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我是扶遙:一個有文人情懷的心理學愛好者,關注我,瞭解更多~~

在現代,出軌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網絡和商業的發達以及人們物質條件的不斷提高,為出軌創造了條件。

即算出軌會導致離婚,也沒能阻止那些蠢蠢欲動的心。

很多人都認為是人們的道德感越來越低了,所以,才導致了出軌事件的頻發。

不可否認,道德是其中的一個問題。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有一些人,他們對人和善,孝敬父母,重友誼,但最後也有了婚外戀。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比如,《我的前半生》裡的陳俊生,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他和羅子君結婚的時候,他曾承諾會養羅子君一輩子。

他當時說的這句話絕對是真心話,只是經過時間的流逝及羅子君的過度消費,讓他在婚姻裡漸漸地感到了疲倦。

在他與凌玲發生婚外情的時候,他其實很痛苦,內心經過無數次掙扎,只是最終經不起凌玲一次又一次的挑唆,才向羅子君提出了離婚。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一些人道德很高,他們也曾經非常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但不知不覺中,自已也走上了出軌這條道路。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一下。

1

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是指人們在考慮事情時,有時候會因為特殊的情境和目的,出現認知錯誤,犯下不該犯的錯。

這個心理定律是根據一個故事引申出來的。

美國有一個叫託比的人,他大學畢業後,想開辦自已的公司。在開辦公司之初,他曾對他爸承諾一定會遵守法律,不做違反道德的事。

但在後面的運營過程中,公司的資金週轉不靈,出現嚴重虧損,他為了扭轉局面,讓員工做假帳,最後因為造成多家公司破產而入獄了。

坐牢後的託比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已曾經鄭重向父親允諾過不會做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怎麼最後就這樣做了呢?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這是因為託比在經營公司時有一種商業認知框架,他極度渴望成功,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挽救公司的目標上。與此同時,他對父親的承諾就變淡了,他心中的道德框架也就變成了一個盲點。

同理,很多人在出軌前期感受到的是婚外情帶來的刺激與美好,而感受不到婚外情對自已造成的負面影響,那麼,他們就會盡一切努力想去擁有這種美好,從而在心中放下曾經的道德框架。

如果婚外情也發生在你身上,那麼,你就要跳出這種所謂的“感情帶來美好”的框架,將自已的頭腦轉回到自已的道德框架上。

在心裡不斷重複出軌是有背道德的,那麼,你可能還能挽回一些不好的局面。

2

需求層次的提升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現代人過得很安穩,吃飽穿暖早已不是問題,這時,我們的需求就停在了第三層次上——愛與歸屬的需求。

這就是說,我們當前對感情的需求越來越重了。

如果夫妻雙方感情淡漠,經常吵架,或者在婚姻中沒有感受到對方的愛意,那麼有第三者在旁邊噓寒問暖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婚外情。

我們常把“經營婚姻”掛在嘴邊,它指的就是每個人都要懂得維護夫妻雙方的感情,避免出現一方情感空虛而導致出軌的情況。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3

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是指人們在對於別人的行為進行評判時會依靠內部歸因,評判自已時,則依賴環境歸因的一種偏見。

在這個問題上,出軌之人看待別人出軌時都會說是那個人的人品有問題,但自已出軌時,就會說這是環境問題引起的。

他們對自已出軌之事被曝光一般都會很急躁,但他們馬上能找到一個藉口,那就是:社會上這麼多人都出軌,我怎麼就不能出軌?我就是受他們影響的。

綜上三點,我們終究明白了道德敵不過人性。所以,我們多瞭解人性,才能更理智地維護好自已的情感和婚姻。


我是扶遙,用心理學理性地解決感情問題,關注我,瞭解更多~~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有些道德很高,曾很鄙視搞婚外情的人也會出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