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希特勒能否稱得上一名優秀的軍事家?

蟒蛇皮


如果說希特勒是一個軍事家,這沒有任何的問題。如果說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這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雖然學歷並不是直接和軍事能力掛鉤,但優秀的將領絕大多數都畢業於名校,希特勒從來都沒有上過軍事學校,而且實戰經驗也極其匱乏。他雖然參加過一戰,但是那時候他不過是個普通的士兵,他負責的是打仗,而不是指揮別人打仗。

雖然他的履歷不是很好看,但是咱們前面說了,稱呼他為軍事家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他的軍事天賦非常卓越。他沒有上過軍校,所以他的思維沒有被侷限住,敢於嘗試那些風險非常大的戰術。比如他大膽啟用了曼施坦因計劃,用四十多天的時間就拿下了德國,這成了他誇耀的資本。

但事實上,很多軍事家都能想出這樣的計劃,只不過他們覺得這個計劃風險太大,所以直接在提出的瞬間就被自我否定了。曼施坦因非常厲害,他敢提出這個計劃。而希特勒更厲害,他竟然敢採用這個計劃。


要知道,如果閃電戰失敗的話,那麼希特勒非常有可能滿盤皆輸。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選擇了最激進的方法,的確是出乎意料, 希特勒非常享受這種被人崇拜的感覺,所以他開始過度干涉戰爭。幸運女神不會一直眷顧一個人,在很多場戰役當中,德國軍隊本可以取得勝利,但是在希特勒“英明”的指揮之下,德軍最後以失敗告終,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如此。

當時德國軍隊如果後撤保護有生力量,完全有能力在修整完畢後發動第二次進攻。但希特勒堅持不讓德軍撤退,支援的部隊有沒有及時到來,這讓德軍損失慘重,而導致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就是希特勒,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其他人在犯錯後會改正,而希特勒比較可怕,他不是知道自己做錯不改,而是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希特勒能將指揮軍隊的權力移交到將領手中,那麼德軍的境況可能不會如此悽慘。希特勒在處理內政方面的確是可圈可點,但是尺有所短,軍事方面希特勒的確是不太擅長。


因為他缺乏系統性的知識還有全局性的戰略眼光。指揮軍隊不是兒戲,如果只憑借自己的小聰明,那麼戰爭的結果將會是最好的教訓。而希特勒本人,則是最好的反面典型,這種情況在其他的國家絕對不會出現。

如果其他國家的總指揮犯了這種錯誤,那麼民眾的抗議聲絕對會一浪高過一浪。總指揮要麼下臺,要麼更改自己的戰術。而德國比較特殊,在希特勒掌管德國的時候,他採取的是獨裁。整個國家都是希特勒的一言堂。

民眾們把希特勒當做是信仰,無條件崇拜。即使有那些相對理性的人,他們也絕對不敢質疑希特勒。即便他們發出了吶喊,希特勒也不一定能聽到。不得不說,這種情況是悲哀的。而希特勒的獨裁,也註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夏目歷史君


要我說,希特勒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戰略家,他的失敗在於選了兩個豬隊友。

希特勒利用列強的綏靖政策,滅掉了波蘭、捷克、丹麥等國,極大增強了實力。隨後,他發現英法根本就沒有和德軍作戰的勇氣,只敢躲在工事後面喊喊話。所以,大軍迅速調轉槍口南下攻打法國,所謂歐洲第一陸軍強國在短短1個月內就被征服。

但是,希特勒並沒有殲滅一起躲在戰壕裡的英軍,這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勝利的基礎。希特勒的這個做法很明顯,不想過多刺激英國,只要英國老實在島上待著。

事實也確實如此,希特勒之所以能夠集合550萬大軍攻打蘇聯,就是看到英國已經被嚇破了膽,知道他們不敢染指歐洲大陸。當然,英國表面上也不能認慫,所以也對德國進行過幾次象徵性的轟炸。

希特勒萬萬沒想到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將美國人拉入了戰爭,並且還是敵對陣營!美國的參戰首先就像一針強心劑,鼓舞了反法西斯陣營的士氣,人們終於見到了勝利的曙光。其次,美國援助源源不斷的運到了蘇軍手裡,讓蘇軍鳥槍換炮。最後,美軍數百萬人馬躍躍欲試準備在北非、南歐和西歐海岸登陸。大家都知道,希特勒另外一個隊友除了添亂也沒別的用處。所以,希特勒在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蘇軍時,還要分兵到別處去。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希特勒手裡的資源越來越少。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了。


試想,假如沒有日本和意大利添亂,讓希特勒與蘇聯全力作戰,我相信蘇聯打到最後是一定會輸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怕敵人如狼似虎,就怕隊友愚蠢如豬!

最後,希特勒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


歷史風暴


希特勒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卻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


在整個二戰時期,很多德國名將都對希特勒插手戰場指揮非常的不滿,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曼施坦因不止一次的要求希特勒不要再插手戰場事務。


在數次勸告無果後嗎,曼施坦因甚至直言不諱的告訴希特勒,打仗是軍人的事情,不是政治家的事情。

希特勒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在二戰爆發前,希特勒大部分時間都在搞政治,他的軍事生涯非常的短暫,只是一個參加過一戰的普通老兵,根本沒有指揮過大部隊作戰。


不過希特勒的軍事天賦十分的出色,雖然沒有上過一天軍校,但是希特勒的戰略眼光卻非常的高明。在接受德國後,希特勒大膽啟用了古德里安等人,率先採用了裝甲集團的作戰方式,在閃擊法國期間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戰果。

在德國發動對法國的總攻之前,希特勒大膽啟用曼施坦因,採用了曼施坦因計劃,繞過了馬其諾防線,僅僅用了四十多天就順利拿下了法國。


從希特勒在法國戰役期間的表現來看,希特勒的戰略眼光非常的長遠,敢於使用全新的戰術,稱得上是一個出色的戰略家。然而希特勒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希特勒的性格十分的自大,在法國戰役結束後,希特勒曾經驕傲的說:我沒有上過一天軍校,可是我攻佔了大半個歐洲。

正是由於這種自負,希特勒經常插手戰場的指揮,他認為自己的眼光要比其他將領更加的長遠,絲毫不考慮戰場的客觀情況。


在法國戰役時期,希特勒誤認為空軍就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軍隊,便讓裝甲部隊停滯不前,派遣了空軍轟炸機前去轟炸盤踞在敦刻爾克的30多萬英法聯軍。然而二戰時期空軍只是陸軍的輔助性力量,單獨作戰的空軍根本沒有辦法消滅30多萬英法軍隊。最終英國組織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將大部分被困的部隊運到了英國,為諾曼底登陸積蓄了力量。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希特勒不允許部隊後撤,又無法抽出力量救援被困的部隊,最終導致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


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希特勒一再拖延進攻時間,在關鍵時刻又將主力裝甲部隊調走,間接導致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國軍隊節節敗退,希特勒對戰場指揮的干預也越來越多。由於希特勒常常歇斯底里的指揮,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希特勒忽然給曼施坦因下達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命令,造成曼施坦因的計劃全面崩盤。

曼施坦因在戰爭後期經常違背希特勒的命令,在幾次爭論過後,希特勒將曼施坦因解職。


希特勒的專斷獨行,給二戰時期的德軍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如果希特勒能夠將指揮權交給將領,蘇德戰場的局面可能有所改觀。從希特勒後期所犯的錯誤來看,希特勒只是一個戰略家,卻不是一個軍事家,更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


歷史總探長


希特勒是當時歐洲最有戰略眼光的人,在二戰中少有西方將領能如同他這般戰略長遠,可以說希特勒這個人不能單純從軍事家的角度去評價。

從當年奮力發展空陸一體化作戰這一點來看,希特勒預見到了二戰的機械化模式。


所以在戰爭開始之前,希特勒基本就制定了征服歐洲的計劃,且這份計劃無疑是完美的,他為納粹德國指明瞭一條戰略道路。

只要按照這個戰略計劃推進,德國就能一步步征服整個歐洲,從現在來看,這個戰略分三步走。

首先就是吞併周邊爭議領土,並且收回蘇臺德地區,而又吞併有日耳曼種族生存的周邊小國地區,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

再解決這些零零星星之後,德國便是展開第二步,那就是解決後顧之憂,所以德國同蘇聯簽訂條約,並且同時出兵瓜分了波蘭。

完成第二步之後,德軍立馬調轉槍口,直接開始第三步,利用機械化部隊突擊法國,將其滅亡之後便是開始打擊英國。

這三步的完成基本奠定了德國對歐洲的掌控,而此時意外的就是英國繼續硬撐著沒有和談,而德國海軍力量不足以征服英國。



然而對於德國來說,歐洲大陸已經在手,德國不得不考慮更長遠的威脅,那就是蘇聯這頭巨獸,因為此時的蘇聯發展實在太快了。

事實也證明若是德國放任蘇聯再發展個兩三年,那麼一切都將會逆轉,屆時就是蘇軍的機械化部隊橫掃西歐。


所以德國要突擊蘇聯,乘著優勢還在之際一舉蕩平蘇聯。然而這個時候美國參戰了,且蘇聯硬是抗住了。

在如此情形之下,德國最後同蘇聯和談的機會都沒有了,畢竟美國的參戰使得天平瞬間傾向了同盟國那一邊。


小司馬遷論史


對於希特勒,拋開正義性角度,從軍事家的角度評價,貝勒認為,可以用這十二字評價希特勒:“合格的戰術家,拙劣的戰略家”。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之後,在短短的幾年內,將在一戰中工業遭受毀滅式打擊,戰後面臨割地賠款,經濟幾乎全面崩潰的德國,硬是在短短的六年之內,將德國國民經濟恢復到一戰前水平,德國的工業躍居世界強國之列。從這裡我們可以講希特勒是一個合格政治家。

但是從軍事家角度看,希特勒根本稱不上一名優秀的軍事家。只能稱為:“合格的戰術家,拙劣的戰略家”。

具體原因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分析:

其一、合格的戰術家。

希特勒,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因河畔布勞瑙,參加過一戰,作為一個生活在德國底層的小民,在一戰後,德國戰敗,德國戰後面臨割地賠款,經濟全面崩潰,德國失業人口劇增情況下,希特勒借助當時德國民眾對政府不滿,從而大肆鼓吹自己的理念,從而獲得德國民眾支持,稱為德國領導人,這一點從而為希特勒狂傲自大埋下基礎。

在希特勒出兵閃擊閃擊波蘭之後,二戰全面爆發,由於德國在二戰爆發前幾年雄厚的工業基礎支持,加上“第三帝國”擁有一批高超的戰術指揮官,如:隆美爾、曼施坦因、隆美爾等一大批名將。

德國在二戰初,其開創的閃電戰新戰術,利用裝甲部隊的速度優勢,快速突擊他國,從而在短時內滅掉他國。

德國充分發揮閃電戰的優勢,在二戰爆之初,在短時內橫掃歐洲各國,自稱歐洲第一陸軍軍事強國法國佬在德軍攻勢下,堅持一個月有餘滅國,其餘西歐小國有的在不到24小時就被滅國。德國在二戰初可謂做到手捏英國佬,腳踹法國佬。

從這些可以得出,希特勒稱得上一位:“合格的戰術家”。

其二、狂妄自大。

當德國裝甲部隊快速推進之際,準備一舉把圍困在敦刻爾克英法數十萬聯軍趕到英吉利海峽中喂鯊魚。

而作為德軍最高指揮官,希特勒此刻卻下令德國前鋒裝甲部隊原地駐守,不允許前進。

希特勒認為英法數十萬聯軍根本無路可逃,欣然接受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提議,讓地面裝甲部隊配合,利用其強大的空軍優勢,足夠可以摧毀敦刻爾克的英法數十萬聯軍。

其結果就是由於希特勒的狂妄自大,致使在敦刻爾克英法數十萬聯軍神不知鬼不覺地撤離到英國本土。這為英法聯軍後來諾曼底登陸積累基礎。

其三、拙劣的戰略家。

在西線戰線還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下,由於希特勒的狂妄自大,過於自信。就倉促準備發動東線戰場。

希特勒過於自信,認為憑藉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優勢,可以在蘇聯冬季來臨之前,攻佔莫斯科,從而可以徹底佔領蘇聯。

在快速佔領蘇聯之後,在調轉槍頭解決西線戰場問題。可是讓希特勒萬萬沒想到,蘇聯軍民的抵抗意識如此激烈,致使進攻德軍的精銳隊部,深陷蘇德戰場。當莫斯科的冬季來臨之際,德軍還未拿下莫斯科,由於希特勒的狂妄自大,致使德軍精銳在莫斯科會戰中,凍死凍傷數十萬。

當蘇德戰場進入相持消耗階段時期,德國國力明顯供應不上,蘇聯的戰爭優勢逐漸顯露出來。而進入戰爭後期,德軍在蘇聯戰場一敗再敗,蘇德戰場眾多德軍前線集團軍群高級指揮官,請求德國撤退,或者改變戰術時,希特勒會盲於直接干預前線指揮權,盲於瞎指揮,造成眾多戰略上失誤,從而加速蘇德戰場德軍敗退速度。

因此,從西線戰場還未完全徹底解決,貿然倉促發動東線戰略角度看,希特勒稱得上:“拙劣的戰略家”。

貝勒說:拋開希特勒發動二戰的非正義看,希特勒利用自己的演講優勢,從一個德國普通大眾角色,一躍成為德國領導人。

在接手一個千瘡百孔的德國,在短短几年內,到二戰全面爆發前,使德國一躍成名列世界前茅的工業強國,德國的百姓生活水平也恢復乃至超越一戰前水平。

這一切不得不說歸功於希特勒,因此,從中這裡可以看出希特勒是一位合格的戰術家。

但是在二戰中,希特勒狂妄自大,在西線戰場還未完全解決情況下,貿倉促發動東線戰場,最終致使“第三帝國”走向滅亡。

因此,從戰略家角度看,希特勒稱得上:“拙劣的戰略家”.


梅花三弄說歷史


這個問題讓希特勒非常尷尬。

這就好像是問鹿晗是不是一名資深的老戲骨一樣,希特勒連軍事家都不是,何談優秀不優秀呢?

作為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的能力是毫無疑問的,但這並不代表希特勒可以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軍事領域。

從1939年全面挑起二戰開始,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之下閃擊波蘭、橫掃西歐,差點消滅蘇聯,實在是大筆如椽。

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綜合國力上的硬傷,希特勒一定可以徹底消滅蘇聯,進而統一歐亞,甚至稱霸世界。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說明希特勒在軍事領域的造詣有多高。

事實上希特勒的強項並不是軍事領域,在靜夜史看來,希特勒在軍事領域最高的造詣就是沒有造詣。

一直以來希特勒都以演說家的身份出現,事實上他也確實是政治領域的弄潮兒,從最初的啤酒館暴動到撰寫《我的奮鬥》,並著手擴大納粹黨,組建自己的衝鋒隊,依靠著無與倫比的演說和組織能力,希特勒在德國政壇越來越駕車就熟,這些都促使希特勒在1933年最終登上德國總理寶座,並在總統興登堡去世後,成為其國家大權於一身的元首。

從1923年發動啤酒館暴動,到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寶座,希特勒的政治奮鬥歷程長達10年。但從接手千瘡百孔的德國到帶領德國重回歐洲強國地位,希特勒只用了6年。

除了玩弄政治的能力,希特勒在挽救國家經濟方面也頗有建樹,尤其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共產主義浪潮風起雲湧的大環境下,處於夾縫中且元氣大傷的德國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東山再起,充分說明了希特勒超乎尋常的戰略眼光。

可以說希特勒在戰略方面是無可挑剔的,他敏銳地認識到當時的西歐國家“反蘇壓倒一切”的價值取向,利用他們的綏靖政策,瘋狂擴充軍備,謀求恢復德國的大國地位,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且在德國閃擊波蘭前,希特勒利用非戰爭手段,吞併奧地利,兼併蘇臺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不知不覺間已讓德國擺脫了戰敗國地位。在德國一戰後的崛起之路上,希特勒絕對功不可沒。

而且在二戰爆發初期,希特勒也能夠審時度勢,利用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吃掉波蘭西部,而後利用和蘇聯的短暫合作橫掃西歐,最大限度避免了德國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

而且因為希特勒大膽啟用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將領,使德國的閃擊戰大放異彩,推動了戰爭方式的全面革新。

但歷史發展一再證明,有戰略眼光不一定成為戰略大師,而戰略大師也不一定是優秀的軍事家,這種情況對於希特勒非常適用。

雖然年輕時的希特勒為了德意志的夢想加入德軍參加一戰,成為一名光榮的下士,並獲得了令他引以為豪的鐵十字勳章。

但希特勒畢竟戰場經驗嚴重不足。特別是在謀求德國大權的過程中,希特勒根本就沒有到一線戰場鍛鍊的機會,也沒有時間學習軍事理論,這使得希特勒在軍事方面的思想事實上是與現實嚴重脫節的。

所以就和劉邦一樣,雖然有統馭將領的能力,卻沒有帶兵打仗的本領,所以希特勒不可能是優秀的軍事家。

不過悲劇的是,希特勒對於自身的這一特點似乎並沒有深刻認識。除了經常越級指揮架空將領,希特勒還常常根據主觀判斷否定將領們的正確決策,也就是主觀意志支撐下的軍事冒險,這對於國家而言無疑是巨大災難。

事實上因為德國即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和美蘇等國匹敵的尷尬局面,使得即使納粹德國用短短數年時間便東山再起也無力徹底扭轉德國腹背受敵的悲劇現實。

在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希特勒想要成功,就必須不走尋常路,軍事冒險成為德國崛起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也正是靠著這種“意想不到”,希特勒在前期才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戰爭最後拼的必然是綜合國力,一兩次軍事冒險的成功並不能改變德國不夠強大的事實。

所以納粹德國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但希特勒作為納粹帝國的戰略大師,確實為二戰前德國的東山再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嚴格說來,希特勒連軍事家都算不上,更遑論優秀。在軍事上,他可能還比不上他眾多的元帥和將軍,如倫德施泰特、鄧尼茨、隆美爾、曼斯坦因等。希特勒獲得政權統治德國,發動世界大戰並在初期舉得輝煌的勝利,並非因為他的軍事才能。

作為一國領袖,希特勒的政治智慧,縱橫捭闔的才能,也沒法與同期的羅斯福、丘吉爾等人相比。總體而言,他在政治上不夠老謀深算,在軍事上也缺乏遠見,這集中體現在他的三大戰略性錯誤,直接導致德國最後的失敗。

一,發動旨在為登陸英國掃清障礙的不列顛空戰又不死磕到底,敦克爾刻甚至放棄甕中捉鱉,給了英國喘息之機。二,入侵蘇聯兩線作戰,在打下蘇聯的城鎮後,不佔領不統治,不將其轉換成自己的資源。三,對美宣戰,導致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美國各種戰略和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敵國敵軍。

希特勒的成功,除了歐洲各國、甚至包括美國,因為一戰及大蕭條後自顧不暇因而綏靖主義盛行,還因為當時德國國內的形勢,需要希特勒這樣的政治強人,向德國人民開出他們希望並喜歡聽到的承諾。從重建納粹黨到登上權力之巔,希特勒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

另一方面,希特勒是一個極富天才、極其有感染力的演講者。許多納粹忠追隨者,都是在聽了然特勒的演講之後,把他當神一樣來崇拜的。所以,希特勒的成功,很大部分是他宣傳上的成功。在這一方面,戈培爾功不可沒。

1930年,希特勒和納粹黨發動了旋風般的、十分現代化的系列宣傳運動,這在德國前所未有。希特勒在全國各地巡迴發表演講,有時一天兩三個城市,參加各種各樣的集會,做出各種姿勢讓人拍照,和老婦人握手,親吻小孩的臉,籤售他的自傳《我的奮鬥》。

戈培爾自己,除了是一個天才的演講者,還是一個天才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他精心設計自己和希特勒演講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如何讓聽眾等待,聲音什麼時候高什麼時候低,什麼時候嘎然而止,什麼時候高呼“嗨”並行納粹式舉手禮,以及現場燈光和音樂的運用等等。

此外,他還策劃和組織各種希特勒不用出場,但是宣傳希特勒、宣傳納粹政治主張和經濟復甦計劃的集會、燭光或手電筒遊行、電影和舞臺劇。戈培爾讓納粹的宣傳海報,貼到了德國的每一個角落,印發的小冊子,幾乎能讓德國人手一本。

納粹二戰初期的閃電戰取得一系列輝煌勝利,不能掩蓋希特勒和納粹黨本質上的缺陷。從當上元首到徹底覆滅,希特勒的王朝只存在了12年。除了因為希特勒軍事和政治上明顯的短板,還因為納粹的種種主張是反人類的,因而不可能逃避滅亡的命運。


世界真的很大


軍事家算不上吧,不過勉強可以算半個戰略家。

拋開正義與否不談,希特勒

上臺時面臨十分危機的場面,由於一戰戰敗,原本強大的德國陷入一窮二白的地步,由於實在太窮,要不到錢的法國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

三十年代中期開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全面爆發。德國處境更是艱難,餓殍遍地,百姓窮困潦倒,加上通貨膨脹,德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了振興,他的第一個目標是被法國佔領的萊茵蘭非軍事區,法國雖然實力強於德國,但是由於國內的保守情緒,希特勒洞察了這一切,所以在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毅然出兵萊茵蘭,正如希特勒預料,法國除了警告以外再無其他。

希特勒的長處不僅在於演講能力,更厲害的在於他能夠洞察敵人的想法,他賭英法不想把戰爭規模擴大,於是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他知道英法不會為盟友拼命,於是一個月之內滅亡波蘭。

吞併了波蘭,希特勒再次面臨抉擇,是東方的蘇聯還是英法。事實證明,希特勒再一次選對了。

面臨選擇,希特勒總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的確是一名戰略家該有的素養。

為什麼說他是半個戰略家,因為總是出點問題。

在西線戰爭沒有結束的情況下,全面對蘇開戰,使德國面臨兩線作戰,兵家大忌。希特勒錯誤的估計了非洲戰場的重要性,相當大的兵力精力一直被牽制在非洲,尤其是隆美爾,如果他在蘇聯戰場,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戰術上,希特勒是傳令兵出身,戰術方面能力有限,所以他才會過分信任空軍,放跑了敦克爾克的三十萬英法聯軍,所以他才會命令保盧斯死守斯大林格勒,第六集團軍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希特勒在戰略上確實有一手,戰術能力有所不足。


視野新觀


希特勒,首次採用坦克、裝甲、自行火炮、摩托化、空降突擊、強擊機、轟炸機、殲擊機等多兵種,合成作戰,快速突破,縱深打擊、鉗形包圍等現代化軍史斬新理論,一度軍事戰果輝煌無倫,兩週佔波蘭,一個月滅法國,卷席全部歐洲。蘇德交戰,僅兩週全殲蘇聯空軍,直到攻克基輔,蘇軍一線防禦主力,幾乎被殲殆盡。此時希特勒輕心大意,揮德軍一百五十萬強大的中央集團軍,鋒芒直指蘇聯心臟莫斯科…在法國、英國與蘇聯和德軍初戰的慘敗中,他們也迅速學習吸收德軍長處,開始大量生產坦克裝甲火炮各類戰機,並迅速投入廣大的戰埸廣泛使用,己開始形成對德作戰有效反擊力量。出現了兩個大亮點。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雷達,迅速準確判明強大德國空軍攻擊參數,成功有效首次擊破德軍空中優勢。為英美聯軍反制德軍帶來勝機。美國海軍導入音納技術,打破了德軍的潛艇狼群戰術的海域封鎖。於是大批美援源源不斷流向英國與蘇聯。莫斯科己充分做足迎戰準備。德軍的弱點開始顯現出來…佔領遼闊的土地上由於大量遊擊部隊的襲擊與鉗制,後勤能力嚴重損失。有兩個戰例特別令人回味,蘇聯敵後遊擊部隊在廣泛的游擊戰中共殲滅德軍30萬,擊斃德將軍15名,使德軍前線部隊的後勤能力損失高達3/4。南斯拉夫在鐵托領導下的游擊戰中竟牽制住50萬德軍。列寧格勒在朱可夫指揮下極其成功防守並牽制50萬德軍,為蘇聯廣大軍民在嚴重的失敗中,終於帶來勝利曙光,極大振奮了蘇聯人民。美英也不失戰機,及時利用德軍主力深陷蘇聯戰場,暫處劣勢之際,大規模空襲德國,炸燬德國70%工業,使得德國基本失去戰爭能力。北非,巴頓徹底蕩盡德軍實力。不可一世的強大德軍終幹呈齊魯之末,兵敗莫斯科…希特勒是一個人類有歷以來極其出色的軍事家,使得人類戰爭能力形態與軍事理論技術有革命性大飛躍,不能因為他軍事失敗與政治上的作惡多端予以簡單否定。


高友峰1


他不算一名優秀的軍事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德國在二戰初期的成功,很大部分是由德國軍人完成的。

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鄧尼茲和隆美爾等等德國的軍事將領不少,這些才是支撐希特勒的重要支柱。

但希特勒還是有一定的軍旅生涯的經驗,而且善於向德軍將領們取經問道,相當於他的地位屬於主持人的地位,而將軍們是專家的地位,二者經過會商制定出各種攻略方案。

依靠完備的攻略方案和充足的軍備,德國在二戰初期打得順風順水,當然其中也和希特勒的政治謀略有相當大的關聯,若不是其靠坑蒙拐騙兼訛詐,相信德國的國防軍也不會取得如此大的進展。

這一部分充分說明一個事實: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乃至後期,將軍們希望希特勒重拾政治專業,奈何希特勒不聽,執意搞自已非專業的軍事,鬧得整個二戰的德國垮了,全垮。

值得說明,希特勒正式接手德國軍事的點是在莫斯科保衛戰。

從這段開始到末日來臨,希特勒的軍事路線很簡單,就是不斷地用德國所有資源去填補,如同賭紅眼的賭徒。

這樣的軍事素養配得上優秀的軍事家?

呵呵,肯定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