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張作霖和徐樹錚,一個是奉軍大佬,另一個是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謀士,都在民國初期掀起過大浪,自然也是老相識。

其實,張作霖能發跡,徐樹錚得算一份大功,為什麼這樣說呢?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徐樹錚舊照


這得從頭說起。

徐樹錚出身於鄉村知識分子家庭,他父親在私塾教書,他從小耳濡目染,在讀書上很有天賦。據說他7歲就能做詩了,因此在鄉里有“神童”的美譽。

按說,徐樹錚只要發憤讀書,然後像所有讀書人那樣考取功名入仕,必然光耀祖宗。

不過,徐樹錚出生在清末,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而他雖早早考中秀才,但是在鄉試的時候卻不幸落榜。就在這年,甲午戰爭戰敗,各國列強紛紛加入瓜分中國的行列,腐敗的清廷不斷簽下各種喪權辱國的條款。一些讀書人感到讀書無用,紛紛投筆從戎。

熱血少年徐樹錚也萌發了當兵保國的宏大意願。然而,他畢竟是家裡疼愛的么兒,因此好說歹說,父母都以“太年輕”為由,不許他到前線出生入死。

無奈,徐樹錚只能在家研學兵法,以此為以後投軍做準備。

這樣又過了2年,父母為徐樹錚娶了一房妻子。但這樣似乎也不能改變他的主意。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同意他從軍的打算。

徐樹錚雖說投軍,卻並不盲目,他是要往高處走的人。

當時清政府混得最靚的幹部除了李鴻章,就數新秀袁世凱了。

袁世凱時任山東巡撫,又在編練新軍,簡直就是下一個“李鴻章”。所以徐樹錚慕名前往,希望能投在他的麾下。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袁世凱舊照

為了能得到袁世凱賞識,徐樹錚還絞盡腦汁特意寫了一篇《國事條陳》作為敲門磚。

兜兜轉轉,《國事條陳》還真送到了袁世凱的手中。袁世凱看完,覺得徐樹錚年紀輕輕,見解了得,就打算見見他。

不巧的是,袁世凱的母親在這時病逝了,袁世凱只得回家奔喪,於是他便讓手下人代為考察徐樹錚。

不幸的是,袁世凱這個手下自己資質平庸,還妒賢忌能,徐樹錚碰到這樣一個人,自然是沒有希望成為袁世凱麾下一員了。

這事讓徐樹錚很鬱悶,但是當時他手中的錢也快用完了,於是他只好留在濟南,靠給人寫對聯賺路費。

徐樹錚的書法寫得很漂亮,在他寫對聯的時候,有人就被他的書法吸引過來了。

這個人就是段祺瑞。

段祺瑞是袁世凱的心腹將領,也是北洋新軍裡的總教習。

段祺瑞和徐樹錚攀談了幾句,發現這個年輕人不僅一表人才,還很有才氣,於是就聘徐樹錚做了秘書。

為了培養徐樹錚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段祺瑞還設法送他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

待徐樹錚學成歸來後不久,便爆發了武昌起義。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武昌起義)

在袁世凱和革命黨達成“誰讓清廷退位,誰就當大總統”的約定後,袁世凱授意段祺瑞高調擁護共和,為了給清廷製造壓力,徐樹錚還多次幫段祺瑞草擬通電,最終順利地讓清廷退出了歷史舞臺。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段祺瑞因功被任命為民國陸軍總長,掌管陸軍部的所有事務。而徐樹錚也被任命為軍馬司司長。過了約有一年,在段祺瑞的舉薦下,徐樹錚成為陸軍次長,權力和地位僅次於段祺瑞。

段祺瑞很信任徐樹錚,再加上他又在外鎮壓起義,因此陸軍部的所有事務皆由徐樹錚拍板做主。

就在徐樹錚混得春風得意時,他卻被免職了。

原來,袁世凱想復辟稱帝,徐樹錚認為這是歷史的倒退,所以他極力反對。在他的影響下,段祺瑞也對袁世凱復闢表現得非常冷淡。而段祺瑞在北洋軍中又很有威望,他都不積極,其他人那就更不支持了。

袁世凱對段祺瑞的行為不滿,但他知道,段祺瑞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徐樹錚在背後搞鬼。所以他很討厭徐樹錚,後來找了個由頭,乾脆把他們倆一併撤了職。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段祺瑞舊照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由於段祺瑞在軍中很有影響力,所以他又起用了段祺瑞,並委作他為總理。

段祺瑞本著“苟富貴,勿相忘”的原則,推薦徐樹錚為秘書長。但他見袁世凱不高興,於是退而求其次,給徐樹錚求了個副秘書長的職務。

段祺瑞心裡有徐樹錚,這讓徐樹錚萬分感動。

待袁世凱病逝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了大總統的職務。而段祺瑞依舊是國務總理,這次經過段祺瑞運作,徐樹錚順利升職為秘書長一職。

徐樹錚沒有辜負段祺瑞的厚望,在許多事務上,他都為段祺瑞出謀劃策。

比如當時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間的“府院之爭”,段祺瑞被迫下野後,徐樹錚便為其恢復權力四處奔走,還利用張勳復辟一事大做文章,並在張勳復辟後,聯合北洋各派聲討張勳。這一舉動,讓段祺瑞有了“三造共和”的功勞,因此得以重返政壇。

黎元洪受張勳復辟連累,只能引咎辭職。

此時南北分裂,軍閥混戰,徐樹錚和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南北。但代理總統馮國璋卻堅持南北和談。

為了迫使馮國璋同意武力統一,段祺瑞聯絡了曹錕等各路軍閥,同時他還秘密聯繫遠在東北的張作霖。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黎元洪舊照

當時,與張作霖接洽的就是徐樹錚。

徐樹錚知道張作霖做事要有利可圖。正好當時他的頂頭上司段芝貴向日本徵訂了一大批軍火。於是他和張作霖約定,待軍火抵達秦皇島時,張作霖率軍劫走這批軍火。事成後,張作霖得大頭,而他則得小頭。

唯一的要求,就是張作霖出軍南下,兵力由他調遣。

張作霖正想做大做強,聽說有3萬多件武器可以搶劫,精明的他頓時覺得這是樁好買賣。於是在徐樹錚的內應下,他順利地劫走了這批軍火。

段祺瑞得知後,大為驚異,畢竟這批軍火是他用來編練“參戰軍”的,這下卻讓張作霖討了個大好,所以段祺瑞免不了要訓斥徐樹錚。

徐樹錚卻狡辯說,他是怕落到主和派手中。

這之後,張作霖果然遵守約定,率奉軍入關,併成立關內奉軍總司令問。

張作霖自命總司令,徐樹錚則被封為副司令代理總司令權力。

不過,張作霖很快就發現,徐樹錚不厚道。他在率領奉軍南下作戰時,總是把奉軍放到段祺瑞的皖軍前面。最讓張作霖氣惱的是,徐樹錚還貪汙奉軍軍款,用來編練“參戰軍”。

本來,張作霖就對徐樹錚不滿,正好讓他逮到這事,於是藉機免去了徐樹錚的職權,並要求解散“參戰軍”。

如此一來,皖系軍閥成了眾矢之的,很快就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徐樹錚想除掉張作霖,謀劃了三次,為何三次行動都失敗了

(張作霖舊照)

徐樹錚能不恨張作霖嗎?

當然恨。

於是徐樹錚動了殺機。

徐樹錚假裝重歸舊好,上門拜訪,邀約張作霖到段祺瑞駐地敘舊。

張作霖知道推辭會遭人詬病,所以只得前往。

酒桌上,三人把酒言歡,一片祥和。

席間,張作霖見徐樹錚十分熱情,覺得有詐,便在喝了許多酒後,佯裝醉倒。

徐樹錚想要下手,被段祺瑞拉住了。

段祺瑞考慮到殺了張作霖事小,關鍵奉軍會上門要人,到時候皖軍會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就在徐樹錚和段祺瑞爭執時,張作霖做出要小解的舉動。待被侍衛扶到廁所後,他就設法逃走了。

徐樹錚得知後,認為不除張作霖,必成大患,所以他計劃在張作霖回東北的半道上,暗殺張作霖。

結果暗殺計劃被張作霖麾下的將領靳雲鵬探得,馬上報告給了張作霖。

張作霖於是暗中改了行程,乘坐貨車轉道天津,再回東北。

兩次暗殺都未遂,這讓徐樹錚更加不安。於是他花大價錢組建了個暗殺團隊,想在張作霖活動的奉天下手。

不過,那畢竟是張作霖的地盤。很快,這支暗殺團隊就被奉軍發現並擒獲。

緊接著,皖軍敗北,段祺瑞和徐樹錚狼狽地結束了政治生涯。

徐樹錚這才明白張作霖絕非草莽,只好斷了暗殺他的想法。

(參考史料:《晚清北洋》《先父徐樹錚將軍事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