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藝考生文化課成績都很差嗎?文化課成績好去當藝考生值得嗎?

成喜英


1.藝考生,分兩大類,一類是真的熱愛藝術才選擇藝考的,一類是文化上大學可能有點吃力,選擇藝考,文化分要求沒那麼高,相對更容易上一個好的大學。



2.文化課成績好,去當藝術生當然是值得的,很多藝術生都是卡在文化分這個關卡上,有好的文化課,你可以更專心攻克美術專業,壓力也就沒那麼大。


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子加入了藝考這個隊伍,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相應的美術院校並沒有更大幅度的擴招,那就要求我們藝考生不但專業要拔尖更要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這樣才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能夠順利的通過,上到自己理想的大學。所以並不是說藝考生的文化成績都很差,這個太片面,你能上重本的,文化分都很高的。

4.吃得苦中苦,方為大上人,加油吧,藝考生!
我是羽白,專注藝術,喜歡,可以關注我^_^


李羽白


我兒子上清華美院的專業就很優秀,文化課4百多,他同屆的同學文化課672分,比省狀元低2分,就想上清華美院,你自己判斷一下啊!美術生有的比較一般的綜合類大學是存在學習不太好,專業也一般的現象,但好的大學可是學習,專業都不錯的才能躋身其中的啊,如果是美院級的學生那就是人中龍鳳,鳳毛麟角啊


公子的媽媽


作為一個從小學美術的經濟學畢業生,現在已經工作5年,做過500強企業經理,現任國企部長,就我的經歷簡單說一下吧。

1.過去重理工,未來重文科和藝術。

過去的中國生產力低下,所以需求的是生產型人才,於是有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但現在的中國,生產力已經過剩,細心的人會發現,除了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傳統理工類人才工作越來越難找,工資越來越低。

生產力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之間技術差距縮小,產品同質化嚴重,所以消費者更傾向於產品的附加值,比如設計,品牌,廣告等。舉個例子,二十年前買衣服,更多的是挑質量,但現在買衣服,更多是挑品牌和樣式。

所以目前的中國開始需求大量文科和藝術類人才。但由於我們過去的傳統教育觀念,導致這類人才儲備非常稀缺,所以文科和藝術類人才目前非常搶手。很多稍微有點遠見的家長開始注意到這樣的情況,所以讓孩子學藝術不再是一種無奈之舉。

2.藝術類專業收入並不低。

整體來看,藝術類專業的收入都算是中等偏上的,甚至在藝術類人才極度稀缺的三四線城市,藝術類專業的收入偏高。

單說美術類專業,最大眾的從業方向應該是各種設計師,還有興趣班老師。設計又分很多種,比如平面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我就說說我熟悉的平面設計和室內設計吧。

在一線城市廣告圈內有個說法,叫做一個真正的設計師,月薪都是3W起步。什麼叫一個真正的設計師呢?通常指重本畢業,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設計師,也就是說相對成熟的設計師。

這個收入在同樣工作5年的重本畢業生裡,恐怕也算中上等。而且,設計師的收入可不僅僅是工資。

當你擁有越來越多圈內資源,你會發現有很多“私單”,也就是一些小企業主,承擔不起廣告公司費用,以相對便宜的價格,直接讓設計師做東西。這個相對便宜的價格實際上並不便宜,一個成熟的設計師一個月想掙1W到2W的外快基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撇開一線城市,那麼三四線城市就業市場又是什麼情況呢?

三四線城市絕對收入不如一線城市,但相對收入比一線城市高。什麼意思呢?意思是。3W月薪雖然多,但一線城市而言其實也不算什麼,畢竟3W月薪的工作不少。

而三四線城市,一個成熟的設計師可以拿到1.5W以上,這個收入,絕對算三四線城市裡的佼佼者了,因為三四線城市除了銷售以外,很少有一個職業能拿到這麼多。而且我說了,這還不包括私單收入。

我很好的一個女性朋友,現在也是我的下屬,二本師範畢業,工作3年,拿過大廣賽金獎。這種資歷在一線城市爛大街,估計也就是月入8000到10000的水平。

不過由於三四線城市設計師稀缺,她現在月薪是1.5W,每月私單還有2W穩定收入,月收入3.5W,基本碾壓三四線城市99%的上班族。

還有我剛才提到的室內設計師,那是超越平面設計師的存在,比平面設計師更稀缺,收入更高,因為有提成的存在。

我朋友在三四線城市開的裝修公司,招了半年,只有兩個室內設計師,一個大專畢業,工作2年;一箇中專畢業,工作3年。連個本科都招不到。而她們的月收入基本也是1.5W左右。

如果是一個本科畢業工作3年以上的室內設計師,在我們這三四線城市,月收入絕對不低於2W。

而室內設計師的私單更恐怖,只要能接到,基本都是以萬為單位,如果有渠道接到什麼私人別墅或者高端文創店鋪設計,一單就夠你一年工資還多了。

3.藝術類專業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審美。

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讀大學都是為了自己未來的工作生活,大多數人談不上什麼為國為民。

而學習藝術類專業,可以顯著提升審美,尤其是女孩子,對氣質,衣品,化妝等都會有所提升,生活美美噠,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這些道理,開始走藝術生的道路。我當初也是因為我媽觀念陳舊,認為學習差才藝考的想法,死活不讓我藝考,所以很遺憾。

現在的藝術生,更多再不是為了彌補文化分的不足而學習,越來越多的是興趣所致。00後、10後家長的教育理念更先進,更多元化,未來學習藝術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多。


燒椒拌皮蛋


不可否認在當下的藝考中,不少人都懷揣投機心理,參加藝考只為在高考之外多一條升學路。更有不少學習成績不佳的考生,將文化課成績要求相對較低的藝考當成獲得高校錄取通知書的一條捷徑,正所謂“成績不好,投機藝考”。他們往往花上幾個月突擊密集訓練,以純粹“應試教育”的手段掌握某一門特長的皮毛,然後廣撒網多撈魚,報考幾十所高校,以求最終在其中謀取到一兩所高校的減分政策。這樣的學生雖然誤打誤撞加入藝考大戰,卻因能力和水平不足,大多折戟沉沙之後只能另謀出路,而少數即使一朝走運被錄取,對未來人生規劃依然一片茫然。

事實並非如此

但還是有很多真正喜歡藝術這個行當的:因為熱愛,他們早早地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專業訓練中,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更有一部分考生,早早背起行囊遠離家鄉,只為能更靠近自己的藝術夢。無數普通考生在教室裡刷題的同時,藝術生們也在不停地刷夜提升自己的專業。

新政策:

為了防止越來越的“速成考生”加入藝考大軍,抑制藝考的“虛火”,教育部近年來幾次出臺規定,提高藝術類招生文化課的分數線。這些政策的發佈實施,意味著藝考生首先要文化課成績達到一定標準,才能進入專業成績排序錄取步驟。這就要求他們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提高文化素養,“文化、專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時代將全面降臨。

現實:

藝術的光環看上去耀眼亮麗,吸引著眾多考生前仆後繼。然而,即便順利考上藝術專業,這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能否進入藝術行業,還要經過大學數年的培養。而即使成了一名藝術工作者,經過多年的艱苦跋涉,又有幾人能夠在這條道路上一直堅持下來,直至成名成家?

所以:藝考之路並不會比其他成才之路走得輕鬆順暢,反而可能更加艱辛坎坷。因此,選擇藝術這條路,一定要有濃厚的興趣,對專業有較深入的瞭解,同時要進行系統的、長期的基本功訓練;其次,考生要發展廣泛的興趣愛好,加強對文化課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用心衡量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藝術之路,這是考生在決定加入藝考隊伍之前對自己、家庭乃至社會都負責任的舉動。

看到這,對藝考抱有片面看法的人基本上可以放下成見了吧~


新疆高考課代表


我是藝考生家長,千言萬語就想說一句話,成績好的學生千萬慎重,千萬慎重,儘量不要走這條路,尤其理科生,後悔莫及的話等經歷過了就無力說了,只有親身體會才知道錄取制度,培訓機構等等好多的不公平。


鑰匙扣兒826


美術生~高考文化課530。專業了拿了好幾個美院合格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