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劉寶瑞因春典捱過打,馮寶華不會行話“惹急”馬三立大哥

“春典”在舊藝人的日常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若使用不好,則常會帶來許多麻煩。

田立禾先生講過一件趣事:天津的老相聲藝人馮寶華先生,幼年時追隨馬桂元(馬三立長兄)學藝。一日,馬差其上街買東西,回園子的路上下起雨來了。馮回到園子,見著馬桂元便大聲嚷道:“師父,外邊下雨啦。”觀眾們聽到後,紛紛起身退場。馬桂元大怒,手指馮寶華罵道:“小子,今天這錢可朝你要了。”馮一聽,眼淚都出來啦:“諸位,別走,下得不大!”“廢話,下大了走不了啦!”

因此,藝人之間為了瞞著當面人說事情,就有了春典。

劉寶瑞因春典捱過打,馮寶華不會行話“惹急”馬三立大哥

春典,又作唇典,為江湖中人稱諸行秘語或稱隱語。《江湖通用切要摘要》雲:"江湖各行各道,紛紛不一。切口,即隱語也,名曰春點。又作‘唇典’”,《窮行家·附錄》言:“窮行家的‘春典’即行家黑話,和各地走江湖的黑話相同。”

據說快板書名家李潤傑青年時曾流落東北,以唱數來寶維持生計。有幾個乞丐以“春典”盤道,因李答不上來,便被眾乞丐暴打一頓,轟出他們的“地盤”。

劉寶瑞因春典捱過打,馮寶華不會行話“惹急”馬三立大哥

試舉幾個例子:如帽子叫“頂天兒”,全身的部位屬頭最高,而帽子還在頭的上邊,距離天最近;鞋叫“踢土兒”,過去的路多為土路,鞋穿在腳上,當然要“踢土”;襪子叫“燻筒兒”,因為襪子為筒狀,又容易出不好的氣味,所以叫“燻”;少數觀眾退場叫“抽籤兒”,如同算卦盛卦籤兒所用的籤兒桶,抽走一隻就會少一隻;大批觀眾退場叫“開閘”,就像是打開了閘門,水瀉不止……

今日,一些個別的“春典”已經成為社會共同用語,為大眾所熟知,如“走穴”、“穴頭”、“大腕”、“火”等。

舊時,“春典”多達萬餘言,但這一萬餘言的“春典”,幾乎無人全部知曉,根據走江湖的需要,一般人只能掌握百餘言,多至幾百言,而能會千言者為數不多。

劉寶瑞因春典捱過打,馮寶華不會行話“惹急”馬三立大哥

馬三立和劉寶瑞大師就因為青幫春典吃過虧。

1937年7月,天津淪陷,獨霸南市的大混混兒袁文會投靠了日本人,要挾藝人必須加入青幫。有一天劉寶瑞找到馬三立,說:“三叔,我挺不住了,咱得賺錢,我告訴您青幫‘清水腕兒’和‘渾水腕兒’是什麼意思。”他開始講起來,青幫裡的黑話,他背得滾瓜爛熟。馬三立問:“你加入啦?”劉寶瑞悄悄掏出講青幫幫規的《通漕》:“我沒加入,但我從一個混混兒手裡弄了一本書,黑話都背下來了,和他們對話沒問題,這書給您,您也背吧。”三立說:“你單身一人,露餡兒可以跑,我這一家子人,還不讓人抄了家?你留天津吧!我去外地。”

就這樣,二人分手,馬三立與高少亭到外地“走穴”。沒想到,冒充青幫的劉寶瑞剛開始還洋洋得意,以“深入虎穴的英雄”自居,沒多久,便讓混混兒們識破了,遭到一頓暴打,後經師父張壽臣花錢說情才躲過此劫。

為了交流方便,只能在“春典”中夾雜日常語言使用。這種情況,江湖人內部稱為“翻砂”。

60年代初,天津的相聲演員魏文亮、王文玉交往甚密,常一同騎自行車在市區“兜風”,一日,在街上看見一個年老的女丐,坐在地上吃窩頭。魏文亮說道:“合字,掉瓢把合,蒼果啃窩頭呢……”意思就是:“哥們兒,回頭看,老太太吃窩頭呢。”其中的“春典”女丐不明白,惟獨聽懂了“窩頭”一詞,知道兩個年輕人在拿自己說事,便朝二人破口大罵:“你媽媽啃窩頭!”

劉寶瑞因春典捱過打,馮寶華不會行話“惹急”馬三立大哥

作為一種行業保護的手段,“春典”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而且,作為藝人之間的交流手段,“春典”也起到了江湖中人相互幫助的作用。如藝人在“走穴”中,遇到困難、問題、麻煩,不管雙方是否認識,只要用行話進行交流,就立即能得到關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