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驚豔了歷史,溫柔了歲月,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席樂歷史說' ,眾所周知,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短短一月席捲全國,可以說是鬧的沸沸揚揚,那麼在和現在相比醫療水平極其低下的古代是如何同瘟疫鬥爭的呢?

回顧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可以發現人類同瘟疫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自商周起,有文字記錄的瘟疫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頻頻爆發,有明確記載的大範圍爆發的瘟疫至少五百次以上。

但無論疫情多麼嚴重,中華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靠著自身獨有的魅力傳承到了今天。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瘟疫爆發圖

那麼,古代疫情一旦爆發,古代朝廷是如何應對的呢,究竟有何舉措,究其緣由,有以下三點。

一.減少外出,強制隔離

在古代,衛生醫療條件是一塌糊塗,各種病基本靠自己抗。洗手習慣沒有,沒有抽水馬桶,排洩物亂排放,沒有自來水,拉個肚子感染會掛,發個炎不治療會掛,肺結核要掛,腎結石要掛,心臟病要掛,掛的機會多了。所以古人的生活也不大美好,隔個數年還時不時來個瘟疫。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瘟疫爆發後 民不聊生

瘟疫,之所以是瘟疫,在於它獨有的傳染力,人傳人,動物傳人,空氣傳播等等。一但發生大規模疫情爆發,並且傳播開來,對古代政府來說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打擊。所以,一但發生,古代官府首先便會強制封鎖,禁止外出,類似於今天的武漢封城,將病毒爆發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內。

古代朝廷將瘟疫患者控制在一定的區域內,派兵嚴格管制,許進不許出,然後就是殘忍的等待,等待疫情在這片區域自生自滅,就這樣,疫情在古代就或許控制住了。這或許對疫區內的百姓有著殘忍,可這也是朝廷對天下的負責。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瘟疫造成了嚴重的死難

二.交通不便,戶籍制度嚴格

在古代,不同於現在的便利交通,有著快捷的交通方式,由於生產力低下,古人出行更是不方便,就連皇帝出行那都是數以月計,更何況是普通人呢,想要帶著疫情出逃,更是不容易。

在古代,更是有著嚴格的戶籍控制,朝廷為了稅收,為了強化社會控制,將人民牢牢的束縛在土地上,更是制定了嚴格的戶籍政策。想在官府的重壓下,隱姓埋名的前往一個陌生地方,更是困難重重。 所以疫情一般在某個地方爆發,然後大範圍傳播,然後經時間,自然消失。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瘟疫死難圖

據史料載《宋史.五行志》隆興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結草舍遍山谷,暴露凍綏,疫死者半,僅有還者亦死。是歲浙之鎧饑民疫者尤眾

三. 抗疫名醫以及政府的投入

不論是現在還是古代,在戰'疫'這條路上,醫生和護士一定是衝在最前面,一定是戰鬥在抗病的第一線上治病救人。他們從不計較個人個人安危和利益,為病人提供最負責的治療。

歷史上醫家就有"不為將相,偏為良醫"的美德。很多名醫佚事都是有關治療瘟疫的故事,而通過抗防治瘟疫也同時造就了一代名醫,推動了中國醫藥學的發展。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造成嚴重破壞的瘟疫

政府也會建立專門的收容瘟疫病人的隔離醫院,並且做到男女分住,給予一定的供養和照顧,由此可見,古代對於瘟疫這種病,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防治辦法。並且在秦朝的文字記載裡,還有相關的對於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和法律條文。

以上三點緣由就是古人在醫療水平低下的條件下,所進行的一些硬核操作。


古代瘟疫頻繁爆發,舉國無望,看古人硬核操作,官民共渡難關

古代的瘟疫

不論是現在的新型冠狀肺炎還是古代的瘟疫,都一次次的為我們警示,為我們敲響警鐘,喚起我們對衛生的關注,喚起我們對保護野生動物,加強自身體質的關注。只有屢次在災難中頑強的生存下來的民族,才得以屹立於世界。

關注我,帶你瞭解各種野史雜談,堅持每日更文,是我對讀者最大的尊重,

參考文獻:

(1) 宋朝 《宋史.五行志》

(2) 吳有性 《古法今觀瘟疫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