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撰寫領導講話稿的“八段錦”


撰寫領導講話稿的“八段錦”

編者按:八段錦,是我國一種傳統健身方法,由八節動作組成,簡單易學,功效顯著。寫好領導講話稿,也有一個“八段錦”。

一腔激情滿懷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激情是一篇講話稿的生命力所在。帶著激情寫講話稿,就會靈感閃現,文采飛揚,亮點紛呈,佳句頻出。帶著激情寫出來的講話稿,群眾看了受鼓舞,幹部聽了增幹勁,領導講了提精神。

寫作中要有三種激情。

一是興奮的激情。接到寫作任務,要立即興奮起來、進入狀態。這就好比一個登山家,看到一座新的高山,產生強烈的征服欲。

二是戰鬥的激情。起草每一篇講話稿,都是一場戰鬥,必須務求勝利。為此,要做好吃苦的準備,挑燈秉燭,廢寢忘食,連續作戰,不勝不還。同時,也要掌握工作節奏,勞逸結合,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

三是期待的激情。講話的孕育、淬鍊和出爐過程,如同一個孩子出生、成長、成人的過程。每一篇講話稿,起草者都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滿懷關愛、充滿期待。這種期待,會讓整個起草過程充滿創作的動力。總之,激情是滲透到骨子和血液裡的對事業、對工作、對寫作的熱愛,它如同航船的征帆,鼓得越滿,船行得越快。

二肩道義妙筆挑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領導講話的“道”和“義”,就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態度。領導的講話,體現著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承載著群眾的期待、信任和囑託。

一方面,領導講話必須堅持真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理論的指導是寫好領導講話稿的根本保證。

另一方面,領導講話必須體現民心、民意。起草領導講話稿時,要始終把對人民群眾利益的關切自覺地滲透其中。只有把握住真理和民心,為文做到俯仰無愧,上不愧黨、下不愧民,才能使文字工作更好地擔當起以文輔政的職責。

三才妥當堂堂貌

文有三才,謂魂骨肉。魂,即文章的靈魂、主題、主旨;骨,即文章的結構、框架、體例;肉,即文章的內容。

一篇講話稿,魂骨肉三才俱足,才能神定氣足,“相貌堂堂”。反之,有魂無骨、肉,則是鏡中花、水中月;有骨無魂、肉,則是鐵疙瘩、硬木頭;有肉無魂、骨,則是棉花糖、豆腐腦。

寫一篇好的領導講話稿,必須注意魂、骨、肉的有機結合,以魂為統領,以骨為支撐,以肉為內容,做到精神明朗,體格健壯,血肉豐滿,渾然一體。

四方兼顧定基調

定好基調,必須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兼顧左右、立足自身。

吃透上情,要求準確、科學、全面地把握上級的意圖。比如對於一個縣來說,上情就是中央的大政方針、省裡的要求部署、市裡的實施意見。

摸清下情,要求深入掌握所轄單位、部門和地區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要傾聽基層幹部和廣大群眾的呼聲。

兼顧左右,要求善於橫向比較,學習借鑑兄弟單位、部門和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

立足自身,要求對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的情況瞭如指掌,清楚自己的特點、特色、特長和差距、問題、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對策和措施。

基調確定之後,還要注意凸顯主題,使主題鮮明如晴空之明月,確定如箭矢之標靶。唯此,才不會走彎路。

五點平衡擺佈好

講話稿的結構,必須平穩、牢靠、有力。搭好結構,需要考慮五點。

一是制高點,即從什麼高度去觀察思考,從什麼角度來展開論述,也就是通常說的出發點。

二是中心點,

最想突出的是什麼,最想說明的是什麼,最想解決的是什麼。

三是連接點,層次是否清晰,線索是否連貫,邏輯是否嚴密,層與層之間、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轉折過渡是否自然平穩。

四是平衡點,每一部分、每個問題、每個層次之間,著墨多少,比例大小,也就是通常說的“黃金分割點”。

五是支撐點,如何運用科學的數據、鮮活的事例等材料增強說服力和可讀性。

總之,一篇結構合理的講話稿,既不能頭重腳輕,也不能頭小尾大,更不能上下一般粗,須如古人講的“鳳頭、豬肚、豹尾”那樣,努力做到協調的結構美。

六個要素備材料

領導講話,一般都是要解決問題或推動工作。圍繞著問題和工作,需要講清楚六個要素。

一是講歷史,對過去工作進行回顧和概括,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二是講現狀,分析形勢,對當前工作所處階段、狀態和程度進行判斷和定位。

三是講癥結,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並說明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處理不當可能造成的後果,做到實事求是,不迴避問題、不推諉責任。

四是講對策,明確目標任務,提出指導意見,拿出對策措施。

五是講保障,

明確完成目標任務的資金、隊伍等方面的保障舉措,確保對策措施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六是講趨勢,站在新的起點上預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在做到心中有數的同時增強幹部群眾的信心。

當然,這六個要素,並不一定每一篇講話稿都齊全,往往要根據講話的側重點加以靈活運用。

七種語言配巧妙

領導講話稿不同於散文、詩歌、小說、學術論文等,其語言風格有獨特的要求。

具體地說,一要準確,避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名稱、數字、引用、標點符號、頁碼等基本內容出現錯誤,尤其是定性、定調的用詞更不能出錯,否則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二要直白,

直截了當,開門見山,一語中的,不能“九十里山路十八道彎”。

三要易懂,多用通俗的語言、群眾的語言,不用生僻的詞、冷僻的字,儘量多一些“下里巴人”,少一些“陽春白雪”。

四要優美,做到意境美、情操美、思想美,使人聽後如醍醐灌頂,充滿力量,受到啟迪,得到鼓舞。

五要清新,不矯揉造作,少講一些聽起來完全正確但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官話、空話、廢話、套話。

六要深刻,增強語言的思想性、穿透力,提出有見地、有針對性、科學透徹的主張。

七要凝練,

在做到前面六點的基礎上,力爭“意則期多,字惟求少”。同時,還應注意靈活運用修辭,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八處俱到功夫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寫好領導講話稿,關鍵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為此,要做到“八到”。

一是眼到,多讀、多看、多觀察、多發現。

二是耳到,多聽新聞、多聽講話、多聽意見、多聽指導。

三是嘴到,多問、多請教、多徵求建議、多參加討論、多交流想法,特別要善於與領導提前溝通想法,捕捉領導思想的閃光點。

四是腿到,多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行萬里路。腳上粘的泥土越多,文字中大地的芳香越濃。

五是心到,多思、多想、多悟,反覆琢磨思考,把問題想通想透。

六是手到,多寫、多練筆、多修改。“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七是“學”到,要重視研究領導的改定稿,從中學習提高。領導審稿時所作的改動,不僅僅是修改文字,更是對起草者思維方式和撰寫角度的校正。認真學習領會,才能更好地把握領導意圖,提高寫作水平。

八是“忘”到,稿成要達到讓人“忘記”的境界。要忘記個人、記住工作,時刻記住起草領導講話稿不是表現個人而是反映工作,使講話始終把握住全局;要忘記成績、記住不足,不斷記取失誤,加以糾正、改進和完善,在不斷學習總結探求中提高自己,使每一篇講話稿更加完美。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溫馨提示:推廣的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