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釣鯽魚用什麼浮漂比較好?

股海中的小羊羔


鯽魚是常見的四大家魚之一,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加上繁殖能力強,生長迅速,遍佈於國內各大江河湖泊,其吃餌特點鮮明,基本都是小心翼翼吸食最後抬頭或遊走,漂像非常有特點,所以垂釣起來有一定的樂趣性,很多釣魚人將其作為目標魚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據鯽魚吃餌的特點,在釣鯽魚對選擇浮漂有什麼特殊要求呢?我來談下自己的經驗和看法。

鯽魚吃餌特點

鯽魚屬於個體稍小的底層魚類,斤鯽畢竟少見,其生性膽小,喜歡群體出沒,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對蚯蚓、紅蟲這種動物餌沒有抵抗力,餌料味型上偏愛奶香、果香型,吃餌時會群體小心吸食,餌料形成的霧化層是很好的誘魚食物,因為吃餌非常慢,在吸食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浮漂動作起初是非常微弱上下沉浮,或者搖擺,當魚將餌料吸入口中時有明顯的下頓,然後將餌吐出,來回幾次後發現沒有異常便會吸入後抬頭或像更深處遊走,一般浮漂在經歷前面過程後浮漂上頂十有八九是鯽魚上鉤了。

釣鯽魚浮漂選擇關鍵點

根據上面對鯽魚生活習性和吃餌特點的瞭解,我們可以知道鯽魚吃口初期非常輕,整個過程比較長,所以選擇浮漂上有幾個關鍵點。

1、靈敏度高。為了捕捉微弱的吃口信號,在魚將餌吞入時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需要自重輕、靈敏度更高的浮漂,吃鉛量越小時靈敏度會越高,所以選擇浮漂的吃鉛量建議在0.8-1.5g之間,具體吃鉛量還要考慮水深和魚情。

2、翻身快。鯽魚作為底層魚,需要餌料快速到達底層,避開中上層小魚的截口,為了保證靈敏度吃鉛量不會很大,所以需要浮漂入水後能夠快速配合鉛墜翻身,快速到底,所以外形上棗核型浮漂比較符合要求。

結束語

鯽魚作為常見的魚種,垂釣時會碰見的幾率非常大,很多釣友也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釣鯽魚的經驗和技巧,在浮漂的選擇上不僅要了解鯽魚的習性,還要知道決定浮漂的關鍵因素是水深和魚情,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應對不同的情況。有好的釣技釣法可以添加關注或點贊留言評論,謝謝!


工作之漁


本人經常野釣夜釣鯽魚,因為我垂釣水域就鯽魚多。浮漂很好選擇,現在賣浮漂的都註明了哪個是釣鯽魚的,還註明了浮漂屬性,按著自己的預算買就行了!給你幾個建議,鯽魚一般都是小個體的,所以吃鉛量1.5克以內就行了,漂尾有加粗和細尾,眼神兒不好的選加粗,眼神兒好的選細的,細尾靈敏度比加粗的高。越細越高。

還有漂身形狀,根據你垂釣水域或魚口特點選擇漂身,分為:緩降的,速降的等等。緩降的一般打行程截口魚,速降的適合底釣。

我垂釣水域基本上天天走水,所以我需要速降的,越快到底越好。你垂釣水域如果不走水,你選擇緩降的就可以了,所以漂身就得選擇好,賣家基本都會標註自身特點的。

浮漂材質:材質分巴爾衫木,孔雀羽,納米,蘆葦等,根據你的預算選擇吧!各材質之間價格還是相差很多的,一般推薦納米的就行了,是一種發泡材質,結實抗造,不吃水,價格便宜。貴的就是孔雀羽或蘆葦的,比如蘆葦的,靈敏度好,吃口脆,抓口準,前提是你漂得調的沒問題。多說一句,去殼蘆葦和碳化蘆葦的就不要買了,還不買如納米的。

本人每週基本二次夜釣,全程直播,只為和沒時間釣魚,過不著手癮,過過眼癮的朋友分享快樂,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最後給你個漂型,現在賣家都備註好了,自己按需求選擇就行了!


非同尋常0903


浮漂是釣魚人觀察水下魚情的眼睛,無論在哪裡作釣,魚咬鉤揚竿提魚都是根據浮漂的信息為準。釣大鯽魚對浮漂的要求比較低,小鯽魚就浮漂的要求就相對較高了。釣鯽魚選擇什麼浮漂好?

1、材質、大小選擇:浮漂的材質在目前來說有木的、蘆葦的、孔雀羽的、還有納米材質的。

孔雀羽浮漂和木浮漂相比較來說,木浮漂的耐用度比孔雀羽的浮漂要高。

釣鯽魚的浮漂選擇根據鯽魚的大小來選擇,小鯽魚吃鉛量不大,所以選擇浮漂的時候可以小一點,小的浮漂靈敏度相對也比較高,較為合適釣小鯽魚。大鯽魚吃鉛稍微重一點,浮漂也要相對打一點,而且釣大鯽魚浮漂不需要太靈敏。

2、空心尾漂與實心尾漂

空心尾漂和實心尾漂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空心尾漂比實心尾漂的浮力大,實心尾漂的浮力相對較小,實心尾漂適合在有風的天氣使用,實心尾漂的密度比空心尾漂大,因此在有風的天氣使用實心尾漂穩定性相對較高,在看浮漂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有風導致浮相不準確。空尾漂的浮力大,相對靈敏度也比較高,因此在沒有風的天氣使用空心尾漂比較好。




長江旗艦魚


  • 先分析問題:
  • 釣鯽魚用什麼浮漂比較好?問題很明確。就是釣鯽魚的浮漂選擇問題,兩種情況:野釣 和養殖鯽魚(黑坑或者競技池)
  • 野釣選漂
  • ①野釣鯽魚一般都是底釣,雖然說也有釣浮的情況出現,但是少之又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 ②野釣小雜魚比較多,我們需要餌料快速到達底層,儘量避免小雜魚搶食得情況。
  • ③野釣風浪比較多。
  • 野釣鯽魚的特點很明顯了,垂釣水層底層,需要浮漂特性快速到底。浮漂有一定的抗風浪性能。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特性選漂了:
  • 我們應該選擇細長身的漂型(如上圖)此款漂型的浮漂 漂身細長,短腳,長尾,翻身快速,下底快,底口表現出眾。
  • 養殖鯽魚(黑坑)
  • ①黑坑鯽魚個體普遍比較大。
  • ②由於長時間人工投餵飼料,養成了抬頭吃食得習慣。
  • ③也同時具備野生鯽魚的生活習性。
  • 養殖鯽魚除了具備野生鯽魚的特性以外,就是可以全水層做釣。(也就是釣浮)浮漂選擇就有了明顯差別。
  • 釣浮或者離底時我們就要選擇短粗的漂身,(如上圖)翻身快,下底勻速緩慢,讓鯽魚在中層有足夠的時間追餌並且吃餌,同時也可以選擇細長身,在魚口比較輕時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 總結
  • 浮漂的選擇要根據對象魚大小`垂釣水層`水深。來靈活選擇,至於浮漂材質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決定。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漂型上。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點幫助或者啟發。【青峰手打】
  • 也歡迎有不同意見的釣友,指點 評論。我們共同學習。持續分享手工蘆葦浮漂的製作方法,和釣魚經驗,喜歡就關注我吧。

漁人青峰


春冰喜歡釣鯽魚,分享一下自己用漂的心得。

一,浮漂千萬種,首先你得看的見。

這真不是抬槓,再好的浮漂,看不清也是白搭!所以選漂的第一要務是自己能看得見!該選加粗目,您就踏踏實實的用加粗目!

二,浮漂的價格與好用與否沒有必然聯繫。

浮漂價格跨度很大,從幾塊錢到上百元,春冰認為,上百元的浮漂附加了很多品牌效應在裡面,對於我們垂釣來講意義不大,除非您愛好收藏。國內作坊的制漂水平都已經是大師級的了,無非就是那幾個商標的差別。

三,買浮漂看參數就能知道個大概其。

浮漂種類就那麼幾種,喜歡傳統釣的,您就踏實的用小紅帽;喜歡七星漂的幾塊錢也就搞定了。

下面說說臺釣漂常用參數對我們釣魚的意義:

材質:蘆葦,巴爾沙,羽毛,納米。個人喜歡複合材質,也就是納米。優點是自重輕,浮力大,不吃水,價格低。

漂型:一般都是釣底,細長身或細長棗核。

漂長:淺水勿選長漂,根據水深選擇,黑坑鯉魚建議能用多長用多長。

自重與吃鉛量:自重輕吃鉛大為佳。根據水深選擇吃鉛量。

漂尾:看得見的情況下,越細越好,小扁尾次之,加粗目再次。

工藝:看看大家的評論就知道了。

我常用的冰刃,冰刀浮漂就是根據這個原則來選的。








達奇釣魚網de春冰


首先,當然是根據自己的視力來決定啦,看不見,再靈敏又有何用呢?視力好用細尾,視力不好用加粗尾。

第二,根據水深淺選擇吃鉛量合適的浮漂,有個公式可以參考下,(水深+主線型號)/2,打個比方水深2米,主線1.0(2+1)/2=1.5克,這樣就選支1.5克左右的浮漂。

第三,根據所釣水域魚情選漂型,小魚鬧用細長身,七目或者九目尾的浮漂。無小魚鬧用棗核型,浮漂總長40釐米左右,水深一米以內用浮漂總長35釐米以內,目數十三目到十五目,可以抓行程和接口。

第四,浮漂材質選擇,氣溫10度以下用蘆葦比納米複合型要好,出現信號更真實,但要在作釣中校驗一下調目,孔雀羽自重小浮力最大,打破浮力平所需力也最大,比較適合釣體型較大的魚。

當然釣黑坑與競技的話只是調釣上有所不同,用漂也稍有些不同,但一定要根據當時的魚情來調整,競技魚情非常複雜,這就要靠實打實的經驗了。小生我不敢瞎說,呵呵。打了很多字,也不知道我說得明白不?



垂綸君


答:用下圖中字說明。



雲遊四海66815566


說到浮漂的選擇,應該先從線組搭配和魚竿的選擇說起。



釣鯽魚線組相對比較小,所對應的浮漂吃鉛量也應該適當偏小。例如,使用1.0+0.6線組,浮漂的吃鉛量在0.8克至1.2克之間即可。如果有小雜魚鬧窩,或者是水比較深,浮漂的吃鉛量就應該適當偏大一些,如果魚吃口很輕,浮漂的吃鉛量就應該適當偏小一些。



另外,如果是使用長竿,浮漂的漂尾要粗一些,如果是使用短竿,浮漂的漂尾可以細一些。



如果魚的吃口比較重,可以使用巴爾杉木或者納米材質的浮漂。如果魚吃口較輕可以使用蘆葦浮漂。如果是黑坑釣鯽魚,魚的密度較高,則應該使用長尾,棗核形浮漂,這樣的浮漂下沉速度較慢,有利於抓離底接口。


眼鏡哥說魚


感謝提問!

冬春季釣魚以釣鯽魚為主,隨著溫度的降低魚口越來越輕,所以浮漂的選擇和調漂方法非常關鍵,如何讓輕口動作反應在浮漂上更加明顯,這個是冬釣的基本技能。這就涉及到浮漂選擇什麼樣的,應該怎麼調漂。

一、冬釣浮漂的選擇技巧1、冬季選擇小浮漂這個是很多釣友都知道的,但是多小才是小,這個倒是沒有衡量標準。選多大的浮漂跟使用的魚竿長短,個人拋竿的熟練程度都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冬季跟其他季節做大的不同就在於要拋準窩點,不像其他季節那樣釣窩邊反而容易釣到大魚。所以浮漂吃鉛的大小,往往是以拋的出去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越小越好,這樣才會有比較高的靈敏度。對於多數釣友來說。4.5的魚竿,1克左右吃鉛的浮漂基本都能做到拋竿準確,坐著不行就站著拋。

2、浮漂的材質分類比較多,最常見的就是巴爾衫木、蘆葦、孔雀翎,冬季宜選擇自重更輕的蘆葦浮漂,這樣有更高的靈敏度,去殼的孔雀翎浮漂也是可以的。為了利於浮漂的上下行阻力小,儘量選擇兩頭尖的浮漂,這樣不管是頓口還是頂漂都更容易出來一些,因為水阻力更小一些,漂身也要選擇細長一點的。比較關鍵的地方就在於漂尾的選擇,漂尾要選擇更細的,通常來說浮漂漂尾基本都是0.8mm或者1mm的,0.8的肯定比1mm的更容易出信號,而且信號會更明顯一些。

二、浮漂的調漂技巧

1、我們首先清楚的知道調漂的目的是什麼。調漂的目的是啥?這個說到底應該是控制雙餌、子線、鉛墜在水中的狀態,讓這種狀態剛好適合當前的魚情。調漂的目的應該是這個,而不是單純的看浮漂的動作是否明顯。如果保證了雙餌狀態適合當前魚情,浮漂動作有比較明顯,那就足夠了。冬春季魚口是什麼情況?自然是輕口了,魚口輕就需要讓餌料躺在水底,這樣才比較容易被吃。

2、所以調漂,不管調漂的方法是啥,都必須保證至少一個餌料是躺在水底的,子線鬆弛,只有這種狀態才能適合冬季的魚情。如果釣的太靈,魚反而不容易把餌料吃進去。所以調漂的目的還可以說是為了魚更方便的吃餌。要調整到上述的雙餌狀態,方法其實非常多。不管是一餌躺底,還是雙餌躺底,都有多種方法來實現。比如說調低釣高,最常見的就是調平水釣1、2目,這種情況是雙餌躺底。比如說調3目釣2目,這種情況往往是一餌躺底,一餌觸底。再比如說掛單餌調平水釣1、2目,也是雙餌躺底的狀態。

釣鯽魚其實很簡單,只要浮漂和調漂做對了,基本上釣魚就完成了一大半,祝各位釣友們大鯽大鯉哈 喜歡的請多多關注一下







小青年釣魚人


選漂3要素,第一結合你的杆長要看的清漂尾的情況下儘量用細尾,第二根據水深風力大小選擇吃鉛量,不要迷信什麼大師的吃鉛大就不靈敏。第三不能吃水,不管什麼材質吃水太大的漂就是廢物漂。我野釣10來年了,就四隻漂,感覺蠻好,每一隻都完全玩懂了,鉤和鉛在水裡的狀態完全能自由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