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

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

“三指一搭,便知病情”,在一般人的印象裡,脈診是一種近乎神奇的診斷方法,也是最具中醫特色的符號之一。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這種診斷方法源於何時尚無從考證,但很早就已經很發達。春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以切脈準確而聞名,當時的人甚至都說他具有“透視眼”。漢代的倉公、華佗等名醫也都極擅長脈診。但可惜的是,這些名醫或許有關於脈診的論述,但均沒有流傳下來。雖然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中也都有所涉及,但均非脈學專著,脈學只是醫理的一支,因此內容較為零散。現存最早的脈學著作直到魏晉時期方才出現,這便是醫家王叔和所撰寫的《脈經》。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王叔和,名熙,是魏晉時期的醫家。生卒年不詳,大體生活於3世紀早中期。唐代甘伯宗《名醫傳》中記載其為高平人,但關於高平的所在仍存在爭議,一般將其定於今山西高平。綜合各類記載來看,王叔和性度沉靜,精於醫學,博通經方,喜愛著述,而且頗識修養之道。據記載,王叔和曾擔任過太醫令,這是當時朝廷掌管醫藥的最高官職。或許正是職位上的便利讓他能夠洞覽各類醫書,從而能夠為《脈經》的撰寫蒐集必要的文獻資料。

由於文獻的闕失,王叔和的生平事蹟幾乎未曾流存,但他在醫學史上的兩大貢獻卻眾所公認:

其一是他曾保存整理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該書成書不久便散佚不存,由於王叔和年代距離張仲景不遠,又有職務上的便利,因此有機會進行蒐集整理,將傷寒學說流傳後世。對於醫學發展來說,王叔和的保存之功不可沒。當然,後世也有人推測王叔和可能是張仲景的親授弟子,但並無明確的證據。

其二便是撰寫了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極大地推動了中醫診斷學的發展,具有很高的應用和學術價值。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脈診作為中醫學的一種診斷方法,有其特殊性。用王叔和的話來說,便是“脈理精微,其體難辨”。脈診看似簡單,實則極難,不僅要精於醫理,而且要極為耐心細緻,對於指下的感覺要有靈敏而清楚的感知與判斷。一般而言,熟練的醫家通過長期的診療實踐,對脈診自然能夠有所會心,但這種感悟“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多半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更遑論要書寫下來,可謂是典型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此外,加上古代醫書傳授隱秘、醫家學識不一等原因,雖然前代脈學內容也有留存,但多深奧難明。正是目睹這種脈學發展的亂象,因此王叔和有為而發,系統總結此前的脈學知識,又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將其融為《脈經》一書。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脈經》全書約10萬字,分為10卷,皆圍繞著脈診而發:卷1論述脈象、脈理、診脈部位等。卷2論三關二十四脈、人迎氣口診和奇經八脈等。卷3論臟腑的脈診。卷4論遍診法與獨取寸口法。卷5輯錄扁鵲、張仲景、華佗等諸家脈法。卷6論臟腑病機與病證。卷7論汗、吐、下、溫、灸、刺、火、水等治法及熱病諸候。卷8論雜病脈證和治法。卷9論婦人、小兒諸病候。卷10為“手檢圖三十一部”,但是圖已亡佚,唯存部分文字。

《脈經》最大的貢獻在於將隱秘難明的脈學知識變得規範而系統。在此之前,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脈名繁多,脈象也沒有明確分類,含義模糊不清,有的一脈兩名,有的兩脈一名……種種亂象讓初學者往往摸不著頭腦,不知從何下手。

而王叔和則將各種病脈的脈象分類,確定名稱,並歸納了各種脈象的表現形態。經過這樣的梳理,脈學知識變得系統而條理分明。王叔和將脈象歸納為24種,包括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經過後世醫家的總結修訂,現在中醫臨床所提及的脈象一般也不過28種,正是在王叔和歸納的基礎上略有增加而來。

對於難以描述的各類脈象的特徵及變化,王叔和也儘量用精煉、形象的語言加以概括。比如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數脈“去來促急”,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弦脈“舉之無有,按之加弓弦狀”等。而且王叔和在闡釋脈理時,往往將脈象特點、徵候表現與治療等放在一起論述,其臨床價值不言自明。總體而論,王叔和所總結的24種脈象不但名稱劃一,而且對指感的描述言簡意賅,指標也很明確,很有實用價值,便於學習者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後世流傳極廣,成為醫家診脈的準則。

此外,《脈經》中還完善了由《難經》提出的獨取寸口脈的診斷方法,對寸、關、尺的部位進行了明確的說明。並且確立了寸、關、尺部位的臟腑對應原則,簡單而言,即診脈時兩手的寸、關、尺部位都有對應的臟腑,如左手寸部主心與小腸,左手關部主肝與膽,右手寸部主肺與大腸等,這些是最早的明確兩手寸、關、尺分主臟腑的方法,除了個別在後世略有分歧之外,大多沿用至今。

總體而論,《脈經》一書集此前脈學之大成,不愧為脈學發展史上的經典著作,後世醫家評價其“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可稱為該書對於脈學貢獻的精當總結。該書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不但成為中醫學子的必備典籍,而且很早就流傳到海外,比如日本在8世紀初,就已經仿照唐制,規定《脈經》是醫學生必修的教科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