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銀行職員收入高嗎?請晒晒你的年收入?

金融業小哥


銀行職員的收入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析看待:

1、所在銀行及城市不同。僅銀行本身就有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區分,這些銀行的績效考核體系不同,所在城市不同,故工資高低有較大差別。

2、同一家銀行的員工崗位、工齡、職位和業績不同,也是導致收入有差距的原因。

家人供職於銀行多年,年工資大概17W,曬一下某月工資條。這種年收入在本城市同行業之間算是正常水平,在本城市平均工資水平線之上,但是低於某些大型國企。[靈光一閃]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要珍惜所在平臺,把選擇的事情做正確!要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做人生的智行者


銀行就像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而裡面的人想進來,很多人都覺得在銀行裡面工作工資應該是非常高的,所以銀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找工作的重點對象之一。

從整體來說,銀行的收入水平確實是比較高的,在各行各業的工資排名當中,銀行基本上都可以排在前列的位置。比如下圖是2018年廣東各行業工資水平情況。

在2018年廣東省各行業工資水平當中,金融業的工資水平是最高的,平均年薪達到了16.64萬,在金融行業當中其中銀行的工資水平也應該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所以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銀行的工資水平確實比較高,比如下圖是2018年各大銀行平均薪酬排名情況:

2018年很多銀行的員工平均薪酬都達到了23萬以上,類似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這些銀行的員工薪酬甚至達到了50萬以上。

但是銀行內部的貧富差距是比較大的,有的崗位工資很高,但是有的崗位工資很低,所謂的年薪二三十萬,其實很多人都是被平均的,比如一個高管年薪是五六百萬,跟5個櫃員平均在一起,人均年薪就達到上百萬了。

所以到底銀行的工資高不高?關鍵要看不同的崗位以及不同的地方。

通常情況下銀行的工資由幾部分構成: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福利待遇,具體每個銀行員工工資水平是多少,跟他們的崗位還有所在支行的績效以及本人的業績息息相關。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崗位來說,他們月薪上萬甚至幾萬塊錢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對於一些基層崗位比如櫃員,大堂經理來說,他們的工資水平其實是並不是很高。

下圖是目前銀行工資收入水平相對比較高的崗位。

包括貿易融資崗,資產管理崗,內審崗,投行業務,同業業務,產品經理,合,規財務分析,商務拓展,法務等,這些崗位在銀行是比較吃香的,如果所在的分行或者支行業績比較好,年薪達到30萬以上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但是對於一些基層崗位來說,他們的薪資水平不要說幾萬塊錢,要突破1萬塊錢都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比如下圖是全國櫃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目前櫃員的平均工資也只不過是6000塊錢左右。




但上面我們統計到的這個數據是全國平均數據,這裡面有可能是一些東部的發達地區,比如北上廣深這些地方的櫃員工資可能達到上萬塊錢,但是對於一些小縣城的櫃員來說,他們的工資水平可能只有三四千塊錢。

可見在不同的地區,銀行同一個崗位的工資水平差距也是比較大的。即便是在同一家銀行之內,同一個崗位工資水平也有可能有較大的差距。比如目前很多銀行的基礎崗位都是派遣制的,雖然派遣制員工工作很累,但拿到工資跟正式員工相比差距是比較大的。

當然銀行是一個講究付出和收入對等的行業,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大家必須給銀行做出更大的貢獻才可以。目前很多銀行都有各種任務,比如存款任務,理財任務,信用卡推廣任務,開卡任務,ETC推廣任務等等,如果大家這些任務完成得比較好,那即便是普通的櫃員也有可能獲得很高的工資。


貸款教授


在大部分人眼中銀行職員的收入是比較高的,但這也與具體崗位有關。不同的崗位收入也有比較大的差異。

以我為例,我在銀行幹過櫃員,客戶經理、產品經理等崗位。這三個崗位的收入差別還是很大的。

櫃員

做櫃員的時候,平均每個月的工資也就四千元左右,有的時候,也會完成一些存款任務,支行會額外給一些補助。基本算下來,一年拿到6萬元工資還是不成問題的。對於一些老員工來說,客戶資源也多,櫃員等級也高,他們的收入可以達到8萬甚至更多。

櫃員是銀行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崗位,也屬於純服務型崗位,它的工資在各家銀行都不算高,也不可能高。如果哪家銀行櫃員的工資超過10萬,那這家銀行的工資待遇真的算不錯了。

客戶經理

客戶經理又主要分理財經理和信貸經理。理財經理主要考核的是存款和理財業績。信貸經理則主要考核貸款業績,存款指標也有,但不多。他們的工資高低就全靠業績了。低的能拿到10萬,高的能拿到50萬,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一般來說信貸客戶經理的工資波動比較大,高的非常高,低的非常低。不良貸款的高低會嚴重影響客戶經理的工資高低。相比之下,理財經理的工資是相對穩定的,一旦達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是不會下降太多的。

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是銀行的中後臺崗位,幾乎沒有業績指標。這些中後臺的工資相對穩定一些,幹多幹少基本就一個樣。工資根據個人的能力級別高低、崗位的重要性高低有差異,普遍集中在12萬到25萬之間。

產品經理是偏向業務條線的崗位,工資可能還略高一些,對於那些後勤、辦公室等崗位來說,工資可能就相對要再低一些,普遍在10萬以內。

總結:

有我經歷的三個崗位基本可以代表銀行大部分基層員工的工資水平了。沒有大家口中的那麼高,但也可以超過大部分同檔次的其他行業工資。

還有,以上描述的都是一般員工的工資水平,對於銀行高管的工資水平,那就又是一番天地了。 支行長是經營單位的老大,部門總經理是總分行部室的老大,這兩類人的工資體系和客戶經理與產品經理的工資體系基本一致。前者是根據支行的經營業績,後者則是根據部門的重要性,人員的能力高低來確定。不過他們一年輕輕鬆鬆拿到30萬以上還是不成問題的。


銀行研究僧


做櫃員的時候,平均每個月的工資也就四千元左右,有的時候,也會完成一些存款任務,支行會額外給一些補助。基本算下來,一年拿到6萬元工資還是不成問題的。對於一些老員工來說,客戶資源也多,櫃員等級也高,他們的收入可以達到8萬甚至更多。

櫃員是銀行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崗位,也屬於純服務型崗位,它的工資在各家銀行都不算高,也不可能高。如果哪家銀行櫃員的工資超過10萬,那這家銀行的工資待遇真的算不錯了。

2018年很多銀行的員工平均薪酬都達到了23萬以上,類似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這些銀行的員工薪酬甚至達到了50萬以上。

但是銀行內部的貧富差距是比較大的,有的崗位工資很高,但是有的崗位工資很低,所謂的年薪二三十萬,其實很多人都是被平均的,比如一個高管年薪是五六百萬,跟5個櫃員平均在一起,人均年薪就達到上百萬了。

  • 中長期激勵計劃主要是指股權激勵計劃,金融機構實施股權激勵計劃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目前由於尚無成熟的指導意見。因此,各銀行一般比較少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 福利性收入包括銀行為員工支付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對於福利性收入的管理,銀行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對於這一部分收入,主要體現的是地區之間的差異,同一地區不同銀行之間差異比較小。
  • 銀行職員收入,一來要看在哪個城市和具體的銀行,比如一線城市和四大銀行和類似招商銀行等,和三四線城市以及小型城商行待遇差異很大。二來,要看是什麼職位,比如一般櫃員和中高層管理,差異也很大。具體,我也不分那麼細,只說我的朋友的收入水平吧。

    在深圳平安銀行的朋友,是一個普通櫃員,月收入在1.5萬左右,如果算上年終獎等其他收入,摺合月收入大約在1.5-2萬。算是一般水平。

    工商銀行,基層員工要看崗位來區別收入。1.營銷類崗位(各種客戶經理,包括對公、個人):是浮動工資,每年8-20萬不等,具體看個人能力,一般平均能在每年10萬出頭。2.專業類和客服類(包括綜合、普通員工、櫃員):是固定工資,大概相當於當地平均工資,無年終獎,本人所在地一般平均約在5500左右。以上都是實發到手,不包括社保和公積金的繳納。

    銀行正式員工的收入大致如下:比如以農行為例:一線櫃員操作人員一年收入大約5萬元至6萬元;管理崗位人員可能年收入7萬元至8萬元;如果是高管比如縣支行行行一級可能在20萬元以上,副行長16萬元至18萬元;如果是二級分行正副行長一級可能年收入在50萬元至60萬元左右。當然如果是省分級一級的正副行長可能年收入在80萬元至100萬元左右。

    大至就是這個水平,總之基層銀行員工的收入比較低,銀行金飯碗時代已經過去,許多年輕人到銀行之後失望較多,跳槽轉崗的不在少數,銀行管理層也是無可奈何。


第一美女


作為銀行人,沒覺著收入高啊,要是高的話就不會在這碼字賺錢了,大家說是吧?

銀行職員工作,在很多人眼裡是“金飯碗”。但是殊不知,傳說中的金飯碗,並不是大家所看到的,某某銀行全年平均薪資數十萬起步的。畢竟銀行從業人員是包含基層員工,中層領導以及銀行高管人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少部分的銀行頂尖存在拿著高額的工資,把平均工資拉高了。比如下圖是2018年全國部分上市銀行高管人員薪酬待遇:

銀行基層員工薪資現狀

當然我並不否認,確實有銀行基層職員年薪數十萬的,但是僅侷限於大型一二線城市當中部分銀行中存在。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以外地區的銀行,基層員工想拿到高額的工資獎勵,除非是有非凡的業績支撐,比如我們銀行存款日均幾千萬以上,月薪一兩萬起步不是難事;貸款發放了幾個億,如果沒有不良貸款,月薪幾萬起步也是輕輕鬆鬆的。

而對於我這麼個小地方銀行且存貸款業績不突出的基層銀行職員而言,月薪過四五千以上就是燒了高香了,年終獎10萬+?請你給我提供個這樣的工作崗位!

基層銀行員工收入差,工作累,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已成為常態,而且造成銀行內的職員心理不平衡,有離職傾向的不在少數,即使堅守也是因為暫時沒有更好的去處。

根據目前我瞭解到周邊銀行的現狀,國有銀行和地方性農商行、城商行員工的日子都不好過,年收入五六萬都屬於正常水平。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對於銀行工作趨之若鶩?

我個人覺著,首先是大眾對於銀行還停留在以往的概念上,坐客上門,環境好,不會太累,薪資待遇豐厚,躺著都可以賺錢。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大家覺著銀行的工作體面:西裝革履,衣著光鮮!起碼在親戚朋友面前有面啊。實際情況是人前顯貴,背後受罪。

再者,通過媒體傳導出來的所謂銀行薪酬高,主要指的平均薪酬,大眾並未看到大部分基層員工實際能拿到手有多少錢。

以2019年銀行人平均薪酬為例,達到9700元,對於很多人而言確實非常有吸引力,但是不要忽略了那是平均薪酬標準!

再貼一張2018年上市銀行薪酬比拼表:

具體到普通銀行職員能有多少收入,恐怕只有自己心裡有數。

總結

其實作為一名銀行職員,尤其是最基層的職員確實不易。銀行這一行業已經今非昔比,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要知道全國目前有近1600餘家銀行業法人機構,基層員工收入真得非常高的又有幾家?


歡迎點贊評論支持,我是財富公元,銀行基層員工一枚。


財富公元


銀行職員收入,一來要看在哪個城市和具體的銀行,比如一線城市和四大銀行和類似招商銀行等,和三四線城市以及小型城商行待遇差異很大。二來,要看是什麼職位,比如一般櫃員和中高層管理,差異也很大。具體,我也不分那麼細,只說我的朋友的收入水平吧。

在深圳平安銀行的朋友,是一個普通櫃員,月收入在1.5萬左右,如果算上年終獎等其他收入,摺合月收入大約在1.5-2萬。算是一般水平。

而一個福州的同學,原來是四線城市的一個會計科職員,後來因為跟隨上司跳槽到福州,從個金部門主管幹起,現在是華夏銀行的個人消費中心的總經理,月收入大約在1萬,年收入也就在20萬上下。

而四線同學比較多,基本上都在銀行部門,其中,支行行長比較多,還在做櫃員和會計科的也幾個。從他們的角度來看,08-09年效益比較好,通常銀行支行行長能在20萬以上,一般櫃員一年能有10萬以上。而最差的是在15-16年,作為支行行長,月薪有5-6000,但是因為不良考核等因素,每個月扣除比較多,最慘的時候才2000多一個月,以至於他們都無所謂什麼考核。而目前,銀行又開始重視中低層崗位,收入和福利有所增長,目前,四線銀行的櫃員和一般科室職員,基本上能有5000以上。行業現在日子比前幾年好過非常多,能夠保證月收入有6-7000左右,年終則根據考核和效益,差距比較大,有的同學年終拿到10萬年終獎,有的拿個2萬多,平均起來有個三四萬年終獎。而一般櫃員年終也就一兩萬,算比較多了。


屠龍刀fei0598


從社會全行業平均薪酬水平來看,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的員工平均薪酬無疑處於比較高的水平。

就拿2018年中國上市銀行員工平均薪酬來看。如下圖所示。招商銀行人均月工資達到48000元,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人均月工資也都達到了2萬元以上。薪酬水平最低的常熟銀行人均月工資也達到了1萬元以上接近2萬元。整體來看,薪資水平每年仍有上漲趨勢。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薪資水平高於國有大型銀行。

但同時也要看到的是銀行內部薪資差距較大的問題仍然存在,前臺經營部門業績說話,考核和約束壓力較大,部分一線員工的工作壓力和薪酬不相匹配等問題比較突出。

銀行普通員工薪酬究竟能否達到上市銀行年報中所描述的薪酬水平!?眾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拖了後腿。這樣一份薪酬水平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又有多少?確實需要拿實際的案例來說話,不能只看表面。

拿我身邊銀行的朋友和同學來看,國有銀行總行普通員工20到30萬左右,一級分行普通員工10到20萬都有,桂圓和客戶經理差別較大,但一年10萬左右是能夠達到的。


ttva


我國有4000多家銀行,每家銀行的薪資水平有差異,同一家銀行不同職位也有差異,同一個職位不同職級也有差異,所以無法一一列舉,平均薪資是很好的統計指標。

根據上市銀行的財報顯示:

招商銀行(58.5萬元)、平安銀行(52.8萬元)、寧波銀行(48.4萬元)暫居前三,工農中建四家大行位居後四位,暫時墊底;

從銀行類型看,股份制銀行薪資最高,這個也很容易理解,股份制銀行實力強,比國有銀行靈活,薪資按照市場定價。

2018年全國城鎮單位平均月薪6700元,年平均薪資8萬元,最低的農業銀行平均薪資26.14萬元,是全國城鎮單位平均薪資的3倍多,要是拿招商銀行計算,招商銀行平均薪資58.5萬元是全國城鎮單位平均薪資的7倍多,絕對的高薪。

所以銀行的職員收入還是比較高的,從平均看,最低的農業銀行的薪資也是全國城鎮單位員工的平均薪資的三倍之多,當然了銀行內部也有薪資不同,可能櫃檯人員薪資低一點,櫃檯人員的薪資可能連全國平均薪資都達不到,但是不妨礙銀行從業人員相比於其他行業的薪資是高的,另外從全國的行業的平均薪資看,銀行所在的金融行業薪資全國排名第2,僅次於計算機行業。


互金圈


銀行職員的收入實際上是算非常高的。當然由於地區不同,銀行不同,也有一些高低差異。

根據2018年一些上市銀行的年報,整理的員工薪酬情況。人均薪酬最高的是招商銀行,年均待遇57.68萬元;中國銀行第二52.18萬元,浙商銀行第三51.17萬元。

當然銀行的工資水平還是有差距的,不過即使工資水平最低的農業銀行也能達到26.14萬元。

當然這些工資待遇中一般包含了社保、公積金、年金這樣的企業支出部分。而且,中低收入的職工待遇有被高收入職工平均的現象。但是總體而言還是能說明,銀行系統的工資待遇水平是很高的。

根據北京市公佈的2018年工資水平數據,金融業是工資水平北京地區最高的行業,人均工資收入是26.69萬元,統計部門統計的可是實打實的應發工資了。人均月薪2.22萬元,是城鎮非私營單位人均工資1.21萬元的近兩倍。

所以,銀行資源的工資收入水平確實是很高的,至少相當於普通行業工資的一倍以上了。


暖心人社


如果說單單看各家銀行公佈的年報數據,那麼銀行職員的工資都不會低,最少20萬元以下的可以說基本看不到,如下圖所示,系部分上市銀行2018年報表體現的平均工資圖,按照這個平均工資,最低的農業銀行都有26.14萬元,應該說年報上的整體薪酬水平應該與程序員不相上下了。

年報的數據之所以高,有兩個因素左右:(1)一是平均工資,銀行屬於一個收入差距極大的行業,業績好與業績差的,領導與基層,其收入不可同日而語;(2)報表上的工資包括企業支付部分的五險一金,而實際到手的工資,不僅沒有企業支付的部分,還要扣除自己支付的五險一金以及個人所得稅,這兩部分合計起來與到手的工資基本持平,所以真正到手的平均工資差不多為表格上的一半。

個人的年收入

如上圖所示,不同的銀行收入水平不一樣,而現實中即使是同一家銀行,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級別收入也不一樣,所以說個體並沒有代表性。

以我個人為例:我在一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崗位為管理部門的普通職工,所在城市算是一個二線城市,目前每個月的稅前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及稅額)差不多為11000元,如下圖所示,2019年全年累計工資收入約為12萬元,如果在加上年終獎差不多為15萬元,遠遠低於上述表格中所列的平均工資,而且這還是稅前的工資,扣除五險一金之後,每個月真正可以拿到手的就8000元左右,一年實際拿到手也就約為12萬元左右。這個水平在一個二線城市,屬於不上不下,剛好夠生活。

總結

銀行早已不是當年的銀行了,現在的銀行收入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好,當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然銀行的收入不算太高,但是也不會太低,最少在所在城市,維持溫飽水平是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