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中年女性肝不好,易燥、易怒,更年期加快,症狀多,需要多調理

中醫講的肝到底是什麼?

在這裡我們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中醫講的“肝”跟西醫講的“肝臟”,不是一個概念,西醫的肝臟是解剖學意義上的概念!中醫的肝,主要有下面這些方面的功能。

一、肝主疏洩

肝主疏洩,泛指肝氣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洩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洩功能,故在五行中將其歸屬於木,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洩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

1.調節精神情志: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除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洩功能有關。肝的這一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洩不及,則表現為精神抑鬱、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等;疏洩太過,則表現為興奮狀態,如煩躁易怒、頭暈脹痛、失眠多夢等。

2.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洩功能有助於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洩,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洩,

從而出現消化功能異常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或腹脹、腹瀉等,中醫稱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

3.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肝的疏洩功能直接影響著氣機的調暢。如肝失疏洩,氣機阻滯,可出現胸脅、乳房或少腹脹痛。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肝失疏洩,氣滯血瘀,則可見胸脅刺痛,甚至症積、腫塊,女子還可出現經行不暢、痛經和經閉等。 肝的疏洩功能還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洩,有時還可出現腹水、水腫等。

中年女性肝不好,易燥、易怒,更年期加快,症狀多,需要多調理

二、肝主藏血

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貯藏於肝;當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會引起血虛或出血的病變。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於目,則兩目乾澀昏花,或為夜盲;若失於對筋脈的濡養,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

中年女性肝不好,易燥、易怒,更年期加快,症狀多,需要多調理

三、肝開竅於目

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之陰血的濡養;肝的經脈又上聯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與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來。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現視物模糊、夜盲;肝陰虧損,則兩目乾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 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動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導致一系列症狀,如前所述。若熱邪熾盛,灼傷肝的陰血,可出現四肢抽搐、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中醫稱之為”肝風內動”。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為筋之餘”之說。肝血充足,則指甲紅潤、堅韌;肝血不足,則爪甲枯槁、軟薄,或凹陷變形。 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中年女性肝不好,易燥、易怒,更年期加快,症狀多,需要多調理

女性中年肝不好,症狀有哪些?

女性中年之後,肝往往容易出現異常,我們可以根據肝的功能來推斷,肝臟不調的症狀。

1、內分泌失調

肝有造血、儲藏、調節血量和向各臟器輸送血液的功能,還有分解營養、調節激素等功能,肝還是人體最強的解毒排毒系統和營養輸送系統,滋養著女人全身的臟器。如果肝臟不好,則肝臟無法完成這些工作,則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氣血不和等情況。

2、女性月經會出現紊亂:肝血不足造成月經量減小,嚴重者出現閉經,子宮卵巢萎縮症狀。

3、女性肝臟不好,額頭上會出現痘痘,毛孔粗大等;肝不好時會出現皮膚髮白、發黑,眼睛出現乾澀、看不清楚,肝區供血不足,眼睛營養失衡,眼睛也會出現發黃症狀。

4、除了上述症狀以外,還會出現一些其他症狀,

如全身倦怠感日趨嚴重、食慾不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尿液變成啤酒色、頭暈、全身發黃,特別是鞏膜發黃現象,這些都是肝臟不好的表現。

中年女性肝不好,易燥、易怒,更年期加快,症狀多,需要多調理

哪些危險因素會導致中年女性肝不好?

1、睡眠不足

現在,夜生活越來越豐富,到了凌晨一二點,各種娛樂場所依舊熱鬧非凡。有的女性不出去玩,在家上網、打牌也會玩到忘記睡覺時間。睡眠不足就會造成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2、過度喝酒

無論是談生意還是朋友聚會,都需要喝酒。甚至還有人常用喝酒的多少來評定交情的深淺,就你一杯我一杯,非得拼個“無醉不歸”才肯罷休。但是,過度喝酒對肝臟的傷害極大。

3、胡亂吃藥

從預防保健到小感冒,沒病吃保健品,有病吃藥。藥在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隨處都有藥店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價的藥品廣告牌,忙碌的藥品銷售員……但我們的肝臟,也正在飽受這些藥的“煎熬”!

4、整天抑鬱,愛發怒

沮喪、不滿、怨恨、不平等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身體。為尋求心理平衡,必須對這些情緒進行釋放。偶爾釋放情緒固然對身體有益,但長時間抑鬱、動不動就發怒,對身體則是百害而無一利。

中年女性肝不好,易燥、易怒,更年期加快,症狀多,需要多調理

中年女性該如何養肝?

1、飲食調養:少酸加辛,助陽養肝

中醫理論認為,酸性收斂,入肝經,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因此成傑輝建議,立春飲食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發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蔥等。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認為,蘿蔔生食辛甘而性涼,熟食味甘性平,立春時節食用蘿蔔不但可解春困,而且有理氣、祛痰、止咳等功效。韭菜,又名起陽草,辛溫發散,具有補腎益肝作用,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暢達。

在飲食藥膳方面,針對立春的時節特點,可食用一些養肝柔肝、疏肝理氣的藥材和食品,藥材如何首烏、枸杞、香附等,食品如花生、姜、蔥等均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護肝養脾同樣重要,可選擇大棗、山藥等味甘養脾之品做成大棗粥、山藥粥食用。

2、注意保暖:春捂護陽,下厚上薄

諺語云:“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成傑輝解釋說,這是指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立春時節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人體的毛孔也正處於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的侵襲,毛孔就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宣發,以致產生“陽氣鬱”的現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養生的重點。此時衣著主張“下厚上薄”,以助春陽升發之勢,正如《老老恆言》所云:“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3、健康起居:晚睡早起,與日俱興

民諺雲:“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黃帝內經》也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成傑輝介紹,立春以後日照漸長,在起居方面也應順應日照變化,相對冬天來說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以利於陽氣的生髮。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克服倦怠懶睡的習慣,適當夜臥早起,增加室外活動,舒展形體,暢通血脈,以助生髮之氣。

我是 更多健康問題可以點擊下面諮詢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