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樂享靜樂


樂享靜樂

日新月異的中國藜麥之鄉靜樂縣。 範亮後 攝

張天柱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的靜樂縣,位於汾河上游,三面環山親吻,汾河碾河握手,一啟唇,便是讓人迷醉動聽的旋律:“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生態食材示範區”“中國最美旅遊目的地”“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中國藜麥之鄉”……

這一個個“國字”號牌,就像是一個個驚歎號,似乎是在激勵自己,更像是宣示世人:誰不說我家鄉好!

靜樂哪來這樣的底氣,哪來這樣的靈氣,更哪來這樣的豪氣?

“水作琴中聽,山疑畫裡看。”靜樂應該有這樣的底氣:納天柱之雄宏,汲汾水之膏澤, 曾哺育出武師齋、秦肇周、武有功、賀本緒、邢潤葉等偉器英華,還哺育出一身硬骨、浩氣長存的革命先烈王佑、呂薇萍、張波、呂調元、我黨早期革命家高君宇等諸多俊彥人傑,他們巨大智慧的頭顱,錚錚的鐵骨,不僅屬於靜樂這片熱土,更屬於整個中華民族。靜樂歷史厚重,上蒼造就了這片豐土吉壤,是抓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液汁的洞天福地,靜樂初胎於舊石器時代,置縣於西漢高祖元年,靜樂冠名始於隋大業四年。上下五千年,縱橫幾千裡,在這塊歷經蒼桑、飽經憂患的土地上,巨人的縱橫捭闔,先哲的忠誠擔當,文人墨客的筆下乾坤,藝術巨擘的萬丈才情,有識人士的深謀遠慮,革命先驅的英雄壯舉,百團大戰第一槍的綿長硝煙,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道綿遠流長、熠熠生輝的歷史文脈,是一道波瀾壯闊、蔚為壯觀的絢麗長廊。

“峰開翠欲滴,泉瀉勢翹飛。”靜樂應該有這樣的靈氣:靜樂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說它古老,是因為她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的歷史酷似一軸拉不完的膠捲,實錄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悲歡離合,滄桑鉅變。說她神奇,是因為大自然賦予了她“汾碾交界處、青天一柱懸”的奇絕的傑作,鐮刀一割,收穫的是一首詩篇;钁頭一揮,亮出的是一曲山曲,隨便撿塊石頭往水中一扔,濺起的便是五光十色的華章。靜樂有天柱龍泉、神煙風洞、巾巖漱雨、文峰凌霄、懸鐘神韻、顯字佛崖、太子靈蛇、摩天彌勒的“新八景”,聞名遐邇,又有汾河和碾河猶如一對雙胞姐妹,披珠戴玉,從古老的大山懷抱中走來,一路載歌載舞,用她那甜潤的歌喉,唱酥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山有水方活,水得山而媚,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煙霞霧嵐、風雨雷電,任什麼都是自然天成的錦繡華章……甚至1000公斤落葉松的種子,也以她特有的芬芳,曾孕育了塞罕壩的百萬畝浩浩森林。

“州昔廢為邑,邑今興作州。”靜樂更應該有這樣的豪氣: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漫遊靜樂大地,腳步叩節著這一片片土地,如同擂響了一通通震天的鑼鼓,如同踩響了一排排激昂的琴鍵,公元2019年,靜樂縣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將要退出貧困縣之例。在脫貧攻堅的日子裡,縣委、縣政府牢牢抓住“精準”這一“綱領”,牢牢把握產業、安居、保障、基礎設施四大關鍵,把“有能力”的“扶起來”,實現家家有致富產業;“扶不了”的“帶起來”,實現個個有資產性收益;“帶不了”的“保起來”,實現人人都有兜底保障;“住不了”的“建起來”,實現戶戶有安居住房;“建好了”的“靚起來”,實現村村面貌有提升。由無數黨員幹部的“辛勤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文化和旅遊部24年“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喜雨”,靜樂裁縫“久冠”牌縫紉機的鏗鏘機聲,慶魯溝“兩山理論”的精美華章,黃金山萬畝生態經濟林的亮麗詩篇,藜麥田野上的縷縷清香,百里汾河川岸雕花的驚豔畫舫……脫貧攻堅促就“和靜民樂”的絢麗長卷,業已在靜樂大地徐徐展開……

靜樂,實在是一片共營、共贏、共樂、共享的靜地樂土啊!

“夏天避暑,冬天避霾”,靜樂不僅是詩和遠方;“白天深呼吸,晚上數星星”,靜樂更是美和健康!

只有這如詩如畫的圖景,才能配得上這個唯美的名字——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