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王維從一出生開始,註定與佛和禪有著不解之緣。

我們從他的名字可以看到,王維字摩詰,而維摩詰三字連起來,正是古印度毗舍離的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他虔誠修行,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聖果成就,修成了“煩惱即菩提,不離生死、不證涅盤”的不二法門,是佛教諸大菩薩入世之代表。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王維

一、王維與禪的淵源

王維幼年喪父,是母親將他撫養長大的。他的母親是佛教禪宗北宗大師神秀的親傳弟子、北宗七世祖普寂禪師的俗家弟子,是一位精通佛法的在家居士,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她的影響下,王維從小信奉佛教,長年吃齋唸佛,過著樸素簡單的生活。也可以說,王維童年時便種下了佛禪的慧根,這種慧根影響了他的一生。

王維少年時便才華橫溢,二十一歲中進士,先後做過拾遺、御史、郎中等官職,曾擔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身在仕途,心在禪境,雖因生活所累不得不出仕,但他的心是嚮往山林、渴望自由的。他在官場特立獨行,不拉幫不結派,很少參與政治鬥爭,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性,追求內心的和諧。他人在官場,心卻在修行,因為《維摩經》上說,只要有修行之心,在官在野都可以做到心靈的解脫。

王維喜歡與佛門中人交往,他的朋友中,有很多佛門高僧。禪宗南宗的神秀禪師是他的好友,神秀禪師的“色空有無”觀對王維的影響很大,王維也學會了用“有”和“無”的辯證關係來看待世界。正如他的詩中寫的那樣:“心舍於有無,眼界於色空。故目可塵也,而心未始同”。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王維

王維思想的轉變固然與少年時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但也與他的人生經歷分不開。他年末弱冠時,便以文章聞名,而且多才多藝,“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

王維甫到長安,便以風流倜儻的外形和滿腹的才華而名動長安,是長安王公貴族門上的常客。特別是他在開元九年高中狀元之後,他的詩,意氣風發、斗酒百千,朝氣蓬勃,活脫脫是一個睥睨天下,壯志凌雲的青年才俊。

王維在《少年行》中寫道:“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誰能想到,王維將來會和佛門之間產生那麼深的淵源呢?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如果王維的人生沒有挫折,也許他的成就不會有那麼高。在中狀元半年之後,他便伶人舞獅案的牽連,被貶出京。雖然四年後又重新調回長安,但不久之後,妻子的離世給了王維一個更大的打擊。

在被貶外放的日子裡,妻子與自己相濡以沫,兩人感情特別深。此時的王維已對仕途產生了厭倦,他在寫給孟浩然的詩中流露出了這種心境:“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累遭打擊之後的痛悟,讓王維的心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王維生活的年代,佛學東漸已久,佛教在中國發展十分成熟,形成了天台、華嚴、禪宗等各個宗派,士大夫中儒釋統合已成為一種潮流。在佛教各個流派中,以“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為主旨的禪宗更加容易被士大夫階層接受。禪宗講究“頓悟”,宣傳“無修無念”,並不以成佛涅磐為終極修練目的,而是將對自然的追求作為修行的目的。修行從此擺脫了苦修方式,而是化為平常的生活,這是佛教在中國傳播過程中的變化,也是適應中國文化的一種變化,從而獲得了士大夫階層的廣泛認同。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王維

正因為禪宗是將修行與生活相結合,所以很多文人在修行的過程中,將這種修行悟道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用詩歌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感悟,表現空澄靜寂聖潔的禪境和心境。他們通過禪詩宣揚佛理,記錄生活中的禪意禪趣,描寫幽深峭曲、潔淨無塵、超凡脫俗的山林風光,表現他們空諸所有、萬慮全消、淡泊寧靜的心境。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中國的禪詩。

二、王維山水詩的特點

中國的禪詩,根據內容可以分成五大類。一是來源於佛門經典經義的禪經詩,二是描寫禪家起居的禪家詩,三是蘊含佛門道理和人生哲理的禪理詩,四是帶有禪宗風韻和品格的禪味詩,五是表現寧靜沖淡、空靈高遠的禪意的禪境詩。這五種類型的禪詩,無論是描寫禪家起居,還是寄情山水,都是以白描的手法為主,通常用明月、古寺、空山、流水等意象體現朦朧空靈的禪韻。

上述五種禪意境象,恰恰正是王維的詩歌風格。王維有個外號叫“詩佛”,他詩歌上的成就最主要是他的山水田園詩。他的山水田園詩通常用白描的手法,以雲、月、山、水、琴、林等為題材,遠近相照,動靜和諧,具有寧靜、悠閒、空靈的特點,將人性、物性與佛性融合到自然之中,是對俗世的超脫,進入涅磐的境界。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在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出現的人物以浣紗女、牧童、農夫和釣叟一類為主,這些人物突出山野意象,表達的是王維對田園耕作的欣賞和歌頌。

他在《渭川田家》中寫道:“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通過野老、荊扉、牧童等幾個關鍵的意象的組合,勾勒出了夕陽西下,農夫們晚歸的畫面,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讓人倍感溫馨。

三、王維詩中的“禪境”

禪境就是通過對事物的瞬間的頓悟達到人與環境融為一體、梵我合一的一種境界。而王維的詩,正是用空寂和無我來實現對人生的超越,所以他的詩才具有禪的境象。

在王維的田園詩中,空寂的意境一直是他的追求。從“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到“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都是王維受到禪宗的影響,以無我的“空”去看待景象,看待塵世,所以這種空寂的境界才能透到王維詩的骨子裡。甚至有些詩歌中並不出現“空”字,但空寂的意境仍然撲面而來。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彈琴復長嘯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這首《竹裡館》中,通過詩人獨坐、彈琴、長嘯和深林、明月這些特殊的字眼,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環境的空寂,而且能穿透詩歌,深刻感受到王維內心的那種空寂。

這種空寂便是佛家的超然無我之境,正是因為這種超然無我之境貫穿了王維的詩歌創作。所以他的詩風格統一,都是通過與山水的交流達到心境的空寂,化入自然之中,心與景相融,在空寂中消除世俗名與相,沐浴著禪的光芒,心靈得到徹底的解脫。

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他懷著一種看穿、看空一切的心態來觀察世界的結果,詩中的畫,正是詩人的內心。禪宗有云:“以我觀物,萬物皆我”,正如王維的《辛夷塢》描寫的那樣:“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辛夷塢》中芙蓉花

《辛夷塢》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一幅中國畫。紅紅的芙蓉花靜靜的生長在山谷中,四下空寂無人,花開花落似乎永遠無人知道,它靜靜的開,靜靜的落,是那麼落寞,那麼靜溢,那麼永恆。芙蓉的花開花落,正是禪宗生死不染、去往自由的無念境界。這種畫中的禪意,只有六根清淨的有緣人才能圓悟,也是“禪”的最高境界。

後人評論王維的詩“不欲著一字,漸可語禪”,指的是王維的詩裡面很少出現佛家語言,但卻能將禪意表達得恰如其分。這是因為禪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永遠在動靜之間。能讀懂王維詩中動靜結合之妙,便入王維詩中“安禪之境”。

四、為什麼將禪境蘊在詩中

所謂“安禪”,指的是安靜的使身心進入靜思凝慮的俱寂境界。在《過香積寺》裡,王維寫道:“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過香積寺

《過香積寺》是王維詩中有禪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中的泉、石、日、松既是景,也是禪。而詩末的“毒龍”是佛家之語,指的是人的邪念和妄想,也可以指人的慾望。詩人用寂靜的山峰,無人的古徑,營造出了一個幽深靜謐的世界,借用這個環境來排除心中的妄念,擺脫俗世的煩惱。詩人遠離塵世的喧囂,置身於空曠的山野,為心靈找一個安放之地。

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正是五十餘歲。此前他通過張九齡的推薦,擔任過一些官職,但是不久後安史之亂爆發,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他是因為弟弟王縉平叛有功,才僥倖撿回了一條性命,但此生已經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了。雖然唐肅宗仍然起用他,但是王維的內心已如槁灰,他常持齋戒,日日禪誦,過著半官半隱,在家修行的居士生活。

王維在詩中寫道:“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每當公務之餘,便焚香獨坐,誦讀佛經,尋找精神上的解脫,求得屬於自己靈魂上的一方淨土。正如他所說:“以田園為樂,萬事不復關心。”所以在禪中尋找安寧,通過對自然山水和田園生活的描繪將自己的禪悟寫下來,將禪悟楔入他那唯美的詩畫之中,達到生生滅滅,窮盡復通的禪境。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山居秋暝

當王維真正從名利場中走出來的時候,根植在他身上的禪性再也沒有絲毫羈絆了。他的詩歌的審美更加純粹,更加物我兩忘,也更有了禪境。

《山居秋暝》是王維禪意最濃的一首作品。“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中呈現的是一個極致清幽的世界,極為符合佛家寂滅、空無、清幽的禪趣。詩中的“空”,並不是虛幻的,而是詩人的心境是虛空的,是一顆澄澈空明的心。有了這顆心,人便可以在瞬間頓悟出生命的意義。王維詩中的禪意如羚羊掛角,風輕雲淡,看似無跡可尋,但只要能真正走入他詩中的禪境,便能頓悟成佛。

五、王維心中的禪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詩是藝術,禪是藝術的觀照對象。禪詩可以以大俗語點破大玄機,讓人忘卻臭皮囊;也可以在詩畫中營造水窮雲起之境,讓人們自己領悟生生滅滅和窮盡復通的禪理。

王維心中的禪,是一種在安靜思維下修持的狀態,是在心如虛空中體悟,是一種至靜的境界。因此在審美上,王維的詩偏愛幽峭寂寥的環境,將大自然中沒有人為干擾的原始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或者是勾勒出朦朧的月下、飄渺的煙雲之中,讓讀者在他營造的靜溢環境下去悟禪,去審美,所以他的詩別具一格,是中國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鳥鳴澗

王維的詩,隨便拿一首來品,都有濃郁的禪意。他的《鳥鳴澗》用了短短二十個字,將他內心的禪表達得淋漓盡致。“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寂靜的山谷裡,詩人能聽到桂花落下的聲音,聞到桂花飄落的香味,感受到桂花飄落時帶動的空氣的流動。這種寂靜在詩歌中達到了極致,連月亮升起,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都能驚動山中的小鳥,這份寂靜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而受驚的小鳥撲打著翅膀,發出清脆的叫聲,又將一動一靜結合得那麼自然,那麼美麗。

在這個山谷裡,人、月、花、鳥彷彿成了永恆,十分和諧和安寧,不但能讓人忘記塵世的煩惱,還能讓人達到心靈的迴歸。這正是追求物我兩忘、心與境結的禪的本質。

六、禪意背後的王維

王維是一個具有隱士情結的儒生,但是他並不是真正的隱士。他少年時也曾努力參加科舉,並高中狀元,這說明他的身上,還是有著儒家“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那種“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但是一個真正的儒家文人進入官場之後,很少有不被官場這座大染缸薰染的。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中國自古以來,真正的文人在政治上普遍不得意,他們要麼叛逆,要麼消沉。王維就是後者的代表,他正是政治上失意之後,才小宇宙爆發,創作了大量蘊含禪意的山水田園詩的。

中國的山水田園詩,總是在自覺不自覺中,將人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結合起來,是通過審視自然去悟解人生。這一點在王維的《歸嵩山作》中有著明顯的表達。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這首詩是王維以情入景、移情於景的佳作,詩中的流水都有了生命,都能理解王維選擇歸隱的心理,天上的飛鳥也成了王維的知音,願意與他一起閉關參禪。

“詩佛”王維:他用清幽空靈的詩句,描繪了一個充滿禪意的世界

政治上的失意,讓王維十分痛苦,他又無法直接表達這種痛苦。所以王維的思想越來越唯心化,他的作品隱晦的將他的迷茫與消極、沉淪表達出來。王維的詩追求和諧,可是他本人卻充滿了矛盾。他善於在詩歌中營造一個空靈靜美的境界,但是他真的甘於做一個隱士嗎?

正是因為王維並不是天生的隱士和修行者,所以他詩歌中的禪並沒有脫離人間。他潛心修佛,但是他和他的詩歌一樣,只是做到了參知禪理,詩滲禪意。王維的出身和他的儒家知識分子的身份,決定了他永遠做不到不問世事,過那種超凡脫俗、無喜無悲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