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為什麼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而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

  李鴻章力主放棄新疆的理由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認為“海防、西征難以兼顧”,新疆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乾隆時期雖然統一了新疆,但是每年要耗費幾百萬兩白銀,支出趕不上在新疆地區獲得的收入,從經濟上來說不值;

  從戰略上來說,新疆遭遇了俄國、英國及阿古柏勢力的侵入,三面環敵,清廷財力軍力不足,冒險深入千里作戰容易生變故,就算佔領了也不能長久佔領。新疆離中原地區遙遠,人手不夠,要調人過去也是困難。在軍事上來說沒有佔領的可行性。同時應該“進攻遠交”,著力解決統治中心周邊的問題,如東北、日本、朝鮮問題,不用跑那麼大老遠去解決新疆問題;

  在外交上來說,最好就讓英國、俄國和阿古柏這些勢力在新疆狗咬狗,自己鬧去,清廷在一旁坐山觀虎鬥就行了,不用去操心;

  從政治上來說,清廷在乾隆時期佔領新疆後也一直沒有注意經營新疆,只注重了新疆的穩定。尤其是以當時清朝伊犁將軍為首的新疆清廷官員大多荒淫無恥,腐敗無能,導致新疆發生了很多的民變,在政治上來說治理難度大。


為什麼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而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

為什麼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而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


  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的理由

  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認為,新疆之所以沒有能夠治理好,是因為清廷以往並沒有把新疆納入清廷的政治統治體系中,他建議在新疆設省,以便於加強中央對新疆地區的管控。

  當時英國、俄國的勢力頭滲透到了新疆地區,如果放棄新疆,則很可能會永久放棄新疆,那麼在戰略上來說,中國將失去一個廣大的戰略縱深,一旦有事則西北會成為列強入侵中國的又一入口,後患無窮。

  左宗棠收復新疆採取的措施

  當然,針對李鴻章提出的收復新疆所面臨的問題,左宗棠用他的實際行動解決了這些問題:

  在軍事上,左宗棠力主作戰,好在當時剛結束了漫長的太平天國戰爭,清廷手上還是有一些經過多年作戰,無論是戰鬥經驗還是作戰素質都較強的部隊,除了左宗棠的楚軍,還有曾國藩留下的部分湘軍,西征部隊也是以這些部隊為主力作戰,在軍事上來說就具備了可行性,即能打贏;

  經濟上來說當時清廷撥給了左宗棠200萬兩白銀,他當即找胡雪巖借了500萬兩白銀,一共為700萬兩白銀,但是這些經費在出徵之前就用完了。他最終還是通過胡雪巖,找各國銀行借款1800萬兩白銀,最終湊足了西征的軍費;

  在外交上,左宗棠在借款的時候也是耍了個心眼,他儘量找英國的銀行借錢。英國人因為借了左宗棠很多錢,所以在新疆問題上也開始曖昧了起來,由一開始想分裂新疆逐步往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立場上發生了轉移。畢竟借了那麼多錢給了左宗棠,要是真的打輸了到時候借款要不回就虧大發了。此外,英國其實也沒有多少力量滲透到新疆,他們主要是通過印度滲透到西藏,英國人也不希望俄國在中國的勢力做的太大,既然支持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立場自然也就在新疆方面轉向了中國而不是俄國了;

  戰略上的問題,左宗棠通過軍事行動解決了這個問題。畢竟經過左宗棠的作戰,清軍在新疆擊敗了阿古柏勢力,驅逐了沙俄在新疆地區的影響。軍事上的勝利成為了解決新疆問題的關鍵。在軍事上解決了新疆問題後,戰略和政治上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軍事上收復了新疆,驅逐了沙俄勢力,消滅了阿古柏勢力,英國轉變了立場,李鴻章所謂的“三面環敵”就不存在了。

  在清廷收復新疆之後,按照左宗棠的建議,以強化中央對新疆統治為目的,著手改革了新疆舊有的管理體制,並最終在1884年正式設立新疆行省,廣設道、府、州、縣,將新疆與內地的管理一體化。

  經濟發展上來說,經過對新疆的政治改革,伊犁將軍只管理新疆的軍務,行政經濟方面還是按照中原地區行省的管理體系進行,對新疆實行了有效的統治。

  實際上李鴻章力主放棄新疆,與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多少有些政治鬥爭的味道。當時李鴻章和左宗棠是清廷當中的兩大派系,李鴻章多少也怕清廷將重心放在“塞防“上的話,那麼他這一邊的政治勢力就會受到左宗棠一派的打壓,左宗棠雖然也是多少為自己的政治勢力爭取更多的權力,但更多的是爭取國家民族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