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導言: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有不少儒家文化的色彩。儒家文化是男性話語下的文化,男尊女卑,對女子的要求十分苛刻。金庸的武俠小說主要以中國的封建社會為背景,因而他的作品也就自然處於男性話語氛圍下。雖然金庸在作品中賦予了女性更高的地位,她們可以自由地追求愛情,也勇於去行動。但是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父權制度的男性文化,卻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這些女子的言行甚至命運。

少年時期的黃蓉是一個聰明而又頑皮的人間精靈,但是在進入中年後,也不得不服從社會的俗規,從清純走向庸俗,可見男權意識對她的影響之深。郭芙,像芙蓉一樣清麗動人,她是金庸作品中偶然出現的挑戰男權的女子,然而這個“特例”還是沒能成為特例,她最終海上沒能逃脫自己的宿命。下面,就通過分析《神鵰俠侶》中以黃蓉、郭芙為代表的女性命運,來談談金庸小說中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一、黃蓉:人到中年的認命

在金庸武俠小說所營造的“江湖”中,男子是一直是中心,特別是在“江湖”中的情感世界裡。無論是郭靖、楊過、張無忌,他們不但擁有武俠所體現的權力和力量,而且還有來自女性的崇拜。《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情節故事與人物都緊承《射鵰英雄傳》,人物設置也是一脈相承,但又有新的發展。特別是對郭靖的刻畫,突出了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形象。

說到底,郭靖的人格魅力代表的是傳統的儒家正統思想,是英雄志士們的典型代表,是俠士的真正體現,也符合讀者的期待。這一形象是不容破壞的,一切其他人物的塑造都得為著他而服務。因此,郭靖的形象影響了周邊許多人物的言行,尤其是他的妻子和兒女。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黃蓉是郭靖的妻子,是他孩子的母親。在《神鵰俠侶》中的黃蓉,不再是《射鵰英雄傳》中那個天馬行空、天真淘氣的小姑娘。婚後的黃蓉,不得不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這是男權社會賦予她的崇高的形象。許多讀者都更加喜歡《射鵰英雄傳》中的少女黃蓉,而不喜歡《神鵰俠侶》中的中年黃蓉。不是因為黃蓉老了,而是她的社會角色多了,她要肩負的社會責任也更多,已經不再是那個精靈古怪的小女孩。

作為郭靖郭大俠的妻子,黃蓉首先要遵守“夫唱婦隨”的傳統美德。郭靖要守襄陽城,她就必須去,無論她自己喜歡與否。其實按照黃蓉的性格,如果不是她愛著郭靖,如果不是郭靖要守襄陽,她是絕不會自找苦吃的。為了郭靖,婚後的黃蓉,無論是社會角色、地位、責任都發生相應的變化。她心甘情願的幫助丈夫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併為他生兒育女,於是她的形象開始走向平凡和世俗。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作為母親,當看到丈夫要斷女兒之臂還楊過公道時,她不惜與丈夫反目。但無論什麼事,她做的都不如少女時期的灑脫利索。很多人都會把郭芙的千金小姐脾氣歸因於黃蓉的溺愛,使得“這女孩不到一歲便已頑皮不堪。郭靖有時看不過眼,管教幾句,黃蓉卻著意護持,郭靖每管一回,結果女兒反而更加放肆一回。”

溺愛孩子,捨不得對女兒多加管束,這是少女時代自由性格的延續,也是一個母親的天性。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她對夫權的潛在逆反心態。黃蓉所接受的教育來自黃藥師,黃藥師是個反對封建禮法、厭棄俗規的人物。但當黃蓉嫁人之後,嫁的又是郭靖這位儒家大俠,她就必然服從這個社會的俗規,遵循“相夫教子”“賢良淑德”的道德準則。這種道德上的約束與少女時的個性相沖突,就表現出一種反抗的情緒。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作為一位聰明的妻子和母親,就必然承擔起保護丈夫和孩子的義務。正因為這種義務,使得她“揹負”起多疑的個性。黃蓉的多疑,成為楊過無法融入郭家乃至無法融入社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初次見面時,在黃蓉的眼裡,楊過是“狡猾憊懶神情”。在得知郭靖要將寶貝女兒許配給自己不滿意的人時,她堅決的不答應,並說“芙兒怎能許配給這小子”。因為黃蓉對楊過的“嫌隙”、對女兒的寵愛,也助長了郭芙對楊過的輕蔑態度。

楊過雖然是《神鵰俠侶》中的主角,但他的出身並不好,父親是“認賊作父”的楊康,而且當時還是缺乏“教養”的“壞小子”。因此,在黃蓉看來,把女兒嫁給楊過,無論對丈夫還是對女兒都不是好事,很有可能成為丈夫的“汙點”。這一點,耿直的郭靖可能沒想到,但是聰明的黃蓉肯定是考慮到了。因此,黃蓉的“嫌隙”根源是她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和丈夫。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按照黃蓉的個性,大可不必這樣心存“嫌隙”。活潑好動的她應該向黃藥師那樣雲遊四方,過著開開心心的日子。但《神鵰俠侶》中的主角不是她,她也不是生活中的主角,為了丈夫,她犧牲自由,為了孩子,她要撐起一切。也許黃蓉自己也不想讓自己變成這個樣子,但是她所處的環境和她的社會角色,讓她不得不這麼做。說到底,不管黃蓉自己想不想過這樣的日子,自己覺得怎麼樣不重要,別人覺得該這樣,她就只能這樣,因為這是男性話語權之下必然的選擇。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二、郭芙:迷茫之中的執著

郭芙,像芙蓉一樣清麗動人,也像芙蓉一樣浮於水面,徒有其表。郭芙驕橫跋扈,妥妥的一個大小姐,“俠二代”。外公是武林奇人東邪黃藥師,父親郭靖是人人景仰的儒家大俠,母親黃蓉則是天下第一幫丐幫的幫主,她驕傲自豪,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可是金庸卻別出心裁,讓郭芙外表繼承了父母的優點,“臉色嬌紅,秀眉微蹙。確是個絕美姑娘,比之陸無雙、完顏萍、耶律燕還都美上三分。”內在卻像父親郭靖那樣遲鈍愚拙,像母親一樣任性妄為。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其實就郭芙本人而言,除了她比較魯莽,心高氣傲外,她還是一個十分單純、率真的女孩,她沒有別人那麼狡猾,思想不會拐彎,說話又直。因為家庭出身好,又是黃蓉的第一個女兒,從小就母親百般縱容,溺愛無度。郭靖每次看不過眼了,管教起來都只是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以致養成了郭芙驕縱異常,有恃無恐的千金大小姐脾氣。也正因為如此,郭芙的武功始終在二三流之間,無巧智,又無恆心。

《神鵰俠侶》中,大多數與郭芙同齡的女性,都或多或少表現出對楊過的愛慕之情。她們對楊過的認可,無形中是對郭芙的否定,因為她們是站在楊過的角度去看待郭芙的,這也就是站在了男性的視覺上看待她。在楊過乃至楊過的女友心目中,郭芙成為一個糟糕的形象。所有的不利言詞都指向她,讀者當然不喜歡這個角色。她的一生就是一個陪襯。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在戀愛方面也是如此,武氏兄弟從小和郭芙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對她又是百依百順,情根深種。而郭芙面對兩人又平分情愛,難以取捨。武敦儒雖非儒雅,卻也沉穩敦厚;而武修文雖非文秀,倒也活潑伶俐,無論她選擇誰,都令另一個為難,而且同時愛上兩個人本身就是一種十分痛苦的事情。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對“一女愛多男”的情況是不容許的。因此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一女愛多男的情況是很少的,而一男愛多女的情況卻是普遍之極。因此,在男性話語權之下,郭芙的感情是被封建社會排斥的,多數人寧願認可程英、陸無雙毫無道理的守活寡的痴情,也不願原諒郭芙的“不專”、“三心二意”的選擇。男子拈花惹草,女子反倒樂於接受。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楊過雖對小龍女一往情深,從無他念,但許多少女見他往往不由自主的為之傾心。郭芙不是主角,她卻給男主人公造成了巨大的命運錯位,是讀者所不能接受的,她對愛情的選擇即使是自由的,也只是在忠實於男性之下的自由,她的愛一向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的,甚至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她之於武氏兄弟,只是一場超出本能的荒唐的青春情夢;她之於耶律齊,也只是處於一種不明所以的戀父情結(耶律齊行事作風頗像郭靖)。無論如何,她最終還是抗拒不了自己的宿命。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郭芙是金庸作品中偶然出現的挑戰男權意識的女子,她有反抗,有對立,雖然不那麼完美,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完全的自我。然而她最終對楊過態度的明晰,導致了她反抗的失敗,她失敗了。這裡所說的“反抗”,不是說作者有意要塑造一個反抗的角色,而是指郭芙作為女性對男性話語的反抗。郭芙最終對楊過的態度的明晰,正好說明她反抗的失敗。不但是因為她不是主人公,而且還因為她是女性,是個不為男性中心所接受的女性,是個反對男性話語權的女性。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三、無法逃脫的命運

《笑傲江湖》中的嶽靈珊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配角,她像郭芙一樣,也是作品中隱形的力量——改變男主人公命運的一顆重要棋子。雖然一個是極恨,一個是極愛,但二者對主人公的個人精神情感以及人生命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嶽靈珊與郭芙的不同之處,在於作者塑造嶽靈珊時,賦予了她更多的“痴情”,她死心踏地的忠實於自己的丈夫林平之——這是對夫權的絕對忠實。在金庸小說中,很多女子都是先愛上主人公,而後“痴狂”,像何紅藥、周芷若、李莫愁。但郭芙與她們不同,她從一開始就沒有表現出對主人公的愛,她一直站在高高的地位,與楊過形成對立。她是那麼的任性自我。但作者最後卻給了她一個“補救”的機會。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在三十九回中,她的丈夫危在旦夕之際,郭芙“更不遲疑,縱馬上了小丘,翻身下馬,雙膝跪倒,便磕下頭去。”顯然這種舉止是很能打動讀者的,更何況最後她的那句內心獨白“我難道討厭他麼?……只因為我暗暗想著他,念著他,但他竟沒半點將我放在心上。”

這段“自己奇異的心事”的刻畫,無疑是十分精彩的一段心理描寫。積壓在心底的“恨惡之意”,竟然是由於“忌妒”,而最能解釋的這種忌妒是因為她愛楊過,而且是非常愛。本是獨立於男權話語之下的郭芙,最終服從於男權。這個“特例”,終於還是未能成為特例。

對郭芙的這段描述,使得郭芙不再那麼令人討厭,似乎可以“理解”。但這種理解終究不是站在女性自我發展的立場上進行的。雖然暫時郭芙獲得瞭解放,但她永遠得不到全面的自我解放,因為她犯下的“過錯”太深,是無法彌補的。

從《神鵰俠侶》中對黃蓉郭芙的刻畫,看男權意識對女性命運的影響

結語:

中國千百年來就是男權社會,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是中心,女性只能依附於男性等愛情婚姻觀念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受傳統文化影響的金庸,從精神上也自然受到了這些觀念的約束,而要擺脫這些觀念的影響,顯然是很困難的。所以,在金庸小說裡,我們感受到他對於傳統男權文化的無意識認同和有意識張揚。

黃蓉和郭芙母女的悲劇真正應驗了那句“始於抗命,終於宿命”的話,她們的“抗命”也是一種不自覺的抗命。雖然在最後郭芙獲得瞭解放,但她永遠得不到全面的自我解放,因為幾千年來男權主義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男權意識的統治導致了女性自主意識的起落和泯滅。

金庸也不例外,他在他的作品中不自覺的就流露出大男子主義。但是隨著人道主義思潮的擴展與深化,男女平等成為了通向婦女解放所必須超越的站牌,女性自主意識的重新喚起和發揚,希望成為一種強大的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