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著名电影人蔡楚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他将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以艺术形象浓缩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中,以一个普通人家在战时期间的坎坷遭遇,揭示出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各色人等的生活、挣扎与起伏,反映了抗日战争前后上海的一段社会画面。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一江春水向东流》片头

正是由于《一江春水向东流》主创人员的精心制作,使得《一江春水向东流》自1947年上映以来,立刻轰动了上海滩,人们争相排队涌入电影院一睹为快,而我在观看此片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文革时期被禁锢的影片重新上映,再度引起观影热潮,未曾想到中国还有像《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好的电影。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影片名取之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1.编剧兼导演蔡楚生

蔡楚生(1906—1968)字茂楚,广东潮阳人,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上海,中华民国成立那一年随父母回老家定居,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并习美术,1918年被父亲送到汕头与人合开的杂货店当学徒,期间参与戏剧活动,并尝试撰写文章,有机会协助上海一家摄制组在汕头拍摄外景,并由此接触电影。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蔡楚生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蔡楚生于1929年重返上海,在几家影片公司跑龙套,相继担任过演员、剧务、美工、场记、置景、副导演、编剧等诸多行当,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学习电影制作的各种技能,最终成为一个能够自编自导的电影艺术家。

1932年,蔡楚生从《南国之春》开始独立执导电影,从此一发不可收,相继独立执导或与人合作执导了《粉红色的梦》、《共赴国难》、《都会的早晨》等片,其代表作品当属1934年自编自导的电影《渔光曲》,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的获奖影片,蔡楚生也由此声誉大振,并拍片不断。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蔡楚生在莫斯科留影

抗战胜利后,蔡楚生在筹拍《一江春水向东流》时,由于前期精心创作剧本,让他身心俱疲,极大地透支了身体,颇有些力不从心,于是邀请老乡和好友郑君里共同执导了《一江春水向东流》,最终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导演郑君里

郑君里(1911—1969)广东香山人,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上海,其父亲依靠摆水果摊维生,郑君里幼时曾读过私塾,并曾在上海的广东会馆免费义学读中学,由于酷爱文艺,遂考入“南国社”创办的“南国艺术学院”,由田汉担任院长的“南国艺术学院”,设置了文学、美术、戏剧三科,分别由田汉、徐悲鸿和欧阳予倩担任科主任,郑君里一边学习一边跑龙套,而田汉则是其艺术人生的领路人。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郑君里

1929年夏,郑君里参与了著名话剧《莎乐美》和《卡门》的演出,这两部剧捧红了饰演女主角的俞珊,也奠定了郑君里在话剧舞台的地位,并逐渐由话剧舞台转向电影舞台,在《大路》、《新女性》和《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饰演角色,成为上海滩冉冉升起的电影明星。

“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郑君里参加了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并担任三队的队长,期间曾流亡到重庆,参与了纪录片《民族万岁》的拍摄,还曾导演了《戏剧春秋》、《祖国》等舞台剧,为其后执导电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郑君里

1947年,郑君里应蔡楚生之邀联合执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虽然是郑君里初次执导电影,但在蔡楚生的指导下,其导演的禀赋和才华逐渐呈现,二人精诚合作完成了这部史诗性电影的拍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郑君里也最终走上了导演之路。

3.饰演素芬的白杨

白杨(1920—1996)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1920年4月22日出生于北京,其二姐杨成亮带她报考了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在北平开办的演员训练班,被曾主演《古都春梦》的主考官王瑞麟拉入考场,杨成芳由此踏上了电影演员之路,并以艺名“白杨”而扬名。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白杨

1936年7月,经剧作家洪深介绍,白杨进入上海明星影业公司二厂,在电影《十字街头》中饰演女一号杨芝瑛,《十字街头》上映后立刻引起轰动,受到观众的喜欢和追捧,而白杨也是一炮走红,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明星。

白杨紧接着又参演了由洪深编剧、吴村导演的电影《四千金》以及张石川导演的《社会之花》,“七七事变”爆发之后,白杨与陈白尘、沈浮等许多人组成“影人剧团”,先后辗转武汉、重庆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在重庆出演了电影《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中国》等影片。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抗战胜利后,白杨从重庆回到上海,并迎来了她创作的高峰期,先后主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圣城记》等片,蔡楚生最初选定秦怡饰演《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女主角素芬,当秦怡得知前夫陈天国在其中饰演角色而谢绝出演,蔡楚生才把目光锁定在白杨身上,也由此成就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4.饰演王丽珍的舒秀文

舒秀文(1915—1969)安徽黟县人,出生于安徽省会安庆一个教员之家,6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4岁那年因家境贫困,从北平安徽中学辍学,并到舞厅当伴舞女郎谋生,1931年春独自闯荡上海滩,在天一影片公司谋得一个教授国语的差事,并在《歌女红牡丹》中担任国语配音演员,期间在一些歌舞剧社跑龙套。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舒秀文

1933年,已满18岁的舒秀文已经出落成美丽佳人,并进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在影片《民族生存》中饰演角色,同年还出演了《中国海的怒潮》,翌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在郑正秋执导的《女儿经》中饰演舞女,其后又相继拍摄了《夜来香》、《劫后桃花》、《大家庭》、《兄弟行》、《新旧上海》、《清明时节》、《四千金》、《压岁钱》、《摇钱树》、《热血忠魂》、《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等影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舒秀文也辗转前往重庆,并参加了有共产党背景的“中华剧艺社”,与张瑞芳共同主演了郭沫若的话剧《棠棣之花》,期间还参演了电影《塞上风云》和《血溅樱花》等片的拍摄。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抗战胜利返回上海后,与白杨、上官云珠、吴茵、陶金等人一同出演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影片中饰演交际花王丽珍,将一个喜欢攀附权贵、爱出风头且不折手段的交际花演绎的活灵活现,让观众对其恨之入骨,其表演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5.饰演何文艳的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1920—1968)是其艺名,原名韦均荦,江苏江阴人,出生于一个普通之家,父亲以私塾和店员为职业谋生,母亲则是农家女,其小学是在家乡的小学度过的,1933年离家到常州武进女子师范附中求学,两年以后转入苏州乐益女子中学,“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时,已经嫁人的上官云珠一家到上海法租界避难,其时她大姐和三哥居住在法租界。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上官云珠

1938年5月,上官云珠经人介绍到上海一家何氏照相馆前台开票,照相馆老板兼摄影师何佐民经常以其为模特拍摄一些照片,并放在橱窗内展览以招揽生意,后来经何佐民介绍,考入华光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话剧,不久又转入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被导演卜万苍选中出演《王老虎抢亲》,并为其取艺名上官云珠,但遗憾的是她中途被撤下,此时距离明星梦只有一步之遥。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上官云珠

长相上具有独特韵味的上官云珠,很快就被选中出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雷雨》是中国话剧舞台的经典剧目,自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之后,就引起巨大的轰动,而成为各个剧社排演的经典剧目,此后,上官云珠片约不断,相继参演了《玫瑰飘零》、《国色天香》、《黑衣盗》、《天堂春梦》、《太太万岁》等影片,并被蔡楚生选中参演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影片中饰演满身珠光宝气的汉奸夫人何文艳。

6.饰演婆婆的吴茵

吴茵(1909—1991)原名杨瑛,江苏吴县人,1909年8月2日出生于天津,出生不久即被人收养,由于收养人家境富裕,吴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对文艺产生兴趣,曾在上海城东女子学校国画课学习绘画。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吴茵

吴茵的首部电影是蔡楚生于1934年导演的《新女性》,她与阮玲玉、郑君里等人联袂出演而一炮走红,从此以艺名吴茵开启其电影生涯,先后出演了《都市风光》、《小姨》、《清明时节》、《花花草草》、《十字街头》、《压岁钱》、《社会之花》、《塞上风云》、《青年中国》、《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影片。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剧、导演和女演员们

吴茵剧照

蔡楚生在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邀请年仅38岁的吴茵出演素芬的婆婆,这并不是吴茵第一次饰演老年妇女形象,早在1939年吴茵就曾在老舍的话剧《残雾》中饰演70多岁的老太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蔡楚生选中吴茵出演素芬婆婆的原因,颇具慧眼的蔡楚生没有看错,吴茵将老年妇女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第一老太太”,可见评价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