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教師辦的輔導班與培訓機構,哪家對學生學更有利?

79號的期望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老穆認為,這就好比“田忌賽馬”,看你如何出牌!但總體而言,培訓機構要佔據優勢!

如果你拿學校的一般老師和新東方、學而思等大機構優秀老師相比,學校老師肯定是比不過機構的!(機構 +1分)

如果你拿學校的優秀老師和普通小機構老師相比,肯定是優秀老師更有經驗!(老師 +1分)

如果你拿學校的一般老師和普通小機構老師相比,不相伯仲!(老師、機構各 +1分)

如果你拿學校的優秀老師和新東方、學而思等大機構優秀老師相比,培訓機構老師略佔優勢!(機構 +1分)

綜上所述,培訓機構老師3 : 2 學校老師獲勝!


(一)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倘若論教學基本功,肯定學校老師勝出!

但是要比補課專業性,培訓機構的老師肯定要勝過學校老師!

不論是授課內容、教學方式,還是上課形式、教學態度,機構與學校都有很大的不同!(隔行如隔山!)

正規大型培訓機構老師要做的事,往往更具專業性!

【1】備課具有針對性!

學校老師針對全班備課,機構老師往往針對個人或較少人備課!

機構老師要針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備課,學校老師則按教學進度進行補課。

【2】課堂形式更具實戰化!

學校老師有授課任務,所以以課本為主。

機構老師有提分任務,所以以解題為主。

【3】對於考綱考點的把握,機構要求老師爛熟於心,倒背如流!(正規大機構)

【4】機構老師要將學科知識系統化,並融會貫通,讓學生通俗易懂!

【5】機構教初高中的老師,教學時更懂階梯式教學,容易掌握學生心理!

比如一個老師,他既能教高中數學,也能教初中數學,那麼,他在教學時,往往會更加遊刃有餘……

【6】機構老師要對歷年中考題進行大量的研究,再加上教研團隊的指導,往往更具專業性!

【7】大型機構,區域考試頻繁,促使機構老師自己給自己壓力,大量做題,增強做題能力。

【8】機構老師與學生關係更好,容易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二)就目前而言,培訓機構更加註重學科教研,注重產品研發!因為這是它們的生存的根本!

尤其是像新東方、學而思、學大等教育機構,他們每年都會花重金投入在教學產品研究上,也會聘請更優秀的人才來編寫教材。

(三)在職老師不允許有償補課,我們討論這些也沒有多大意義!

教育主管部門一再強調,嚴禁中小學在職老師有償補課,暑期已經抓到多起,教育部也公開曝光多起,所以說,不論你多優秀,也不可以違反相關規定!

【結束語】學校老師有學校老師的優勢,機構老師有機構老師的特長!

倘若讓學校老師幹機構培訓之事,不妥!

倘若讓機構老師幹學校教學任務,不可!

“術業有專攻!”讓自己處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你們覺得呢?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拋開法律的層面,教師辦的輔導班與培訓機構,哪家對學生學更有利?筆者本人就是學校一線教師,從教20多年了,從來沒有辦過輔導班;但是,也不想違心說話,從公道的角度來講,即便拋開法律層面,教師辦的輔導班也是不如培訓機構的,罵人是沒有素質的,讓筆者把話說完,我有三點理由:



第一、教師辦的輔導班涉及人情、甚至脅迫因素,培訓機構都是家長自覺自願參加的。說真話,筆者親身經歷,有些教師辦的輔導班,基本都是人情班,或者脅迫班: 有的老師利用職務之便,先調查學生家庭狀況,對於家庭條件不錯的學生,就不厭其煩地做思想工作,有些學生和家長礙於情面,就讓孩子去了輔導班;還有的老師幾次三番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諷刺挖苦、說風涼話、擺臉色、威逼利誘,極力讓學生去他的輔導班。而培訓機構呢?沒聽說過這麼做學生思想動員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家長帶孩子主動上門求學的吧!


第二、教師辦的輔導班只是重複教學、缺乏新意,培訓機構是專職幹這個的、對症下藥。有些人對培訓機構耿耿於懷、欲除之而後快,言之鑿鑿其為社會毒瘤,真的如此嗎?國家對於社會辦學是認可的,並且突出強調,規範的社會辦學機構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補充。辦輔導班的老師“上課不講,課後講”,對於這種不負責的話,筆者也覺得特別過分,確實言過其實不可信!但是教師辦的輔導班都幾乎是課堂內容的重複應該是事實,否則,就是課堂上沒有盡心盡力、沒有盡責。相對來說,培訓機構更加專業,因為它們就是專門做這個的,沒有特色和吸引力,哪來的學生報名參加,如何延續下去?


第三、教師辦的輔導班是暫時性的、缺乏長效機制,培訓機構是長期經營、需要培養信譽。教師辦的輔導班大都是暫時性的,缺乏系統性和長效機制,收費不少,效果寥寥,說句更難聽的話,就是“一錘子買賣”,可以做一個專門調查,問問學生中究竟有幾個人真心願意跟著老師補課的?而培訓機構則不然,它們是需要大量投資的,有成本核算,如果經營不善,不但賺不到錢,還有可能會虧損的;因而培訓機構必須注重效果和聲譽,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筆者認為,培訓機構比教師辦的輔導班更加靠譜、更加值得信賴!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拋開法律的層面,教師辦的輔導班”也遠遠不是培訓機構的對手,更何況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輔導本身就是違規違紀、頂風作案!


自在人生wub


我敢肯定地說——

教師辦的輔導班對學生更有利!

教師是專業人士!都是科班出身,大學師範院校畢業,不僅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有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等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老師們在工作中,還要“走出去、請進來”,向專家、教授學習先進、高效的教學模式;每年的寒暑假裡,老師們都要接受專門的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可以說,教師隊伍中,人才雲集,“能手”薈萃,“專家”、“大師”比比皆是!

老師們的教學,都是正規化、科學化、專業化的,不僅有利於學生們提高功課成績,還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培訓機構的“老師”大多是烏合之眾,遊兵散勇;非師範院校畢業,沒有受過正規訓練。有的老師甚至是高中、初中學歷。講課採用填鴨式,訓練採用題海戰術,無限制地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延長學習時間!

培訓機構最硬的道理是升學率,分數代表一切!於是拔苗助長,寅吃卯糧,不惜透支學生的體力,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應試教育下,雖然培訓機構也能幫助學生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但它的負面影響也很大,後遺症很多!突出地表現在——

大多數學生經過培訓機構“培訓”後,已經學無餘力,成了“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拋開法律的規定,如果以善良做底線,在學校的課堂上能夠做到一視同仁,不存在因為自己家有輔導機構,所以上課不講的情況發生,還是教師辦的輔導班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成績

理由如下

1 教師熟悉教學大綱,直接掌握知識重點,輔導起來更系統

2 教師熟悉孩子,瞭解孩子的性格,掌握孩子的知識漏洞,就有這麼一撥孩子,他是需要你的眼睛去盯著他的學習,自己的教師輔導起來更有切入點

3 因為教師本身就是公職人員,在輔導的過程中,孩子的安全更容易保障

外面的培訓機構則不同

1 我們並不知道老師真正的底牌,很多的人都是李代桃僵

2 培訓機構的老師都是自由人,我們把孩子直接送去培訓機構,孩子的安全缺乏保障

3 培訓機構的老師並不掌握第一手學習材料大多他們是網上扒的習題,輔導手段並不一定成熟,很可能是她跟孩子共同成長,我們孩子去這樣的培訓機構就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個人認為,綜合比較起來,如果說必須去輔導機構的話,還是自己老師辦的輔導班更有利一點兒


dy明月心


拋開法律層面,教師辦輔導班與機構辦班對學生而言,各有利弊。從辦班目的來說,教師與機構辦班是相一致的,都是盈利,但二者的教學效果又有各有千秋。

一,不同的關注。

不論是在職教師還是機構教師,都有資格證。在職教師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能系統性的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關鍵點,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與教學比較相適應的導學案,又能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能有效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關注課堂中的最新生成問題,善於調控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適應中間生和學困生學習。培訓機構教師雖然也能系統鑽研教材,他們大部分關注的是知識的系統性,導學案中注重傳授而忽略了課堂的生成,適應尖子生學習。

二,不同的效果。

在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教學,更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態,在面對大部分中間學生的同時能照顧到尖子生和學困生,能確實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但尖子生往往有“吃不飽”現象,學困生能因教師的關注得到提高。培訓機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面對全體學生教學時主要集中在尖子生身上,尖子生更能在知識的系統方面得到提升。而學困生會因知識太過系統忽略最基本的知識點。尖子生的學習成績又是機構宣傳的名片。

如果讓學生選擇輔導老師,中間生和學困生往往選擇在職老師的輔導班,尖子生會選擇培訓機構老師。

所以,由於在職教師和機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關注點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不一樣。在職教師的輔導班有利於學困生成績的提高,機構輔導有利於尖子生培養。


a純淨白開水


沒有差別,只有差異!在編教師也有從機構挖過去的,機構裡也有從在編進來的!好不好,這個得拿成績單說話!關係戶進去的,換老師頻率高,耽擱孩子打基礎的,都對孩子沒利!只有家長們最辛苦,尤其是2018年前後,微信作業開始,搖號開始,家長的負擔和焦慮越來越重,其中原因,就是,無德的在編教師,無良的黑心機構,一邊要求暗示家長報班,一邊在外邊給機構代課,講的好不好,只有學歷高的家長能聽出來,只有有錢有勢的敢不去補課,敢不不巴結老師,但是,中國大部分家長都是小心意義,人性的弱點和黑暗,孩子們從小就開始經歷!所以,沒有所謂的編內,編外,來一場公開塞課,競課,磨課,讓家長評分,會有驚人的評分,可是這種場合,永遠不會發生,因為有的家長永遠覺得在編教師就是牛!其實吧,很多家庭條件好的教師,從城市的名校辭職,出來單幹的非常多,而且學生是慕名而來,不是沒別的,只因為這老師的漂亮,善良,和人情味,而不是炫富,虛榮,攀比,打罵,羞辱孩子!從教12年,始終如一堅守一個信條:當一個老師開始打孩子第一巴掌的時候,這個老師的人格和品德,已經違反法律了,因為易怒的人,都是肚子裡沒東西的人!(勸告大家,家長,尊敬優秀老師,但,沒必要過分巴結恭維老師,不要送禮,有那些錢,去課外找個好老師吧,優秀的老師,根本不缺錢,不會亂要禮物,還有,課外培訓班,在北京,上海,深圳,不叫費錢,人家已經開始叫:家庭知識資產,第二不動產)再不要覺得孩子沒吃飽,加餐,就是浪費錢,課外充電,就是一種競爭保險,它決定不是浪費錢!還有,只要是能把您家孩子培養出來的老師,就不要覺得在編,還是編外,有的老師,真的不稀罕在編工作![贊][贊][贊][贊][機智][大笑]勿噴,謝謝!



陝西旅遊達人


一個老師課堂上教不會,放在輔導班繼續教,只是換個地方就教會了?

也許是孩子不夠用功,也許是老師的方式不適合孩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換個老師,換一種教學方式也許有用。

把老師說成專家的就是腦殘。在中國,所謂的專家也是半腦子。


趙逢1


當然是輔導班。

一般教師自恃我是在校教師,依然居高臨下地對待家長和學生,不會像輔導班老師那麼周全的輔導。再者,教師掌握一定單元考試信息,會針對題目去輔導,有時孩子成績提高是假象。還有,教師一般是孩子任課老師,為了給老師面子去老師處輔導,不去怕給穿小鞋,在老師處輔導,成績不理想也不好意思提出走。很多時候老師那裡學生很多,教的內容和方法也和學校課堂差不多,孩子得不到個別指導。


霧裡看花52051021


這個不好說,對於“補習”這個東西我個人一直堅持認為的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適合教師補習的情況

在我看來教師的“補習”更適合如下兩種情況:

1、補差

學生因為種種原因無論是主觀上的還是客觀上的總之因為跟不上進度而導致的成績落後,這種情況下最適合的補課方式是選擇在職教師的補課。

原因很簡單:這種情況學生過去的學習其實就相當於是“預習”了,而教師的補課原本最為擅長的就是課內教學這一塊,那麼老師是很容易就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所以補起來的針對性就會比較強,且絕大部分內容實際上就是“課堂再現”,而學生又因為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過去的“印象”,所以只要不排斥學習,那麼補課效果還是會比較明顯的。

而這種情況如果去機構補課,不說現在一般的機構已經不做這塊業務了(目前大多數機構都是以提優為主業),就算是做,但是因為他們的教學內容也遠不如在職教師對大綱吃的更透,所以效率上來講,同等情況下還是在職教師的更好。

2、應試

毫無疑問在應試經驗上在職教師的經驗以及資源優勢是絕大多數機構所不能比擬的。

在這一點上不光是“補差”,就算是部分成績一般的需要“提優”的學生最佳的補課選擇我認為也應該是在職教師的。

因為“效率”更高!

綜上,學生成績不是很優秀甚至很差的情況下最佳的補課老師選擇我認為應該是在職教師,這種選擇“容錯率”比較好。

當然,這裡的“差”和“不是很優秀”指的可以是所有科目也可以指某一個科目。

事實上成績不是很好的除了那些一對一的機構和一些小型機構還能找到合適的補課資源,基本上已經很難在補課這個市場上找的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班了——而目前現在職教師補課最多的其實也就是這兩類情況(注意,總成績可能不弱,但是有明顯偏科的也是如此)。

適合機構補習的情況

實際上外面的大多數機構並不適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是兩個原因:

1、父母對孩子自身的實際需求定位不準

2、對機構的迷信、跟風

前者主要體現在“在合適的時間做錯誤的事情”——以幼、小階段的英語為例:

這兩個階段的英語學習對於很多不需要考證書的地方,最應該給孩子注重培養的應該是“聽說”能力,而不是應試能力。

但是有些家長過於“急功近利”了,急不可待的希望孩子儘快把“應試英語”這塊硬骨頭啃下,所以就選擇了教學非常刻板的應試學習班。這種選擇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而且對英語的學習效果幫助反而不會特別的積極。

在這種學習的狀態以及氛圍之下,孩子只不過是“換個地方背英語”而不是“學”英語。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些比較有規模的英語機構在這個階段的英語學習上的課程安排絕對都是在刻意迴避“應試”的,它們大都有一套自己獨立研發的教材,集趣味與娛樂為一體甚至不缺乏豐富的課外知識。

所以在這個階段,英語的“補習”最好是選擇有規模有特點的機構。

而對於“迷信”、“跟風”這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的,並不是所有的家長是基於孩子自身需求才做出的報班選擇,現實中有很多家長確實是抱有“學了總比不學好!”、“別人都學我們也要學”等因素影響才給孩子報的班。我就見過不少這種情況。

而從小學高年級開始(五六年級)到初中以及高中階段,我認為如果有應試需求的話耶可以考慮“應試英語”的補習班。

同樣的,如果孩子成績不算太差,而且並不排斥這種補習的話,我還是推薦機構!

至於其他科目例如語文,假如是“閱讀理解”、“作文”上存在加大差距我傾向於課內語文老師,如果是綜合補的話尤其是“文化常識”這方面比較欠缺的話推薦機構。

而數學如果是成績不太好或者一般的我推薦在職教師,而如果是成績已經很好補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或者超前,那麼首選機構。

總結:

幾乎全學段即小學、初高中的所有“補差”相對而言選擇在職教師更為合適。而所有的“提優”尤其是那種比較極端競賽、超前等最好選擇機構,除非在職教師本身也從事這方面教育(例如一些競賽成績很好的輔導老師)。

總是,我們給孩子選擇“補習”的目的要先搞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然後才能給孩子選擇更為合適的資源。

這就好比“買衣服”——如果你只是覺得“我需要一件新衣服”而不是“我需要一款什麼樣款式、搭配什麼的、什麼場合穿的新衣服”,那麼你就有可能一次次的逛街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又或者終於找到了,但是很快它們就沉寂於衣櫃裡了……這點我覺得在大多數男性和女性的購物習慣上已經很好的體現了——男人逛街購物往往是直奔目標,而女人……嗯,確實是“逛街”……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你吃飽撐的總瞎扯淡。老師職業是工作,專心工作與他她們獎勵掛鉤。讓老師隨意辦班,他她們的責任擔當將喪失殆盡。又將會想著去賺錢呢!工作都無所為的了。而培訓機構社會人員自願投資,現實是行業多,家長們自願希望我們的孩子們擴大知識面學習更多方面的教育內容。這些方面的事,你都想不通嗎?誰更有利於學生?不言而喻。話又講回來了,培訓機構適者生存?不適者如何?不說大家都明白。反正培訓機構又沒有拉你去,去不去是你自由。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