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南陽的簡稱為什麼叫宛

傳說神農氏遍嘗百草為民選藥,

來到豫西南邊陲-也就古時候的南陽時,

見此地八百里伏牛山環繞,境內河流縱橫,沃野穰 [ráng]源,一派鬱鬱蔥蔥景象。

贊曰:“此地真乃靈氣宛潛,富民寶地”。


南陽的簡稱為什麼叫宛

南陽地形圖


《說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

義“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陽西、北、東三面環山,當中低平的盆地地貌,

“屈草自覆”為芳草蓋地,植被蔥綠貌。

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徵,又反映了它的生態環境。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帥兵北伐,佔領南陽。

楚文王依據神農氏“靈氣宛潛,富民寶地”的傳說,

決定將呂、申、鄧三國之地統稱為“宛”,

並設置“宛邑”,“宛”自此而始。


春秋後期,楚人因循“五行”學說,

依據“居漢之陽”特點(漢水之北【山南水北為之陽】),把宛邑更名為“南陽”。

“古宛南陽”這個地名,最早記載於《戰國策·秦策四》中:

“魏許秦以上路,以絕秦於楚。魏戰勝,楚敗於南陽”。

《史記》將宛作為地方記載,使之歷史化、定型化。

其後,朝代更替,這裡曾設置過“宛城”“宛縣”“宛州”“上宛縣”等。

“宛”便成為“南陽市”約定俗成的簡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