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評價“第一完人”曾國藩的功過?

用戶51916880182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近代晚清政壇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建樹對整個晚清的社會的發展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搖搖欲墜的晚清政權多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使幾近崩潰的晚清社會出現了中興局面,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封一等勇毅侯,諡號“文正”。

毛澤東和蔣介石分別給予了曾國藩很高的評價,“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曾公十年七遷、創建湘軍、鎮壓叛匪、攻佔南京、追剿捻軍、興辦洋務、天津教案、回任兩江,一生起伏跌宕,終功成身退。其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學術等諸多方面皆有建樹,可謂是晚清歷史第一人。

欲充分了解曾國藩的人生,則於其所處環境,應有充分只瞭解,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嘗謂:

“人生是兩重的------一重是環境對與他所生之結果,一重是他對於環境所生之結果。人之成因或稟質,等於他在環境中所受的影響,與他對於環境所生的反應之意向。”

於此足見人生與環境,其關係至為密切。晚清社會民族思想銷沉、朝政腐敗、吏治貪汙、軍事廢弛、財政困難、外交失策、民間疾苦、社會杌隉,當時局勢,大有岌岌可危不可終日之概,無論軍事政治,社會人心,殆無一不呈動亂之象徵。道、鹹之間,洪、楊崛起金田,破武漢,都金陵,縱橫十七省,延長十五年;而山東捻黨,乘時興起,亦復擾攘數省,時越數載;溯其淵源,蓋由於此。曾公以一在籍侍郎,辦團練於長沙,初雖幾經敗衄,備嘗艱辛,卒能戡平大亂,挽回危局,倘非有其獨到之處,易克臻此?縱為時代環境所囿,缺乏民族思想,不克為漢族建蓋世之殊勳;然撥亂反正,其影響與時代者,固已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非尋常人所能及。至曾公何以竟能如是乎?

我想一個成就非凡之人,其才學品質、內在修養對其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天下之至拙,能生天下之至巧”曾國藩回憶說:

“國藩愚陋,自八歲待府君於家塾,晨夕講授,指畫耳提,不達則在詔之,已而三複之;或攜諸途,呼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比通徹乃已。”

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曾國藩充分發揮鈍拙的長處,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紮實,一步一個腳印。就好比郭靖的降龍十八掌,表面上簡單笨拙,實際上卻大氣厚重,所向披靡。這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的秘訣。他在《送郭筠仙南歸序》中這樣說:

“君子赴勢其鈍,取道甚迂徳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聖人之徒也。”

那意思就是說,君子不走捷徑,不圖虛名。錙銖積累,艱難前進。君子成功也許比別人晚,但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這正是他一生的自我寫照。他一生成功,得益於“笨拙”精神。他創建湘軍,選拔將領,專挑不善言辭的“鄉氣”之人,蓋因其頓實淳樸,少浮滑之氣。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之仗、無把握之仗。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直到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不就是建立在簡單的只有“1” “0”兩個數字的二進制基礎之上的嗎?曾國藩並不比別人聰明,我們大部分今人也並不比他更笨。他只是比別人更吃苦,更紮實,更無情地鞭策自己的大腦。“智慧愈苦愈明”,是他的切身體會。

非同一般的見地和修養成就了曾國藩非比常人的功績。曾國藩一生經歷宦海沉浮,世事滄桑與不同的環境中養成了非凡的見地,並且他還研學程朱理學,將修身作為其一生的必修課。這些在曾國藩家訓中均有體現,首先,曾國藩非常重視讀書,告誡子侄輩讀書事不可疏忽在《致澄弟》中寫道:“家中讀書事,弟亦宜常常留心。如甲五、科三等皆須讀書,令曉文理,在鄉能起稿,在外能寫信,庶不失大家子弟風範。若不能此二者,則是為父母者之過,即餘為伯者亦與有責焉,弟不可太疏忽也。”曾國藩唯恐子侄輩們生長於大官家庭而流於驕侈從而荒廢了前途事業,因而時常告誡他們多讀書和教其許多讀書之法,致使曾家從此之後人才輩出。至於修養方面在曾國藩家訓中所佔比例甚大,即使家訓中將修身與家風分隔開來但我認為對於家風的培養亦是一種修養,《致沅弟》中寫道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餘近年專在此處下功夫,願與我弟交勉之。”“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衝融之趣。”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中道: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延綿十代八代。我今賴祖宗之積累,少年早達,深恐其一身享用殆盡,故教諸弟及兒輩,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願其為仕宦之家。”

與其書信言辭中足見曾國藩不凡的修養見地,至於曾國藩的許多優秀的品質事蹟數不勝數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僅就上述幾處,便知其所立的不世之功不足為怪亦。

任何一位偉人都難逃人無完人這一亙古不變的歷史定律,曾國藩也不例外。曾國藩在人生的後十二年一直在做總督,總督的事情比較多,公務繁重,一年要花六萬兩左右,而兩江總督的養廉銀不過一萬八千兩,而剩下的四萬多兩從哪兒來?靠山吃山,水吃水。農民靠種地吃飯,總督們只能靠權力來換取收入。這四萬兩的差額,生了“陋規”,也就是下屬各官員和衙門給他“進貢”。在道光二十六年,陝西發生重大災荒,陝西糧道張集馨在《道鹹宦海見聞錄》中說這一年“督撫將軍陋規如常支送”,其中的“撫”就是陝西巡撫林則徐。他們糧道一年要送給林則徐一萬兩白銀。不管多大的天災人禍,林則徐的“陋規”都會旱澇保收。我們很難想象林則徐會為了一己之私不顧百姓死活。他們額這些做法只能解釋成,離開了這筆“陋規”,他們的個人生活以及衙門的日常無法繼續。

關於曾公之生平,論者諸多;或褒或貶,既不一致;或詳或略,亦復各殊。依我之見,畢竟人無完人,既然偉人已去,何不從其生平所歷之事,所悟之理中汲取適合自身的營養,以史為鑑,完善自身,奉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如此豈不更好。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讓我們一起讀有趣的歷史,奉史為師!


奉史為師


千萬不要說曾國藩是什麼“千古第一完人”。

此大謬,不但不是什麼“完人”,而是一個殘暴狡詐跪舔的狗奴才。吾深厭惡之。為何如此認為呢?

第一,內戰內行,對上洋人如溫羊。身為儒家,卻殺老百姓很兇殘,和明末清初那些漢奸一個樣;滿人只十幾萬人,統治這麼大個國家,多是漢奸在為虎作倀。這也是厭惡儒家的一個原因。

第二,作為博學鴻儒(這也是被別人稱為完人的一個理由),難道不看史書的嗎?文人投機的氣運之說不了解麼?皇朝幾百年一轉;天下大勢,分分合合;胡兒從來無百年。滿清都兩百多年了,怎麼不敢反?反正滿清總要亡的,熟悉史書,每個朝代崩後都是割據混戰,民不潦生,十不存一。手握十餘萬大軍,不敢為民請命,再創太平?為生民請命,為萬世開太平,不是儒家的追求麼?儒家信徒曾國藩,虛偽,狡詐也。

第三,傳聞曾國藩認為造反當了皇帝,卻怕他弟弟曾國荃性格強悍任性倔強,學趙光義殺他哥奪了皇帝位,還要害死他子女。又忌憚左李二人,怕他們不奉他為皇帝,所以不願造反!當了孝子賢孫狗奴才。在用洋槍洋炮鎮壓太平軍的當時,思維頑固守舊。

第四,其購買洋槍洋炮,軍器火輪,常聞西洋租界,甚至請過洋人來治療他的牛皮癬,就沒打聽過西洋的國體政治體制?稍聞一二,知西洋君主立憲制和總統制,他那皇帝制的毛病就迎面而解。怕當皇帝后他弟弟殺子奪位,左李和世人不支持,總統制一出,五族共和一出,都不是問題。各省國會議員諮議局一選拔,可傳檄而定。這是真正的大義之所在。不是一家一朝的孝子賢孫的忠君之義。其所抗的儒家衛道士,將進入到新的儒家誕生之中。

在新的時代局勢之前,作為鴻儒,儒家的抗旗人,沒有自己新的理論學說誕生。而反倒是十餘年之後的張之洞提出來了改變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新儒家學說來指導國家工業化,可惜政體不合,還是封建制,中國就這樣被拖後了!沒有人和時間,在最恰當時,將古文化去除糟粕,迎新體制新思想,而將與之結合。病症遺禍一直到今天,以經濟為中心,只提物質,不管道德精神。這是人和物沒統合好,學西方,西方這方面也沒搞好,甚至更嚴重。這是儒家沒有經歷過工業化,發展出心理論的鍋!

所以不要提什麼“完人”,賢人都不是。可能正好相反。其一生不過是作為漢人撲滅了漢人的反抗,連帶殺了很多百姓,染紅了他的頂戴,得到了幾根骨頭而已。至於洋務運動,他不搞,左李等一大批有見識的人也會搞。曾死後都是他們在扛旗!

所以吾深厭惡曾國藩!

在一個朝代社會走到頭時,在大炮鉅艦打破國門時,在一種文化必須更新趕上時代時,歷史就賦予了這個時代的人一種使命感,責任感。

中華民族是上天眷顧的,每到國家民族危亡時,總會有救亡的人現身而出。在這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前,洪秀全等胡搞瞎搞不能改天換地,作為鎮壓滅掉洪秀全,扛旗衛道的曾國藩,就應該扛起這個歷史使命和責任!

一味的私心私利蠅營狗苟,打自己的小算盤。拒絕把握歷史的轉折點,當時只需輕輕一推,就會讓歷史進入嶄新的一頁。

從未見過歷史賦予的這麼大的功勞偉業,卻有人不珍惜不要。而且沒什麼危險,只需建立共和,建都南京,就任總統後揮師北伐,就能勢如破竹的拿下北京,改北平。了不起慈禧北逃早出現滿洲國。但無法阻擋一統。至於西洋,繼任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都算人傑,洋務運動可以說不用戴著鐐銬跳舞。所以事業必成,一個新興的“共和國父”是逃不掉的。這種與己與國都有大好處的居然拒絕了,拒不揹負和完成歷史的責任和使命。

拖至其後,辛亥革命仍然是改變落後的體制社會,再後一次險遭亡國滅種之後的改變,還是確立工業化中的治理思想和文化。只不過當時文化已下跪(連漢字都要廢除和西化),只有洋人實行了社會主義革命,才有勇氣行動,沒看到那理論暗合拋棄掉糟粕後的,人民當家做主(民為貴),和公有制(大同世界)的儒家精神相合。

由於曾國藩的放棄歷史轉折時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喪失七八十年的戰略機遇期,就是曾國藩死後二十年就是甲午海戰爆發,國運從此轉換,一直被本子壓著打,一直期後至一戰二戰,幾乎亡種,慘不忍睹,疼徹心扉;就是缺這麼一個人握轉乾坤!

如果中華沒有五千年一出的偉人出世,就會亡國滅種。看看這段歷史記錄,就會心驚肉跳。西方列強和鬼子們的新科技層出不窮,新式機槍大炮,從無線電到飛機坦克,潛艇戰艦航空母艦噴氣式飛機,遠距離轟炸機,最後連核武器都出來了,局面何其洶險惡劣。要是偉人也放棄揹負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就那些私心的人是不成的,中華民族將會是被肢解分裂,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就會墜入黑暗深淵?

曾國藩因緣際會風雲起,走到了那個地位,卻拋棄歷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致使中華民族其後災難重重,不是什麼“完人”,有很大的罪。

給他設個標籤:乖巧,跪舔,狠毒。


果然如此的世界


“第一完人”來評論曾國藩,首先這個標題就有問題,曾談不上是完人,曾對於個人對於家族對於滿清是功業赫赫,這可是無可辯駁的,在此這些功業就不去贅述。

曾國藩是一位有爭執的人物,可以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來的論點不同。

首先,曾有“曾剃頭”之外號。因為在當年太平軍興而清廷在各地組建“團練”,曾負責湖南那邊的團務工作,在當政時為了迅速達到目的,而矯枉過正,冤枉了很多平民,這是曾的冷酷性格之一的寫照。

其次,曾是以文人帶兵,如若不是太平軍,曾可能一輩子就在滿清的體制裡度過一生。可是天意弄人,天命有歸,曾從一個文人的身份轉換到軍事家的生涯。但是在用兵上曾還是有太多的瑕疵,當時之初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搞得曾欲跳水殉職,後來被下屬救起。

其三,曾在攻破南京太平軍的天王府時,放縱下屬搶奪,而且九弟曾國荃更有斂財無數,也許這是曾故意以蓄財而免朝廷顧忌,也許是曾還是有留財之心,總之南京城有無辜的家庭受到兵奪。

其四,從民族感情上講,曾是漢人,漢人為滿族而屠戮漢人,很多是從民族感情上講是不通的,這也是而後清末民初民間對曾非常不滿的地方。

故,第一完人還是講不通,是個能人,是個自律極強的人,是個文章功業非常牛的大咖,是文人帶兵成功的例子


浩瀚星點


雜說曾國藩

無事道人

(1)在我印象中有個錯覺,以為太平天國起義鬧了十幾年,在末尾時因為曾國藩在湖南組建湘軍,大概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就平定了。當然曾老頭也打得蠻辛苦,大概有幾次因為兵敗投水自殺什麼的,最後被部下救了,繼續堅持到勝利。期間有個掌故就是老曾上書給朝庭說:“臣自舉兵以來,屢戰屢敗......”請求處罰云云,結果讓一個頗有墨水的文筆吏,改成“臣自舉兵以來,屢敗屢戰......”這意思一下就不一樣了吧。你看漢語精妙,刀筆巧思,奧妙難言吧。可是昨天隨手翻了篇文章才知道,曾國藩與太平軍前後打了13年。假如跟人吵架吵13年都是件在地獄般的痛苦事,何況是打仗啊!這不是耍一下筆桿子上的聰明,討一下文字上的巧就能解決的,一個人要幹成一件事得下死力氣,要“呷的苦,耐的煩,霸的蠻”,這應該也是曾國藩的湖南老鄉們普遍的人生座右銘吧。也曾經在文章裡提到過老曾的另一個老鄉——沈從文,教導汪曾祺說自己寫作的心得全在於“耐煩”。

(2)曾國藩打太平軍的戰術概括為“結硬寨,打呆仗,又笨又慢平天下!”比如要攻克一個城市,到了城外,先不急著進攻,而是選擇好大本營後就直接讓湘軍老表們開始土工作業,吭哧吭哧地刨塹壘防,扎籬笆,堆沙包,起防禦牆,生生地把進攻戰變成防禦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切斷太平軍的糧道,水源,層層圍困,最後把敵軍困死。所以人家說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十幾年,沒有拿得出手的經典戰法,全是靠這種又笨又慢的辦法日攻一卒,徐徐推進。大清國的聰明人何止成千上萬,但是最後卻憑著這樣一個書生,用又呆又笨的辦法,堅韌不拔不懈努力,把大清國從瀕臨破產的邊緣挽救了下來,可嘆!

(3)關於曾國藩,分兩面看,一方面他殺人如麻,手段殘忍,縱容湘軍屠城搶掠,有“曾剃頭”的惡名。另一方面,多虧了曾老頭的霹靂手段,大定天下,不然憑著太平天國那般用二手變味的基督教,來統治了我中華,真不知道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和國學傳統會被破壞成什麼?所以有傳言說,我中華國運,利來有上天眷顧,雖至垂危,不使絕滅,也許有一定道理吧!


無事仙


我是覺的人無完人 曾國藩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以修身 治家平天氣為已任 但是相傳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在攻破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的時候 大肆殺戮平民百姓 殘忍對待投降的太平天國將士 雖然這不是他所為 但曾國藩也要有責任 曾國藩是漢人 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了進士 在朝當官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 也許他只能默默的在京當官 告老還鄉 結束一生 但命運讓他走上了歷史舞臺 太平天國 反抗清庭統治者 短短的時間就打進南京城 清兵打不過太平天國將士 節節敗退 這時候 有人給咸豐皇帝出主意 讓地方建立團練 曾國藩建立湘軍 與太平天國打了很多年 終於消滅太平天國 維護了清朝統治者 後來便節節高升 曾國藩一生有很多 比較有深度的話語 近代的毛澤東 蔣介石 都會推崇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 比較信仰曾國藩


哈嘍青史


首先,確實有第一完人這種說法,但這不是史學家的公認,只是少部分人對他的一種評價。我沒有查到出處,不太清楚是誰第1個說出來的。不過有可能是曾國藩的學生。曾國藩在晚清官場以善於提攜後輩組成,有很多人自認為是曾國藩的門生。這些人後來在晚清乃至於民國政壇都有不小的影響力,所以後來流傳了出來。為自己的老師在臉上貼金,倒也合情合理。至於這種說法是否真的符合歷史,對他們來說不重要。

其次,真實的曾國藩,根本稱不上一個完人。本來完人就是一個過譽之詞,不可以當真。曾國藩的家書,在近年來的圖書市場當中很流行。很多人看了曾國藩家書之後,對於曾國藩非常敬佩。但關鍵問題是,家書只呈現了曾國藩的一面,要想完整了解曾國藩,還得全面的分析他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從家書當中呈現出來的曾國藩的形象是在道德上極為自律,對家屬和下人,親朋故友,都非常的體恤。不能說這種形象完全虛假,但至少是不全面的。曾國藩在晚清時有一個綽號叫曾剃頭,這個綽號實際上反映了曾國藩在征戰的時候殺人如麻。曾國藩統領的湘軍,軍紀不佳,燒殺掠奪,姦淫婦女的事情時常發生。這當然有朝廷不給軍費,曾國藩以這種方式犒勞士兵的原因,但從本質上講,終究反映了曾國藩治軍方面的思想存在著問題。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的時候,也不是完全沒有指責之處。否則的話也不至於成為他從政生涯中最嚴重,也是最後一次巨大的挫敗。從曾國藩的整個從政經歷來看,秉承了湖湘學派經世致用的思想,在堅定目標之後,為了達到目標不擇手段。其實這也是很多湖南政治人物的共同特點。經世致用走到極端之後,就會出現這種負面問題。曾國藩的個人道德修養,也沒有在家書當中呈現出來的那麼高尚。

最後,關於曾國藩的功過,現在中國近代史學界,有一個主流觀點。就是功過參半,將其作為一箇中性人物。現在官方定調,晚清的三大中興名臣,左宗棠有了民族英雄的定位,雖然有鎮壓農民起義的汙點,但收復新疆的功勞不可磨滅,以正面評價為主。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濫殺無辜,縱容士兵搶劫姦淫,是其人生劣跡,但是興辦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也是有功勞的。所以功過相抵,不褒不貶。李鴻章也是以鎮壓太平天國起家,後來又主持了多次對外議和,簽訂了數個賠款巨大的不平等條約,加上其個人中飽私囊,雖然在洋務運動過程當中貢獻很大,但是功不抵過,以負面評價為主。這個評價大體上較為合理。曾國藩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半白半黑的歷史人物。


用戶4325101516


曾國藩曾經自己寫過一首詩來評價自己,倚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


如果看曾國潘的四十歲以前的人生,他和古代的大多數士大夫為官之人沒什麼區別,二十幾歲考上進士,然後留京任職,可就在曾國藩的母親去世那年回家丁憂守孝期間,也就是咸豐三年,咸豐帝命令地方大臣興辦團練,為國排憂解難,去抵抗太平天國!此時曾國藩的人生就像開了掛,徹底的改變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歷史車輪,為清朝有續命幾十年!

曾國藩的前半生,可以說也非常克己比較自律,每天都在檢討和改正自己,但這隻能說他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強的人,可是到了在地方行辦團練創建湘軍後,最後一路打到南京,滅亡了太平天國,死後被清朝追封為文襄忠公,封建王朝士大夫的最高封號和榮譽。

曾國藩一生沒寫過什麼著作,但是他的家書卻名滿天下,並且曾國藩的兩個兒子曾紀澤兄弟倆,為官之後特別像他的父親,為官清廉造福一方!

曾國藩這一生有兩個汙點,一個是平定太平天國,被稱為劊子手屠夫曾剃頭,一個是平定天津教堂案件,殺了一部分鬧事的中國人,被稱為叛國者賣國賊!現在回頭看看這兩件有汙點的事情,影響他一生評價的事,雖然是汙點,但是也成全了他,如果他不去創辦湘軍,攻打太平天國,歷史的長河中,後世又有幾個人知道他呢,他也不過是清史稿裡一個區區幾百字的個人傳記,不足為後人道也!至於天津教堂案件當時的曾國藩處理的很好並沒有錯,他只不過替朝廷背了鍋,就像李鴻章去辛丑條約簽字,籤與不簽字,他能說了算嗎?天平天國他不去打,自有其他人去打,他只不過是朝廷的辦事員,皇帝讓你去幹,難道不去幹,那就是違抗聖旨,就是因為這些事情有爭議,所以知名度才高,毛澤東和蔣介石兩個中國風雲領袖近代史中評價最高最佩服的就是曾國藩!說白了曾國藩一生乾的大事都是維護清朝統治者,維護當權者的最高利益,他乾的大事在當時看沒有錯是大事,但在後人看來就不足為道了,遠沒有當時的左宗棠收復新疆,鄧世昌吉鴻昌攻打甲午海戰的日本,林則徐虎門銷煙,被後人更高的評價,因為他們都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維護民族的利益,使中國不被分裂,是為了抵抗外國的侵略者,這樣的事蹟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可歌可泣,值得被宣傳高度評價的,被稱之為民族英雄!但是曾國藩乾的事在當時與這些事比都是一樣的大事不比他們差和小到哪裡,但是他維護的是當權者,一旦改朝換代他做的這些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沒什麼可以說的。



曾國藩是一個儒家思想忠實擁護者,修身齊家平天下,是他一生的理想,他的一生做的任何事,在哪個時代都不是他能選擇的,他只做了他一個臣子應該做的事,並且還做的很好罷了!


菩提非明鏡


如何評價曾國藩的功過?

曾國藩是近代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他一生的經歷也是非常的傳奇。

曾國藩是一個漢人,在當時的清朝,漢人的待遇是非常不好的,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翰林院庶士,而後十年內更是七次升遷,非常的厲害👍,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叛亂。

參與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開辦軍工企業等等,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因為對清政府的貢獻,他被封為忠勇侯,也是清朝第一個漢人侯爵。

曾國藩在處事做人方面也有很多的成就,著書《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家書》等,這些經典成為現在很多人為人處世一定要看的書。


做個瘋子


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其實也是幾千年戰爭史。每一個朝代消亡更迭,無一不經過慘烈的血肉橫飛的戰爭。春秋戰國三秦兩漢唐宋到清,戰爭的結果無一不是家天下。難道大請就比大漢更先進?但是我們的歷史教育總是將每一次農民起義(用起義本就是褒義詞)都予以肯定,箇中原因懂歷史的都明白。從太平天國運動本身來看,沒有半點先進性。無論是前期號召追隨者的宣講,到中後期等級森嚴內訌嚴重殘酷清洗奢侈腐敗,對外排斥技術滅儒家,不知那點是先進。幸好出了一個曾國藩,扶大廈之將傾。沒有被一個家天下取代另一個家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經世治國,重道興教,送幼童留洋學習開風氣之先,上敬畏政府用心扶持是大忠,下整肅吏治撫慰百姓是大愛,興學重儒是大智。咱們現在還滿世界辦孔子學院,為何?所以,曾國藩是一個傑出的歷史人物,推動了社會經濟科技和思想的發展。


聊齋探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3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53000d40db3468a50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