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美丽的邂逅——记宜春之行

自然的声音

环绕在身边

无时无刻

当我翱翔在高空

我激情于狂热的交响曲

当我行走在草原

我伤感于大地述说的芳华

当我置身于大海

我感动于浪花跳动的生命

当我闭上双眼

我将无处不在

世上最美的声音

在星星的闪烁中

世间最美的状态

在自然的流露间

大音何以希声

大象何以无形

万物欲语

皆在自然而然

去往宜春的飞机上,我满怀着美好的心情作下此诗,期待着画展的盛开与宜春的美丽。


美丽的邂逅——记宜春之行

苏百钧《涟漪之二》


与苏百钧老师结缘在2012年,时隔7年,又相聚在此次的画展 “匠心传承——苏百钧师生展”,叙写着师生之间的情缘,见证了苏门的又一次盛事。这些年来,我深受苏老师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单单在艺术上,更在待人接物做人上。“匠心传承”的形容确是苏老师在艺术传承上的态度,在当代的经济社会,这种精神更具可贵性。唐·张佑《题王右丞山水障》有云:“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王士源 《序》曰:“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颗心,包含敬畏、智慧、忘我、体悟、坚持、专注、奉献、责任、热爱之心。在苏老师的艺术中,承载着“独具匠心”,在其教学中,诠释着 “匠心传承”。苏老师的艺术,是当代花鸟画公认的典范;他的德行,更是艺术家的清风表率。而苏老师的一生,我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人生境界,不苛求,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看似“天命”的背后,实则又是默默的付出与智慧的显现。


美丽的邂逅——记宜春之行

董世君《芦花深处》


此次展览以师生联展的方式,呈现的正是苏门的艺术面貌,亦是苏老师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首先展览水平高,从宏观上看,场馆布置精致,作品尺寸整齐;从微观上看,每张作品的立意、造型、设色等体现出每个人的艺术态度与风格。其次学术价值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品田先生主持,探讨“新时代工笔花鸟画的方向——苏门工笔花鸟画与江西美术创作”,当地的绘画届代表提出了工笔画现状、写意画缺失,以及在教学中如何权衡艺术本体创作与展览体制的关系等当下热门话题,苏老师都给予了精彩的回答,使此次展览成果更加全面立体,也是宜春市最高规格展览的呈现。

宜春的好客不单单体现在展览的热情中,还体现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展览结束之后,易馆长带领苏门一起领略了明月山的温情、温汤小镇的舒适以及明月情演出的动人,让我们对宜春留下了美满的印象。记忆犹新的是大家一起爬明月山,像兄弟姐妹一般,互相关照,一路欢声笑语,同心同德,风雨同舟。苏老师的快乐修行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师母对学生的无微关怀渗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使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正能量的“爱”。


美丽的邂逅——记宜春之行

段文君《日照高林》


美好的时光总会显得那么短暂,时间记录了美好也带走了那些瞬间,但留下的记忆还时刻回荡在身边。虽然短短的两天,在记忆中却能永恒。分分别别中,流露着不舍与感恩。此次宜春之行,对我来说,就是一场美丽的邂逅,邂逅了苏门的盛宴,邂逅了朋友的真挚,邂逅了宜春的热情。在展览中,跟苏老师以及苏门的学子、同仁学习绘画,探讨艺术;在采风中,跟苏老师、师母、同学们学习乐观的心态。所谓画如其人,人品如画品,在此次的相见相知中,加深了我们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感谢苏老师、师母的无私奉献,感谢黎墨兄为此次展览牵线,感谢同学们的关怀备至,感谢宜春美术馆的热情付出,使这次展览圆满成功。在我们回程的路上,得知有很多学生与艺术爱好者专门在展馆临摹作品,宜春美术馆做到了美育面向大众,同时也帮助我们实现了作品自身的价值,不虚此行,再次感谢!


美丽的邂逅——记宜春之行

牛文娟《月光曲》


苏门艺术大家庭团结而努力,在学术与专业方面,精益求精;在人生与情感方面,相互关怀。苏老师的教学将“做人”与“从艺”完美的融合。而苏门,必然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展现自身独特的贡献,祝福苏老师桃李天下,苏门越来越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 牛文娟

2019年10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