱其為曹金。

他是當時德雲社觀眾心中最能夠接替郭德綱傳承的弟子,有天賦、有性情,更是有郭德綱一直在鋪路,剛一出現就被冠以“相聲小王子”的稱號。

不可謂是風光無量。

當時曹雲金在德雲社後臺,算是隻手遮天的人物,郭德綱去商演,一眾徒弟皆有曹雲金代為“訓練”。

就連出走的時候,也是一呼百應,燒餅也是跟隨者之一,不過最後被其父母攔下,又送回德雲社,這才有如今的“燒雲餅”。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曹雲金如果走之後,沒有在網上與師父郭德綱對峙的事情發生,或許德雲社中很多弟子還會與其有一份薄面,只可惜物是人非,皆是君一手促成。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而德雲社另一位“出走的徒弟”何雲偉,變沒有曹雲金的運氣,因為是在德雲社最“落魄的時候”離開,所以導致當即很多弟子的“謾罵”。

網上流傳的一段,張鶴倫瘋狂“輸出”何雲偉的視頻,也是起源這個時候。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相對於曹雲金與何雲偉而言,盧鑫、玉浩也是“出走”的人員,但是口風確實一路飆升。

不僅沒有被觀眾嫌棄,更多建立了自己的“相聲新勢力”,開啟自己的小劇場生涯。

這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盧鑫玉浩與青曲社的苗阜沒有“師承關係”,只是僱傭關係。

雖然兩人出走,讓青曲社掉了一些顏面,苗阜也用“包袱”打壓過兩人,但是終究沒有引起太大的浪花。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2017年青曲社成都專場,苗阜也曾諷刺過相聲新勢力。

苗阜:“感覺很多東西在變化,您看過去吧,這個叫二椅子,現在叫小鮮肉;過去呢叫出洋相,現在叫真人秀;過去叫沒學會,現在叫新勢力”,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其實相聲新勢力能闖出一片天地,擁有百萬粉絲關注的原因還在於,他“新”。

盧鑫玉浩的包袱都比較“新潮華”,既是繼承了傳統相聲行業的“說學逗唱”,又開平添整個行業都沒有的“新元素”。

讓大家眼前一亮,還有這種相聲形式!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而且盧鑫玉浩都是大學畢業,還是電臺主播,直到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旗下的人馬更是來自於曲藝院校,都是對口專業的人才。

《相聲有新人》中的竇成光,那是得到郭德綱的讚歎,說起不來德雲社,那就是德雲社的損失。


同樣是“離開”,相聲新勢力與曹雲金,何沄偉的風評為何差這麼多

相聲新勢力使用全力在經營、發展相聲這個行業,大家都看在眼裡,自然是喜愛不已。

反觀曹雲金與何雲偉,出走德雲社之後,一個是靠著“戀愛、結婚。離婚”上熱搜,另一個通過各種諷刺前師父刷存在感。

這樣一對比,喜歡誰自不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