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每天陪著孩子學習,考試成績還是一塌糊塗?

渾先生


每天陪伴孩子學習,考試依然一塌糊塗,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家長的陪伴

1.“唐僧”式陪伴

你的陪伴是不是“唐僧式”陪伴呢?孩子在寫作業,你是在說作業,孩子的一個字,一個動作,一個神情,你就得批評兩句。“你應該這麼做”“你怎麼這麼笨”等等這樣的話說個不停。

2.“張飛”式陪伴

你的陪伴是不是“張飛”式陪伴呢?一言不合嚇斷橋。當唐僧說累了,張飛就登場了,碰到孩子的錯誤,一邊講一邊呵斥,還是不明白的話就動手打兩下,擰兩把。

其實,這兩種陪伴你和孩子的心情已經發生了轉變,“情緒當道”了,慢慢的脫離了寫作業的本身了。


3.“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我認為家長的陪伴,更應該向小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孩子知道你的陪伴,卻又感受不到你的陪伴。把好的寫作業的習慣講給孩子,慢慢養成,定下規矩監督孩子完成,然後檢查,改正,再練習錯誤題目。

做一個不過度焦慮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你的過度焦慮是蒼白無力的。

第二.孩子

1.“屈打成招”“屈說成招”

當你批評,說教,甚至動手以後,帶著情緒把題目講了一遍。擲地有聲的說了一句“明白了嗎?”孩子弱弱的回了一句“明白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是明白還是不明白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明白不明白,只想著趕緊完成作業,脫離這個氛圍了。

顯然,這是做了“無用功”。


2.做一個通透的孩子

任何一道題目只要孩子真正明白了,他的內心是“通透的”“開朗的”。作為孩子,應該去追求這種感覺,就事論事,實事求是,真真正正去把不會的題目,不懂的知識點搞明白。日積月累肯定會有進步。

第三.考試

考試考察的是對多個知識點,多個題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每天的作業,基本都是白天老師課堂所講的那一兩個知識點的應用。很多孩子碰到多個知識點以後,會出現犯蒙的情況。所以對於考試而言,孩子應該好好的去把握多個知識點的關係與應用。

真心希望父母的陪伴能夠達到1+1>2的效果,這就需要父母多去學習,多去了解自己,多去認識自己的孩子。


淺薄的見解,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