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以前農村孩子一發燒就吃的“退熱粉”怎麼買不到了,記得是5毛錢兩包,效果非常好?

一點三農


兒童使用退熱藥物,不僅要關注退熱效果,更要關注副作用。

以前臨床上使用的退熱藥物種類非常多,但是隨著臨床使用觀察的數據累積越來越多,很多藥物由於其副作用,已經使用得越來越少。醫生推薦的常用的兒童退熱藥物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種上。下面我就把常見的退熱藥物稍微介紹一下:

1 對乙酰氨基酚

適用於3月齡以上的兒童和成人,酒精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肺疾患、G-6-PD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如蠶豆病)等患兒慎用。

2 布洛芬

適用於6月齡以上的兒童和成人,退熱作用比較強,退熱過程中可能會導致人體大量出汗,因此使用布洛芬退熱時需注意患兒是否有脫水、入量不足等,必要時可通過靜脈補液。

3 雙氯芬酸

退熱效果強,但在國內尚未獲得兒科臨床醫生的廣泛認可,更有觀點認為14歲以下兒童應禁用。

4 阿司匹林

傳統的解熱鎮痛抗炎藥,歷史悠久,因其胃腸道出血甚或穿孔、水楊酸反應、皮疹或哮喘、瑞氏綜合徵(尤其是患有流感或水痘等疾病的患兒)等嚴重不良反應,世界衛生組織不推薦阿司匹林常規用於小兒退熱。

5 安乃近

不良反應較多,可有腎毒性、腹痛、腹瀉、上消化道出血等。長期應用有引起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風險。瑞士於1999年4月29日宣佈禁止使用,美國、日本等國藥典已不收載。上海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已建議停用。

6 尼美舒利

在兒童治療應用中可引起嚴重的肝功能衰竭甚至致死可能。2011年5月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禁止其口服制劑應用於12歲以下兒童。

7 吲哚美辛

可出現消化道症狀、造血抑制、腎功能損害、高血糖等不良反應,兒童慎用。

綜上所述,常用的兒童退熱藥物目前主要集中在對乙酰氨基和布洛芬這兩種上。

“退熱粉”是什麼成分?

這是一種複方製劑,‘’阿咖酚散‘’的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

我們主張兒童用藥越簡單越好,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單一製劑的就不要用複方製劑,要儘量避免兩種以上的退熱藥物同時使用。因此,像這類藥物逐漸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另外再多說幾句:

退熱藥屬於“治標不治本”。患兒如果精神狀態好,玩耍、學習、進食等活動不受影響,可暫不使用退熱藥。只有患兒精神明顯變差,或者既往曾有熱性驚厥病史或其他危重疾病的情況下,我們才考慮用藥。38℃是參考標準,也不是絕對指標。

發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符合自然規律的,才是最健康的。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每天學習更多實用醫學知識。

有問題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