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說華容道的“捉,放,曹”是藝術經典,歷史上它真實存在嗎?

大馬哈魚12



雷人記憶


三國時期“捉放曹”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個故事描述的是曹操當時刺殺董卓時失敗後逃亡,路過中牟縣,被當時擔任縣令的陳宮逮捕,陳宮那時十分欽佩曹操的勇氣和膽量,於是決定擅自將曹操釋放,並且放棄自己的官職,打算跟隨曹操闖出一番霸業。但是在陳宮與曹操同行的過程中,由於曹操生性多疑,期間因誤會,將收留曹操的呂伯奢一家全部殺害,陳宮頓時對曹操的做法深感失望,也認為曹操不是自己心目中的主公,最終陳宮選擇與曹操就此分別的故事。

捉放曹”的故事也無數次被評書、小說、戲曲所修改以及改編,慢慢的將曹操塑造成為一代“奸雄”的形象,“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兩句話,也更是將曹操推入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小編也總是再想,歷史上真正的曹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捉放曹”這個故事,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又有多少是後期編纂的呢?請跟隨小編,帶領大家揭開歷史的面紗,一覽真實的歷史吧。

首先,經小編查閱史料得知,“捉放曹”這個歷史故事的原型,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是曹操刺殺董卓未果,敗逃途中路過中牟縣時與陳宮的交集,第二就是曹操與陳宮在呂伯奢家中避難時發生的滅口事件,這兩個事件均在《武帝紀》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即:“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經查閱《魏書》和《世語》這兩部史籍中也補充記載了在呂伯奢家中的殺人事件,除此之外,《世語》中也記載了曹操被釋放的原因。

即:“中牟疑是亡人,見拘於縣。時掾亦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釋之。”

此時我們就可以發現,史籍記載和經後世編纂的“捉放曹”的故事有三點不同的區別:

第一點,故事中兩個部分,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是不對的,據《武帝紀》以及《魏書》和《世語》的正文,可知曹操其實是先到過呂伯奢的家中,之後才在中牟縣被擒獲。

第二點,在史籍原文中,從未出現陳宮這個人物,當時僅就曹操一人住在呂伯奢的家中,逮捕曹操的所謂的中牟縣的亭長也從沒有給出明確具體的姓名。

第三點,就是曹操在呂伯奢家中所描述的殺人事件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記載。

據《魏書》記載“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但是據《世語》記載為“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這兩本史籍居然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記載,頗有意味深長之感,那麼按《魏書》所述,曹操當時殺人是出於自衛。然而在《世語》的記載就和後世演繹的“捉放曹”故事內容基本一致。

分析到這裡,小編認為暫且不考慮曹操殺人是否屬於自衛,最起碼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兩本史籍的記載中都明確說明了呂伯奢當時並不在家,曹操其實是沒有殺了呂伯奢。還有就是曹操逃離京師是帶有逃亡性質的舉動,據《魏書》描述中根本沒有明確曹操到底是因為害怕被追捕殺人,還是由於呂伯奢的兒子想謀財引發曹操自衛引起的殺人事件。《世語》中明確描述了當時曹操是因為怕呂伯奢會將他抓起來送官,所以憑藉多疑的本性才殺的人。如果根據《魏書》的描述,那這個故事不管從事件記錄時間順序上來說,還是從原因上說,都與曹操的遭遇沒有緊密的邏輯關係。如果按照《世語》中的描述,時間線雖然對不上,但是原因還有曹操的逃亡性質卻又很匹配。

最後,再來分析一下曹操所講的,寧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這兩句名言,經查閱《孫勝雜記》

即:“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可看出曹操其實是在一種專注逃亡的道路上的一種無奈的情感,更多的可能是曹操沒做過多的考慮,因無奈悲壯的情感因素脫口而出的話語,並不是刻意展露自己多疑的一面。

至此,小編得出自己的結論,我認為在“捉放曹”這故事裡,曹操在中牟縣的遭遇及其表現突出的是曹操的正面形象,而殺人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出於自衛所導致的結果,這兩個方面沒有特別緊密的聯繫,後世流傳的故事與真實的歷史存在著一定成分的差異,導致很多時候,後世作者為了故事的生動性,下意識的放大曹操奸雄的一面,從而大大淡化了曹操的正面形象,甚至加入了虛構的人物用來突出曹操多疑的一面,說到底真真正正的歷史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作為我們自身都有評價歷史的權利和不同的思維,歷史固然不能改變,但是我們也有深入分析歷史真相的義務,文章寫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讀者們留下你們的看法,你們認為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方銘藝苑


三國志記載中沒有此一段,三國演義中,華容道則表達的是關雲長情義重如山,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也正是因為此一段的故事所帶來的問題讓人深思,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什麼把這麼關鍵的一個關卡讓關羽來把守呢?難道沒有想到關羽會放了曹操嗎?

在對三國演義中的理解,諸葛亮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是有判斷的,他也是能想得到會有此一情景的!難道是諸葛亮特意設計讓關羽左右為難嗎?有此意也無此意,捉曹操是分內之事,也是為了興漢之舉,但是放了曹操也是情理之中,當初他們兄弟三人落難之時,曹操珍惜人才,對關羽的忠心不二甚是吸引,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豪宅又送美女,封侯賜爵,就連自己的赤兔馬都贈送給了關羽。曹丕想要多次,都未曾給予,卻毫不猶豫的給了關羽,所謂寶馬配英雄。

在曹操跟袁紹大戰時,手下數將被顏良斬落馬下,危難之際關羽從萬軍之中斬顏良誅文丑,立下了官渡之戰首功。後來關羽得知劉備消息後,便帶著兩位嫂子,過五關斬六將,就這樣曹操依然沒有殺關羽,放他而去。這是何等情義,曹操自知放他而去後,便就此成為了敵人但也沒有狠下殺手。

最後,因為這些是根據三國演義去解讀的,這段也是為了襯托關雲長義薄雲天,有情有義,忠肝義膽的精神。個人觀點,稍有不足,不喜勿噴。謝謝大家


森林HD


沒有這回事。這只是演義作者為了抬高關羽形象而杜撰的一個故事。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魏略〉〈江表傳〉〈資政通鑑〉都沒有記載。

以下是〈三國志〉對關羽曹操倆人在赤壁之戰前後的記載。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遣張□救合肥。權聞□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三國志 關張馬黃趙傳〉

從上述史書中來看並沒有此事。但是曹操的確是從華容道逃走的。


水濂翰墨


為什麼說華容道捉放曹是藝術經典?

故事回顧:曹操兵敗赤壁,沿途狼狽逃跑,在華容道被關羽截住。按理曹操必死無疑。但曹操想了一個法子,去求關羽。經不過曹操的苦苦哀求,關羽心中猶豫,一邊是軍令,一邊是恩情,最後他還是決定放走了這個恩人。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關羽也沒有追殺。

在關羽看來,即使是唾手可得的勝利並不及自己的忠義來得重要,更有選擇的價值。如果關羽不放走曹操,可能他這一輩子都不會安心,也許也不再是我們心目中那個完美的形象了。

所以關羽放曹操是必然的。因為羅貫中預先就把關羽的藝術形象設定在“忠”和“義”二字上了。況且曹操這時也不能死,否則跟史實嚴重不符了。就像司馬懿上方谷被困,諸葛亮照樣不能就這麼燒死他,所以只能虛構下傾盆大雨。故事可以虛構,歷史不能戲說。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就已經設定好了三國鼎立局面,所有事件的發生必須按套路來。

華容道虛構了關羽捉放曹,使關羽的忠義形象更加豐滿了,所以華容道情節成為了藝術經典。

歷史上捉放曹真實存在嗎?

答案是否定的。歷史根本不是這回事。這只是演義作者為了抬高關羽形象而杜撰的一個故事。

在《三國志》和裴松之注《三國志》中,提到的是赤壁之戰後,諸葛亮並沒有派兵埋伏華容道,而是曹操引著殘兵敗將走到華容道時,遇上狂風暴雨,道路泥濘,難以通過。後來下令士兵以草填路,讓騎兵通過,在這一過程中死了不少人。當劉備等人知道曹操從華容道逃跑時,急忙前去追趕,可惜太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從上述史書中來看並沒有此事。但是曹操的確是從華容道逃走的。


青溪散人


先生搞錯了。《三國演義》中的捉放曹指的是曹操刺殺董卓未能成功,反遭通緝,逃至中牟縣被捉拿。縣令陳宮深受曹操刺董的大義行為感動,釋放曹操,拋棄家小,追隨曹操一起逃亡的故事。赤壁之戰孫劉聯手使曹孟德慘敗,在奔逃至南郡途中經華容道口,關羽奉諸葛軍師將令在此等侯多時。曹操率領殘兵敗將文武至此,人困馬泛如驚弓之鳥鬥志全無。曹公看準了關羽的性格弱點,低頭哀求。關公仍重情重義之人,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不忍加害悉數放行。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重在"義"。捉則無從談起。


心吾700


有句歇後語是這樣形容的,“曹操敗走華容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從這個歇後語中有出二個關鍵字:“敗”“意”“情”,敗指的是赤壁之戰被周瑜火燒戰船,意指的是諸葛亮料到曹操戰敗後必須走華容道,派了關羽去截曹操。情指的是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一馬,否則三國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劇情之複雜,牽扯人物之多,情節之複雜,故成久了曹操敗走華容道的典故。

百戰百勝的曹操為何赤壁之戰敗了

1、赤壁之戰的三大特點

  •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 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 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2、曹操為何赤壁之戰敗了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劉備駐軍樊口,每天派巡邏的士兵在江邊眺望孫權的軍隊。士兵看到周瑜的船隊,就立即乘馬回營報告劉備。劉備派人前去尉勞。周瑜對慰勞的人說:“我有軍事任務在身,不能委派別人代理,如果劉備能屈尊前來會面,實在符合我的願望。”劉備就乘一隻船去見周瑜,說:“現在抵抗曹操,實在是很明智的決定。不知有多少戰士?”周瑜說:“三萬人。”劉備說:“可惜太少了。”周瑜說:“這已足夠用,將軍且看我擊敗曹軍。”劉備想要召呼魯肅等來共同談話,周瑜說:“接受軍令,不得隨意委託人代理,如果您要見魯肅,可以另去拜訪他。”劉備既很慚愧,又很高興,於是帶領關羽、張飛兩千人跟在周瑜的後面,不歸周瑜統領。

曹操措施: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

赤壁結果:詐降的黃蓋一把大火燒紅了赤壁,燒得曹軍哭爹喊娘,潰不成軍。孫劉聯軍乘勢追擊,曹操見勢不妙只好再加一把火,把所有的船都燒了。

整個赤壁之戰,出現了火攻、連環計、苦肉計等等,只能說諸葛亮與周瑜技高一籌。戰爭了曹操。

為何諸葛亮派關羽去鎮守華容道呢

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

為何關羽放了曹操

原因一:那就是不讓孫權一統天下。當時,劉備的勢力還很不夠強大,如果殺死曹操的話,孫權就會成為真正的霸主。

原因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關羽是個義重如山的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不覺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心中越發不忍,於是勒回馬頭,命眾軍四散擺開。

【結語】

赤壁之戰有關羽的仁義、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赤壁的以少勝多、曹軍的大敗,等等一系列的事件造就了赤壁之戰成為了經典,也許是巧合,也許是虛構,但赤壁之戰告訴我們驕兵必敗、集體不論大小,團結才有力量、萬事皆有可能,不應該輕易灰心喪氣、要揚長避短 發揮自己的優勢 而不能捨棄優勢等等道理。這是赤壁之戰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


十二十頁


華容道“捉、放、曹”是真實的,當然也會有羅貫中的藝術加工,畢竟是三國演義,之所以是藝術經典我認為主要是這段故事情節裡面充滿了格局、智慧與人性,下面為您從明、暗兩個局面進行分析說明:

華容道,明局就是曹操落荒而逃,最後逃到了華容道,這是他的必經之路。

諸葛亮預計到他會走這條路,但是派誰去抓曹操呢?如果是一個頭腦簡單,只要求執行力,而不注重戰略洞察力,不注重戰略性解決問題的人,他就會派張飛去,因為執行力很強,他看到曹操就會大喝一聲,上去就把曹操的首級給取下來,這樣會壞了大事。因為既要捉曹操,但是又不能把曹操殺了。曹操在整個的三國相爭的格局當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沒有他,這一個脆弱的平衡就會被完全打破,還處於剛剛起步、稍有起色的劉備,就會受到孫權的重創,最後完全喪失生存空間。所以在華容道上,表面上是劉備的勢力和曹操的勢力之間的相爭,實際上還有一個未出場的勢力一定要意識到。

所以諸葛亮他不能派象張飛這樣的莽夫,去守華容道。那派誰去呢?他想到的就是關羽。關羽是既有執行力,同時還特別講義氣情誼,在面對曹操的時候,他一定會下不了手。

意識到未出場的孫權的存在,這只是看到了暗局的一面,暗局的另一面就是關羽跟諸葛亮之間的對峙。因為諸葛亮年紀輕輕,深得劉備的青睞,關羽自然會感到心理不平衡。

所以他對諸葛亮是非常排斥的。諸葛亮這時候安排他去,讓他立下軍令狀,如果曹操抓不到,他就要提人頭回來見;這個時候,諸葛亮意識到他跟關羽之間的這樣一個暗局,他讓關羽立下軍令狀,讓關羽在不知不覺當中欠他一條命,就達到了制伏關羽,同時也能夠制伏所有對諸葛亮本人有排斥情緒的人,所以他派關羽去了。這就是華容道上的暗局。


大神視覺藝術


這個問題,我們分開來看。

一、是針對藝術經典來說。為什麼是關羽去攔截曹操而不是其他人?首先,這是諸葛亮給關羽下的一道難題,關羽自持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同是也是傲氣難當。讓關羽前去攔截曹操之前,在軍營中關羽立下軍令狀,這樣,當諸葛亮事先知道關羽義薄雲天,會放走曹操,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一來,借關羽之手,劉備可以對孫權說沒有截到曹操,不至於因為關羽私放曹操而導致孫劉聯盟破裂;

再者可以關羽私放曹操後,諸葛亮可以用軍令狀來向關羽發威,起到震懾關公的作用;

其三,如果是其他戰將前去攔截曹操,曹操勢必殞命華容道,屆時,曹操舊部必將群起攻之,誓死為曹操報仇,這對於立足未穩的劉備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二、對於歷史上是否存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關羽華容道私放曹操,可以參考《三國志》,其中並沒有描述這段故事,演義畢竟是小說,帶著自有的人物美化手法,更多的,也只是體現了關羽義薄雲天,情願放走曹操,也不願做不義之人的一種人物描述手法。


小吳師


肯定是藝術經典!存在不存在?你去問"歷史"吧!但是後人就是這麼傳頌的、電視劇就是這麼放的。但是肯定是作者為了宏揚關羽的正氣、義氣、情意,特意寫了華容道這段。為什麼後人那麼敬佩關羽!具我所知中國的小孩電腦、手機都有華容道遊戲,而且中國有多地方都有關公廟,連國外都有,拜關公!關羽代表正氣、情義的化身!現在當下不是正需要正能量嗎?我想學習關羽不錯、還有我們合肥的包公,都值得敬佩、學習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