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紅樓夢》裡探春的貴婿是誰?

潤楊閬苑


探春抽花籤,抽到了杏花,伴著一句詩“日邊紅杏倚雲栽”,註明“必得貴婿”。眾人開玩笑說她將會成為“王妃”,對她的命運給予預示。

先插一句題外話。眾人取笑的話是這麼說的:“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但是賈家出過元春,是皇妃,不是王妃。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作者家出了王妃,誤寫入文。關於探佚,我沒有研究,不便多說。

根據作品“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法,探春一定會成為王妃,而且一定是遠嫁,應該是為家族做了犧牲。既然是犧牲,並且是薄命,探春應該是“和番”之類,像王昭君一樣充滿悲劇色彩。再從太虛幻境裡的畫來看,探春應該是乘船出嫁,大概是嫁到東南亞,像琉球之類的藩國去了。

但是探春實在太可愛,我忍不住想替她謀求一個比較好的未來。因為嫁給外藩,雖然地位尊貴,畢竟文化、語言、習俗完全不同,要強的探春未必能夠適應。我希望她除了遠離家人之外,別再有更多的悲苦。

把她嫁給北靜王,怎麼樣呢?

北靜王是功勳之後,瀟灑風雅,出場時“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他名叫水溶,是清代不允許的異姓王爺,當然是作者故意模糊時代之筆。

北靜王與忠順王都和琪官蔣玉菡交好。不過琪官是忠順王的家伎,北靜王只是他的欣賞者與贊助人,並不能證明二王之間,存在爭奪關係。反之,也不能證明北靜王與忠順王、或者與別的王公權貴,並沒有利益衝突。

北靜王“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並非爭權奪勢之輩。可是他的地位不可能不受人覬覦。如果遇到皇帝有意打擊,北靜王失勢、被貶、被流放是可能的。

至於說賈府敗落,是受北靜王連累,又有點牽強。除了寶玉愛與北靜王交往之外,他與賈家只是應酬往來,並無深交。甚至他家家人給賈珍送禮,賈珍竟然避而不見,足見對他並沒有太重視。

但是北靜王失勢流放,可能有很多可能,比如保留王爵而被派戍邊,像林則徐去新疆那樣。

北靜王是有王妃的,還來過賈府,見過探春。當時南安太妃比較有光環,北靜王妃只是陪襯。可是萬一北靜王妃看中了探春呢?

北靜王遭貶,被派戍邊,王妃受此打擊,一病不起。臨死前希望丈夫能有可靠的內饋。另一方面,南安太妃也看中了探春,希望把她派用場,和親什麼的。相比之下,嫁給外族藩王,當然比不上給北靜王作續絃王妃。

北靜王帶著探春離京遠去。“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是探春對父母的安慰:我雖然嫁了失勢的郡王,但會照顧好自己,你們不用擔心。而北靜王看在寶玉的交情上,也一定會善待探春。

不可能是這樣,探春的結局當然不會是嫁給北靜王。這只是我的妄想。這個爽朗、能幹、要強的好姑娘,她該有個幸福的結局。像“薄命司”中的每一個人,原本都該有幸福的人生,卻都逃脫不了薄命的未來。


棲鴻看紅樓


紅樓探春的貴婿是誰?

《紅樓夢》第五回裡,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金陵十二釵的判詞時,看到一個女子登船遠行哭泣的畫面,上面的判詞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這個判詞說的是探春。

探春遠嫁的人,到底是誰?有說是邊疆大臣周統制。也有說是小國之王的。具體是誰,要看前後文。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裡,探春取得杏花籤,上面寫著“瑤池仙品”,上面題的詩是:日邊紅杏倚雲栽。這個籤的註解是:“得此籤者,必得貴婿”。

當時大家都笑話探春,說賈府已有了賢德妃,是不是她也是要當王妃的?大家都紛紛笑言道喜。

而這個籤,應了後面探春遠嫁之事。在第一百回裡,有這麼一段寶釵的自述: “我們家的姑娘們就算他是個尖兒。如今又要遠嫁,眼看著這裡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從此看出,探春的確是要遠嫁。只是沒有呼應前面說的“貴婿”二字。因為這是續寫篇章,與原作者想法有出入。

在當時社會,怎麼算是“貴”?應該是有王爵之位的,讓探春有“王妃”稱號的夫家,才算是貴。

而且判詞裡,提到一個詞——末世。

何為末世?在古代,是指一個朝廷的末期。一個朝代末期,最凸顯的問題是什麼?內外紛爭。而紅樓夢又是以賈府大廈傾倒寓意朝廷這大廈傾覆的,所以,就能推測出當時皇朝內外交困,小國侵擾不斷。國力弱小之下,為了求得暫時的平安,朝廷只能效仿漢唐之俗——和親。將大臣之女,以王族貴女身份賜予小國之王為妃。

這樣,就是探春得“貴婿”的緣由,以此猜測她所嫁之人是當世的周邊小國之王,應了判詞“遠嫁”,應了第六十三回的“貴婿”與“王妃”。


宿禮


《紅樓夢》寶玉生日玩佔花名遊戲的時候,探春的花籤是“必得貴婿”。那麼探春的貴婿是誰?答案是真真國的國王。原因請看潤楊的分析。

從現有線索分析,探春的貴婿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探春的貴婿是王爺。

李紈看了花籤後說:“咱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這暗示探春嫁的是王爺,探春當的是王妃。

那麼探春嫁的是當朝的王爺嗎?顯然不是,王熙鳳曾經說過,大戶人家的公子選媳婦都找嫡女,不找庶女。連大戶人家都找嫡女,王爺找王妃更要找嫡女。因此探春嫁給當朝王爺的可能性為零。

王熙鳳在和平兒談論探春的婚事的時候,探春只能嫁給外邦的藩王。

二、探春的貴婿住在海外。

金陵十二釵的簿子關於探春的判詞原文如下:

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顯然探春嫁往海外,她的夫君住在海外。探春如風箏一般漂洋過海來到海外,與父母骨肉分離。探春的婚姻不會幸福,否則畫上的女子不會掩面哭泣。

三、探春的貴婿是人中龍鳳,一國之主。

探春的婚姻不幸,大觀園姐妹放風箏,探春的風箏是個軟翅子大鳳凰。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眾人皆笑說:“且別剪你的,看他倒象要來絞的樣兒。”說著,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眾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眾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說著,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

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兩個鳳凰風箏絞在一起,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 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摻和進來。這兩個風箏豈不是在空中結婚?

這說明探春的夫君是鳳與探春合稱鳳凰。探春的秋爽齋有梧桐樹,鳳凰非梧桐棲。可見探春也是鳳凰。後人把鳳凰專指皇妃。探春嫁的人應該是一國之主,探春成了一國之母。

四、探春的夫君應該是藩王。

薛寶琴和林黛玉都有詠王昭君的詩。王昭君與外邦和親。探春應該和王昭君一樣去和親了。她的丈夫應該是藩王。、

五、探春的夫君是海外藩王。真真國國王。

書裡關於海外只有四處記錄,一處是茜香國,一處是西海沿子,一處是真真國,一處是爪哇國。

茜香國的國王是女子,被剔除。西海沿子是統稱,不是國名,也被剔除。爪哇國和真真國最有可能。但是薛寶琴說了一個真真國的女孩子精通中文,還會詩詞。這個真真國的女孩子喜歡中原文化,他們的國王也應該喜歡中原文化。真真國國王派使者向中原皇帝請求和親,皇帝捨不得自己的女兒,便派探春前去和親。因此,探春的夫君應該是真真國的國王,探春是真真國王妃。


潤楊的紅樓筆記


我認為她的貴婿是真真國的國王。從三個細節中可以推測出這一點。

第一個細節,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仙境,看到金陵十二釵命運的畫冊,看到暗示賈探春命運的畫冊時,上面畫著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從圖畫中可以推測:賈探春遠嫁一定要坐船出海。關於放風箏,紅樓夢書中也有詳述。大觀園姐妹放風箏,探春的風箏是個軟翅子大鳳凰。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眾人皆笑說:“且別剪你的,看他倒象要來絞的樣兒。”說著,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眾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眾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說著,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這說明賈探春遠嫁應該是一個與她年紀相仿,象風箏一樣能飄很高、很遠的人。而在賈府裡出現的女孩子中,走過最遠,眼界最高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薛寶琴。她出身皇商,從小跟父親走過不少地方,見過不少世面,是紅樓夢裡一位奇女子。

第二個細節,紅樓夢第52回,薛寶琴和大家談論詩詞的時候,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奇事:自己8歲的時候跟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碰到一個15歲的外國女孩。具體描述是這樣的,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緊袖襖,帶著倭刀。更特別的是她通曉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作詩填詞。倭刀歷來是日本人專用的,一個女人佩帶著這樣的一把刀,應該是典型的日本人裝束。另外,從她通曉中國文化的信息看,說明這個女人所在國度應該與清代交往比較多。而在清代歷史上與日本交往確實很頻繁。其實,日本與中國文化又同出一源,現代日本有許多文字與我們現代的漢字有許多相同和相似之處。所以據此判斷,薛寶琴所說的真真國就是今天的日本。

第三個細節,紅樓夢第64回,賈寶玉過生日的晚上,他把大觀園的眾姐妹全都請進怡紅院。在熱鬧的生日宴會上,眾人的座位極其有意味。李紈做為大嫂子,當之無愧的坐在正當中,右手分別是林黛玉、史湘雲和賈寶玉;左手分別是薛寶釵、賈探春和薛寶琴。在這個座位排次中,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相對而坐的,所以除此之外,這兩人應該沒有更深刻的意義;但是賈探春和薛寶琴緊挨著坐在一起,應該是有所指的。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書中常用側筆和暗筆來交代一些重要的事件。賈探春和薛寶琴挨在一起,表面上沒有多在關聯,實質應該是暗指賈探春畫冊上的兩個放風箏的人。所以,薛寶琴嘴中所說的真真國,應該就是賈探春遠嫁的國家。

所以,賈探春遠嫁真真國當了王妃合情合理。所以,賈探春的貴婿應是真真國的國王無疑。


小涵讀書


探春得貴婿是六十三回大觀園群芳夜宴,探春掣得“瑤池仙品的杏花籤”,得批語: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引起眾人熱議,認為探春難道也要做王妃?《紅樓夢》一貫草蛇灰線,既然如此描寫,必然有所根據。按照線索,探春十有八九出嫁和親,嫁了貴婿。那麼她的貴婿是誰呢?我來猜一猜。

既說是猜就表示完全沒有證據,只能通過蛛絲馬跡進行意會。不過有個最簡單的解讀方式,很容易知道探春嫁給了誰,那就是探春和親嫁到了哪裡。在哪裡做了王妃,自然嫁的是那裡的國王!

關於探春遠嫁異國做了王妃現在學術界幾乎沒什麼異議。大體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琉球;第二種是南洋!我認為琉球比南洋更靠譜。南洋說主要是南安太妃的關係,認為她的丈夫和兒子應該鎮守南方。其實並不是。所謂東西南北不過是稱謂,他們都在京城,哪裡也去不了。南洋說不靠譜,中原王朝也基本不可能和親南洋。所以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都不太可能。畢竟從判詞看,探春更可能去了東方。琉球似乎最靠譜。畢竟從尚敬開始,琉球中山國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一直來往密切。和親琉球也說得過去。但琉球島國有個問題,沒有江。探春判詞明確說過:清明涕泣江邊望,那是個有江的地方。琉球並不符合。

據此我推斷出一個使用中原王朝曆法,過清明節,還放風箏的地方,就是朝鮮半島的李氏朝鮮。作為明清的藩屬國,李氏完全使用中原曆法,這樣才有探春清明遙望祭奠家鄉的舉動。要是去了南洋,沒有曆法,估計幾年下去就不記得準確日期了。而清明節,放風箏即便現在我們的鄰國依然在沿襲。最主要當時的都城就在漢江之濱,符合探春江邊眺望的地理條件。

探春和親朝鮮是說的通的。除了元朝,沒有任何公主下嫁半島。明清都不可能將公主下嫁藩屬國。那麼擇一個有地位的臣女嫁到那裡就完全說的通了。既能保持良好關係,又不損顏面。對維繫臣屬關係又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探春若是嫁給李氏,首先距離不遠,清明放風箏思念家鄉說得通,到江邊遙望親人也說的通。按照《柳絮詞》她和寶玉當有一見,應該就是寶玉有去探望過她,她本人絕不可能省親。朝鮮半島,無論水路陸路,都可以行得。寶玉哪怕出家後都可以往來。

通過確定探春嫁到哪裡,再確認貴婿是誰就不難了。李氏作為取代高麗的王朝,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探春的身份嫁過去不一定是王后,但王妃絕無問題。而且探春遠嫁極可能不是一人,她應該還有個伴。判詞中也說兩人放風箏!而七十回群芳放風箏更證明這點:

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

顯然,探春應該和另一女子一起嫁去。探春屬於陪嫁過去的側妃,這也符合她庶出身份!通過上面分析,探春的貴婿應在李氏的某一位國王身上。探春與另一女子一同嫁去。探春做了王妃。不知道這個解釋能否滿意。但我已經盡力!

(題外話,另一個逼過來的鳳凰代表的應該是誰?歡迎大家一起找出她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寶玉過生日那天,大觀園女孩兒們抽籤,探春抽出:天邊紅杏依雲栽,註解為,抽此籤者必得貴婿。😄這又是雪芹的伏筆,探春的貴婿應該是位王爺,是哪位呢?從她的曲子裡: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 來看,探春出嫁後再沒見過爹孃骨肉至親,並且路非常遠,那麼是嫁去海外無疑。和親的犧牲品,縱然探春聰慧精明強幹,在王府裡沒人敢欺負,但遠嫁的女兒,其實是父母親丟失的孩子,父母親有多少淚流在想念的時候!所以探春也入了薄命司。她過的不會差,番王對她不會錯。但親人從此不會見將是她一生的痛。




美麗暢想2


《紅樓夢》裡探春的貴婿,如果算上續書,應該是海疆的那個周統制,如果不算,應該是海疆的一個王爺,至於這王爺是誰,我不得而知。

題主提到,探春在寶玉的生日宴上抽的花籤是必得貴婿,花籤是這樣寫的“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必得貴婿”

探春笑道:"我還不知得個什麼呢。"伸手掣了一根出來,自己一瞧,便擲在地下,紅了臉,笑道:"這東西不好,不該行這令。這原是外頭男人們行的令,許多混話在上頭。"眾人不解,襲人等忙拾了起來,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 日邊紅杏倚雲栽。 注云:"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眾人笑道:"我說是什麼呢。這籤原是閨閣中取戲的,除了這兩三根有這話的,並無雜話,這有何妨。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說著,大家來敬。探春那裡肯飲,卻被史湘雲,香菱,李紈等三四個人強死強活灌了下去。

原文是這樣說的“咱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所以,我們大家也就按照她的判詞猜想她將來是嫁到海疆做了王妃了。但是原詩是這樣的“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這是一首詠志詩,並沒有貴婿,只是寫這個詩的人, 他第二年蟾宮折桂了,也算是個貴婿的代稱。

當然,文中蛇灰引線,我們看到南安太妃見了她,賞了她東西,所以有了後文的替南安太妃的女兒出嫁到海疆。

她的判詞是這樣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所以可以肯定她是遠嫁了,因為她的畫是一片海疆,一艘大船。但是 她到底嫁了什麼人,作者並沒有給我們明示。

她的曲子是這樣寫的,“一帆風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 告爹孃,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 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曲子裡也只是說明了她要遠嫁,要骨肉分離,只是,我們看賈府犧牲了女兒元春,犧牲了迎春,自然也是會犧牲探春的,甚至也有人猜,犧牲了黛玉嫁給某個王。想來,探春也該是嫁給某個王爺,才算得上是王妃和貴婿吧。但是到底貴婿是誰,曹雪芹沒有寫完,我們也就不知道了。


荷唯洛之戀


【讀紅漫談】(第17期)

(一)帶刺的玫瑰——三小姐探春...

除了元春,探春是三姐妹當中最能幹、最聰明、最漂亮的一個姑娘。

她的才學,雖說居於林薛之下,但從她發起詩社寫在粉箋上的帖子,引經據典,文情並茂,寶玉接到這副帖子,高興得不得了。以及她的詩也非常好。說她是才女,不冤。

大觀園裡的人把她比作帶刺的玫瑰。我認為這是褒義,並不是諷刺。

誰不知玫瑰漂亮?探春的漂亮是大家公認的。

然而玫瑰花也有刺,就是說 探春這個人是不好惹的。

她不惹別人,但誰惹了她,對不起!她的嘴巴和舉動也是不留情面的。只舉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鳳姐病了,王夫人委託探春等人理家。

趙姨娘的兄弟去世,鳳姐派平兒跟她說:

奶奶說:趙姨娘的兄弟沒了,恐怕奶奶(李紈)和姑娘不知有舊例,只得二十兩。如今請姑娘裁奪著,再添些也使得。

探春什麼人?玻璃心腸水晶肝,立即明白鳳姐的意思。如果探春按常例只給二十兩銀子,趙姨娘要抱怨只會抱怨探春;如果探春破例增加撫卹銀子,外人嚼舌根只會嚼說探春,鳳姐站在幹岸上看戲。

探春不吃這一套:

又好好的添什麼?誰又是二十四個月養下來的?...混出主意!她添,她施恩;等她好了出來,愛怎麼添,添去。

平兒料不到探春這麼厲害。再也不敢多說,“垂手默侍”。

第二個例子,是抄檢大觀園那次。

當抄到探春那裡,探春明白是怎麼回事以後,冷笑道:

要搜搜我的,我就是頭一個窩主!...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可以說,她的頭腦最清醒!

鳳姐只好陪笑。

而那個沒有眼色的,仗著邢夫人撐腰子的王善保家的,越過眾人上前去,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

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有什麼。

只聽“啪”的一聲,如同響了一聲焦雷!探春一巴掌搧在她臉上。指著她理直氣壯而又氣憤地大罵!

讀《紅樓夢》讀到這裡,我不禁起身大呼:

打得好!

猶如悶熱太久的夏天來了一聲雷,下了一場大雨般的舒暢。

這一回文章,可說是曹雪芹濃墨重彩寫探春,字裡行間掩不住的讚賞之情。

(二)千里東風一夢遙...

第五回,寶玉看到冊子裡,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哭泣的樣子,這是探春無疑。探春的判詞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這是寫探春遠嫁,家裡人在江邊含淚送她上船遠去的情景。

現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後四十回,雖然寫到探春遠嫁,但是不久就回來探親。

《紅樓夢曲》的《分骨肉》寫的是: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曲子後面是探春強忍著眼淚,和骨肉分離的痛苦,勸慰父母。

而且,在春燈謎關於探春的那個,清明一詞再度出現。清明時節,探春遠嫁,如斷線風箏,一去不復返。

這裡有庚辰本脂硯齋批語:

此探春遠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悲哉傷哉!

讀到這個批語,我們完全可以懷疑後四十回寫的探春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你想,如果探春那麼容易回來,還假設什麼“此人不遠去”呢?

至於探春遠嫁,所嫁何人,紅學界還存在爭論。

有的說,嫁到了海外,做了王妃;有的說,探春被當做犧牲品,被皇帝賞給了某部落首領,有和親的意思。另一種說法是,遠嫁後,又隨夫家流放到遙遠的海島。目前沒有定論,看樣子,還要爭論下去。

總之,這麼一位志在補賈家的天的探春,連鳳姐都怕她五分的探春,聰明能幹,比鳳姐有文化,有才,那麼漂亮的探春,最後也只能作為一個悲劇人物收場。

曹雪芹以悲天憫人的胸懷,表達了對探春的深深的憐惜。令人嘆惋不已。





梅月竹風


寶玉生日夜宴,大家在玩佔花名,探春抽了個籤是“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必得貴婿”。

大家都笑了,說:

“咱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探春的判詞配了一幅畫,海疆上有一首大船。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探春聰明能幹,她是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

她最出色的是在鳳姐生病期間,治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

最經典的是抄檢大觀園時,她無所畏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打了刑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表現出決斷果敢的氣概。

南安,難安也。南安太妃來賈府見了探春,賞了她東西。後來探春遠嫁,應該和南安太妃有關,人難安。


我們不得而知探春遠嫁的貴婿的確切名字,只是由文本推測她嫁了海疆的一個王爺。

探春曾說如果她是男兒早就出去闖蕩了,這樣的一個女子,遠嫁也是會周全自身,做一個人人敬仰的王妃吧。


清心一棧


可是很多紅學家不認可高鄂的結論。認為賈探春應該嫁給一個王爺,證據是《紅樓夢》第六十三回:

(探春)紅了臉,笑道:“很不該行這個令!這原是外頭男人們行的令,許多混賬話在上頭。”眾人不解,襲人等忙拾了起來,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

日邊紅杏倚雲栽。

注云:“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眾人笑道:“我說是什麼呢。這籤原是閨閣中取戲的,除了這兩三根有這話的,並無雜話,這有何妨?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現實中,曹雪芹的兩個姑姑就是王妃。因此說,曹雪芹寫探春嫁給王爺是有可能的。

《紅樓夢》第五回,探春的判詞:

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這裡所表示的意思是,探春是坐船離開的。而且有可能再也沒回來。根據探春坐船出海應該是往東去,而且是當王妃,因此有人推測,探春奉旨嫁給琉球國王了。

但是清朝和琉球國王通婚,這麼大的事,好像在歷史上沒有聽說過。曹家也沒有人嫁給琉球國王當王妃。而且這件事聽起來真的很玄。

也有人推測是嫁給西域或者蒙古什麼藩王,奉旨和親去了。這些是基於探春是王妃,還有她遠嫁無法回家所做的推測。

歷史上也應該有康熙的女兒和葛爾丹和親的事。曹公應當知道這件事,也有可能這樣寫。

但是探春的判詞上明明顯示是是坐船走的,探春怎麼會去一個和船一點關係沒有的北邊或者西部呢?如果探春真的去北邊或者西面,曹公就該把探春的判詞改成是:

後面又畫著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沙漠,一隊人馬或者駱駝,一個女子在馬上或者駱駝掩面哭泣之狀。

種種不合理讓人難以解釋。有沒可能就像高鄂寫的那樣,探春是嫁給一個海防總制的兒子呢?總制在清朝實際就是總督,官位是正二品,應該比賈家官位高,雖不是王爺,不過應當符合貴婿的條件。

也許大傢伙管探春叫王妃,也真真就是玩笑話,而不是曹公預設的伏線。如果探春真的當上王妃,曹雪芹過早把結果暴露得那麼直白,好像也有些欠妥。

也可以這樣想,探春嫁給海防總制的兒子。坐船是從海上往南方走,並不一定走太遠,幾千里路是有的。也是《紅樓夢》第五回,介紹探春的歌詞(分骨肉)是這樣說的: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幾千里路,讀者們感覺有點近,可是在當時的交通情況下,來回走一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周家官職一直不往京城附近調動的話,探春後來能不能和家人見面也在兩可之間。

所以老農認為,高鄂對探春遠嫁的判斷也許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