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雍皇權更迭過程在時任步軍統領衙門都統隆科多的直接支持下,得以順利完成,在

“九子奪嫡”事件中,一直隱忍不發、韜光養晦之皇四子胤禛,接過大清皇權,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初一登基、立足未穩的雍正皇帝,為初步穩固皇權,在康熙皇帝駕崩第二天,就接連下達兩道諭旨:

1、任命昔日奪嫡政敵皇八子胤禩為總理事務大臣之一,“除朕藩邸事件外,餘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諭上日、必經由四大臣傳出”;

2、召回時任大將軍王,手握西北兵權的皇十四子胤禵,“並行文總督年羹堯,於西路軍務糧餉、及地方諸事,俱同延信管理”;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對於剛剛接過大清皇權的雍正皇帝而言,黨羽勢力龐大、皇位覬覦之心尚在的皇八子胤禩和手握西北十幾萬大軍,康熙朝晚期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十四子胤禵,乃系對其皇權最大也是最為實際的威脅。不可否認,雍正皇帝根據朝局環境和朝野勢力分佈情況,給予兩人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為其平穩度過皇權更迭過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在雍正四年,雍正皇帝穩固統治根基後,開始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瘋狂清算。

對於皇八子胤禩,《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了雍正皇帝對其的冷血懲治:

雍正四年正月,遵先朝削籍離宗之典,革去允禩黃帶子,以儆兇邪,為萬世子孫鑑戒。二月,命削王爵,交宗人府圈禁高牆。改名阿其那,子弘旺改菩薩保九月,允禩患嘔噦,未幾卒於幽所。

也就是說,在皇八子胤禩被雍正皇帝“圈禁高牆”半年以後,胤禩便患“嘔噦”之疾,也就是嘔吐病,猝然病逝于禁所。對於胤禩的暴斃,後世學者多認為和雍正皇帝有著直接關係。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而對於皇十四子胤禵,雍正皇帝則給予了幾乎同樣的懲治,但結果卻大為不同。《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有載:

命與其子白起並錮於壽皇殿左右,寬以歲月,待其改悔。高宗即位,命釋之。乾隆二年,封輔國公。十二年六月,進貝勒。十三年正月,進封恂郡王。

也就是說,皇十四子胤禵雖然也被雍正皇帝處以圈禁懲罰,但其並沒有像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一樣,“暴斃于禁所”,反而平安地活到了乾隆朝。很明顯,雍正皇帝對其手下留情了!

就實際威脅而言,皇八子胤禩雖然“賢名在外”,勢力龐大,但經過康熙皇帝的數次打擊和壓制,尤其是經過康熙五十三的“斃鷹事件”後,其繼位可能和朝中威望大大降低。相較於手握西北軍權,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皇十四子胤禵而言,皇八子胤禩對於雍正皇權的實際威脅,遠遠不如。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那麼,對雍正皇帝威脅最大的皇十四子胤禵,為何反而沒像皇八子胤禩一樣,暴斃于禁所,沒被雍正皇帝痛下殺手呢?

雍正皇帝和皇十四子胤禵,乃系同出於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一母同胞,從兄弟感情上講,似乎能夠直接說明雍正皇帝對其寬宥處理的原因所在。但對於這個原因,雍正皇帝曾經給予過明確的說明。

《清實錄·世宗實錄》有載:

朕數十年來、於伊等之居心行事。知之甚悉。若謂朕於允禵。獨有所偏徇。則朕何以對聖祖在天之靈乎。朕之此心。天地神明、自能昭鑑。

這段諭旨節選來自於雍正四年五月,雍正皇帝已經完成了對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的清算行動以後。也就是說,此時非但兩人的生母烏雅氏已經崩逝四年,雍正皇帝不需再行考慮生母感受;更重要的是,此時的雍正皇帝絕非登基之初的立足未穩,此時的他穩掌朝政大權、皇權空前集中。也就是說,此時的雍正皇帝不需要考慮任何因素,只需要憑心行事。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也就是說,雍正皇帝所言“若有所偏徇,則朕何以對聖祖在天之靈乎”的說法,絕非虛言,而是唯一能夠制約雍正皇帝的所在。雖然這個制約,毫無意義。

所以,如果僅僅因為和自己乃系一母同胞,絕不能讓雍正皇帝放棄對這個皇權最大威脅的冷血處理!

那麼,真正讓雍正皇帝對其手下留情的原因何在?

我們先來看下,在雍正皇帝正經開始對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清算時,胤禵的境地如何: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皇帝以“違背聖祖仁皇帝訓示。任意妄為。苦累兵丁。侵擾地方。軍需帑銀。徇情靡費”為由,將胤禵的郡王虛銜革除,降為固山貝子。

雍正四年二月,宗人府以“胤禵門下之太監劉玉逃走。胤禵並不報部。輒敢違上日。差遣私人往豐潤縣緝捕。擾民生事。甚屬不合

”為由,彈劾胤禵,建議“降一等為鎮國公”。雍正皇帝批覆:“著從寬免”

雍正四年三月,宗人府以“孝莊文皇后梓宮未入享殿之前。允禵即率領伊子白起、廣善散回。甚屬不合”為由,彈劾胤禵,建議“革去固山貝子。撤出所屬佐領”。雍正皇帝批覆:“俱著寬免”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也就是說,除了將胤禵的爵位降了兩級,恢復到康熙朝晚期的固山貝子爵位後,雍正皇帝在自己開始對胤禩、胤禟清算的過程中,對於胤禵的所有罪行,一律予以了“俱著寬免”的反常處理。

雍正皇帝此舉,用意何在?

即使在雍正四年,被變相圈禁許久的皇十四子胤禵,依然在軍界有著絕對影響,依然是坊間默認,被認為是應當接過大清皇權的皇位繼承人。也就是說,在對胤禩、胤禟清算的關鍵時刻,雍正皇帝最不希望也是最為擔心的,就屬群起而攻之的朝堂反應。胤禵,就是最有可能完成這一反應的所在。所以,雍正皇帝必須對其進行安撫。

但是,這也只是雍正皇帝用以應對朝野反應的積極應對,屬於有備無患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壓根就沒想以冷血手段對待胤禵,因為在他眼裡,他就壓根沒瞧得起這個曾經當過大將軍王的弟弟。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雍正王朝》皇十四子胤禵劇照

在雍正四年五月,雍正皇帝總結“八爺黨”罪行的諭旨中,曾經對胤禵的罪行有過以下評價:

允禵與阿其那、允禟。雖均屬罪人。而允禵為人、止於賦性糊塗。行事狂妄。至奸詐陰險之處。則與阿其那、允禟。相去甚遠。因阿其那、允禟。多方籠絡。允禵墮其術中。受其指使。不知悔悟。

也就是說,在雍正皇帝看來,胤禵雖然也屬“八爺黨”成員,甚至在康熙五十七年以後,成為“八爺黨”集團首腦,但其只是因為“賦性糊塗”,才會“墮於胤禩、胤禟術中”,成為了兩人的馬前卒、手中搶。

當然,對於胤禵罪行的刻意忽略和一定程度的減免,有著雍正皇帝具體的政治考慮。康熙五十七年,被任命為大將軍王的皇十四子胤禵,一度成為康熙皇帝諸子中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這也是出現雍正皇帝

“繼位合法性”質疑聲音的主要原因所在。將胤禵形容為“賦性糊塗、受人指使”的所在,就是對其繼位可能的有效打擊和消除,從而直接證明了自己的“繼位合法性”

九子奪嫡:大將軍王胤禵,為何沒被圈禁至死?雍正壓根就瞧不起他

另外,在對胤禵罪行的總結中,還有一句能夠直接表明雍正皇帝對皇十四子胤禵的看待態度:

設令伊一人獨處。則才具庸劣。斷不能獨為一事。若與阿其那、允禟一處。聽其愚弄。則狂悖恣肆。可以無所不為矣。

在雍正皇帝看來,如果沒有胤禩、胤禟的協助和愚弄,胤禵就是一個“才具庸劣”的無能之人,“斷不能獨為一事”。也就是說,雍正皇帝從來就沒瞧得起這個曾經的大將軍王,認為其根本就不配成為自己的對手。一個不配成為對手的弟弟,雍正皇帝也就沒必要對其痛下殺手,只是“將其於供奉皇考皇妣聖容之處——壽皇殿禁錮,令其追思教育之恩。寬以歲月,待其改悔”而已。

參考文獻:《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大義覺迷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