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50年前,左宗棠在寧夏建馬家村,千戶人家現在為何僅剩一家?

位於寧夏西海固地區的一個大山深處,有一個馬家村,這是150多年前左宗棠在平定陝甘地區時,將一部分少數民族遷移於此建立的村莊。但令人奇怪的是,曾經生活四千多村民的馬家村,如今卻只有馬德海老人一家居住在此。這個故事要從左宗棠收復新疆,平定陝甘地區叛亂說起。

150年前,左宗棠在寧夏建馬家村,千戶人家現在為何僅剩一家?

1866年,將軍將領左宗棠奉朝廷指令前往陝甘平定暴亂。1873年在湘軍的猛烈攻擊下,宿州被攻破,文明軍首領馬文祿投降。而隨著綠洲的攻破,標誌著持續七年之久的回民暴亂宣告結束。平定陝甘地區後,左宗棠便開始著手對新疆地區的收復工作。同年三月,左宗棠上書朝廷,指出預收復伊犁與烏魯木齊,面對左宗棠的上書,朝廷卻並未回覆他。因為此時的朝廷正陷入海防與塞防的政治問題中,以李鴻章為首的保守派主張放棄邊塞防線,全力建設海防。另一邊,以左宗棠為首的激進派則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

150年前,左宗棠在寧夏建馬家村,千戶人家現在為何僅剩一家?

原因是不收復新疆,陝甘地區清軍會被長期閒置,而且撤掉塞防敵進我退,將會助長俄國的囂張氣焰,成為一大隱患。在左宗棠等人的據理力爭之下,1875年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為收復新疆做準備。1876年四月,左宗棠率領七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對佔領北疆的阿古柏軍發動進攻。

兩年後,新疆全境收復,阿古柏殘軍逃亡沙俄境內,這是晚清歷史上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就將陝甘地區一部分的回族和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遷移到了西海固地區,並在此處建設了一個村落。在左宗棠的奏摺中,往西海固地區遷移百姓的報告隨處可見。

150年前,左宗棠在寧夏建馬家村,千戶人家現在為何僅剩一家?

如今,這個村落只有馬德海老人一家居住於此。據老人所說,馬家村本身活著其他村民,但這裡土地瘠薄,山高陡峭,雨水量少,一年只有等雨水好時才能吃飽飯。後來生態移民整個村裡的人都走了,他們全都搬到了寧夏北部的平原草地上。而馬德海老人一家因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智力有問題,在城市裡難以生活,於是便沒有隨村民搬遷,而是繼續生活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