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歷史悠久,風景清幽,山勢峻美,福地洞天,湖北省武漢長春觀

長春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269號 ,元朝時,全真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丘處機來到這裡修煉和傳教,使它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因為丘處機被稱為長春真人,所以道觀就稱為長春觀。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長春觀歷史悠久,道學淵源,被武漢市列為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悠久,風景清幽,山勢峻美,福地洞天,湖北省武漢長春觀


長春觀,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太清殿 前殿後廡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形成一個分為左、中右三路依山勢而上、層層遞進的建築群體,結構嚴謹,佈局得體。中路主體建築為五進: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兩壇之間為"地步天機"和"會仙橋"。右路為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和藏經閣等;左路為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等。

歷史悠久,風景清幽,山勢峻美,福地洞天,湖北省武漢長春觀


相傳古代,此地為湖汊,因多松樹而稱之為"松島"。楚地崇巫,甚有影響。故秦漢以後,此地有"先農壇"、"神只壇"、"太極宮"之稱,即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據傳道教始祖老子曾應弟子之邀赴廬阜"會五老",到了江南鄂州即西轉而到湖港之鄉、雙峰山麓的長松島。人們為了紀念他,附會說此松島為長松島,建老子宮以示紀念。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壇記》中真實地記載了這塊風水寶地:"城東黃鵠山,廢營地一區。東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禮畫為四壇"。

歷史悠久,風景清幽,山勢峻美,福地洞天,湖北省武漢長春觀


元初時,全真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號長春子,創道教十方叢林制度多次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封賞,掌管天下道教。於是丘處機便派弟子至荊湖之地的武漢創辦道教叢林,弟子為紀其事,在松島修建長春觀,祭奉長春真人。每年農曆正月十九為長春真人聖誕,長春觀要舉行隆重盛大的丘祖會,武漢民俗稱之為"迎春會",也稱"燕九節"。《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為此作有《燕九竹枝詞》:"才是星橋又步雲,真仙不遇心如結",描繪了這一盛會。明時楚昭王朱楨過生日,至黃鵠山的長春觀為其父朱元璋祈壽降香,取"長春觀"長春二字改此山為長春山。清詩人王柏心在《過長春觀鹿頻鍊師氣詩》中道:"山川俯迎劫灰餘,傑觀盍開閬苑居;紫府瓊臺仍縹緲,亡都金闕故清虛"。乃言長春觀幾經戰火,幾經修復,歷史滄桑。

長春觀在三國時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稱為"紫竹嶺"。"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就發生在長春觀旁的螃蟹甲。長春觀東院有孟宗祠是紀念此事的。志書中還言:"時有黃鶴飛騰於紫竹間"。長春觀旁的白鶴井有白鶴泉一口,是仙鶴們飲水之處。又稱呂仙煉丹井。

長春觀有聞名於世的"三絕",那就是全國僅留一塊的"天文圖"、帶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的建築、乾隆帝御賜"甘棠"石刻。全國在解放初留三塊"天文圖"碑,為道教天文學家所留,上刻有"諭旨"二字。一塊在杭州玉皇山,一塊在陝西某觀,一塊即在長春觀。現前二塊皆毀於文革,僅留長春觀一塊全圖碑,乃為一絕,是極珍貴的天文學文物;長春觀是我國道教唯一的一個帶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的建築群。原因有二,一是清末助建長春觀的欽差大臣官文乃滿族人,崇信藏傳佛教,所用工匠受其影響,將藏族吉祥物大象及藏紅花圖案裝飾於殿堂。二是清末長春觀主持侯永德原本是左宗棠手下的一員將官,後出家為道人,主持長春觀時受西方思潮影響,以歐式風格和中式風格相結合,修建了全國唯一的歐式建築為主體的道教建築--道藏閣,其屋簷上用水泥"堆塑"而成的傳統花飾,其工藝現已失傳,堪為一絕;再則是位於道藏閣前的乾隆親書石刻"甘棠"二字,也是在道教建築中為數不多的帝王題詞,亦為一絕。

今之長春觀,不僅是道教徒修身佈道的著名活動場所,亦為武漢市之旅遊勝地之一,被譽為鬧市中的清靜福地,常使人穿梭於歷史與現代文明之間,感悟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