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首批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來了

首批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來了

近日,科技部發函支持首批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

據悉,首批支持建設的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分別位於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山東、湖南、江蘇、湖北、吉林、陝西、重慶、四川

其中,廣東省有 2 個首批建設的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各由廣東省科技廳、深圳市科創委報送

綜合目前已知消息,首批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的詳情,大致如下表所示:

首批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來了

顯而易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均由當地高校牽頭建設,當地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亦可參與進來,作為協同建設方

資料顯示,2018 年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潛心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

2019 年,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提出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基礎數學中心,支持地方政府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設應用數學中心

其中,基礎數學中心圍繞數學學科重大前沿問題開展基礎研究,穩定支持一批高水平科研人員潛心探索,爭取重大原創性突破;進行數學科普和數學文化建設,與 1 到 2 所數學教學有特色的中學建立對口交流聯繫機制,採取數學家科普授課、優秀中學生參與實習、導師制培養等方式進行掛鉤指導和支持,培育優秀數學後備人才。

高校和科研院所負責基礎數學中心的建設、組織管理和考核評價,為中心提供人才、經費、場地和環境等基礎條件,支持中心圍繞建設任務開展相關工作。教育部、中科院對所屬建設基礎數學中心的單位予以相應經費支持。科技部支持基礎數學中心開展重要前沿方向項目研究。

應用數學中心則要搭建數學科學與數學應用領域的交流平臺,加強數學家與其它領域科學家及企業家的合作與交流,聚焦、提出、凝練和解決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區域及企業發展重大需求中的數學問題。打破單位界限和學科壁壘,鼓勵和引導地方、企業及社會資金加大對數學研究的經費投入,推進數學與工程應用、產業化的對接融通,提升數學支撐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首批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來了

地方政府負責應用數學中心的建設、組織管理和考核評價,為中心提供人才、經費、場地和環境等基礎條件,支持中心圍繞建設任務開展相關工作,支持關係地方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應用數學問題研究。科技部對應用數學中心提出的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具有重大社會、經濟意義的重要數學問題給予支持。

而首批建設的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雖然大都依託當地知名高校,但也不乏有湖南應用數學中心由湘潭大學牽頭組建,而非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或國防科技大學;抑或重慶應用數學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組建,而非重慶大學的例子。

廣東的兩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中,中山大學牽頭組建的粵港澳應用數學中心以建成高水平應用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合作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為目標,集成省內高校應用數學力量,整合實驗室、研究機構以及企業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聯手港澳高校和研發機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科學與天氣預報、醫療健康、智能製造等領域方向開展相關數學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打造數學家與企業家技術交流的高端平臺。

南方科技大學牽頭組建的深圳應用數學中心,以攻堅國家重大需求為主要宗旨,瞄準深圳市產業創新卡脖子問題,集中突破數學學科的應用與共性關鍵技術問題,著力打造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服務相互銜接的應用科學技術中心;

中心將初步建設三個研究室,分別是網絡信息體系中的建模與計算研究室、精準醫療應用中的建模與計算研究室、生命科學中的建模與計算研究室,主要涉及網絡信息、精準醫療、計算機及網絡數學、生命科學及大數據等研究方向。


數學被譽為“科學之母”。雖然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已有長足進步,但仍是建設科技強國的一大“短板”。當前,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科學研究前移,基礎科學研究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刻不容緩。

對於廣東而言,雖然科技應用轉化和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在全國位居前列,但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能力相對薄弱,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短板亦比較突出。

所以,推進基礎科學研究和產業技術創新融通發展,加快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和原始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同樣是廣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工作的重要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