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關於食物中的營養,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說法。一些“出鏡率”特別高的食物,在外界的包裝下被賦予各種神奇功效——“抗癌”“減肥”“排毒”……然而,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很多流傳的說法並不準確。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1.蘋果維生素C含量很高

  流言:俗話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很多人把蘋果的保健功能歸於富含維生素C上。

  專家解讀:事實上,蘋果的維生素C含量並不高。《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每100克蘋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僅為4毫克,而相同重量的鮮棗為243毫克,獼猴桃和青椒為62毫克,草莓和大白菜為47毫克。

  雖然維生素C含量少,但是蘋果中富含果膠、酚酸、黃酮類物質,例如綠原酸、槲皮素、兒茶酚、表兒茶酚等,這些成分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哮喘、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2.蜂蜜抗腫瘤

  流言:人們對蜂蜜有很多期望,比如“排毒”“抗腫瘤”“提高免疫力”“促進脂肪代謝”等。

  專家解讀: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總含糖量超過85%,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成分並沒有特別突出。

  雖然蜂蜜中確實含有澱粉酶、蔗糖酶、蛋白酶等活性物質,但它們也沒有“排毒”“抗腫瘤”等作用。

  果糖的吸溼效果很好,因此用果糖含量高的蜂蜜(果糖在不容易結晶的天然蜂蜜中含量較高,比如荊條蜜、槐花蜜等)沖水喝,比較解渴,有助潤燥,並且也有一定緩解便秘的功效。需要提醒的是,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人要慎吃蜂蜜,因為其中的果糖可引起血尿酸的升高,加重患者病情。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3.芹菜莖膳食纖維含量很高

  流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口感越粗糙的蔬菜膳食纖維含量越高,因此芹菜莖膳食纖維含量很高。

  專家解讀:其實,口感粗糙並不等於膳食纖維含量高。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100克芹菜莖中膳食纖維含量為1.2克,而口感不如莖粗糙的芹菜葉中含2.2克。

  常見的比芹菜莖纖維高的蔬菜還有:蒜薹(2.5克)、茭白(1.9克)、蘆筍(1.9克)、竹筍(1.8克)、菠菜(1.7克)、薺菜(1.7克)、茴香(1.6克)、西蘭花(1.6克)。比較而言,菌類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優勢更明顯,如:鮮香菇(3.3克)、金針菇(2.7克)、木耳(2.6克)。鮮豆類也很不錯,例如:毛豆(4克)、蠶豆(3.1克)、豌豆(3克)。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4.雞湯最滋補

  流言:在很多人眼中,雞湯是最滋補的食物,因為在燉雞過程中,所有營養都被燉到湯裡了。

  專家解讀:雞肉為我們提供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還有脂肪、維生素和鈣等。在燉雞過程中,大量的鮮味物質會溶解到湯中,因此雞湯會變得好喝,但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營養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湯裡。

  有數據表明,每100克雞肉和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分別是25.1克和1.37克。也就是說,雞湯並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

  雞湯雖然沒有雞肉有營養,但其中還是有很多好東西,比如溶出來的遊離氨基酸、小肽、穀氨酸、谷氨醯胺、肌酸、B族維生素等物質,病後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以快速利用,起到改善食慾、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5.紅棗是補鐵高手

  流言: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相信紅棗能夠補鐵。

  專家解讀:其實,紅棗等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吸收率低,一般為1%~5%,且容易受干擾因素(如糧食中的膳食纖維、蔬菜中的草酸、豆類中的植酸)的影響,因此吃大棗、木耳、桂圓等補鐵的效果往往較差。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同時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素食中的鐵吸收率就能提高一些。而紅肉中所含的鐵大部分為“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含量多,吸收率高,是膳食中鐵的很好來源。不過,紅棗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零食,膳食纖維、礦物質等含量都較高,可以吃。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6.香蕉是最佳補鉀食物

  流言:眾所周知,預防血壓上升,需要多吃鉀,少吃鈉。說到具體食物,很多人選擇香蕉。

  專家解讀:雖然在水果圈裡,香蕉的鉀含量並不低,但其熱量相對較高。如果按“鉀營養素密度”(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來排名,香蕉就不再是補鉀的最佳選擇了。100克香蕉含鉀256毫克,但它同時含有93千卡的熱量,鉀營養素密度是2.75。如此計算,橙子是3.31,哈密瓜為5.59,木瓜是6.06。

  除此之外,紅豆、小米等粗糧以及土豆、紅薯等薯類也是含鉀大戶。儘管香蕉並不是補鉀的最好選擇,但其有助緩解便秘、減輕胃部不適,是一種食療價值較高的水果。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7.蝦皮是補鈣冠軍

  流言:蝦皮的含鈣量高達991毫克/100克,吃25克(半兩)蝦皮可以獲得247毫克鈣,大致相當於250毫升牛奶的含鈣量。但即便如此,蝦皮也不是很好的補鈣食品。

  專家解讀:首先,蝦皮很輕,通常一個湯菜的加入量只有1~2克。其次,傳統蝦皮中含有大量的鹽,如果長期吃,不僅不能補鈣,還會加大鈣的流失。最後,由於人無法把蝦皮徹底嚼碎,因此蝦皮中的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

  要想補鈣,奶類是首選,它們不僅含鈣量高,吸收率也好。此外,豆製品、綠葉蔬菜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要想讓蝦皮發揮較好的補鈣效果,可將其用水焯後烘乾,再將其研碎,當成調料添加到各種炒菜裡。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8.果蔬汁排毒養顏

  流言:“每天一杯果蔬汁,排毒減肥又養顏”,如今,很多人被這句話成功洗腦,尤其是都市女性,指望果蔬汁來實現減肥目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專家解讀:首先果蔬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嚴重不足,所提供的能量較少。

  其次,果蔬汁中鉀很豐富,但鈣、鐵、鋅元素都嚴重不足。

  最後,果蔬汁的飽腹感很低(尤其是不帶果蔬渣的),難以解決飢餓感問題。僅靠果蔬汁減肥,反而可能帶來營養不良的問題。

  總體來說,果蔬汁的營養比不上新鮮果蔬。如果消化系統沒有問題,最好不要將其進行榨汁。如果特別想喝果蔬汁,可以喝完後想辦法吃下果蔬渣,或者把果蔬渣打得特別細,和汁一起喝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