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他殺了愛他的父親和妹妹,留下痛不欲生的媽媽!凱文怎麼了?

一個十五歲的美國高中生在離滿十六歲還有三天時,精心策劃了一個慘案,他不但射殺了九個同學和老師,還殘忍地剝奪了自己的爸爸和妹妹的生命。他給了媽媽一條生路,不是想讓她活著,不過是想讓她成為這出悲劇的觀眾,生不如死!凱文,他是怎麼了?

全書以殺戮事件後媽媽伊娃給已在天國的丈夫富蘭克林寫信的方式,一點點把凱文從出生到長大後成為一個殺手的過程描寫出來,但是直到最後,凱文他怎麼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依然是一個問號,也許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

他殺了愛他的父親和妹妹,留下痛不欲生的媽媽!凱文怎麼了?


我從未想過,一個孩子,會給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伊娃不知道懷一個孩子,需要無私奉獻,控制飲食,改變作息,在愛人心中退居二線。甚至,連自己鍾愛和引以為傲的工作都暫時終止。沒有做好當媽媽準備的伊娃,從凱文出生那天起,就因為凱文的到來對自己生活造成的巨大改變,有了情感上的疏離。這疏離也導致了凱文的反叛和隱藏的敵意。凱文出生後,每一步都像對母親的宣戰,從嬰兒期無休止地哭鬧,到中學時陷害老師,陷害同學,傷害妹妹,直至黑色星期四的暴發

你從來都不想要我,對吧!

凱文從出生那天起,就給媽媽帶來了混亂不堪的生活,他不吃奶,拼命的哭鬧。稍大一點,沒有喜歡的東西,也沒有任何愛好,對一切事物都極為淡漠和漫不經心。他感知到媽媽對他隱藏的陰暗內心的洞察,也感知到媽媽對他的冷淡。他在爸爸面前扮演一個好孩子,在媽媽面前展示惡毒和刻薄。也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在媽媽面前的表現,是想要激起媽媽對他的重視和關注。

媽媽照顧他的起居,給他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母子的情感,從未交融。

在一次探視中,獄中的凱文對伊娃說:你從來都不想要我,對吧!

媽媽:你就要有個伴了,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肯定會喜歡他的!凱文:要是我不喜歡呢?媽媽:你會慢慢習慣的!凱文:習慣不一定就喜歡,你習慣我了!你會後悔的!

伊娃內心裡對凱文的失望,讓她想重新要一個自己想要的孩子,她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重新教育一個孩子的準備。可是老公和兒子都不希望這個新生命的到來。老公知道她內心已經放棄了兒子,在老公的眼中,兒子從來都不是問題孩子,他很優秀!他根本想象不到陰暗的想法會隱藏在凱文的內心深處。

凱文對媽媽說:你習慣我了!凱文沒有說出來的話:你雖然習慣我了,但你仍然不喜歡我!

他殺了愛他的父親和妹妹,留下痛不欲生的媽媽!凱文怎麼了?

凱文用酸毀掉妹妹的一隻眼睛,而妹妹眼睛被毀的真相被媽媽洞察,但卻沒有證據予以證實。爸爸根本不允許也不能接受妻子把兒子想得如此陰暗,因此萌生了和伊娃離婚的念頭。

他殺了愛他的父親和妹妹,留下痛不欲生的媽媽!凱文怎麼了?


凱文知道媽媽是察覺到他真正內心的人,爸爸溺愛他,他卻從內心不喜歡甚至看不起爸爸,因為爸爸竟然一點都看不到他的內心深處。只有媽媽,才是他勢均力敵的對手!

電視臺主持人:過去幾年,太多像你那樣的年輕人捲入了殺人狂歡。凱文:這個世界分成兩種人,看的和被看的!人們想看發生了什麼事,發生的事情可以定義為出了壞事。觀眾越來越多,你們需要我們!沒有我們,你們能做什麼呢?除了看我們!

而媽媽伊娃,作為一個有亞美尼亞血統的美國人,她總是把美國當成一個要隨時離開的地方。她眼中的美國是一個喜歡給這個世界發號施令的地方。它拍電影,賣可口可樂,把星際迷航輸送到遙遠的爪哇國,它是這個世界一切行動的中心,一個你必須與之保持某種關係的國家,即使那是一種相互仇視的關係。無論你是否喜歡,無論你身處何方,它都會找到你頭上。說它幾句壞話就像譴責了整個宇宙。

文中列舉了美國發生的眾多的校園槍擊案,槍手們好像希望成為明星,不斷的打破上一個案件的記錄。而更讓人迷惑的是,所有槍擊案中的孩子,都來自於中產階級家庭 ,沒有哪一個來自某個城市的貧民窟。他們家裡有車有房,父母都是白人,每年都可以出國度假。

他們不缺什麼,生活對他們毫無意義,需要一些事,去打破現有的平淡和無趣。

慘案發生後,伊娃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思考,想弄明白這個孩子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

直到伊娃看到電視臺對凱文的訪談,她看到了凱文床上貼著她年輕時候的照片,那張照片在妹妹出生後就消失不見了,她一直以為是被凱文撕毀了。她聽到凱文說他經常去書店看她寫的書,她在凱文回答主持人的話裡聽到了自己曾經表達過的觀點。

他殺了愛他的父親和妹妹,留下痛不欲生的媽媽!凱文怎麼了?


凱文怎麼了?

1、從嬰兒時期就缺失的的親密關係,親密的撫觸,快樂情緒的渲染,滿含愛意的凝視,應該是建立親子關係的第一步。而凱文從嬰兒期開始就感受到了來自於媽媽的嫌惡。

2、獄中的凱文問媽媽,那毀壞的地圖,你為什麼一直留著。媽媽說,它用來證明你的惡意,提醒我你的惡意不是我憑空想象出來的。幼兒時期調皮,使壞,小凱文破壞媽媽的地圖,其實是想要得到媽媽的關注,希望媽媽留在地圖上的目光,重新收回到他的身上。

3、少年時期的不信任與猜疑。凱文的小夥伴在高架橋上用石塊扔橋下疾馳的車,媽媽根本不相信凱文的話,認定他就是始作俑者,認定凱文才是出壞點子的壞小孩。

4、妹妹出生後情感的失衡。原本凱文獨享的爸爸的愛,被妹妹分走一半。而媽媽根本不願意凱文接觸到妹妹,生怕凱文傷害她。這讓凱文生出了毀滅一切的想法。其實在某一時刻,凱文心底曾流露出對妹妹的愛意。

5、整個社會浮躁和扭曲的價值觀,對生命缺乏應有的敬畏,對法律的輕視,讓凱文之類的青少年一個個幹起了殺戮的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文章的最後,凱文希望在轉到成人監獄後,媽媽仍然能去探視他。

他送給媽媽一個自制的小棺材,乞求媽媽千萬不要打開它。媽媽幫他說完他沒有說出來的話:埋葬它。小棺材裡,應該是妹妹的那顆玻璃眼珠。

他們都想把生命中有些東西,深深地埋葬。

凱文,你怎麼了?告訴我為什麼!

我以前覺得我明白,但是現在,不那麼確信了!

他殺了愛他的父親和妹妹,留下痛不欲生的媽媽!凱文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