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感覺保定市南部好多年沒什麼變化,未來保定發展方向在哪?

愛吃牛羊驢肉


這話說的,什麼叫保定市南部好多年沒有變化?是整個保定市都沒怎麼變化好伐?


作為河北省曾經的省會,保定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省會地位深入人心,但是在石家莊作為省會已成既定事實的情況下,保定市的感慨和回憶殺並沒有什麼卵用。

今日的保定,作為河北省11個地級市裡面的GDP第五,似乎也印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地位。

而且,保定市的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也相當居中,是首都北京和省會石家莊之間的“橋樑”,這更讓保定不得不充當尷尬的“中間”位置。

這樣一個曾有過無上榮耀,但卻在今日失去光環的城市,將會有一個怎樣的未來呢?靜夜史認為保定市的前景並不會太光明。所以,至於未來保定發展方向在哪裡,似乎也不那麼重要。長期以來,包括保定市在內的所有河北城市,尤其是冀中南城市,在城市擴張方向上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 城市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 貪圖大而全,攤大餅現象嚴重;

  • 朝秦暮楚現象突出,沒有長遠的方向規劃;

  • 受北京的政治影響明顯。

例如幾年前鋪天蓋地的正定新區,石家莊越過滹沱河一路向北,和正定進行銜接融合的趨勢相當明顯。作為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沿河發展無疑是靠近水源且節約耕地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但是更早的時候,石家莊的總體發展方向是東南,因為東南方向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城市建設且遠離西部山前地震帶,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是當時的產物。

作為省會的石家莊饒是如此,作為石家莊領導的二級城市,保定市的發展如何能夠打破桎梏實現跨越式發展?能夠不受其他城市特別是石家莊的影響已經是老天保佑。

當下的保定,從歷史基礎上來看,沿著京廣線向東北和西南方向擴張無疑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發展方式,但兩個方向的盡頭分別是北京和石家莊,如果保定在京廣線走廊異軍突起,其產生的效益會毫無保留地被北京和石家莊吸走,特別是人才和資本,所以為了保定的發展,京廣線沿線是不能考慮的。

這也就根本上否定了向北或者向南發展的可能性。

很多人認為,保定市的未來,蘊藏在東部,特別是東南,因為這個方向,有雄安新區。自2017年4月1日成立雄安新區以來,這個“北方深圳”、“中國的紐約”“千年大計”就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作為曾經的下轄區域,保定毫無疑問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但問題是,這個掛著“河北雄安新區”帽子的新區理論上屬於河北省,和保定市沒什麼關係,而實際上這是國家級別的新區,又和河北省沒什麼瓜葛。

在靜夜史看來,雄安新區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區,本質上和通州、大興等北京城區沒什麼二致。這意味著這塊“國中之國”,就像河北大地上的第二個太陽一樣,不僅無法給大地帶來滋養,反而會將萬物曬得奄奄一息。保定作為最靠近雄安新區的城市,必然也會成為首當其衝的城市。屆時保定不僅會失去數千平方公里的經濟腹地,還將失去更多的資源和人口,經濟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也正是因為如此,雖然保定東站高鐵站已建成多年,但始終和市區相去甚遠,孤零零地矗立在城市以外的區域。

所以那些高喊保定和雄安新區協同發展甚至一體化的人,實在是沒有必要這樣來挖苦和傷害保定,這個城市已經相當艱難了。

而排除了東部,保定市就只剩下一個發展方向——一路向西。

但困難終歸比方法多,因為保定西部是高聳的太行山,這裡不僅無法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還是著名的地震斷裂帶,更令人絕望的是這裡也是京津冀生態涵養區,主打環保,保定向西發展也變得更加不現實。

所以,保定的發展方向,是四面受阻。但為了保定的未來,即便如此也要瘋狂擴張,就是為將來留下些土地指標也是好的,所以在2015年5月13日,保定市將周邊的滿城、徐水和清苑三縣納入城區範圍,從此三區變五區,保定市城區面積由原來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由原來的119.4萬人增加到280.6萬人。

不過,這種四面出擊的姿態並不能掩蓋保定沒有方向感的尷尬,行政手段的擴容也註定要遠遠領先於市場作用,所以保定的崛起還有太長的路需要走。

當前的保定,向四面發展的可能性較小,效仿香港向上發展的可能性也不在,因為根據保定市出臺文件,新建建築物限制為18層,這讓保定向天空要地成為不可能。

而在靜夜史看來,向下發展不失為一個良策,也就是先整好市政服務設施,提升城市風貌水平。眾所周知,保定市的“修路”已成城市名片,在全國如雷貫耳,這樣的現狀如不改變,不僅僅是保定人怨聲載道,外來人才更會由此望而卻步,保定市的發展就更無從談起。

所以,走好腳下的路,未來才有可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