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大清的成功,是因為皇太極找到了通往榮耀之門的4把鑰匙

自鴉片戰爭以來,大清給我們的印象很不好,屈辱刻骨銘心,我們往往忽視了它的崛起之路,往往忽略它的成功之道,其實,可以總結的很多。

最近看到一本書——《大清棋局》,書中評價大清,我覺得很精彩。

大清的成功,是因為皇太極找到了通往榮耀之門的4把鑰匙


書中的內容是這樣的:

大清王朝是中國曆代王朝中國家政策最成功,國防軍隊保持戰鬥力時間最久,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中執政時間最長的政權。

之所以如此,與大清有意識地構建國家體系有極大的關係大清用滿人來作為各省總督和軍機處主要領導人以控制國家核心機構,用漢族文人來作為自己官僚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用漢族農民上繳的賦稅來建廟宇和各種優厚待遇籠絡藏傳佛教的領袖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用藏傳佛教格魯派來羈縻蒙古人,再用喀爾喀蒙古騎兵來保衛大清政權。

這說明大清的這種成功絕非偶然,它有很多的必然,找到這些必然,也算讀史明智。

大清的成功,是因為皇太極找到了通往榮耀之門的4把鑰匙

大清(後金)崛起

大清崛起在白山黑水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政權建立之前,處處受制於人,東南面是大明鐵桿藩屬國朝鮮,西北是成吉思汗的後代蒙古的鐵騎,西面是雄踞東亞的大明朝。

險惡的環境讓努爾哈赤及其繼任者們學會變通,說不好聽的就是使用各種陰謀詭計,生存是當時女真政權的第一要務,當然各國都要生存,只是女真人生存競爭的意識更加強烈。

我們要找到這些成功的鑰匙,最先找到它們的是清太宗皇太極。

大清的成功,是因為皇太極找到了通往榮耀之門的4把鑰匙

皇太極


1.樹立天下格局

在明朝、蒙古、朝鮮和女真的多邊關係中,女真是實力最弱的一方,女真一開始就要處理的就是多邊關係,所以它必須建立一個多元的政權。

1635年皇太極以“滿洲”為族名,把分裂的女真部落統一,也為以後入主中原做準備,減少女真族名帶來中原人名的反抗。

皇太極擊敗察哈爾部大汗林丹汗,獲得傳國玉璽,成為蒙古人心中的大汗。

1636年是女真政權具有轉折性的一年,漠南蒙古十六個部落齊聚到瀋陽,正式尊奉皇太極為“博格達.徹臣汗”,就是“寬溫仁聖汗”,漢臣上表稱為“寬溫仁聖皇帝”,後來,改國號從“後金”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

朝鮮使臣在登基大典上拒絕三跪九叩,以此為藉口,第二次出兵朝鮮,這一次迫使朝鮮承認為清的臣屬,助清滅明。

歷史學者認為,通過建立與朝鮮的宗藩關係,在入關前就逐步塑造自己的“中國”認同。

皇太極曾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僕。”

天下格局的樹立為清朝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與漢族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

自起兵反明以來,皇太極的軍隊不斷進攻明朝城市之外,還採取各種招降納叛措施,並表達出人所不及的善意。

大清的成功,是因為皇太極找到了通往榮耀之門的4把鑰匙

1631年,明朝邊城大淩河城,祖大壽率領11682名守城明軍投降清朝,並受到皇太極親自接見。那天的場景是這樣的:

他來到御營,皇太極親自出幄相迎,並免其跪見,行抱見禮,像對待貴賓那樣,令祖大壽坐在自己身邊,親自以金盃盛酒賜之,又賜黑狐帽、貂裘、白馬等物。開宴後,祖大壽又被以最高禮節,只有汗兄代善坐於其上。

這與明朝崇禎皇帝對待大臣的做法完全不同,明朝皇帝沒有這樣的溫暖人心。

皇太極不僅僅是對待祖大壽這樣,對待投靠的明朝其他將領都是很溫暖的,比如在對待洪承疇的問題上,洪承疇本已在監獄裡下定決心求死,但皇太極親自去牢房裡看望他,見洪督師只穿單衣,便把自己的大衣披在洪的身上,洪承疇自此歸順。

自1631年大淩河城被陷落後,就再未發生過嚴格意義上的滿漢之間的戰爭。從那以後,後金的許多作戰計劃和工作都是由漢人指導的,所以將此後的戰爭描述為東北邊地武人集團同明朝的鬥爭更確切。

清朝通過與漢族的合作力量也越來越強,皇太極時期,組成了由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為主的軍隊,也包括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為首的軍隊。

3.加強學習中原文化

明末,女真人處於東北地區,文化不發達,甚至處於落後的原始社會,明朝主要靠任命部落首領的方式對其管理。

但他們並不是對中原文化完全不瞭解,他們入主中原時,並不是只看著《三國演義》就打仗的。

為了進一步學習中原文化,皇太極命令滿、漢官員子弟,8歲以上15歲以上,皆就學讀書。

漢族大臣寧完我向他提出,要理解文治的藝術,就應該閱讀“四書”;要改進戰術,就應該研究孫子等著作;要探究王朝興衰,就應該看《資治通鑑》。他還主張學習明朝政治制度。

4.自然環境和國際大勢的變化

明末小冰期,天災不斷,各種謠言滿天飛,人心惶惶,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白銀不再流入明朝,使本已困難重重的財政,又雪上加霜。

清朝因為經濟相對落後,並未受到大的影響,反而對清朝入關提供有利條件。




大清能成功主要原因不是明朝很差或者環境很不利,而是因為清朝的統治者找到了打開榮耀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是由皇太極最先拿到的。

金庸曾經說過:“皇太極的歷史地位並不比劉邦、李世民差,只是因為民族的問題,中國歷史一直沒有對清朝有很高的評價,儘管打仗水平上不如努爾哈赤,但他政治技巧遠遠超過其父親。”


參考書目:

劉澍著《大清棋局》

魏斐德著《洪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