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曆代瓷器官窯分別在哪裡?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今抖雲西西


官窯,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官窯是指由朝廷直接投資管理、產品完全由朝廷支配、使用的窯場。

廣義官窯則是指燒製朝廷定製瓷器或向朝廷供御的窯場。顯然,廣義官窯實際是官搭民燒,既燒造官家御用瓷器,又燒造民用瓷器。

按上述官窯之定義,在中國古代瓷器燒造近兩千的歷史長河中,自東漢中後期燒造出成熟的瓷器,一直到隋代,其實瓷器一直為朝廷和官家所專有的。直到唐代瓷器燒造得到空前發展,才有了瓷器"無論貴賤,天下通用之"的盛況。因此,完全可以說,隋及隋以前的瓷窯數量少,產品主要供朝廷和達官貴族使用,因而一定程度上都有官窯的性質。唐及以後開始大量燒造民用瓷器,才有了所謂官窯、民窯之分。但此時其仍屬於廣義官窯的性質。真正意義上的官窯、即狹義官窯則最早出現於兩宋及明、清時期。

按此,中國古代廣義官窯分別是:

唐代:越窯秘色瓷,慈溪上林湖 窯。邢窯白瓷,邢州內邱。

北宋:

汝窯,汝州清涼寺。瑪瑙入釉,以天青為最,蚯蚓走泥紋,芝麻釘支燒,不事裝飾,以型和釉取勝。

官窯,河南開封。造型典雅,青釉開片,銅口鐵足。

哥窯,浙江龍泉。造型古雅,通常開片,金絲鐵線

定窯,定州曲陽。精細白瓷,刻花裝飾,刀功犀利,芒口覆燒,釉有淚痕。

鈞窯,鈞州禹縣。青釉紅彩,燦如 晚霞。

南宋:官窯,杭州修內司、老虎洞

湖田窯,浮樑縣景德鎮

金代:定窯、磁州窯、耀州窯

元代:景德鎮窯,浮樑縣

彭城窯,磁州滏陽縣

明代:早期四大官窯

景德鎮,浮樑縣

龍泉窯,龍泉縣

鈞窯,禹州神垕鎮

彭城窯,磁州滏陽縣

明中後期:

御窯,景德鎮

清代:御窯,景德鎮。

中國狹義官窯,分別是:

宋代:汝窯、開封官窯、杭州修閃

司和老虎洞窯官窯。

明代:景德鎮-御窯、龍泉窯、鈞

窯、彭城窯。

清代;景德鎮御窯。

可見,所謂“五大官窯",是明清以來古瓷收藏界流傳下來的、對北宋廣義官窯的稱謂。


磁州大可


中國曆代瓷器官窯有 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 五大官窯和景德鎮窯、耀州窯,磁州窯。

汝窯: 舊址在現如今的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附近,歷史中宋代汝瓷位居“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汝瓷特點:

汝窯: 汝瓷的造型古樸大方,其中以名貴瑪瑙為釉,其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汝窯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官窯: 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建立,分為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為了做出區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

官窯瓷器的藝術特徵: 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稜和絃紋為飾。

哥窯:與官窯類同,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學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並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哥窯的藝術特徵為將“開片”的美髮揮到了極致,產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徵:由於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汙染程度也不盡相同,致使開片紋路呈色不一。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

鈞窯:鈞官窯窯址在河南禹縣(時稱鈞州)。

鈞窯典型特徵就是:“蚯蚓走泥紋”,它的形成是因鈞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卻的時候,有些介於開片和非開片之間的被釉填平的地方,會形成像雨過天晴以後,蚯蚓在溼地爬過的痕跡。

定窯: 窯址在河北曲陽。

定窯的藝術特徵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於色調上屬於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溼潤恬靜的美感,另一方面則由於其善於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將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一個新階段,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

景德鎮窯:在現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景德鎮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獨特風格,以“假玉器”之美稱名冠天下,並創造了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粉彩、素三彩、玲瓏、高溫色釉等精巧絕倫的名瓷。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治。

耀瓷以刀代筆的刻花裝飾最為精湛,運刀揮灑如行雲,刀下線條如流水,一氣呵成,刻成後紋飾奔放遒勁,線條活潑流暢,立體感極強,再施以透明的青綠色釉,燒成後更顯器物淡雅秀麗,格調高峻。裝飾技法以刻、印、劃、雕、堆、鏤空為主。

磁州窯在今河北省磁縣觀臺鎮。該地宋代屬磁州,故名磁州窯。所燒器物純供民間使用,品種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甕等,以白地黑花(屬釉下彩裝飾)為主要特徵。


美年達1


中國曆代瓷器官窯分別在哪裡?分別都有什麼特點?

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

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宋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但是,北宋官窯的爭議一直沒有停下來過,至今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





有空來喝茶


商朝就有原始瓷器。東漢燒出青瓷。三國時孫吳提高了青瓷製作技術。北朝時製作出成熟的白瓷。官窯分佈點有五大官窯。定窯在河北曲陽,白瓷為主,產品裝飾有印花。汝窯,河南寶豐,宮廷用瓷。瓷胎薄堅細,釉成天青色。清中帶藍。哥窯浙江龍泉,青瓷為主。官窯河南開封,為宮廷燒瓷器,釉色粉青為主,淡白為次。鈞窯河南禹縣,青中帶紅。叫鈞紅。有的是紫色。稱鈞紫。宋元時期,景德鎮為全國製造瓷中心,生產青白瓷著名,


用戶63854740767


中國古代五大官窯它們分別為: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古代五大官窯各自的特點分別如下:

一、汝窯:為五大官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

汝窯的藝術特徵是以青瓷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等是鑑別汝窯的重要依據。

二、官窯: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建立,有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北宋汴京(開封)官窯、南宋杭州修內司及郊壇下官窯。為了做出區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

三、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學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並非是宋代,而是元代。地址也不詳。哥窯的藝術特徵為將“開片”的美髮揮到了極致,產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徵:由於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汙染程度也不盡相同,致使開片紋路呈色不一。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金絲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產生韻律美。宋代哥窯瓷器以盤、碗、瓶、洗等為主。傳世代表作主要有哥窯青釉貫耳瓶、哥窯青釉魚耳爐、哥窯青釉海棠式花盆等。

四、河南禹縣的鈞窯:均窯有鈞官窯和鈞民窯之分。宋代五大名窯中,汝、官、哥三種瓷器都是青瓷,鈞窯雖然也屬於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為主的瓷器。鈞窯的顏色還有玫瑰紫、天藍、月白等多種色彩。專家指出,“鈞紅”的燒製成功則開創了一個新境界。藝術特徵鈞窯典型特徵就是“蚯蚓走泥紋”,它的形成是因鈞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卻的時候,有些介於開片和非開片之間的被釉填平的地方,會形成像雨過天晴以後,蚯蚓在溼地爬過的痕跡。傳世代表作有鈞窯月白釉出戟尊、臺北故宮藏有宋代鈞窯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五、河北曲陽的定窯:是最早為北宋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窯場,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定窯的藝術特徵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於色調上屬於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溼潤恬靜的美感,另一方面則由於其善於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將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傳世代表作有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折沿盤、定窯白釉刻花渣鬥、定窯白釉印花菊鳳紋盤等。

中國五大名窯是正式開創了燒製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製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


紫砂一姐


底款,有個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