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最近看到網上有一個消息說傳聞奧林巴斯會在數個月內結束相機業務,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奧林巴斯是現在主流相機廠家裡唯一一家沒有全畫幅(或以上)產品的企業,4/3產品的情懷似乎也走到了盡頭。

原本,90年代的時候OLYMPUS就應該完蛋了,憑藉在醫用領域的業績,135相機和民用鏡頭對其是可有可無的產業,然而OLYMPUS還是堅持了下來,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堅持走小相機的道路。

奧林巴斯製造相機和鏡頭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30年代就開始研製各種相機,他們一開始主要研製的是120相機,而且很長時間都是120相機,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是突然之間轉向135小型相機的研製的。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奧林巴斯本來叫做高千穗製作所,30年代叫做瑞穗光學研究所,也屬於軍工系統,他們製造的第一臺民用相機叫SEMI OLYMPUS,後來OLYMPUS成為了公司的品牌。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奧林巴斯是專有名詞,這個詞本來就是奧林匹斯山的意思,他們本來叫高千穗,也是日本歷史的神山,反正寓意就是勇攀高峰,如果中國有一個牌子也這樣,那麼名字可能就叫珠穆朗瑪,喜馬拉雅這樣的。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從30年代中到戰後這10年裡,奧林巴斯的民用相機主要就是120摺疊相機,其實相比於德國相機從時間上就落後了很久。

戰後,奧林巴斯一開始的重點依然在120相機上,但是在1948年他們推出了一款135相機叫做OLYMPUS 35,從外形到操作都是戰前的思路,但是這款相機的體積做得很小。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進入50年代後,奧林巴斯曾經把重點放在雙反相機上,也開發出光圈達到2.8的高級雙反相機,但50年代的日本相機依然得不到世界市場的信任,日本相機本身工藝並不是簡單,屬於高級相機,但人們心中的成見不是一天兩天能消除的,現在還經常有人硬要說德國相機比日本的好,何況當時呢。那個時候的人們認為雖然日本相機比德國相機要便宜,但日本相機的定價不便宜,買日本相機就是浪費錢,這點錢還不如加加錢買個徠卡,牛眼什麼的。

有的廠家堅持到底,比如尼康推出了高級單反相機大F,就要和德國相機硬扛(尼康大F其實定價並不便宜)。也有廠家決定走市場消費的路線,奧林巴斯在50年代的最後一年發佈了一款影響其民用機發展走勢的重要相機,PEN。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1959年奧林巴斯推出了一款售價6000日幣(在當時不算便宜,但是一般大眾消費得起)的半格相機,名字叫做OLYMPUS-PEN。這款相機的鏡頭素質並不差,搭配了一枚28/3.5鏡頭,因為是半格,實際角度相當於135的40mm左右。

從第一臺PEN出現到1973年,整個PEN家族共推出了17種相機,80年代又推出一種一共18種。這18種相機一共賣出去1700萬臺,是奧林巴斯銷量最大的膠捲機系列,比OM系列大多了。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PEN為人所熟知的是可以換鏡頭的F系列(共3種),但其實更多的PEN系列相機不能換鏡頭,而且奧林巴斯也進行了電子化實驗,1961年推出的PEN EE已經能夠實現全自動曝光。

如果要給PEN系列一個基本評價,我認為是四個字:精而不怠

這個意思是說,PEN雖然是一臺半格機,但奧林巴斯做得非常認真,不像理光的半格機純粹就是一個玩具,壓根也沒想過升級,甚至都不能稱呼為相機,相比之下,PEN裡的精品就很多了。

最早的PEN相機快門從25-200,手動設置,快門盤在機身前,光圈最小22,全機械操作,重量350克,並不算輕。而PEN的這個操作格局未來會被OM相機繼承,快門不是做成盤放在機頂,而是做成環放在鏡頭接口處。

PEN是一臺擁有完全手動曝光功能的相機,而不是那種利用景深原理,只有一檔快門的玩具,沒有光圈的塑料或者是鐵皮玩具。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不過PEN相機沒有對焦功能,只能取景,自己估摸著來,整體概念和祿來35差不多,但是拍半格,而祿來35是正常135。到了1960年的PEN S,相機的功能更加完善,不僅僅鏡頭光圈增大,快門速度也變為8-250並且有了B門,機身也增加了50克,但是整體大小不變,機身長度只有108mm,而一臺徠卡M3的長度有138mm。

60年代是PEN相機大發展的時期,PEN相機發展出了幾個系列,包括前面說的電子的EE系列,帶有測光的D系列,還有最重要的可以換鏡頭的F系列,F系列是一種單反原理相機。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PEN F系列相機的反光板不是垂直傾斜的,而是水平傾斜,看上去這像是一臺旁軸相機,但實際上是單反相機,同樣也是半格。

PEN F的出現讓奧林巴斯有了第一個135系統,非常獨特的半格機系統。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到了PEN FT還為機器加上了測光。PEN系列成為60年代最流行的小相機,半格意味著更多照片,也符合當時人們的需求,因為當時膠捲費用和沖洗費用都比較昂貴。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PEN相機的成功讓奧林巴斯逐漸走出了一條製造小型相機的道路。小新相機代表不可能做到最頂級,最專業,但奧林巴斯在相機領域也不追求頂級,只追求小型。

經歷了PEN相機風光的60年代,奧林巴斯迎來了小相機制造的高潮,也就是OM單反系列。最初的OM單反誕生於1972年,那個時候的單反相機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第一批製造單反的廠家很多也已經逐漸退出市場。

OM-1主打的還是小型,輕量。


OM-1只有136mm長,雖然比PEN F的129要大一些,但要知道,尼康F2有152mm長,FM2都有142mm。此外OM-1只有510克,而尼康F2有750克重,而佳能F1更重,有820克。

OM-1是當時體積最小的單反相機,小巧玲瓏,操作習慣則是延續自PEN。

奧林巴斯從此有了一條單反系統,並且一直髮展到21世紀初。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OM系列的品種很多,整體是在80年代發展的,其主要只有4個型號1234,還有比1234層次更低一些的,10,20,30,40,整個系列在90年代基本停滯,有趣的地方也在於奧林巴斯在整個90年代都沒有拿出成系統的自動化單反系統,而是專注於一些自動傻瓜機的發展,比如µ相機,90年代似乎是奧林巴斯以往的10年,但後來奧林巴斯卻又開始製造小型數碼單反相機讓很多人很意外。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奧林巴斯的單反相機依然是根據小相機思路製造的,既然是小相機那麼就很難走向專業化,也很難給裡面塞進更多的自動化功能。

這種小的思路也直接影響了他們數碼單反相機的製造,使用了比APS-C還要小的底,並且打造最小的相機,乃至於後來推出微單,奧林巴斯對於自身相機始終有一個小的定位。

小是奧林巴斯的特色,也是奧林巴斯的詛咒所在。

說完了奧林巴斯的PEN和OM兩個系列,我們也來聊聊奧林巴斯35這個旁軸系列。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奧林巴斯具體是怎麼從老式35旁軸轉向這個35系列的,我也沒有找到相關的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從60年代到70年代,奧林巴斯製造了大量上面這種35MM旁軸相機,不能換鏡頭,一體化操作,人氣比較高的就是左邊這個35SP,其實還有很多,相互之間並沒有什麼體系。

但是這一類相機依然是主打輕便的,但是在設計理念上和PEN相機非常接近。奧林巴斯100年提到的相機裡也沒有提到這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從35SP到RC,DC一路發展,到了70年代末就出現了XA這樣的相機,這都是順水推舟的。


會看奧林巴斯100年的成就,他們自己做了一個圖,相機佔的比重很小,可能奧林巴斯自己也不是特別重視相機業務,其中提到的膠捲機只有4臺,第一臺相機,然後是PEN,OM-1和µ,都不能說是代表當時相機制造技術高端的產品。

但有趣的是,奧林巴斯反而堅持得最久,也可能人家奧林巴斯本來做相機就是玩票的吧。


最後我們用奧林巴斯的創始人山下長來結束今天的內容。


聽說奧林巴斯不再做相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