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馮喆1920年出生在天津,原籍廣東佛山,曾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學大提琴。1941年5月前往美國聖約翰大學就讀,1942年4月輟學回到上海。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在上海馮喆結識了顧也魯、韓非等電影演員,被推薦到上海“美藝劇團”做演員。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馮喆英武俊雅的形象,敦厚儒雅的氣質,溫文爾雅的風度,從容瀟灑的演技,很快便成為臺柱子,演出了四十餘部話劇。(馮喆在話劇《清宮怨》中扮演光緒)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45年7月,25週歲的馮喆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組織。1946年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帶風》、《憶江南》等多部影片,成為拿金條拍電影的名角兒。(馮喆和周旋《憶江南》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46年馮喆在看話劇《棠棣之花》時認識了飾演歌女的張光茹。他被這個女孩深深吸引了,那時他是當紅影星,令許多女孩迷戀,甚至有不少富家女子對他痴迷,已到了發狂的地步,但他的心裡只有一個張光茹。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張光茹原名張啟珍,從小學川劇,藝名“鳴鳳”。12歲時就被軍官霸佔,逃走後又遇花花公子玩弄感情,傷心欲絕的張光茹揮刀斬斷自己左手食指,發誓再也不對男人付出真情。身處亂世身不由己,美貌的張光茹又被重慶一個警察局長霸佔。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47年國泰公司拍攝影片《龍鳳花燭》,馮喆一人分飾二角,扮演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孿生兄弟。張光茹也被招進劇組,飾演孿生兄弟的妹妹。在拍戲過程中馮喆對張光茹幫助很大,使一直防備的張光茹漸漸對馮喆也動了心。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48年馮喆還與王丹鳳主演《鸞鳳怨》,以及《十步芳草》、《一帆風順》、《好夫妻》等電影。1949年主演電影《風雨江南》等電影。一時風靡上海灘,成為當紅一線明星。(馮喆與楊薇《愛情愛情》(鸞鳳怨)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48年馮喆受邀赴香港,在《戀愛之道》、《結親》、《冬去春來》等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在相隔近一年的兩地分離之後,張光茹不畏路途遙遠,千里迢迢隻身來到香港,出現在馮喆的身旁。(馮喆與舒繡文《戀愛之道》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儘管馮喆的父母堅決反對這門差異甚大的婚事,但馮喆始終對張光茹一往情深,1949年5月7日,29歲的馮喆和19歲的張光茹在香港六國飯店舉行了熱鬧而簡單的婚禮。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初春,馮喆和同事們興奮地趕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報到。他先後主演了《勝利重逢》中的耿海林和《南征北戰》裡的高營長等影片,開始了他藝術創作的新時期。(1952年版《南征北戰》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張光茹在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訓練班學習後回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1952年年底馮喆隨慰問團趕赴朝鮮前線。結婚時兩人約好先不要孩子,但即將面臨前線的槍林彈雨,馮喆想在臨走前要個孩子,但張光茹卻拒絕了。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從朝鮮前線回到上海,馮喆再次提出孩子的問題,張光茹答應了。張光茹雖生性好強,但心胸不夠開闊,她偏信一些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以及盲目的主觀臆斷,把馮喆想象成一個拈花惹草的浪蕩子。(馮喆和陳燕燕《龍鳳花燭》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出於對馮喆的報復心理,在懷孕和保胎期間,張光茹突然又恢復了閒置多年不練的川劇舞臺功夫,每天早晨去跑步練功,到劇團後又是翻單槓又是翻筋斗,終於造成了流產。(馮喆和束荑《勝利重逢》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流產後第二年,張光茹又一次懷孕,但卻再次流產。為防止出現病變切除了輸卵管。面對再也不能生育的殘酷現實,使她情緒不穩定,經常控制不住大哭大鬧,夫妻隨時爆發無休無止的戰爭,兩人鬧到要離婚的地步。(馮喆和李麗華《冬去春來》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天馬電影製片廠工會出面調解,一些朋友也前來規勸,出於多種因素考慮,馮喆進退兩難,內心極端痛楚。就這樣,兩人彆彆扭扭、極不和諧的夫妻生活,日復一日地熬著,毫無幸福可言。(馮喆和李露玲《風雨江南》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54年《淮上人家》開拍,馮喆扮演男主角高黑子。他保持著忘我的敬業精神,當時正在流行血吸蟲病,有一場戲他隻身跳入水塘中,不幸感染上了血吸蟲病。三個月後不得不摘除了脾臟和胰腺,才得以保全生命,當時他才33歲正值壯年。(馮喆和王蓓《淮上人家》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56年張光茹決定回四川重返川劇舞臺,馮喆雖然不同意但也無可奈何。1957年他主演了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1958年後又接連主演了《大風浪裡的小故事》之一《舊恨新仇》和《重要的一課》、《英雄趕派克》、《熱浪奔騰》等電影。(馮喆和狄梵《羊城暗哨》劇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方加入“想唱就唱的音樂圈”,第一時間瞭解最新的國內外歌唱和音樂以及更多歌唱訣竅和指導秘籍】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馮喆天性中有對於美的痴迷,有一次在百貨公司裡見一位相貌出眾的女士,便不由自主地跟在後邊,不料這位女士是一名民警,出於職業警覺,發現被跟蹤後,認定對方不懷好意,一氣之下把事情告發到天馬電影廠。(馮喆和李麗華《冬去春來》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天馬廠給馮喆的處理結果是:工資降兩級、開除黨籍、馮喆調往四川峨嵋電影廠工作。馮喆只好來到成都,讓他聊感安慰的是張光茹以為馮喆是因為她才調到四川的,於是夫妻倆冰釋前嫌,和好如初,又平靜地生活在一起。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疑心很重的張光茹很快了解到馮喆調入峨影的真正原因。她拒絕與丈夫同居一室。馮喆怎麼解釋也毫無效果,只好痛苦地搬進峨影廠的宿舍,開始獨自一人過起夫妻同在一地,卻不能同住一處的反常生活。(《好夫妻》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演員的馮喆在峨影無戲可演,使他內心感到苦悶和煩躁。雙重壓力常年積鬱心頭難以消除。以前從不喝酒的馮喆開始酗酒。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6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在川西南拍攝電影《金沙江畔》,擔任主演的北影廠趙聯因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無奈退出。製片主任只好從峨影廠搬來馮喆來扮演指導員金明。正在西安《桃花扇》劇組的馮喆接到廠裡的指令,連夜趕回四川進入劇組。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桃花扇》和《金沙江畔》拍完,馮喆再次無事可幹,這也是他此生最後的銀幕形象。此時的張光茹,事業卻如日中天。作為成都川劇團的臺柱子,她忙著一場接一場的趕排新戲,似乎全然忘記了還有馮喆這個人。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文革開始了,峨影廠內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沒完沒了的批鬥,讓馮喆承受不住了,他渴望張光茹能回到身邊。偷偷跑到張光茹的宿舍哀求她和好,張光茹竟無情地把馮喆堵在門口不讓他進屋。馮喆在門外整整蹲了一個通宵沒有離開。(馮喆與中叔皇、李緯《熱浪奔騰》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張光茹被當做舊戲子送進學習班,她認為是受了馮喆的牽連,就跑到峨影向造反派密報,將以前馮喆與同事談論形勢的話,統統抖了出來。結果馮喆遭到更嚴酷的毒打,被打得七孔流血。面對妻子的無情,馮喆的心徹底死了。(《羊城暗哨》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這時,有一位崇拜馮喆的小學老師聽說自己的偶像正在遭受危難,便不顧非議,主動示好身處逆境的馮喆。兩人經常偷偷約會。被發現後小學老師被送到農村勞動改造,馮喆更是罪加一等。(馮喆和王丹鳳《桃花扇》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69年,馮喆等人被關進大邑劉文彩地主莊園封閉學習。6月2日被人發現吊在柴房已經身亡,時年四十八歲。當時被認定為自殺,但疑點重重,據看到他的人說他並沒有表現出厭世情緒,見過遺體的同事說他表情從容,沒有吊死後的面部變形症狀。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據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對馮喆妹妹馮琳說,他親眼見到馮喆 與造反派頭目發生爭執,被一氣之下的頭目用一個三條腿的板凳猛擊後腦勺打死。在宣佈馮喆死亡的當天下午就送到火葬場馬上火化,也令人生疑。(《鐵道游擊隊》劇照)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一個鮮活旺盛的生命就此銷聲匿跡,馮喆的人生悲劇與他的愛情悲劇互有關聯,如果說夫妻兩人能志同道合,在逆境中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的話,馮喆也許不會過早的碧落黃泉,死於非命。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1978年7月13日,峨影廠舉行全廠追悼會,公開為馮喆平反。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週年、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馮喆去世後,張光茹一直沒有再婚,痴迷於自己的川劇藝術,1990年從四川省川劇院退休,1993年6月28日逝世。按照遺囑,她的骨灰一半葬於宜賓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放入成都磨盤山公墓,沒有與丈夫馮喆合葬。

最儒雅影星馮喆,一代偶像,銀幕上光彩照人,生活中坎坷不幸

張光茹的學生在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張光茹留下的遺物有自己緬懷亡夫的一本自編的《筆花詩集》。其中的《忠魂伴君》一首寫道: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綿綿。君雖逝去我戀君,夢裡相逢話苦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