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莫辛-納甘步槍被稱為“水連珠”?

堵慊ZatS4627








首先簡要回答下“水連珠”的來歷:莫辛-納甘步槍引入中國時,之所以被稱為水連珠,是因為當時晚清自民國初年,中國軍隊習慣將多發後膛步槍俗稱為連珠槍,而中國軍人與商人最早接觸這款步槍時,多見於沙俄/蘇維埃水兵裝備,所以俗稱其為水連珠。

水連珠和中國軍隊的關係也算源遠流長,早在黃埔軍校建立時,就陸續收到蘇俄援助的2000支步槍,其中大部為日造三八式,少部分為莫辛-納甘。北伐時期,西北軍和新疆的盛世才部隊也大量裝備了蘇俄莫辛-納甘1891式步槍。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政府也開展了對蘇軍購,先後購買了超過5萬支莫辛-納甘,但由於子彈供應有限,並沒有廣泛使用,多用於二線衛戍預備部隊。

莫辛-納甘步槍自1891年開始,直到二戰結束,都是沙俄/蘇聯陸軍的主要制式輕武器裝備,改動基本沒有,直到1938年,才出現M38短槍管騎槍型。雖然莫辛-納甘整體性能一般,都由於其皮實耐用,構造簡單,特別適合蘇聯/沙俄以及中國這樣廣土眾民,士兵素質有限的發展中大國。

此步槍之名,來自於兩位聯合設計師,俄國人莫辛以及比利時人納甘,最終產品為莫辛設計的槍匣加納甘設計的外露彈匣,總產量高達1700萬支。技術參數:手動旋轉槍機,槍長1250毫米,槍管長800毫米,口徑7.62毫米,槍重4.1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凸出式彈匣。


用戶69792950182


起外號這種東西全球都都有,在中國同樣不例外,而中國使用俄製莫辛納甘步槍最早可以追溯到建立黃埔軍校時期,那時候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作為蘇聯共產黨的代言人,中國共產黨出人、蘇聯共產黨出武器作為條件好和中國國民黨進行合作進行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所以莫辛納甘步槍從黃埔軍校開始就部分進入中國軍隊中服役,而俄製莫辛納甘步槍的援助一直延續到中國抗戰時期。


中國軍隊裡裝備的蘇制的M-1907式水冷重機槍,輪式腳架是該槍的最大特點中國軍隊裝備的蘇制DP-27輕機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盤雞

估計很多人都聽過“德械師”,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蘇械師”呢?抗戰開始中國就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向蘇聯爭取援助,最終蘇聯政府同意在援助飛機、坦克、火炮、機槍等各型蘇制武器武裝起20箇中國師,而中國則以資源作為購買武器的籌碼。很快,蘇制武器就武裝起了中國第一個“蘇械師”,也就是戴安瀾所在的200師,該部隊在廣西崑崙關戰役中與日軍血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也算是打出了蘇械師的威風。之後蘇制裝備分別武裝了第1軍、第2軍、第5軍、第71軍、第74軍、第85軍共18個師,而莫辛納甘也算是蘇械師的標配之一。手拿蘇制莫辛納甘步槍站崗的中國士兵


200師裝備的蘇制T-26坦克
,崑崙關一戰直接強姦了日本第四師團的第21旅團,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

至於說莫辛納甘步槍為何被稱為“水連珠”網上各種解釋都有,按網上最多意思說是“槍聲清脆的快槍”,但我也並不能確定這個說法的出處,因為它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說法是在建國之後才出現的,那在抗戰時期在中國戰場上的莫辛納幹也是被稱為“水連珠”嗎?至少目前沒看到有過,而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叫這玩意叫“腳蹬槍”意思是拉槍栓的時候手拉不動得用腳蹬,可見這玩意也不見得有別人說的那麼好,但是精度高和低故障率的確是這款武器的最大特點之一。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那時候中國老百姓和軍隊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時也不接觸洋文,不習慣喊洋名和字母加年份代號的,偏偏市面上的外國槍械又多,所以大多國外武器都有個中國名字。比如:花機關槍(MP18),擼子格魯手槍,王八盒子,歪把子,20響.盒子炮,老黃牛(馬克沁機槍)捷克式等等。所以不管是莫辛-納甘這麼拗口的名字還是M1891 字母加數字的組合都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為什麼叫水連珠,首先要解釋什麼是連珠。

因為早期的步槍需要打一發裝填一發,後來出現了可以一次裝填多發子彈,連續發射的步槍,就稱為連珠槍了。當然了,這和與現代火藥氣體傳動供彈之自動、半自動步槍不同,系利用彈簧彈力供彈,裝填若干子彈後,可連續拉推槍進行發射。

為什麼要加個水字?

莫辛-納甘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所以煙霧少、槍聲清脆,而東北人有用水字來形容脆、嫩之類形容詞的俗語習慣。莫辛-納甘最早是在東北大規模使用的, 1904年在中國東北爆發的日俄戰爭,俄軍出動了近百萬人,所以有大量的槍支遺失在戰場上,中國人撿到槍肯定不少。後來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大量的白俄跑到中國,也帶來了不少這種槍。因上面兩項特徵,東北一帶將其俗稱為水連珠,水和連珠均為對其槍聲的形容,東北方言特色濃重,其意思就是說它是槍聲清脆的快槍。

其實當年槍聲清脆的快槍品種也不少,為什麼水連珠的外號會給了它?那是因為該槍傳入我國時,我國尚在大量使用單發無彈倉的栓動步槍。後來隨著軍閥混戰和抗日戰爭等因素這個叫法就逐漸流傳到了全國。


專門消遣槓傻黑噴


俄造莫辛那幹(MosinNagant)1891式、1891/30式步槍 俄國於1891年採用為制式步槍(VintovkaOraztsa1891goda)。莫辛(Sergei IvanovichMosin)為俄國人,那幹(LeonNagant)是比利時的設計師,篩選過程中,兩 人的步槍均通過了測試,因此最終的產品是莫辛的槍匣加上那乾的外露彈匣。 莫辛那幹1891式步槍起初在法國投產,俄國本身於1894年在Izhevsk及Tula開始量 產,一直到1948年左右停產,總產量在1700萬支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還與美國 的Remington及Westinghouse公司簽訂了購買100萬支該槍的合同,絕大多數因俄國革命 並未交。

早在黃埔軍校建校時,陸續收到了俄國支持的22000支步槍,其中大多數為日製三八式 步槍,但也可能有莫辛那幹步槍。北伐時的西北軍及新疆的盛世才部隊由於地利也裝備了大 量的1891式步槍。在“七七”事變前後戌守北平的第29軍為西北軍系,部隊中仍有莫辛那 幹步槍,曾與日軍交鋒。抗戰時的對俄採購,也曾購買了一批共50000支,但因子彈 (7.62×54mmR)供應上有問題,沒有廣泛使用,可能只是配發給衛戌及預備部隊。

國內對此型並不陌生,一般俗稱三線步槍或是水連珠,三線是7.62毫米口徑(俄國舊式 度量單位);水連珠的來源相信是因為中國最早接觸到這型槍時,配備的是俄國的水兵,而 當時稱多發後膛槍為連珠槍(Repeater),由此而得名。



風溫柔吶


我對英雄狙擊的外觀記憶猶新,簡直是一件戰爭的藝術品,就像戰場上的紳士。


用戶93133829665


老輩人對外語不熟悉,莫辛納甘叫著彆扭,又見這種槍打起來很流暢,就像水滴💧落下來那樣流暢,就叫起來水連珠了,估計很多國人不知道莫辛納甘,但一說水連珠都明白,就像很多人不知道毛瑟手槍,但你一說盒子炮,他們就明白了是駁殼槍


兵器2019


打出來的聲音好聽,而且槍機順滑,出彈流暢。志願軍戰士張桃芳一人用二百多發子彈擊斃二百多聯合國軍,可謂彈無虛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