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清初影抄《周髀算經》抄本中的極品

清初影抄《周髀算經》抄本中的極品

清初影宋抄本《周髀算經》版本價值極高。

《周髀算經》是我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主要內容是闡明蓋天說和四分曆法,並介紹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測量上的應用。遼寧省圖書館所藏《周髀算經》二卷是清初影宋抄本,版本價值極高。此書曾入藏清宮,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繼鑑”“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等清宮藏書璽印。

《周髀算經》約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

據遼寧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劉冰介紹,《周髀算經》約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原名《周髀》,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教材之一,改名《周髀算經》。

現傳本《周髀算經》大約成書於西漢時期。歷代多位數學家都曾為此書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數學家李淳風等人所作的注。

李淳風(602-670)為陝西岐山人,是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周髀算經》採用最簡便可行的方法確定天文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囊括四季更替、氣候變化,包含南北有極、晝夜相推的道理,給後來者生活作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自此以後,歷代數學家無不以《周髀算經》為參考,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

影抄之功絕佳

遼寧省圖書館所藏《周髀算經》二卷,為漢趙君卿注,北周甄鸞重述,唐李淳風等註釋,是清初影宋抄本。

筆者瞭解到,影抄本也叫影寫本。影抄時先把白紙覆蓋在世人稀見的宋元版本書頁上,輕輕手鉤描填,一點一畫一絲不苟,務求與原刻無毫釐之差。

此影宋抄本《周髀算經》,書法工整,墨色濃潤,字體有刻本稜峭之風,影抄之功絕佳,可亂真宋槧。影抄的方法是抄工比照底本摹寫,是抄書的至高境界。此方法為明末大藏書家、出版家毛晉所創,後在藏書家中廣為流傳。

《天祿琳琅書目》稱:“毛晉藏宋本最多,其有世所罕見而藏諸他氏不能得者,則選善手以佳紙墨影抄之,與刊本無異。”毛氏的這種影抄技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宋元舊槧的面貌,影抄本被認為僅下宋元舊槧一等,備受世人推崇。後來有些宋元舊槧在流傳中散失了,影抄本則被視為同宋元舊槧一樣珍貴。

版本價值極高

影宋抄本《周髀算經》版框高21.2釐米,寬15.5釐米。每半葉9行,行18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花魚尾,四周雙邊。書中“玄”“弦”“桓”“慎”等字缺筆諱,版心下抄有刻工“蔡文”“吳題”“蔡政”等,可證為依宋代舊槧影抄成書。

清初影抄《周髀算经》抄本中的极品

《周髀算經》 南宋嘉定六年刻本 上海圖書館藏

清初影抄《周髀算经》抄本中的极品

毛氏汲古閣影宋嘉定六年《周髀算經》抄本 臺北故宮藏

上海圖書館藏有南宋嘉定六年(1213)刻本《周髀算經》。毛氏汲古閣有據南宋嘉定六年刻本影抄本傳世,然此本並非毛氏汲古閣之影抄 《周髀算經》本。與毛氏汲古閣比較,其影抄之功更在汲古閣本之上。此本與存世宋刻本比較,個別字形略有差異,不知所據何本影抄。

影抄之書,世傳絕少,本身版本價值極高,而此書又屬影抄中之極品,可謂書林奇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