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溫度與釣魚有什麼關係?什麼溫度釣魚比較容易開口?

鄉野網事


魚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們的生長和繁殖都需要一個適宜的水溫環境。按照適宜魚類正常生長和繁殖的水溫的不同,可把它們劃分為暖水性、溫水性和冷水性三種類型。

暖水性魚類一般在水溫30°c-50°c時食慾最旺盛,生長繁殖的速度也最快;當水溫降至20°c以下時,便會食慾減退、行動遲緩;水溫降至15°c以下就會死亡。溫水性魚類最適宜在水溫15°c-30°c之間生活;水溫30°c以上時便避入涼爽的水域(一般都是深水區)。

水溫40°c以上會致使溫水性魚類的大面積死亡;在水溫10°c以下時,這種魚會食慾減退、停止生長;當水溫降至4°c以下時,它們中的多數就會停食冬眠。這個時候我們的垂釣工作就會進行得較為緩慢並且不易得到收穫。

因此釣取溫水性魚類的合適水溫應該是在15°c-30°c之間。冷水性魚類在20°c以上就會遊往冷水區;4°c-15°c的水溫是最適宜它們的溫度,此時的冷水性魚類也最宜釣獲,我們可以多多的選擇在這個時間段來進行垂釣,這樣也方便我們的釣魚活動的進行。

當然,不同種類的魚,適宜的生活溫度也是不同的,要掌握不同的魚類適宜生活的溫度,選擇出釣。下面再分享幾種常釣魚類的生活溫度,釣友們可以參考出釣:

鯉魚

鯉魚進食溫度16-42度不進食溫度7度以下氣溫高於10度以上全年都可以釣,一般氣溫10度以上水溫部分區域可達8度左右,都能夠釣到。

鯽魚

鯽魚進食溫度10-40度不進食溫度5度以下鯽魚基本上冬天都釣得到,一般水溫在5、6度以上,會開口吃的,是冬季主要垂釣魚種。

鯰魚

鯰魚進食溫度8-43度不進食溫度6度以下塘鯴和鯽魚類似,冬天可以釣到,不過注意的是,塘鯴適合夜釣,白天口少。

草魚

草魚進食溫度18-39度不進食溫度10度以下如果空氣溫度在15度以下,不建議釣草魚,雖然偶有魚獲,但真心不多。

鰱魚

鰱魚進食溫度30-40度,不進食溫度16度以下冬季就別想釣鰱魚了,除非20多度的氣溫你可以試試,溫度它都會凍死。

白條

白條魚進食溫度8-38度不進食溫度5度以下白條魚真的是生猛,冬季這麼冷也能釣到它,很抗凍。

鱅魚

鱅魚進食溫度20-40度不進食溫度12度以下鱅魚比鰱魚溫度適應稍微強點,所以冬天偶有魚獲,但是依舊稀少,不建議釣。

羅非魚

羅非魚進食溫度20-45度,不進食溫度10度以下當空氣溫度低於10度時,你會發現連羅非都不吃,這時候你就該換鯽魚餌啦。

鯧魚

鯧魚進食溫度15-45度,不進食溫度12度以。下鯧魚是熱帶食人魚的近親,冬季偶爾釣到,但是線一定要粗,不然會被咬斷。

很多人抱怨釣不到,15度左右氣溫,水溫預估大概在8-12度的樣子,大冷天的你帶著草魚、鰱魚、青魚魚餌去釣,有魚吃才怪,應該換成鯉魚、鯽魚、羅非等魚類魚餌,若溫度再低,建議你還是回家,別大冷天的去湖邊受凍還釣不到。


小劉釣魚


一 晴天未必好釣魚

雖然大多數情況我們都是建議晴天進行作釣的,但是對於這種特殊的嚴寒天氣來說,晴天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釣魚,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三點,首先晴天的話由於沒有云層的保護,晝夜溫差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水體的溫差變化也會比較大;此外鯽魚等大多數魚類一般都比較喜歡光線較暗的環境;最後一點是晴天強烈的光照會使水體表層的氣溫較高,而魚又具有驅溫性的特點,會使魚前往水體的表面不利於我們進行作釣。當然如果天氣持續為晴天的這種,相對是會好很多的。

二 陰天反而好釣魚

陰天和多雲的天氣由於對地面的陽光的反射增強,因此反而溫度沒有那麼冷,而晝夜溫差也沒有那麼大,水體的溫度變化也會比較穩定。另外陰天的話光線也會比較弱,更適合魚兒的外出活動,另外陰天的話通常也是沒有風或者風比較小的,這對我們作釣時拋竿和調漂來說都是比較有利的。

三 南風天適合出釣

冬季外出作釣的話不僅需要考慮水溫等因素,還需要考慮冬季水體中的含氧量等因素,因為鯽魚對水中的含氧量需求還是較低的,所以南風天雖然氣壓會較低,但是也是利於我們出釣鯽魚的,而且南風帶來的空氣是溫暖溼潤的,暖風過境前的氣溫也是比較穩定上升的,因此也是很適合我們外出作釣。因此冬季出釣的話我們最好選擇南風或者寒潮前期或者是陰天進行作釣,最後選擇連續的晴天會比較穩妥,像是那種溫差變化較快,或者是驟降的天氣並不適合我們進行作釣。

所以只要不是極端天氣或者天氣反覆驟變,我覺得魚口都可以






野原廣志的路亞


天時地利人和,這句話真的很適合用在釣魚上。釣魚的首要條件就是“天時”,指的是外界環境對釣魚的有利影響,例如氣壓正常、溫度適宜的天氣就很適合釣魚。說到溫度,大家都知道,夏天越熱魚越難釣,冬天越冷魚越不開口,所以要想了解溫度對釣魚的影響,只需要明白溫度對魚有哪些影響即可,我來談下我的看法。

溫度對魚有哪些影響

1、溫度影響魚的活性。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食物在消化時需要消化酶的作用,而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溫度的影響,當溫度偏高或偏低時消化酶都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這樣會導致消化緩慢,這就是為什麼夏天天氣太熱我們會出現不想吃飯,不餓的情況。所以在夏天正午魚一般不開口,主要是受溫度的影響,導致魚沒有食慾,不願吃餌。

2、魚是變溫動物,又叫冷血動物,體內無法自己調節溫度,只能依靠環境溫度的變化調節自身溫度,加上幾乎所有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當外界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魚會感覺不舒服,它只能尋找相對舒適的水域來調節自身溫度了,這時我們會發現魚會隨著溫度變化改變棲息的水層,所以如果不及時調整,就很難有口。

什麼溫度釣魚合適?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釣魚都有自己的經驗,有人會根據自己對溫度的感知推斷,也有的人根據在不同季節釣魚的經驗推斷該季節適合釣魚的溫度範圍。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結合上面溫度對魚的影響,我認為在水溫15-25度之間時都比較適合釣魚,這個溫度下魚的活性較強,食慾更好,自然更容易開口了。

結束語

釣魚如果想要有收穫還真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空餘時間,必須瞭解天氣對魚的影響,春季,溫度適宜,在不受氣壓、水中溶氧量等因素影響時,魚口是非常好的,夏季溫度對釣魚影響非常大,所以不僅要靠上面兩個影響因素,還要了解魚在不同溫度時的水層......總之,溫度對魚口有著直接的影響,選擇做釣時間時儘量全面考慮,做到心中有數。


工作之漁


溫度大降大落溫差大魚口不好這是肯定的

鰱鱅溫度越高口越好冬天基本沒口

草魚鯉魚春天秋天夏天口好

鯽魚溫度高低都有口只要不大起大落

春夏秋冬四季鯽魚都可以釣到

春季氣溫回升水溫上升魚靠近淺水

夏天溫度高水溫高魚靠近深水

秋天魚大量進食準備過冬看岸邊

冬天魚靠近深水深水水溫稍高溫度高點魚會去淺水溫度低魚不是很活躍

大致如此

各水域地方不同

小環境影響只能多嘗試

資源魚的密度影響

魚餌窩料對魚的誘惑吸引不可低估

釣魚是綜合因素溫度只是其中一項

釣無定法適者爆護


老五釣魚筆記


 每個魚種對水溫的忍耐力不同,均會向最佳適宜的水域遊動,因此造成各水域之間魚群密度的差異。那麼水溫是如何具體影響的呢?釣魚人又如何應對呢?

  魚是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的波動而變化:隨夏季水溫的升高而提高,冬季水溫的降低而下降。而每個魚種均有最適宜水溫,比如鯽魚在16℃-25℃範圍內活性最高,而鯉魚常棲息在20℃-30℃的範圍內。魚在趨溫性的驅使下,一旦感知偏離適宜水溫,便向適合的水層、區域、草窩等遊動。那麼哪些因素影響水溫,及魚是如何感知水溫變化的呢?

  夏季陽光輻射水體,深處水阻擋了陽光的進入,因此水溫隨深度增加而降低;冬季陽光輻射弱,水體又起到屏障作用,因此水溫隨水深度的增大而升高。

 2、魚是如何感知水溫:魚主要是通過分佈表皮的微血管及鰓血管感知水溫變化,一旦出現波動,立即將信號反饋給控制體溫的下丘腦,大腦隨即做出反應,通體液體的條件,使體溫儘快接近水體的溫度,降低自身的能量損失。同時,感知周圍水體的溫度高低,驅使其向最適宜的水層遊動。

  如上文所述,最佳的適宜水溫,魚活性高、覓食慾望強烈,所以越是在或接近其適宜水溫的範圍內,魚情較好,適合揚竿垂釣,但也有幾點特殊情況。

■其他因素的影響:影響魚活性的因素眾多,比如溶氧量、水質、氣壓等等,水溫僅僅是其中一項,那麼垂釣時還應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考慮。

  ■偏離最適宜水溫:並非偏離適宜水溫後,就不能釣魚。比如釣鯽魚,當水溫在7℃,照樣能連竿,甚至爆護。適宜的水溫有利於魚,只能說明魚開口覓食強烈,但能否吃釣餌,上魚還涉及到釣技水平、釣位選擇等等,所以遇到低溫天氣,也不必灰心,只能說上魚概率低一些。

  釣魚看似簡單的一項運動,其實涉及到到問題很多,但就溫度這一項,就極其複雜,所以釣魚人遇到陽光明媚、水溫適應的天氣下,卻魚口星星也難理解了,說不定哪個因素又“生氣了”呢?

 不同魚類對溫度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但是無論何種魚種,對溫度的變化更為敏感,溫度的突變是大部分魚類最不適應的,所以要有好的魚獲一定要選擇溫度比較穩定的天氣。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比如風前雨後都是釣魚的好天氣,或者冬天溫度較低時,太陽出來後,待水溫稍微升高後,魚兒也較為容易開口。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前提下,鯽魚、鯉魚在溫度穩定到20度-25度左右容易開口,草魚、鰱鱅在溫度穩定到25度左右或者更高溫度容易開口,只要是溫度向著魚兒適宜的溫度方向發展,選擇這樣的天氣出釣,魚兒開口的可能性更大。

  魚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們的生長和繁殖都需要一個適宜的水溫環境。按照適宜魚類正常生長和繁殖的水溫的不同,可把它們劃分為暖水性、溫水性和冷水性三種類型。

  暖水性魚類一般在水溫30°c-50°c時食慾最旺盛,生長繁殖的速度也最快;當水溫降至20°c以下時,便會食慾減退、行動遲緩;水溫降至15°c以下就會死亡。溫水性魚類最適宜在水溫15°c-30°c之間生活;水溫30°c以上時便避入涼爽的水域(一般都是深水區)。

 水溫40°c以上會致使溫水性魚類的大面積死亡;在水溫10°c以下時,這種魚會食慾減退、停止生長;當水溫降至4°c以下時,它們中的多數就會停食冬眠。這個時候我們的垂釣工作就會進行得較為緩慢並且不易得到收穫。

  因此釣取溫水性魚類的合適水溫應該是在15°c-30°c之間。冷水性魚類在20°c以上就會遊往冷水區;4°c-15°c的水溫是最適宜它們的溫度,此時的冷水性魚類也最宜釣獲,我們可以多多的選擇在這個時間段來進行垂釣,這樣也方便我們的釣魚活動的進行。

當然,不同種類的魚,適宜的生活溫度也是不同的,要掌握不同的魚類適宜生活的溫度,選擇出釣。下面再分享幾種常釣魚類的生活溫度,釣友們可以參考出釣:

  鯉魚進食溫度16-42度不進食溫度7度以下氣溫高於10度以上全年都可以釣,一般氣溫10度以上水溫部分區域可達8度左右,都能夠釣到。

  鯽魚進食溫度10-40度不進食溫度5度以下鯽魚基本上冬天都釣得到,一般水溫在5、6度以上,會開口吃的,是冬季主要垂釣魚種。

鯰魚進食溫度8-43度不進食溫度6度以下塘鯴和鯽魚類似,冬天可以釣到,不過注意的是,塘鯴適合夜釣,白天口少。

  草魚進食溫度18-39度不進食溫度10度以下如果空氣溫度在15度以下,不建議釣草魚,雖然偶有魚獲,但真心不多。

  鰱魚進食溫度30-40度,不進食溫度16度以下冬季就別想釣鰱魚了,除非20多度的氣溫你可以試試,溫度它都會凍死。

  白條魚進食溫度8-38度不進食溫度5度以下白條魚真的是生猛,冬季這麼冷也能釣到它,很抗凍。

鱅魚進食溫度20-40度不進食溫度12度以下鱅魚比鰱魚溫度適應稍微強點,所以冬天偶有魚獲,但是依舊稀少,不建議釣。

  羅非魚進食溫度20-45度,不進食溫度10度以下當空氣溫度低於10度時,你會發現連羅非都不吃,這時候你就該換鯽魚餌啦。

  鯧魚進食溫度15-45度,不進食溫度12度以。下鯧魚是熱帶食人魚的近親,冬季偶爾釣到,但是線一定要粗,不然會被咬斷。

 很多人抱怨釣不到,15度左右氣溫,水溫預估大概在8-12度的樣子,大冷天的你帶著草魚、鰱魚、青魚魚餌去釣,有魚吃才怪,應該換成鯉魚、鯽魚、羅非等魚類魚餌,若溫度再低,建議你還是回家,別大冷天的去湖邊受凍還釣不到。

  釣魚的首要條件就是“天時”,指的是外界環境對釣魚的有利影響,例如氣壓正常、溫度適宜的天氣就很適合釣魚。說到溫度,大家都知道,夏天越熱魚越難釣,冬天越冷魚越不開口,

1、溫度影響魚的活性。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食物在消化時需要消化酶的作用,而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溫度的影響,當溫度偏高或偏低時消化酶都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這樣會導致消化緩慢,這就是為什麼夏天天氣太熱我們會出現不想吃飯,不餓的情況。所以在夏天正午魚一般不開口,主要是受溫度的影響,導致魚沒有食慾,不願吃餌。

  2、魚是變溫動物,又叫冷血動物,體內無法自己調節溫度,只能依靠環境溫度的變化調節自身溫度,加上幾乎所有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當外界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魚會感覺不舒服,它只能尋找相對舒適的水域來調節自身溫度了,這時我們會發現魚會隨著溫度變化改變棲息的水層,所以如果不及時調整,就很難有口。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釣魚都有自己的經驗,有人會根據自己對溫度的感知推斷,也有的人根據在不同季節釣魚的經驗推斷該季節適合釣魚的溫度範圍。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結合上面溫度對魚的影響,我認為在水溫15-25度之間時都比較適合釣魚,這個溫度下魚的活性較強,食慾更好,自然更容易開口了。

釣魚如果想要有收穫還真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空餘時間,必須瞭解天氣對魚的影響,春季,溫度適宜,在不受氣壓、水中溶氧量等因素影響時,魚口是非常好的,夏季溫度對釣魚影響非常大,所以不僅要靠上面兩個影響因素,還要了解魚在不同溫度時的水層......總之,溫度對魚口有著直接的影響,選擇做釣時間時儘量全面考慮,做到心中有數。

  很高興為您講解,因為魚具有趨溫性,所以氣溫與釣魚的關係還是很大的。如釣魚諺語:“春釣灘、夏釣譚、秋釣陰、冬釣陽。”就是指的各個季節適宜釣魚的溫度條件。

  ”是指春天晴天的日子裡尤其是正午,水域淺灘部分的水溫適中,在水域的淺灘部分更容易釣到魚。比如釣友們常說的“驚蟄魚開口”也就是說到了三月份魚兒就開始吃食了。仲春的溫度在20℃左右,正式魚兒食慾旺盛、生理機能旺盛時期,魚兒要產卵繁殖幼魚,常常是飢不擇食。所以這時候正是釣魚的最好時節。

 ”是指夏季天氣較為悶熱,無風、無波浪,水中含氧量不足,魚兒缺氧導致過冬量減少。這時它們多棲息於深水區,因為深水區比較涼爽,在這樣的水域釣魚比較有收穫。

”是指秋季的陰天水溫比較適中,宜於垂釣。相反晴天大太陽時溫差過大,魚會隨著溫差變化改變泳層,所以秋天大太陽時不宜垂釣。

”是指冬季天氣晴朗時,氣溫回升較高,魚兒回到水溫相對較高的淺水區曬太陽覓食,是垂釣的好時機。

以上解答希望能給釣友們帶來幫助!喜歡的釣友請動動您發財的小手給個雙擊或關注!謝謝支持!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溫度影響魚的活性。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食物在消化時需要消化酶的作用,而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溫度的影響,當溫度偏高或偏低時消化酶都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這樣會導致消化緩慢,這就是為什麼夏天天氣太熱我們會出現不想吃飯,不餓的情況。所以在夏天正午魚一般不開口,主要是受溫度的影響,導致魚沒有食慾,不願吃餌。

  2、魚是變溫動物,又叫冷血動物,體內無法自己調節溫度,只能依靠環境溫度的變化調節自身溫度,加上幾乎所有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當外界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魚會感覺不舒服,它只能尋找相對舒適的水域來調節自身溫度了,這時我們會發現魚會隨著溫度變化改變棲息的水層,所以如果不及時調整,就很難有口。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釣魚都有自己的經驗,有人會根據自己對溫度的感知推斷,也有的人根據在不同季節釣魚的經驗推斷該季節適合釣魚的溫度範圍。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結合上面溫度對魚的影響,我認為在水溫15-25度之間時都比較適合釣魚,這個溫度下魚的活性較強,食慾更好,自然更容易開口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翱麟


魚類屬於變溫動物,魚體活性跟覓食慾望會隨著水溫變化而變化。釣魚人常說的諺語: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指的也就是水溫的變化,而大範圍的變溫會使魚體內外溫差變大從而無法適應這種溫差變化從而導致生病死亡。

太陽昇溫速度跟水溫的變化

初春和晚秋時及時午後的太陽也不會讓水溫升高太快,可如果是夏天及時太陽剛剛露頭也會瞬間燥熱起來。所以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數據可能會存在差異大家衡量後決定。

(一)初春、晚秋:大概中午11點~~~下午3點之間是太陽最足的時候,此時水溫會每小時增加0.5°度左右。當然這個是根據我們水面大小來定,所以普遍來說水錶層會增加3-5°那麼水下溫度仍然保持夜晚時候的溫度。那麼這時候的溫差就不在是3度-5度了而是它們雙倍的溫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初春釣魚時一旦太陽昇起,魚會馬上無口的原因。

(二)夏天:夏天比較好解釋,夏天時候溫度的變化可能會達到10°----15°只差,甚至在某些淺水中經過一中午的照射水溫能夠高達30多度都是很常見的。所以此時我們夜釣最為舒適,不僅可以躲避酷暑還可以釣獲大體型魚。

(三)冬天:冬天由於有冰層的保護,水下溫度幾乎都在一個恆定溫度內。即使太陽照射後也會受到冰層的折射導致水溫僅僅在表層增加,此時魚只會略微起浮來感受一下溫度。

什麼溫度下魚會開口吃食?

許多人都會說鯽魚在溫度5°~~~25°之間才會覓食,鯉魚則在10°~~~25°之間才會覓食。大家要注意我說的是水溫而不是體感溫度,這點大家就明白了吧。並不是說體感溫度30°水溫也就是30°,這並不科學甚至有些可笑。夏天溫度及時達到40°時自然水域的水溫也不會超過30°,那麼為什麼還是發現魚無口呢?答案是氣壓!夏天一旦氣壓低我們人體感覺到悶時,魚在水下的感受會是人類的幾倍。所以當我們感受悶時,魚此時已經幾乎快缺氧死亡了。活命都困難的時候,它們還會想著吃食嗎?


總結:溫度的確是影響魚類覓食的關鍵,但不是單一條件所以我們在今後垂釣中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不要一味地參考室外溫度,要結合當時氣壓、風力、走水等情況綜合判斷才是釣魚最有意思的地方所在!


柯南小餌愛釣魚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1.溫度與釣魚釣魚諺語:“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就是指各個季節適宜釣魚的溫度條件。“春釣灘”,是說在春天晴天有太陽的日子裡,尤其是在正午,水域中淺灘部位的水溫適中,在這個地方很容易釣到魚。例如在江淮流域,人們常說:“驚蟄魚開口。”就是說到了三月份,也就是農曆正月底,魚兒就開口吃食了。仲春的溫度在20℃左右,正是魚兒食慾旺盛、生理機能旺盛的時候,魚兒要產卵,要繁殖幼魚,常常是“飢不擇食”。所以這時是江淮流域釣魚的最好季節;“夏釣潭”,是指夏季特別是悶熱的天氣,無風、水無波浪,水中氧氣不足,魚兒缺氧,自然活動量減少。這時,它們多棲息於深水區、陰涼水域不動,因為水深處比較涼爽,在這樣的水域下鉤較有收穫;“秋釣陰”,是指秋季的陰天,溫度最為適中,宜於垂釣;“冬釣陽”,冬天氣溫低於0℃以後,魚兒在深水區的水底或鑽入泥中棲息,準備過冬,很少遊動。只有天氣晴朗、氣溫回升較高時,魚兒才到水溫相對較高的淺水區“曬太陽”覓食,造成垂釣的時機。

另一方面,在自然水域,因水深且域廣,故水溫的分佈是不均的、變化的和分層的。釣魚人悟出了“魚也分層”的環境背景,不但掌握了“底釣鯽魚”的方法,還創造出了“離底釣鯽”、“半水釣鯽”和“浮釣鯽”的招術。

2.氣溫與水溫的關係釣者怎樣才能知道水溫是多少呢?一般來講,知道了氣溫,也就知道了水溫,這兩者之間是互相聯繫,互為影響的。氣溫升高,水溫也隨之升高;氣溫降低,水溫也隨之降低。以一日計,早晨6時,氣溫10℃,則表層水溫約12~15℃;中午12時,氣溫20℃,則表層水溫約15~18℃;下午2時,氣溫24℃,則表層水溫約18~22℃;下午6時,氣溫16℃,則表層水溫約18~20℃;子夜零時,氣溫下降到8℃,則表層水溫約12~18℃。總之,水溫的升降要略滯後於氣溫變化。

因水傳遞冷熱的速度比空氣要慢,水錶和水底存在著水溫差,水越深,溫差越大。夏日,最好在上下溫差小的水域垂釣。如表層水20℃,底層水10℃,魚兒皆上浮,底層就釣不到魚,只得浮釣或懸釣;如表層水18℃,底層水35℃,水底缺氧,魚兒便浮頭,甚至不食,底層釣不到魚,而浮釣也很難釣到。冬日與夏日相反,最好在水溫上下差別較大的水域垂釣。如上層水結冰(0℃),底層水僅2~4℃,魚兒不食,逃往深而暖的水區,在這樣的底水中就釣不到魚;如表層水結冰(0℃),底層水10~15℃,則鯽魚、鯉魚、鯿魚、草魚、青魚、鯝魚等皆食餌,就可以釣取;如再遇上魚窩,則上鉤率不會比春、秋季差。這就是許多北方釣者為什麼喜歡冰釣,並能取得很好的垂釣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氣候和釣魚的關係(1)晴天釣魚當氣溫、水溫為10~25℃時,魚兒食慾旺盛,生長快。夏秋時連續晴天,氣溫、水溫在25℃以上,甚至超過30℃,在烈日暴曬下,水中反而缺氧,魚或浮頭,或避入深水中低於25℃處不食。冬日晴天,無風或一二級風,氣溫、水溫在10℃以下、4℃以上時,鯽魚、鯉魚,甚至鯿魚、草魚仍貪吃;如風力為三四級時,魚吃鉤率則大大降低。如氣溫在0℃以下,底層水溫在10℃左右,無風或一二級風,在中午及下午四時半時冰釣甚佳。如晴天,風力大於四級,氣溫在0℃以下。冰下水底溫度雖在10℃左右,但魚吃鉤率卻差。夏日、秋日時,如吹西南風加晴天,則悶熱難當,白天是很難釣到魚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謝謝!


漁趣錢先生


很高興為您講解,因為魚具有趨溫性,所以氣溫與釣魚的關係還是很大的。如釣魚諺語:“春釣灘、夏釣譚、秋釣陰、冬釣陽。”就是指的各個季節適宜釣魚的溫度條件。

“春釣灘”是指春天晴天的日子裡尤其是正午,水域淺灘部分的水溫適中,在水域的淺灘部分更容易釣到魚。比如釣友們常說的“驚蟄魚開口”也就是說到了三月份魚兒就開始吃食了。仲春的溫度在20℃左右,正式魚兒食慾旺盛、生理機能旺盛時期,魚兒要產卵繁殖幼魚,常常是飢不擇食。所以這時候正是釣魚的最好時節。



“夏釣潭”是指夏季天氣較為悶熱,無風、無波浪,水中含氧量不足,魚兒缺氧導致過冬量減少。這時它們多棲息於深水區,因為深水區比較涼爽,在這樣的水域釣魚比較有收穫。


“秋釣陰”是指秋季的陰天水溫比較適中,宜於垂釣。相反晴天大太陽時溫差過大,魚會隨著溫差變化改變泳層,所以秋天大太陽時不宜垂釣。

“冬釣陽”是指冬季天氣晴朗時,氣溫回升較高,魚兒回到水溫相對較高的淺水區曬太陽覓食,是垂釣的好時機。


以上解答希望能給釣友們帶來幫助!喜歡的釣友請動動您發財的小手給個雙擊或關注!謝謝支持!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分享野釣


很高興回答溫度與釣魚有什麼關係?什麼溫度釣魚比較容易開口?

因為魚是變溫動物,就是所說的冷血動物,無法自身調節體溫,它的體溫隨水溫的波動而變化:隨夏季水溫的升高而提高,冬季水溫的降低而下降。

溫度同時影響魚的活性,溫度太高或者太低,或者不穩定,直接影響魚的食慾,沒有胃口,不願吃餌。

當然,不同種類的魚,適宜的生活溫度也是不同的,要掌握不同的魚類適宜生活的溫度,選擇出釣。

因為我是北方釣友,一般來說釣到鯽魚、鯉魚比較多,這兩種魚在水溫穩定到20度-25度左右容易開口,溫度低於5度以下,或者高於30度以上,就不建議去河邊受罪了,冬釣除外,因為冰已經凍結實,冰的下面的水溫比較恆定,陽光充足,找到魚長聚集的地方就會有收穫。


開心戶外


魚類對溫度和氧氣最為敏感。

不同魚類對溫度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但是無論何種魚種,對溫度的變化更為敏感,溫度的突變是大部分魚類最不適應的,所以要有好的魚獲一定要選擇溫度比較穩定的天氣。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比如風前雨後都是釣魚的好天氣,或者冬天溫度較低時,太陽出來後,待水溫稍微升高後,魚兒也較為容易開口。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前提下,鯽魚、鯉魚在溫度穩定到20度-25度左右容易開口,草魚、鰱鱅在溫度穩定到25度左右或者更高溫度容易開口,只要是溫度向著魚兒適宜的溫度方向發展,選擇這樣的天氣出釣,魚兒開口的可能性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