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講述湖北大冶的故事|秀美山區的“血戰”記憶


講述湖北大冶的故事|秀美山區的“血戰”記憶


講述湖北大冶的故事|秀美山區的“血戰”記憶


  從劉仁八鎮區到天燈村,穿過彎彎曲曲的山路,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放眼望處群峰聳立,植被蔥蘢,溪水潺潺,村落散佈,恍如一片世外桃源。

  在山路的狹隘口,兩峰對峙,形成天然的屏障。在群山的狹縫中,流淌著一條大港,橫跨大港的有一座古老的三孔橋。這裡是劉仁八鎮與殷祖鎮的交界處“白沙口”,也是大冶、陽新兩地的邊境地區。

  在316國道沒有修通之前,或者在更早的時候,途經三孔橋的古道是陽新三溪鎮到大冶殷祖鎮、劉仁八鎮的一條重要通道。出劉仁八鎮過靈鄉鎮、金牛鎮,就可以直達大武漢了。這處看似普通的狹隘山口,曾經卻經歷過一場慘烈的戰爭。

  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期間,為阻擊、延緩日軍進攻大武漢並切斷粵漢鐵路線,國民黨正規軍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地方游擊隊重兵屯駐在果城裡“白沙口”一帶,守護武漢保衛戰外圍防線的最後一道屏障,與來犯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其戰況之慘烈驚天地、泣鬼神……

  武漢外圍的大會戰打響

  武漢保衛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投入兵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早在1938年4月上旬,臺兒莊戰役正在進行時,日本大本營參謀本部就開始研究對武漢的作戰方案。最初計劃以一個軍沿平漢線南下,一個軍溯長江進攻。因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在敵後展開游擊戰,華北日軍難以抽調,遂改變計劃,派主力軍沿淮河進攻,以另一軍沿長江進攻。徐州會戰結束後,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大堤,淮河流域盡成澤國,軍隊運動極其困難,日軍逐將主力部署在長江沿線。

  為加強武漢保衛戰的防禦體系,特別是贛鄂沿江及江南沿線防禦,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廣泛深入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拖延、阻滯日軍進攻。正面戰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即於6月14日任命陳誠為第九戰區司令官,組織武漢、南昌和鄂東南的保衛戰。陳誠即委任薛嶽為第一兵團總司令,張發奎為第二兵團總司令,沿長江及江南佈防,另以湯恩伯部三十一集團軍九個師為第九戰區的突擊軍,策應薛、張兩兵團作戰。至此,國民黨軍隊沿長江南岸部署的總兵力60餘萬將士,防守長江南岸及沿江各要隘。日軍為儘快奪取武漢,在長江南岸部署重兵。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指揮五個師團、波田重一臺灣混成旅團共20餘萬人和第三艦隊80餘艘軍艦及德川好敏的航空兵配合,企圖沿江西進軍儘快形成對武漢的包圍,與此同時,日軍企圖切斷粵漢鐵路線,堵住九戰區兩個兵團中國軍的退路,吃掉國民黨的幾十萬大軍。

  1938年7月25日,日軍攻陷九江。8月8日,日空軍和炮艦同時向駐守在西塞山上的中國軍隊74軍俞濟時部的58師、51師陣地狂轟爛炸。9月23日陽新富池口要塞失陷。9月27日,日空軍分批向大冶縣城、保安、劉仁八、何錫鋪等地進行轟炸。

  峽口屯兵阻擊西進日軍

  1938年10月中旬,岡村寧次指揮的日軍吉住師團和臺灣混成旅團波田支隊兩軍渡過富水河後,分別展開對武漢的包圍圈。17日晨3時,吉住師團向守備陽新縣三溪口之116師346旅690團發起猛攻,日軍久攻不下,逐施放毒氣,我守軍多因中毒身亡。是日下午,日軍攻佔三溪口,然後向南峰(殷祖鎮轄區)追進,企圖經猴兒山、朱家牌坊、花猶樹進入劉仁八地區,再經劉仁八境內的白沙口、三筋嶺、雙港口、馬橋坳、黃龍山一帶之幕阜山脈峽谷出毛鋪,越金牛,直搗賀勝橋,切斷粵漢鐵路線,形成對武漢的包圍。

  三溪口失守後,萬福麟、霍揆章兩軍退守果城裡之劉仁八山區。此時,駐守劉仁八地區的軍隊有53軍的116師、130師,54軍的14師、43師,46軍的28師、92師、湘鄂贛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直屬遊擊第一縱隊及十九集團軍的18軍的11師、60師,陳兵於白沙口、三筋嶺、雙港口、大小扳罾堖、大小毛峰尖、馬橋坳、八斗五、黃龍山、八角亭、腰村、分水嶺及幕阜山脈一帶,構築工事,嚴陣以待。第二兵團總司令部設在殷家宕,前敵指揮部分別設在鄭溝村之龍鳳觀和天燈村之南方寺。

  據劉宣玉自然村村民劉紹長(現已故)回憶說:當時,從三筋嶺沿該村後背山到扳罾堖,都有國軍駐防。沒打仗前,國民黨的軍隊打從這裡路過,開到陽新三溪口布防,光過兵過了一個多月,後來又從這裡撤退,往毛鋪、金牛,退到長沙。

  吉住師團侵佔殷祖南峰後,於10月18日晨兵分兩路,一路由第六旅團秋山義袞率第七聯隊、三十五聯隊攻擊三筋嶺;一路由十八旅團井出宣時率第十九聯隊、第三十六聯隊攻擊白沙口和大小扳罾堖的中國守軍陣地,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輪番向中國守軍陣地進行瘋狂轟炸。

  七日八夜戰況異常慘烈

  18日晨,日軍第六旅團與駐守在三筋嶺的46軍湘鄂贛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直屬第一縱隊相遇,戰況十分慘烈。據劉仁八鎮東壠村村民段辛煌(現已故)等村民回憶說:1938年中秋節後(10月18日)的一天上午,日軍進攻三筋嶺,先是飛機、大炮將大扳罾堖和三筋嶺的山皮狂炸一番,有幾發炮彈落在屏峰段村,把房子炸垮幾棟,其中有一發炮彈射穿祠堂山頭牆壁,落在祠堂中爆炸,把地下炸了一個坑。

  三筋嶺南通金柯、鄭溝,北連大扳罾堖、黃龍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時,國軍的第一道防線設在三筋嶺和白沙口、小扳罾堖;第二道防線是雙港口、八角亭、大小毛峰尖和大扳罾堖;第三道防線是黃龍山,腰村的分水嶺一帶。駐防在三筋嶺的是46軍湘鄂贛邊區遊擊總隊直屬遊擊第一縱隊及軍士教導大隊。扳罾堖那邊是53軍、54軍的部隊,統歸張發奎指揮。

  三筋嶺那一仗打得十分慘烈,縱隊長鬍金山率部頑強抵抗,血戰四晝夜,打退日軍幾十次衝鋒,斃敵200多人,子彈打光了,就和日本人拼刺刀,終因敵強我弱,彈盡糧絕,全體指戰員殉國。縱隊長鬍金山犧牲時,仍手持衝鋒槍,背靠地埂,立而不倒,怒目而視。日軍感其勇,旅團長秋山義袞下令士兵集體向其致敬。

  同是這一天,日軍第十八旅團十九聯隊、三十六聯隊在白沙口與國民黨守軍54軍之14師、43師交火。從10月18日至24日,七日八夜的阻擊戰中,戰況異常慘烈。上鄧村村民鄧永棟(現已故)回憶說:“那一仗打得真狠,那一片山頭被炮彈炸烏了天,雙方死傷無數,國民黨的軍隊硬是將日本人(兵)擋在雙港口、馬橋坳一帶,寸步未進。戰鬥結束後,馬橋坳那路(條)港,被死屍、死騾子、死馬填滿了,真個是屍橫遍野,臭天臭地。”

  日軍第九師團西進之路被中國守軍堵死在幕阜山脈峽谷的白沙口、三金嶺、雙港口、馬橋坳和黃龍山一線無法西進。日軍部隊受地形限制,無法展開攻擊,在中國守軍的拼死防禦中傷亡慘重。24日下午,日軍在南峰張明大畈,丟下大量軍需物資,繞道北側,經陳貴、靈鄉迂迴至三十二軍團北側,在楊橋附近遭到羅卓英軍的頑強抵抗,旅長朱炎輝殉國。羅卓英率部向粵漢路西轉移。日軍突破三十二軍團防線,繼續西進,26日攻佔金牛,吉住師團於27日晚進入咸寧賀勝橋,切斷了粵漢鐵路線。

  白沙口阻擊戰意義重大

  果城裡阻擊戰正值酷暑季節,幕阜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潮溼的暑氣灼人,蚊蠅肆虐,瘧疾蔓延,浴血奮戰的守衛將士備受氣候和疾病之苦。

  據53軍130師參謀處參謀劉殿武回憶:開始作戰地區地形較為開闊,敵人上有飛機、下有坦克掩護,我第一線士兵僅憑藉簡易工事隱蔽待伏,待敵接近,再以手榴彈和白刃與敵相拼。由於敵炮火封鎖,糧彈供給不及時,士兵多半都是就地挖掘生薯和芋頭充飢,渴了就喝溝塘水。至於戰場上傷病員的救護,就更談不上了。能行動的尚需自己爬到陣地後方,遇到輕傷員,互相扶持到野戰診所包紮。更多的是負傷後,剛脫離陣地幾步就死了。

  四個多月的武漢保衛戰中,中國軍隊雖然給來犯的日軍給以重創,但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根據日方統計(注:見日本政府防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195頁、第201頁,中華書局1979年版),岡村寧次第十一軍光是掩埋我官兵屍體143490具,俘虜我官兵9581人。

  在武漢保衛戰的最後一道屏障果城裡阻擊戰中,由於中國守軍將士的拼死抵抗,有效地遲滯了日軍進攻武漢並切斷粵漢鐵路線的進程,為掩護武漢軍民安全轉移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為抗日救國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來源東楚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