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美麗的邂逅——記宜春之行

自然的聲音

環繞在身邊

無時無刻

當我翱翔在高空

我激情於狂熱的交響曲

當我行走在草原

我傷感於大地述說的芳華

當我置身於大海

我感動於浪花跳動的生命

當我閉上雙眼

我將無處不在

世上最美的聲音

在星星的閃爍中

世間最美的狀態

在自然的流露間

大音何以希聲

大象何以無形

萬物欲語

皆在自然而然

去往宜春的飛機上,我滿懷著美好的心情作下此詩,期待著畫展的盛開與宜春的美麗。


美麗的邂逅——記宜春之行

蘇百鈞《漣漪之二》


與蘇百鈞老師結緣在2012年,時隔7年,又相聚在此次的畫展 “匠心傳承——蘇百鈞師生展”,敘寫著師生之間的情緣,見證了蘇門的又一次盛事。這些年來,我深受蘇老師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單單在藝術上,更在待人接物做人上。“匠心傳承”的形容確是蘇老師在藝術傳承上的態度,在當代的經濟社會,這種精神更具可貴性。唐·張佑《題王右丞山水障》有云:“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王士源 《序》曰:“文不按古,匠心獨妙。”這顆心,包含敬畏、智慧、忘我、體悟、堅持、專注、奉獻、責任、熱愛之心。在蘇老師的藝術中,承載著“獨具匠心”,在其教學中,詮釋著 “匠心傳承”。蘇老師的藝術,是當代花鳥畫公認的典範;他的德行,更是藝術家的清風表率。而蘇老師的一生,我認為是“自然而然”的人生境界,不苛求,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看似“天命”的背後,實則又是默默的付出與智慧的顯現。


美麗的邂逅——記宜春之行

董世君《蘆花深處》


此次展覽以師生聯展的方式,呈現的正是蘇門的藝術面貌,亦是蘇老師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示。首先展覽水平高,從宏觀上看,場館佈置精緻,作品尺寸整齊;從微觀上看,每張作品的立意、造型、設色等體現出每個人的藝術態度與風格。其次學術價值高,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呂品田先生主持,探討“新時代工筆花鳥畫的方向——蘇門工筆花鳥畫與江西美術創作”,當地的繪畫屆代表提出了工筆畫現狀、寫意畫缺失,以及在教學中如何權衡藝術本體創作與展覽體制的關係等當下熱門話題,蘇老師都給予了精彩的回答,使此次展覽成果更加全面立體,也是宜春市最高規格展覽的呈現。

宜春的好客不單單體現在展覽的熱情中,還體現在人與人的接觸中。展覽結束之後,易館長帶領蘇門一起領略了明月山的溫情、溫湯小鎮的舒適以及明月情演出的動人,讓我們對宜春留下了美滿的印象。記憶猶新的是大家一起爬明月山,像兄弟姐妹一般,互相關照,一路歡聲笑語,同心同德,風雨同舟。蘇老師的快樂修行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師母對學生的無微關懷滲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使大家的心中充滿了正能量的“愛”。


美麗的邂逅——記宜春之行

段文君《日照高林》


美好的時光總會顯得那麼短暫,時間記錄了美好也帶走了那些瞬間,但留下的記憶還時刻迴盪在身邊。雖然短短的兩天,在記憶中卻能永恆。分分別別中,流露著不捨與感恩。此次宜春之行,對我來說,就是一場美麗的邂逅,邂逅了蘇門的盛宴,邂逅了朋友的真摯,邂逅了宜春的熱情。在展覽中,跟蘇老師以及蘇門的學子、同仁學習繪畫,探討藝術;在採風中,跟蘇老師、師母、同學們學習樂觀的心態。所謂畫如其人,人品如畫品,在此次的相見相知中,加深了我們彼此的瞭解與信任。感謝蘇老師、師母的無私奉獻,感謝黎墨兄為此次展覽牽線,感謝同學們的關懷備至,感謝宜春美術館的熱情付出,使這次展覽圓滿成功。在我們回程的路上,得知有很多學生與藝術愛好者專門在展館臨摹作品,宜春美術館做到了美育面向大眾,同時也幫助我們實現了作品自身的價值,不虛此行,再次感謝!


美麗的邂逅——記宜春之行

牛文娟《月光曲》


蘇門藝術大家庭團結而努力,在學術與專業方面,精益求精;在人生與情感方面,相互關懷。蘇老師的教學將“做人”與“從藝”完美的融合。而蘇門,必然對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展現自身獨特的貢獻,祝福蘇老師桃李天下,蘇門越來越好!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 牛文娟

2019年10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